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支雋
1962 年,中華大地籠罩在饑餓與貧困之中。蘇聯(lián)落井下石,斷然對我國實行了經(jīng)濟封鎖。一時間陰云密布,海、陸、空燃料油頻頻告急,龐大的軍隊因無軍用油而面臨著癱瘓的危險。就在這危難的時候,大慶油田發(fā)現(xiàn)了,滾滾的原油是財富,更是拯救中華民族的力量。于是,用大慶油煉制自己的航空煤油,讓飛機上天,讓艦艇入海,成了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的共同希望。這光榮而艱巨的使命,落在了大連石油七廠(大連石化前身)人的肩上。
那時,石油七廠煉制的是蘇聯(lián)巴庫油和玉門油。改煉大慶油,從工藝設備到煉制過程,必須重新設計,困難重重。能否成功是一個未知數(shù),必須成功卻是上級的命令、國家的要求。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石油七廠軍代表室誕生了。
軍代表室的基本任務是,對軍用油做質量檢查,油料發(fā)運和財務結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油料部責成進駐七廠的軍代表室,密切配合七廠,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用大慶油煉出我國的軍用油來。受命的軍代表們緊握拳頭向黨和人民宣誓,不煉出中國自己的軍用油來誓不罷休。
滿載大慶原油的列車駛入了石油七廠,干部、技術人員、工人們?nèi)σ愿巴度氲搅藷捴浦?。不出所料,困難接踵而來。巴庫油和玉門油凝固點低,煉廠的設備也是按這些油配置的。而大慶油凝固點高,所以不斷出現(xiàn)凍凝現(xiàn)象。開工后,不是凝管線就是著火。軍代表們同工廠的領導心急如焚。
他們連續(xù)幾個月吃住在生產(chǎn)第一線,哪兒著火就出現(xiàn)在哪里,排險情,摸數(shù)據(jù),從工藝上著手,從設備上改進。寒風凍徹肌膚,手腳鉆心地痛,他們不顧自己,卻為所有的管線設備保上了溫。軍代表室條件簡陋,3 個人開會要有兩個人坐在地下??伤麄儧]有抱怨,沒耽誤一件事。經(jīng)過沒日沒夜上千個小時的會戰(zhàn),航煤終于出塔了,傾聽著航煤在管線中流動的聲音,軍代表們感覺比交響音樂還悅耳。
偌大的飛機上,只有首任總代表吳洪欽一名乘客,能不能上天誰也沒有把握,必須通過臺架試驗和試飛試驗。作為陪試飛員,他的心情極不平靜。當飛機升到萬米高空的時候,他想到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燃料油的合格與否。七廠非常重視這兩項試驗,派出質檢處青年技術骨干許廣恩一同參加。
臺架試驗遠在成都。20 世紀60 年代初,到處青黃不接,成都處于饑餓之中。許廣恩同當?shù)厝艘粯?,每日吃著按兩計算的線米,嚼著又老又硬的空心菜。水土不服再加上生活條件差,他的腿、臉像充了氣一樣,又腫又脹,胃部隱隱作痛。他沒有退卻,肩上的使命,七廠黨委的信任促使他夜以繼日地工作,與試驗的部隊人員密切配合,取數(shù)據(jù)、檢測、化驗,道道工作細致認真。
當時試飛的除大慶油外,還有玉門油。玉門油先行試驗。裝入玉門油的銀色戰(zhàn)機升騰起來,半空中突然發(fā)生抖動,出現(xiàn)異常。已有準備的駕駛員,迅速切換上備用的英國優(yōu)質航煤,飛機方才平穩(wěn)。玉門油燃燒顯然不合格,被淘汰下去。七廠用大慶油煉制的2 號航煤,被注入了飛機油箱。試飛員跨入了座艙,許廣恩也跟著登上了飛機。
坐在指定位置上的許廣恩,心情極不平靜。這不僅僅是他第一次參加試飛,更是大慶油的第一次試飛,是國產(chǎn)油邁入國防的開端。多少天的辛勞,成敗在此一舉。當飛機的螺旋槳飛快地轉動起來時,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在那緊張的時刻,他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工人們在餾出口處一遍遍檢測的情景,浮現(xiàn)出軍代表們夜以繼日地跟班操作的情形,浮現(xiàn)出全國70 多名煉油專家為2 號航煤傾注的智慧和心血。
銀色的戰(zhàn)鷹在高空時而俯沖時而昂起,時而倒翻時而滑翔,許廣恩感到自己如同焊接在機身上。隨著飛機的百般翻轉,試飛的時間一秒秒的過去,沒有出現(xiàn)異常的震動,飛行漂亮自如。飛機上一切指針、參數(shù),全部正常。2 號航煤經(jīng)過高空嚴格的檢驗,確認合格了!
1974 年3 月初,軍代表室接到上級命令,要在20 天內(nèi)組織煉制出艦用燃料油和軍用柴油,并運送到指定地點。按正常規(guī)律,煉制那么多的油料,再運走至少需要60 天。20 天不可思議!可是,時間就限于20 天內(nèi),天大的困難也得克服。軍代室總代表薛建國接到任務后,馬上與七廠的有關人員商量,以軍用油為重點,一切為軍用油開道,一定要趕在20天內(nèi)拿下這塊棘手的油“肉”。
七廠非常重視,派專人負責協(xié)調指揮,一個個辦法被提上桌面,一道道的生產(chǎn)指令發(fā)了下去。煉廠總調度室、生產(chǎn)車間、質檢處、港務辦等緊鑼密鼓,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油罐不夠就千方百計地調整,人員緊張就干脆放棄休息。薛建國更是馬不停蹄地聯(lián)系、組織。在軍地兩方的全力奮戰(zhàn)下,這批油料終于提前煉成了。它比限定的時間竟然提前了6 天!當油料裝入“北運575 號”油船駛出碼頭綜合補給時,薛建國長舒一口氣。
質量是軍用油的生命。油料質量不合格,直接影響到海陸空的戰(zhàn)斗力,影響到綠色長城的安危。七廠從生產(chǎn)軍用油那一刻起,質量就成為關鍵之關鍵的頭等大事。七廠在生產(chǎn)車間開展質量標兵活動,裝置里評選出許多優(yōu)秀的質量標兵。在檢驗上不是保質量指標而是超質量指標,開展油料檢驗餾出口千次質量合格率競賽活動。
七廠專門成立了軍用油領導小組,由廠長(經(jīng)理)擔任小組長,總代表為副組長。對出廠的油進行質量檢測,質量跟蹤,到部隊信訪、隨訪。七廠還與軍代表們一起,定期去附近的普蘭店機場參觀,現(xiàn)場了解燃料油的使用情況,感知軍用油與飛機的重要程度。去過機場的同志,看到自己生產(chǎn)出的油料使飛機在天上翱翔,無不切身體會到油料質量的重要,回來后廣泛講解宣傳,推動了質量工作的開展。這已成為制度,干部工人們由此吸取了極大的能量。由于重視質量,多年來,七廠和軍代室沒往部隊發(fā)過一次不合格的油。
●保供軍油,戰(zhàn)艦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供圖/人民視覺
軍代表們對質量把關很有權威。他們檢測為不合格的油品,七廠一定不能發(fā)出。正因為如此,軍代表們非常認真,高度負責。對盛油的罐車、船艙檢查非常嚴格。驗艙的時候,他們拿白抹布衡定,如果抹布在艙底一抹不變顏色,說明這個艙合格,反之責令重新刷洗。這種工作不是說說的,他們身體力行。主管質量的幾位軍代表,沒有沒擦過船艙、刷過車的。罐車難刷,罐口小,里面又悶又熏人,可軍代表們沒有逃避的。有一次,軍代表劉雙紅下罐檢查,忙碌中忘了同外面人聯(lián)系,結果被蓋在罐里。幸虧他帶著大手電筒,用它猛烈敲擊罐頂,才被人救出。
質量不僅僅限制在煉制、發(fā)送過程中,在貯存中也很關鍵。軍代表室每個季度都要對工廠專門的軍用油罐采樣檢驗,以利及時發(fā)現(xiàn)過量的雜質和水分,及時聯(lián)系有關部門進行沖洗。由于檢查及時,他們杜絕過不少事故。軍代表賈世軍在一次大巡檢中,發(fā)現(xiàn)夏用齒輪油的車未鉛封,油中已混入超量的水分。他馬上通知停止發(fā)運,將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軍代表們經(jīng)常往油料使用部隊寄發(fā)油品說明書、使用書等,進行技術咨詢。由于七廠的軍用油質量可靠,多年來形成了許多的固定用戶。如遼南的空軍場站、旅順海軍基地、長山守備師等部隊,都同他們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
試制軍用油需要能力、干勁、智慧和膽識,更需要腳踏實地的深入實踐。軍代表們與七廠配合得當,參與各種實踐的人數(shù)僅占七廠人數(shù)千分之一的軍代表們分別被委以重任。有的專管工藝,有的專管質量、管運輸、管財務。軍代表們既分工負責又互相配合,把好各道關口。繼2 號航煤后,軍代表室又接到了試制艦用液壓油的指令。艦用液壓油過去一直靠進口,后來西北煉油廠開始試煉,雖然試煉了四五年,但始終沒能過關。
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煉出合格的艦用液壓油呢?軍代表們同七廠的領導、科技人員反復討論研究,剖析用玉門油煉制失敗的原因,并會同海軍使用部隊一起分析設計。由研究所的技術工人投入試制。經(jīng)過各方面的努力奮戰(zhàn),僅用幾個月的時間,便生產(chǎn)出了試用品。同航空煤油一樣,艦用液壓油也需要進行試航,不同的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水下。
試驗在天津煉油廠。軍代表高木成同工人們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班工作,宣傳軍用油的重要性。夜班辛苦,他便省出自己的細糧票,給上夜班的工人們買饅頭、米飯。體息時間,他積極打掃裝置內(nèi)的衛(wèi)生。自己的孩子生了病,他也顧不著回去照看。他的軍人作風,感化了工人們。他的宣傳,使工人們明確了早出艦用油的戰(zhàn)略意義。終于,集體的干勁迸發(fā)了,不出兩個月就將試驗工作進行完畢。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艦艇液壓油。
緊接著海軍也發(fā)出了呼喚,日益壯大起來的海軍急需燃料油。從前,海軍燃料油僅上海一家煉油廠生產(chǎn),不但保證不了部隊需要,而且南油北運費時費力,不適應戰(zhàn)備要求。如果七廠能生產(chǎn),那么旅順海軍基地、長山守備師等北方部隊將大受裨益。七廠生產(chǎn)海軍燃料油勢在必行。有了上海煉油廠的前師,七廠就地少走許多彎路。軍代表室派出焦建勝代表,去上海專門學習煉制技術。一到上煉,他便扎進業(yè)務圈中,去資料室查找資料,翻閱國內(nèi)外煉制書籍,去生產(chǎn)第一線熟悉。很快,他就熟知了煉制的整個過程。
上煉同七廠的工藝設備、原料等各方面有差異,他便潛心探索提出了適應七廠的方案。他的見解很有說服力,在試煉中被采納。結果,海軍燃料油很快地煉制了出來。其過濾性和安定性還優(yōu)于兄弟煉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七廠的海軍燃料油出廠后,受到了北方部隊的熱烈歡迎。由于質量過得硬,南方的部隊也來訂貨,產(chǎn)品一發(fā)不可收,成為海軍部隊最受歡迎的油料。
扛起責任 忠誠擔當
點 評
軍用油事業(yè)融注了他們的青春和熱血,也融進了他們的生命。他們與煉廠的腳步相隨,他們是開拓軍用油的先鋒。他們在軍用油這塊陣地上奮斗、拼搏。有了他們的辛勤播種,才有了軍用油遍地開花的豐收。他們用全部的精力,譜寫了一曲譽滿中華大地的軍用油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