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麗 馬寧飛
乳腺癌發(fā)病率占我國女性各種惡性腫瘤的首位,并且呈現(xiàn)逐年升高的趨勢[1-2]。乳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采用外科手術,保留乳房的生理功能和美觀是外科手術最根本的目的[3-4]。常規(guī)保乳術多采用腫瘤擴大切除,與乳房全切術相比,雖能盡可能多的保留乳房組織,但因其受腫瘤大小與位置的影響,術后易出現(xiàn)乳房變形、乳頭橫向偏移、乳房疼痛、皮膚皺縮等后遺癥,乳房美容效果差[5-7]。本研究以早期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乳頭橫向偏移距離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診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對照組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45.95±5.70)歲;臨床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23例;病理類型:混合型5例,導管原位12例,浸潤性導管28例。觀察組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48.12±5.58)歲;臨床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25例;病理類型:混合型4例,導管原位10例,浸潤性導管31例。2組年齡、病理分期、病理類型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在實驗前就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同意,并與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保乳術。常規(guī)保乳術分為象限切除術、腫瘤擴大切除術。需要切除覆蓋在腫瘤表面的皮膚和象限乳腺組織者采用象限切除術;需要切除腫瘤及周圍大于1 cm正常乳腺組織的則采用腫瘤擴大切除術。術中對殘腔不進行縫合,以便殘腔被滲出的纖維蛋白和血清填充,有利于維持原有乳房外形。取平行于腋折線的位置進行常規(guī)的腋窩淋巴清掃術,并安置引流管,術后觀察患者引流液量及傷口愈合情況,待引流管拔除傷口愈合后進行化療,在乳腺全乳及腋窩鎖骨上區(qū)進行放療。
觀察組采用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分為內外側切除乳房成形術、垂直切口乳房成形術、“J”字形切口乳房成形術,根據腫瘤位置選擇切口形式。以2個環(huán)乳暈切口為準,切除2個環(huán)間的皮膚,分離出腫瘤并且整塊切除,術中將非癌腺體重排修復殘腔,同時將偏移的乳頭乳暈移植至央位置,或通過遠處組織或臨近皮瓣轉移代替,對于未侵及皮膚的腫瘤,只切除腫瘤而保留表面皮膚,切口采用隱蔽切口。取平行于腋折線的位置進行常規(guī)的腋窩淋巴清掃術,并安置引流管,術后觀察引流液量及傷口愈合情況,引流管拔除傷口愈合后進行化療,在乳腺全乳及腋窩鎖骨上區(qū)進行放療。
(1)在手術時記錄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總出血量。(2)隨訪2年,記錄2組患者2年內的復發(fā)率和轉移率。(3)患者在術后2個月來院復診,根據乳房美觀度進行乳房美容效果評價,評分主要包括乳頭橫向偏移距離、乳頭縱向偏移距離、乳房的對稱性、凹陷程度、質地與彈性、皮膚顏色、瘢痕評分、乳房順應性8項內容,每項1~4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乳房的美觀度越好。(4)對比2組患者術后2個月內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血腫、切口感染、切口裂開、皮膚皺縮、脂肪壞死、乳房疼痛等。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38.7±34.2)min、(79.6±19.3)ml,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40.5±35.6)min、(86.2±20.8)ml,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總出血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45、1.560,P均>0.05)。
實驗組患者復發(fā)率與轉移率分別為6.7%(3/45)、8.9%(4/45),對照組患者復發(fā)率與轉移率分別為8.9%(4/45)、11.1%(5/45),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復發(fā)率與轉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55、0.123,P均>0.05)。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乳房的質地與彈性、皮膚顏色、乳房順應性差值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乳頭橫向偏移距離評分、乳頭縱向偏移距離評分、對稱性評分、凹陷程度評分、瘢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2組患者的乳房美容效果(分,
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15.6%(7/45),低于對照組的46.7%(21/45)(χ2=9.801,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例,%)
早期乳腺癌治療首選常規(guī)保乳術,雖然可獲得與乳房全切術同樣的治療效果且能保留乳房的外形,但由于腫瘤位置、大小以及形狀等會影響乳房外形的恢復,保乳術仍會造成乳房不對稱、乳頭和乳暈橫向或縱向的偏移、腋窩凹陷等乳房外觀缺陷[8-10]。近年來興起了將乳房整形技術與保乳術相結合治療乳腺癌的方式,在治療乳腺癌的同時能有效改善患者乳房外觀。
本研究對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與常規(guī)保乳術在早期乳腺癌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與常規(guī)的保乳手術相比,手術時間、手術總出血量及術后復發(fā)率與轉移率無差異,說明2種術式的術中耗時、創(chuàng)傷程度及臨床療效相當,此結果與既往研究結果[11-12]相似。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屬于整形保乳術類型,在切除腫瘤組織的同時,通過整形技術和乳房自身的腺體瓣修復乳房缺損部位,以獲得滿意的乳房外觀。另外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的切口為雙乳暈處,術中可將腫瘤周圍組織、皮膚及乳暈鄰近皮膚整塊切除,具有更廣的適應范圍。既往研究證實[13-14]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可以提高乳房的對稱性,降低乳房的凹陷程度、乳頭橫向偏移距離和乳頭縱向偏移距離,減少瘢痕的形成。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乳頭橫向偏移距離、乳頭縱向偏移距離、對稱性、凹陷程度、瘢痕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了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乳房美容效果。此外常規(guī)保乳術為獲得滿意的乳房美容效果會允許纖維蛋白和血清滲入殘腔,此方式會導致殘腔壓力升高,影響切口愈合,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既往研究顯示[14]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可以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示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可以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術與常規(guī)保乳術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效果相當,但前者可改善乳頭橫向偏移距離,獲得更好的美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