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海 龍,喬 介 平,方 德 揚,邱 銀 寶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6)
超高心墻堆石壩常采用礫石土代替黏土以增強心墻防滲體的協(xié)調變形能力,降低沉降裂縫發(fā)生幾率[1-4]。天然礫石土由于含礫量較少,需要人工添加礫石以減小其變形模量,礫石土互層工藝是人工添加礫石的常用手段。糯扎渡[5]、長河壩[6]、兩河口[7]等水電站工程均采用了礫石土互層工藝人工添加礫石。
礫石土主要功能以防滲為主,在兼顧與其他填筑料協(xié)調變形的前提下,其礫石含量需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達到減小拱效應的目的[8-10]。礫石土礫石含量常用大于5 mm顆粒含量來表示[11-12],礫石土互層厚度是決定礫石含量的重要指標。常規(guī)方法[13]確定礫石土厚度時未考慮料源礫石含量波動的影響,導致礫石土互層在料源礫石含量差別較大情況下,所得的厚度相同,易導致?lián)脚浜蟮牡[石土礫石含量分布不均勻,進而影響礫石土的協(xié)調變形性能。
本文通過礫石含量守恒及敏感性分析原理,提出礫石土互層厚度動態(tài)調整法,明確了礫石土互層厚度動態(tài)調整工藝流程及料源礫石含量允許波動范圍,并通過對比試驗論證了礫石土互層動態(tài)調整法的優(yōu)越性,對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兩河口水電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境內的雅礱江干流,壩高295 m,控制流域面積6.57萬km2,相應庫容107.67億m3,調節(jié)庫容65.6億m3。電站裝機容量300萬kW,多年平均年發(fā)電量為110.0億kW·h。大壩為礫石土心墻堆石壩(見圖1)。
圖1 兩河口水電站大壩典型剖面Fig.1 Typical dam section of Lianghekou Hydropower Station
兩河口水電站礫石土心墻料工程量為441.93 萬m3。礫石土心墻料料源分散,共有西地、蘋果園(A、B區(qū))、亞中(A、C區(qū))、瓜里(A、B區(qū))、普巴絨(A、B區(qū))5個料場,各料場含水率、大于5mm顆粒含量不同,具體見表1。
表1 礫石土各料場料源特性Tab.1 Material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gravel soil yard
根據(jù)《四川省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壩體填筑施工技術要求B版》,兩河口水電站大壩礫石土心墻料壓實度控制指標如下:礫石土心墻料P5含量(大于5 mm的顆粒含量)控制在30%~50%以內,以40%~45%作為控制目標。
根據(jù)NB/T 35062《碾壓式土石壩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礫石土互層厚度控制公式為
(1)
式中:H土為土料層厚度,m;H礫為礫石層厚度,m;ρd土為土料松鋪干密度,g/cm3;ρd礫為礫石料松鋪干密度,g/cm3;Kt為推薦土石摻配比(干重比,具體見表1) 。
糯扎渡、長河壩、兩河口等水電站工程均采用“定礫調土”的方式確定土料層厚度,即先假定礫石層厚度,再通過公式(1) 計算土料層厚度。糯扎渡、長河壩、兩河口等水電站工程礫石土互層試驗結果均表明:當?shù)[石層厚度為0.5 m、礫石土互層為3層、摻拌遍數(shù)為3遍時,礫石土摻拌均勻性能夠滿足工程要求,也最為經(jīng)濟,故礫石厚度取值為0.5 m。
由公式(1) 知,在推薦土石摻配比一定條件下,土料鋪層厚度與料源礫石含量無關,與礫石層厚度成正比。而由表1可知:同一料場料源P5含量波動較大,最小相差7.5%(普巴絨A區(qū)),最大值相差48.3%(普巴絨B區(qū)),但由公式(1) 計算而得的土料層厚度卻相同,必然導致?lián)脚浜蟮[石土礫石含量的波動(見圖2) 。當兩組礫石土礫石含量差異較大時,其變形模量也將存在一定差異,可能導致礫石土防滲體發(fā)生不均勻沉降破壞。
圖2 礫石土常規(guī)摻配法P5含量實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Fig.2 Statistics on content of particles larger than 5 mm in gravel soil by conventional mixing method
為減小摻拌后礫石土礫石含量波動范圍,降低礫石土不均勻沉降風險,充分考慮料源礫石含量影響,根據(jù)礫石含量守恒關系,得到:
(2)
式中:P5土為松鋪土料大于5 mm顆粒含量,%;P5礫為松鋪礫石料大于5 mm顆粒含量,%(由于兩河口水電站工程料源及生產(chǎn)工藝較為穩(wěn)定,人工礫石P5礫含量實測值在96.0%~97.4%,平均值為97.0%,故取固定值為97.0%);P5控為礫石土P5含量控制目標值,%(兩河口水電站礫石土P5含量以40%~45%作為控制目標,計算取中值42%)。
將公式(2) 進行變換得:
(3)
定義M為土石厚度比系數(shù):
(4)
則公式(3) 可轉化為
(5)
由公式(3)可知:當P5土≤P5控時,H土隨著P5土的增大而增大,土料層厚度為動態(tài)變化值,而非固定值;當P5土>P5控時,H土為負值,將失去意義。
由公式(4)可知,土石厚度比系數(shù)為變動值,隨著土料料源礫石含量的變化而變化。對比公式(1)及公式(5),對同一料場,推薦土石摻配比為固定值(由表1查值),土石厚度比系數(shù)為變動值。當推薦土石摻配比與土石厚度比系數(shù)相等時,常規(guī)方法與動態(tài)調整法計算的厚度一致,因而常規(guī)方法僅為動態(tài)調整法的一種特殊形式。
為進一步說明兩種方法的優(yōu)劣,開展了常規(guī)方法及動態(tài)調整法對比試驗,試驗用土料料源為亞中A區(qū)土料,礫石料為慶大河摻反系統(tǒng)加工的人工礫石料。各料源指標檢測值見表2。
表2 料源指標檢測值Tab.2 Inspection value of material source index
本次試驗儀器主要為孔徑5 mm超遜徑篩及中興偉業(yè)101-4A電熱鼓風干燥箱。試驗操作按照《水電水利工程土工試驗規(guī)程》中的具體步驟進行。試驗分兩種工況,其中工況1為常規(guī)摻配法,工況2為動態(tài)調整摻配法。
首先根據(jù)公式(1)、(3)及表2實測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出兩種工況下的土料厚度;然后取礫石濕重30 kg,根據(jù)礫石厚度(0.5 m),換算出互層面積;再根據(jù)兩種工況下的土料厚度、互層面積及土料濕密度分別計算出土料濕重取樣值;最后取樣并人工摻拌均勻,并對摻拌后的礫石土礫石含量進行檢測。具體檢測成果見表3。
表3 工況分析及檢測成果Tab.3 Working condition analysis and test results
由表3知:在摻配礫石料厚度相同時,動態(tài)調整法摻配后的礫石含量平均值為41.7%,較常規(guī)方法(44.8%)更接近控制目標值(42.0%),因而礫石土互層厚度動態(tài)調整法對礫石含量的控制較常規(guī)方法更為精確。
由于動態(tài)調整法是根據(jù)土料料源礫石含量實測結果動態(tài)調整土料鋪層厚度,因此土料料源礫石含量的不斷變化,勢必增加礫石土互層厚度調整頻次,使工序變得更為繁雜,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程進度。
為減少礫石土互層厚度調整頻次,允許料源礫石含量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但不對礫石互層厚度進行調整??衫妹舾行苑治鲈韥泶_定料源礫石含量允許波動的范圍。
根據(jù)設計要求,摻配后的礫石土大于5 mm顆粒含量以40%~45%作為控制目標,P5控取中值42%,則礫石土大于5 mm顆粒含量控制目標變動范圍約為P5控1-7.1%,P5控1+7.1%
假定摻配土料松鋪干密度不隨P5含量變化而變化,設α為礫石土P5含量控制目標極值較中值增加的比例(兩河口水電站工程取7.1%),%;P′5土為礫石土P5含量變動α時對應的土料料源P5含量,%。則由公式(2)知:
(6)
公式(6)與公式(2)相減,得:
(7)
則土料料源P5含量在不調整土料層厚度條件下的允許波動范圍為
(8)
當將表2中數(shù)據(jù)代入公式(8),該區(qū)域料源礫石含量允許波動范圍為[5.5%,14.9%],即當料源礫石含量在該范圍內波動時,可不對鋪料厚度進行調整。
動態(tài)調整法需在料源開采前,對料源進行取樣檢測,試驗結果完成后,方能確定土料鋪層厚度。較常規(guī)工藝,由于試驗檢測工作量的增加,動態(tài)調整工藝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程進度。為減少試驗檢測對工程的制約,對動態(tài)調整法工藝流程做出以下規(guī)定:
(1) 結合地質復勘,對土料場料源進行大范圍取樣鑒定,并按料源礫石含量分布情況,參考礫石含量允許波動范圍大致劃分采區(qū)域。
(2) 料源開采前,先對各開采區(qū)域取樣檢測5組,確定料源P5含量平均值及料源礫石含量允許波動范圍,再根據(jù)公式(3)計算土料層厚度。
(3) 按規(guī)范要求及計算的料源厚度,對料源進行開采、鋪填。料源開采過程中繼續(xù)按3組/d的頻次進行取樣檢測,對當層土料料源P5含量進行校核,若連續(xù)3組礫石含量超過允許波動范圍,則調整土層鋪料厚度。
(4) 下層土料鋪填前,要求必須完成上層土料礫石含量檢測試驗,并利用上層土料礫石含量均值重新計算下層土料厚度。重復步驟(3),直至完成礫石土3個互層的鋪填。
由于在地質復勘階段根據(jù)料源礫石含量對料場進行了二次劃分,減少了礫石含量波動范圍,且土料料源開采前提前檢測、開采過程中充分利用前層礫石含量動態(tài)調整后層土料厚度,整個工序中試驗檢測作業(yè)較互層鋪填作業(yè)提前或同步進行,不占用鋪填作業(yè)的有效時間,因而減少了試驗檢測對工程進度的制約。該措施在不影響工程進度的前提下,又提高了礫石土礫石含量摻配的精確度,對工程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碾壓式土石壩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中明確礫石土互層采用“先石后土”的形式進行鋪填。但兩河口水電站工程地處高原高寒區(qū),冬季氣溫低,最低氣溫達-15.9 ℃,若采用“先石后土”鋪填形式,最外層土層在冬季低溫環(huán)境下易受凍。兩河口水電站工程冬季土料凍融機理及防控體系試驗成果表明,冬季礫石土最大凍結深度為19.7 cm,平均凍結深度為9.4 cm。為避免土料受凍,兩河口冬季礫石土互層采取“先土后石”鋪填工藝,允許礫石受凍,保護土料不受凍。
雨季仍采用“先石后土”鋪填工藝,同時為減少雨水下滲對礫石土含水率的影響,采用平碾對最上層土料進行光面封閉、雨停后拋毛翻曬措施。
(1) 礫石土互層工藝的常規(guī)方法未考慮料源礫石含量波動的影響,易導致成品料礫石含量的大范圍波動,影響摻配效果。根據(jù)礫石含量守恒原理,推導了礫石土互層厚度動態(tài)調整公式,定義土石厚度比系數(shù),論證了常規(guī)方法為動態(tài)調整法在土石厚度比系數(shù)與推薦土石摻配比相等時的一種特殊形式。
(2) 以兩河口水電站工程為例,通過試驗對礫石土互層厚度控制常規(guī)方法及動態(tài)調整法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礫石土互層厚度動態(tài)調整法所得到的礫石含量為41.7%,較常規(guī)方法(44.8%)更接近礫石含量控制目標值(42%),礫石含量摻配精準度進一步提高。
(3) 基于敏感性分析原理,推導了土料料源礫石含量允許波動范圍公式。利用該公式確定土料料源礫石含量允許波動范圍。當含量在該范圍內時,可不對礫石土厚度進行調整,以減少因料源礫石含量波動而頻繁調整礫石土互層厚度。
(4) 明確了礫石土互層厚度動態(tài)調整工藝流程。充分利用料源開采前勘測分區(qū)、開采過程中由上層土料礫石含量均值動態(tài)調整下層土料厚度的措施,減少了試驗檢測對工程的制約;加強工序銜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明確了冬季采用“先土后石”、雨季采用“先石后土”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