姜帥
摘要:新修訂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已于2018年1月正式發(fā)布,盡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尚未修訂,但新課標的課程和教學理念,必然要求高中語文教學做出積極回應,尤其是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語文教學。為此,我將自己在整本書閱讀方面的探索整理如下,希望有所裨益。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知美審美;主客為一
在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方面,如何整體把握朱光美學思維,怎樣提高對文藝作品的鑒賞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純正高雅的審美趣味,以及發(fā)展和提升發(fā)散思維,進而使學生得到直覺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一直是語文教學之整本書閱讀的難題,就此我根據(jù)我的閱讀實踐發(fā)表己見。
第一方面初讀:結(jié)構(gòu)的認識和探究,初步了解
楊小淘老師認為,教師在對“整本書閱讀”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清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在安排閱讀任務、進行閱讀活動時,要照顧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才可以確保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受益,從而將閱讀推向更高層次。因此我要求學生逐章梳理章內(nèi)概念內(nèi)涵及關系;合并或者重構(gòu)章節(jié),尋找知識共性;分析全書共有哪些主要美學觀點,提煉概括并解釋,尋找相似性概念辨析;體會閱讀前后對美的認識的異同。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將十五章分層,每層選擇一個代表性概念,明確概念及關系。
并且以《談美》美學概念為基點,重點欣賞《邊城》悲劇結(jié)局的美。在閱讀后,學生以《談美》為基點,重新審讀《邊城》悲劇結(jié)局的美。
第二方面精讀:專題的深化與具化,建模求解
利用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每章框架和要義,第一步在討論或者生成性辯論時,舉例論證觀點。第二步以一第十一專題《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為例探討專題閱讀的方法,在專章中有一句是“這里加圈的字句所傳出的意象都是景物?!钡谌礁鶕?jù)十一章要義建模,理解創(chuàng)造與情感關系。最后運用美學觀點對教材中的詩文進行共性審美鑒賞。
第三方面拓讀:學問的系統(tǒng)與發(fā)展,立體提升
針對"整本書閱讀"的三個關鍵問題,即什么是"整本書閱讀"、為什么要提出并推行"整本書閱讀"以及如何實施"整本書閱讀"展開探討。實施整本書閱讀,可由教材節(jié)選文本向外擴展,兼顧經(jīng)典性與適切性,應根據(jù)文本類型確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策略與方法,應注意評價的多元性、激勵性。針對這個原因,我一共發(fā)了三輪輔助資料,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美學》的縮版資料和《朱光潛——中國現(xiàn)代美學史上的一座豐碑》等朱光潛美學思想相關論文,以及《朱光潛美學視角下的小提琴【梁?!棵缹W分析》《我的生死北大》;這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明確第一次美學大討論的主要觀點。在縱向跟蹤方面,我主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談美書簡》對朱光潛美學觀點歷史性進行跟蹤闡釋。反觀橫向切片,我們了解了不同美學的觀點的最終理想追求,最終結(jié)合《談美》探究這種追求的意義。
第四方面推進閱讀
首先,我的閱讀我做主,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能力·基礎自行討論選擇。從小說類《家》《雷雨》文藝理論類《談美》《人間詞話》中選擇。
其次,讀書前的“沐浴齋戒”,結(jié)合朱自清的總序和朱光潛的開場話兩章自行設計讀書計劃和讀前三句。讀書先看序文,是一種好習慣,序文的性質(zhì)常常是全書的提要,先看一遍,至少對于全書有一個概括和衡量,在閱讀全書時不至于茫然無序,有些作者在本文之前設置一篇較長的序文,其內(nèi)容并不是本文的提要,卻是閱讀本文的必須之路,猶如一條門徑,必須通過這一關才能設計本文,那就是“導言”的性質(zhì),這點極其重要,各種書籍因性質(zhì)不同,閱讀方法也不一樣,要使書中的知識化為自身的經(jīng)驗,就必須加以記憶,記憶的對象若是閱讀之后看出來的要點,因條理清晰,印象自然深刻。
再次,學生每天閱讀兩章,采用“三三法”讀書方法。每章三遍:一遍邊閱讀邊批注,批注三處。第二遍摘抄喜愛之句,摘抄三處。第三遍思考章節(jié)見間的關系,可用相關、相對、相似三種方法聯(lián)想前四章以便于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隨堂解決問題。
最后,細心梳理進一步細心閱讀,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每章框梳架和要義。建議使用闡釋、歸類、關聯(lián)、概括等方式書寫思維導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思維導圖的式逐章為班級同學講解各章要意,左右黑板各一章,便于勾連呼應講解各章關系,學生陳述每章喜愛之句理由。
第五方面隨堂生成性的閱讀成果
當前,圍繞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研討非常多,但多數(shù)僅停留在作品的選擇和淺層次的閱讀上,如何回歸整體閱讀的真實領域,推進整本書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呢?這就需要我們調(diào)整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思路,著眼于“整體”“關聯(lián)”“個體”與“本體”策略,從而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中學生閱讀意義的凝聚與升華。通過這次整本書閱讀,學生的閱讀計劃非常具體、有條理、可操作,可同時又顯現(xiàn)獨特性和思想,通過巧切入,超出了我的預期。
他們主動提出談丑、主動運用章節(jié)間觀點和字句互解、并到圖書館借閱有關丑的書籍。學生運用物理的“物方”生物的“多巴胺”數(shù)學的“莫比烏斯之環(huán)”以及哲學的相對討論和主客觀來進行辯論。質(zhì)疑的同學提出“那事實說話”,說“不要跟我僅談理論,理論我懂,必須用實踐來反駁我。”然后同學就提到《三體》、《堂吉訶德》等書籍和柏拉圖式的愛情、倉央嘉措、莊子等名人,完全不用我生硬牽引,就能自主入“甕”進行賞美。而且學生們在期中考試中閱讀馬爾克斯的小說《流光似水》的悲劇結(jié)局時,也引進了“美”的話題。學生通過教師的總結(jié)和點撥發(fā)現(xiàn)語文閱讀存在問題和缺點。我以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為原則,在閱讀活動的前期貼心讀書;用心開卷,中期靜心讀書細心梳理,后期采用主題閱讀和總結(jié)探究的方法,相信在以后的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我也一定能收獲滿滿。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教師楊小淘.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起點及解決對策[N].語文文字報報,2019-01-18(002).
[2]白麗.“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踐與反思[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8(12):51-54.
[3]楊顯慧.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四重策略——我這樣教學《駱駝祥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3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