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荊公于楊寘榜下第四人及第。是時晏元獻為樞密使,上令十人往謝,晏公俟眾人退,獨留荊公……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約飯會,比往時,待遇極至。飯罷,又延坐,謂荊公曰:“鄉(xiāng)人他日名位如殊坐處?!鼻覈@慕之。最后曰:“有二語欲奉聞,能容于物,物亦容矣?!鼻G公但微應(yīng)之。歸至旅舍,嘆曰:“晏公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毙念H不平。荊公后罷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時,說此事,且曰:“當時我大不以為然,我在政府,平生交友,人人與之為敵,不能保其終。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p>
北宋·王铚《默記》
北宋名相王安石,神宗元豐二年被封為荊國公,史稱王荊公。
仁宗慶歷二年,21歲的王安石赴京參加殿試,頭名狀元被楊寘奪得,王名列第四進士及第。其時晏殊(謚元獻)為樞密使,主持朝政,仁宗令中榜的前十人到相府去拜謝晏殊。晏殊和王安石都是江西臨川人,等到眾人告退,晏殊獨為留下了這位家鄉(xiāng)才俊予以勉勵……王安石告辭后,晏殊又讓值班的官員去約王改日一起聚餐。到了那天王赴宴時,晏殊招待極為周到隆重。飯后,晏殊又請王落座茶敘,并對王安石說:“小老鄉(xiāng)宦途前途無量,日后我坐的這把交椅,一定會歸你的。”對王的才干備加贊許。臨別時,晏殊懇切地對王安石說:“我有二句話想奉達給你聽聞,即‘能容于物’,‘物亦容矣’?!蓖醢彩皇俏⑽Ⅻc頭表示知會?;氐铰蒙?,王不由感嘆:“晏公身為大臣,卻還不忘教弟子寬以待人,真是太謙卑了。”心里還為晏感到不平。王安石后來被罷相,和在金陵當知府的弟弟和甫相聚時,談起此事,還說:“當時我對晏殊的話根本不以為然,我在朝廷為相時,一班同僚和原先的朋友,人人都和我作對,弄得我相位不保,變法也不得其終。今天回想,不知當年晏殊是怎么知道我的個性的。”
王安石不知道,其實還在他參加殿試時,晏殊就已看出他的個性了。據(jù)說那年晏殊他們一幫主考官,初評是把王安石排在第一位的。試卷送上請皇帝御覽定評時,仁宗見文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不快地說:“此語忌,不可以魁天下?!贝蠊P一揮,就把王安石從狀元的位置抹了下來。“孺子其朋”典出《尚書》,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北臼侵芄珜Τ赏醯挠?xùn)誡,意思是:“你這小年輕呀,今后和群臣要像朋友一樣融洽相處?!痹囅耄粋€年輕的考生,在試卷中竟然用長輩的口吻教訓(xùn)皇帝,仁宗看了心中自然不爽。而這一切,王安石不會知道,相國晏殊卻看在眼里。連在呈請皇帝御覽的試卷中,也敢如此直言無忌,王安石鋒芒畢露直率頂真的性格,遲早會得罪同僚。
果不出晏殊所料,王安石進士及第后,被派往揚州擔(dān)任僉判,協(xié)助州官韓琦處理行政、文書等事務(wù)。王到任后,每夜讀書到天明,稍微打個盹,常常連洗漱都來不及,就趕去上班。韓琦見他哈欠連連的,懷疑他夜老酒吃遲了,好心勸王安石有空多讀點書:“君少年無廢書,不可自棄?!蓖醢彩膊蛔鹘忉?,出來后,還對人說“韓公非知我者”,心中頗多牢騷。即使事隔多年,王安石仍對韓琦抱有成見,說:“韓公但形相好爾?!保ㄒ姟渡凼下勔婁洝罚?/p>
更有甚者,在處理政務(wù)時,一次兩人意見不合,王安石還當面譏諷韓琦:“如此則是俗吏所為?!表n琦寬容,不與王多作計較,說:“公不相知,某真一俗吏也?!弊源蜃彀停疟苊饬松舷率Ш偷膶擂螆雒?。
事實證明,晏殊看人的目光是很準的,其對王安石的提醒,也是十分中肯和及時的??上€性倔強的王安石根本聽不進去,只顧埋頭干事,不知容人團結(jié),辜負了鄉(xiāng)前輩晏公的一番苦心;最后罷相以終,既誤了自己的前程,也誤了變法圖強的軍國大業(yè),至今想來,還令人扼腕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