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玉
長期以來,家訪作為增進家校溝通、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渠道,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教育部更是將家訪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必要舉措,列為健全中小學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進行了多次強調和部署。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推進教師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山東省教育廳研究制定了《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進一步增進家校理解,凝聚家校合力,促進家校協(xié)同,提升育人成效。具體內容如下:
健全工作制度。中小學校要建立“校長帶頭、中層示范、班主任為主體、全員參與”的家訪工作機制。結合全員育人導師制建設,推動非班主任教師對所聯(lián)系學生和所任教學科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家訪。明確家訪工作的周期和次數(shù),實現(xiàn)每位學生2 年內至少接受1 次入戶家訪。
做好訪前準備。要根據(jù)學生個體情況,明確家訪目的,精心設計家訪內容。要通過任課教師及班級同學,廣泛收集學生在校情況,包括課堂表現(xiàn)、完成作業(yè)、參與活動、學業(yè)成績、同學相處等日常表現(xiàn)。對于特殊情況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家訪策略。根據(jù)家長的工作和居住狀況,提前與家長商定家訪時間。
靈活選擇形式。家訪方式應根據(jù)實際,尊重家長意愿靈活確定,注重集中家訪與日常家訪、全面家訪與重點家訪、個體家訪與分組家訪、線上家訪與線下家訪相結合。每學期班主任要采用電話或網(wǎng)絡的方式主動溝通每位學生的家長至少1次,班主任和其他教師都要每年入戶家訪一定數(shù)量學生。
科學設計內容。家訪時要全面了解學生在家表現(xiàn)、家庭情況和家庭教育情況,給予學生發(fā)展指導和家庭教育指導,特別是對學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勤儉節(jié)約、體育鍛煉、勞動教育等方面進行引導,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要對學生在校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向家長介紹學生取得的成長與進步。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與不足,從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與家長一起商討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
突出重點家訪。在對全體學生有基本了解的基礎上,篩選重點家訪對象,“一生一案”制定家訪工作方案。對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失學輟學學生家庭、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家庭等,要列入重點家訪對象,每學期至少入戶家訪1 次。必要時,應邀請相關部門人員進行聯(lián)合家訪。
客觀做好記錄。家訪人員要及時整理家訪記錄,通過多種形式對家訪效果進行持續(xù)追蹤,評估家訪效果是否明顯、改進措施是否落實,并及時調整和改進培養(yǎng)方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家訪管理、創(chuàng)新家訪形式、做好家訪記錄,努力實現(xiàn)家訪高效化、實效化、科學化。
保護家庭隱私。家訪是對學生和家庭的深入了解,對于學生身心疾病、家庭收入、父母婚戀等相關隱私必須嚴格進行保護,不得在任何場合隨意議論學生家庭隱私。在作為家訪案例介紹或典型經(jīng)驗交流時要隱去學生家庭隱私信息。
守好廉政底線。家訪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延伸,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作的重要內容。家訪工作人員要帶著真心、愛心和耐心走進家庭,讓學生和家長感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愛。家訪教師要廉潔自律,不得向家長推薦、推銷教輔材料或其他收費服務,不得收受或索要財物,不接受家長的吃請,時刻保持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
山東省教育廳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有效實施:
一是納入工作評價。將家訪工作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做好《家訪八條要求》的貫徹落實,將實施情況納入學校評價。通過多種方式對各地家訪工作進行指導和督導,加強家訪培訓、嚴格家訪流程,讓家訪工作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成長服務。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將家訪工作納入教師工作量管理,作為績效工資發(fā)放的依據(jù)。對不按要求開展或走過場、流于形式的地區(qū)和學校進行通報。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保障教師家訪中產(chǎn)生的交通、食宿等必需經(jīng)費,保證教師安全。鼓勵各地將教師家訪作為公務出差給予保障。
三是做好宣傳推廣。及時總結家訪工作經(jīng)驗,通過搜集“最美家訪故事”、舉行家訪經(jīng)驗分享會、評選優(yōu)秀家訪案例等方式,宣傳工作經(jīng)驗,提高家訪實效,形成本地、本校工作特色。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校園網(wǎng)等媒體對相關工作情況進行宣傳,形成家校合作育人的良好氛圍。通過組織優(yōu)秀案例遴選、典型經(jīng)驗系列報道等方式,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好的經(jīng)驗做法,努力打造新時期高品質家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