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池,汪瑩閩,呂小紅,沈海晨,張俊,袁莉萍,鮑娟
(皖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弋磯山醫(yī)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急診重癥監(jiān)護病房常收治肢體燒傷患者,發(fā)現此類患者易合并嚴重的負性情緒,具體表現為溝通困難等,進而影響其治療依從性,不利醫(yī)方各項治療與護理干預的開展。提升與燒傷患者的護理溝通質量、改善患者病期生存質量,成為護理學科必須攻克的一項課題?!癈ICARE”是一種引進自西方,近年來廣受國內臨床推崇的護患溝通技巧,其內包含六項經循證護理學證實有效的溝通環(huán)節(jié),即稱呼(C,Connect)、介紹(I,Introduce)、交流(C,Communicate)、詢問(A,Ask)、回答(R,Respond)、離開(E,Exit),將護患交流形式固定為可供量化的指標,便于臨床廣泛推行[1-2]。臧妮娜[3]、廖萌露等[4]研究均已證實CICARE在與重癥患者溝通交流中的有效性。CICARE溝通模式現已成為廣受臨床推崇的高質量護患溝通模式[5]。在CICARE溝通模式下,有助于迅速拉近護患關系,提升患方依從性,是護方追求護理滿意度的重要實現途徑。本單位在護患交流層面落實CICARE溝通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文章現以EICU燒傷患者為例,探討CICARE溝通模式的實際應用成效,期望為讀者在相關領域內的研究與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納入本單位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因肢體大面積燒傷入住急診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在隨機數字表法下進行分組。其中35例為試驗組,男女比例22∶13,年齡24歲~62歲,平均(41.62±7.65)歲;病程5~9 d,平均(6.99±0.73)d;燒傷程度:Ⅱ度燒傷24例,Ⅲ度燒傷11例;燒傷面積42%~63%,平均(52.62±5.92)%。另35例為對照組,男女比例20:15,年齡27歲~61歲,平均(42.13±8.04)歲;病程5~10 d,平均(7.04±0.76)d;燒傷程度:Ⅱ度燒傷23例,Ⅲ度燒傷12例;燒傷面積40%~65%,平均(51.07±5.76)%。研究經本單位倫理組織批準,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確診肢體大面積燒傷;(2)接受系統(tǒng)的內科與外科治療,溝通期間保持清醒,無視聽等感知障礙;(3)全程參與研究;(4)耐受相應護理。排除標準:(1)休克或昏迷;(2)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3)妊娠、哺乳期女性;(4)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類疾??;(5)嚴重全身性感染。
對照組:常規(guī)護患交流,即在各項護理工作開始前,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并酌情予以患者心理開導,同時提供基礎的健康宣教。針對患者提出的任何問題,予以及時準確、通俗易懂的解答。
試驗組在對照組護患交流的基礎之上引入CICARE溝通模式,并保證CICARE溝通模式,應當體現在護理全程,其不應是某項護理支持環(huán)節(jié),而是一種工作精神與護理規(guī)范內容:(1)稱呼階段:通過前期掌握的護理信息(患者家屬源),確立對患者的稱謂,注意遵循尊老愛幼原則,注意態(tài)度友善;年長者可稱呼為“大伯”、“爺爺”、“阿姨”等,同齡人可親切地喚患者小名、昵稱等;一些無法拿捏的稱謂,可以姓冠上“先生”、“女士”之類的敬稱;(2)介紹階段:向患者介紹自己的身份,注意語氣親切、態(tài)度友好,切記不可將生活中的情緒帶至工作。此部分由護士與責任醫(yī)師共同落實,建立基本的護患交流聯系;(3)交流階段:向患者介紹目前的病情程度,使用的治療方案及取得的近期療效與遠期預計療效;介紹護理方案,即每日護理幾次、各有哪些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平均耗時等,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便于患者協(xié)調病期生活作息?;诨ヂ摼W平臺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考慮到患者理解能力,健康宣教摒棄以往純文字的信息載體,改用視頻、圖文的方式宣教,針對患者反復不能理解的宣教內容,需要保持耐心,必要下換種表達方式或求援上級,不可忽略各項難以實施的護理環(huán)節(jié)。尤其要重視對患者自護方法、可能存在的并發(fā)癥、如何與醫(yī)方取得及時聯系、規(guī)范用藥的重要性及各類藥物用法用量等相關信息;(4)詢問階段:各階段的健康宣教完畢后,詢問患者理解程度,進行殘缺補漏式的宣教;周期性地就患者實際護理需求進行溝通,采取問答的形式,了解患者對護理服務的切實需求,并在對應護理內容上予以調整。每次用藥前、中、后,與患者取得交流,詢問不良感受。周期性地詢問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滿意則繼續(xù)保持,不滿意則追問不滿意原因,予以整改;(5)回答階段:在與患者的交流過程中,明確其對疾病或護理服務產生的問題,予以積極解答;(6)離開階段:在階段性的護理工作完成后,確定患者無問題,告知患者下一步的護理計劃,提醒患者有事規(guī)范呼叫,并禮貌地離開。注:兩組患者除溝通方式與內容外,其余各項護理支持,如鎮(zhèn)痛干預等均保持一致。
觀察兩組焦慮自評量表(SAS)、簡易應對方式量表(SCSQ)、心理彈性量表(CD-RISC)、急性生理性與慢性健康評分Ⅱ(APACHEⅡ)評分及滿意度差異。
(1)SAS:用于評估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內含20個小條目,各小條目賦值1~4分,最后將總分乘以1.25,取整數為最終得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焦慮情緒程度越輕,Cronbach’s α=0.907[6];(2)SCSQ:用于評估患者的疾病應對積極性,內含積極應對(12項)與消極應對(8項)兩大維度,各項賦值0~3分,其中積極應對(滿分36分)分值越高則應對狀態(tài)越理想,消極應對(滿分24分)分值越低則應對狀態(tài)越理想,Cronbach’s α=0.910[7];(3)CD-RISC:用于評估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內含樂觀性(4項)、力量性(8項)、堅韌性(13項)三大維度,各項賦值1~4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越強大,Cronbach’s α=0.909[8];(4)APACHEⅡ:用于評估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由急性生理學評分、年齡評分、慢性健康評分三部分構成,滿分71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嚴重,Cronbach’s α=0.912[9];(5)滿意度:采用本單位自擬的滿意度問卷,百分制,以0~59分為不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80~100分為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試驗組溝通前SAS評分為(68.58±8.28)分,對照組為(65.93±8.14)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50,P=0.181);試驗組溝通后SAS評分為(28.84±4.13)分,低于對照組的(40.62±6.0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514,P<0.001)。
兩組溝通前的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溝通后,試驗組積極應對評分高于對照組,消極應對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溝通前的樂觀性、力量性與堅韌性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溝通后,試驗組樂觀性、力量性與堅韌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SCSQ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CD-RISC評分比較分)
試驗組溝通前APACHEⅡ評分為(55.88±7.83)分,對照組為(55.63±7.70)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35,P=0.893);試驗組溝通后APACHEⅡ評分為(22.75±3.04)分,低于對照組的(36.18±5.1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210,P<0.001)。
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n,%)
我國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加之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燒傷發(fā)病率逐漸增多。肢體燒傷是所有燒傷病例中最為常見與典型的疾病分支,關于此類患者的護理,要講究方式方法,予以患者最理想的護理體驗。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在護理領域,各項護理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建立在充分的交流基礎上;只有患者明確護理者的護理意圖,才能更好地配合護理者進行各項護理工作的實施。
CICARE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yī)學中心提出的一種新式護理理念,其將原本泛化、抽象的護患溝通內容變得具象化、流程化。所謂CICARE溝通模式,就是將“稱呼、介紹、交流、詢問、回答、離開”相連組成的一套新式護患交流流程,其優(yōu)勢在于進一步理清護患交流的目的與階段,將護患交流變得井井有條,不再紛亂、隨意[10]。CICARE溝通模式目前已經成為一些醫(yī)療單位護理工作的“標配”。學者們也開始對該項護患交流模式的價值展開探討?;仡櫱叭搜芯?,現階段較少見針對肢體大面積燒傷患者應用CICARE溝通模式的研究,此為本文立題的動力所在。
本次研究以肢體大面積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CICARE溝通模式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試驗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積極應對評分高于對照組,消極應對評分低于對照組,樂觀性、力量性與堅韌性評分高于對照組,APACHEⅡ評分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總結本文結果信息,經CICARE溝通模式,患者因疾病而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面對疾病能夠更加積極的應對;這一改變也帶動了自身預后的積極變化,最終護理效果顯著進步,由此提升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無獨有偶,陳晴峰等[11]針對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進行CICARE式溝通,楊惠莉等[12]就腫瘤患者接受CICARE式溝通的效果展開研究,結果均發(fā)現CICARE溝通模式能夠有效拉近護患關系,改善患方負面情緒,并由此提升了患者在護理領域的依從性,這為后續(xù)護理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疾病的預后打下了基礎。吳瓊婭等[13]在手術室開展CICARE溝通模式,使患者對手術前后注意事項的知曉率進一步提升,認為該溝通模式應用在圍手術期同樣合適,且能夠提升健康宣教質量。向邱等[14]為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落實了融合動機性訪談元素的CICARE溝通模式,提出套用溝通技巧的CICARE溝通模式效力可進一步被激發(fā),患者的依從性、情緒狀態(tài)、疾病知識知曉情況均理想??傊珻ICARE溝通模式應用于護患交流效果十分理想,該模式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開發(fā),但總體護理表現是積極的。前人文獻結果回顧與本文研究結果相呼應,從側面證實了本文研究結果的得出并非偶然,而是客觀事實。
分析原因,CICARE溝通模式下,前期稱呼階段為護士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介紹階段拉近護患雙方的距離。后續(xù)高效且有針對性的護患交流,向患者交代了護理方案,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識與接受度;通過引進互聯網宣教的方式,提升患者對宣教內容的理解程度,提升宣教效能。詢問階段旨在尋求患者反饋,為后續(xù)的護理宣教查缺補漏?;卮痣A段積極解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各項疑問,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開展科學自護工作,并提升其護理依從性。在高效的溝通交流完畢后,及時退出病房,不打擾患者休息,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休養(yǎng)、疾病更好地康復。正是由于上述各項高效、系統(tǒng)化的護患溝通交流,使得患者溝通前因對疾病及自身預后未知而產生的焦慮情緒獲得極大程度的緩解??茖W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加之有效的心理干預,改善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的心理彈性提高,面對疾病能夠更加從容淡然。理想的護患溝通有助于患者自護能力與護理依從性的提升,進而改善患者后續(xù)整體護理質量,影響患者APACHEⅡ評分的轉好。最終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更高。另外,積極良好的院內護患溝通,能夠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遠期心理品質,其對于患者后期院外自我管理亦有積極影響。
為了更好地推廣CICARE溝通模式,本文建議院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1)加大CICARE溝通模式常規(guī)培訓,提升護士溝通能力及對開展CICARE溝通模式重要性的認識;(2)查閱陳慧玲等[15]研究指導,通過CICARE規(guī)培,即使是新入職的護士,在護患溝通方面,也能夠很好地勝任工作。將CICARE溝通模式納入實習帶教,讓CICARE溝通模式成為每一位新入職護士的必修課程,從而將CICARE溝通模式在短期內打造為醫(yī)院的基礎護理特色;(3)建立健全制度約束,保障CICARE溝通模式的開展有制可循,出現問題有責可究;(4)建立專管小組,專門針對各科室CICARE溝通模式的開展質量進行監(jiān)督,并以配套的績效管理機制作為約束手段,激勵各科室落實CICARE溝通模式,進而提升患者護理體驗;(5)針對不同個體,學會變通地實施CICARE溝通模式,做到有創(chuàng)新性地、不刻板地應用CICARE溝通模式;如針對兒科患者的護理,考慮到小兒信息接收特點(對理論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差),可效仿王宇等[16]所撰文獻,嘗試在CICARE溝通模式中融入肢體語言,從而保障有效的護患溝通質量,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CICARE溝通模式可有效改善燒傷患者心理應激,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應用滿意度高,值得推廣。當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樣本量的納入偏少,研究時間偏短,這可能會對本次研究的客觀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未來若工作條件允許,可進一步延長研究時間,納入更多的樣本量,以提升本文結論的客觀性,更好地指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