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訓練方法是舞蹈效果呈現(xiàn)的基礎,舞蹈訓練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具備科學的認知,形成一套體系,既保障舞蹈訓練的順利進行,也能保證舞蹈作品內容得到更好的詮釋。本文重點闡述舞蹈科學訓練方法的認知研究。
關鍵詞:舞蹈訓練 科學訓練法 意義
一、舞蹈訓練的意義及方法
(一)傳遞情感,詮釋美感
舞蹈是藝術的呈現(xiàn)方式,是人們情感思想的交流工具,更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在舞蹈呈現(xiàn)過程中,人們都會追求一種美感和體驗,舞蹈訓練的意義便在于使舞者整個身體形態(tài)更優(yōu)美,更有觀感價值。
(二)合理安排訓練量,減少受傷概率
受傷是舞者常遇到的現(xiàn)象和問題,在舞蹈訓練進行中,既要保證效率,也要將每一個動作都完成得盡善盡美,這時就需要應用到科學的訓練方法,這樣至少能夠減少受傷的概率。要合理地安排訓練量,也要有目標地制訂訓練流程,不能光是紙上談兵,而是在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深化認知。
(三)奠定訓練基本功的前提
舞蹈本身是一門綜合律動感較強的藝術,舞蹈的基本功是練好舞蹈的前提和基礎。合適的舞蹈訓練方法能夠使舞者準確地把握好每一個動作,增強舞蹈的表現(xiàn)力、層次以及張力,是訓練基本功最快、最實用的一大途徑。一些舞蹈在呈現(xiàn)時,光看整體框架看不出來什么問題,但通過舞蹈訓練方法的檢驗,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細節(jié)上的漏洞和問題??茖W的舞蹈訓練方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舞者舞蹈修養(yǎng)和水準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意義。
二、舞蹈科學訓練的開展方向
每一個舞者在不同年齡段,身體素質情況都不盡相同,成長發(fā)育特點各異,訓練方法也應有所區(qū)分。尤其是人在成年以后,骨骼的可塑性較差,靈活度遠遠不夠,每一步訓練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在訓練過程中不能過于追求結果,急于求成,一不注意會造成筋骨的損傷,忍受長時間的痛苦。但同時成年人的身體發(fā)育度也基本完成,在思維能力、動作領悟上相對準確,更能掌握正確的方法來提高訓練的質量。
(一)力量訓練
首先,跳舞不是靠蠻力,掌握不好力度,會使整個舞蹈看起來非常僵硬,沒有任何美感,因此,做好力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其次,力量訓練分為控制力、速度力量和耐力。舞蹈控制力常規(guī)的訓練方法可以是俯臥撐、仰臥起坐、負重深蹲、手臂、大腿、腰部力量收縮等,制訂每日的運動訓練計劃,形成規(guī)律性的良性循環(huán)。
(二)控制力訓練
控制力是肌肉收縮控制身體的能力,舞蹈中的很多舞姿控制、動作定格,都要應用到控制力??刂屏Φ挠柧毞椒樵谄綍r盡可能地多聽音樂,多做舞蹈動作的練習,讓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更強。
(三)速度力量訓練
速度力量主要訓練的是身體克服阻力的能力,是力量與速度相結合產生的效果。在跳舞過程中,通過力量和速度的控制,讓表演變得有激情、有亮點。
(四)耐力、柔韌性、平衡性訓練
訓練耐力最好的方式可以通過有氧運動實現(xiàn),例如跑步、高抬腿、小碎步跑。柔韌性訓練,例如壓腿、單杠懸垂等。平衡性協(xié)調訓練,例如單腳站立、前后滾翻等。
三、舞蹈科學訓練方法中的矛盾
舞蹈訓練的科學方法指的是通過指導性編導,通過展演、比賽等形式歸納總結出科學的訓練方法。消耗更小的能量,積累更多的舞蹈技巧??茖W的訓練方法為舞者認知自己的能力和水準提供了依據(jù),為舞者提供了身體開發(fā)的契機。
舞蹈科學訓練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矛盾,舞蹈本身是學無止境的工程,承載著個人、社會甚至是民族的使命和價值。有了科學系統(tǒng)的舞蹈訓練方法,才有豐富的舞蹈作品呈現(xiàn)出來。在舞蹈訓練中,包含舞者的經(jīng)驗,但也存在著一些矛盾。
(一)整體和局部之間的矛盾
舞蹈訓練為舞蹈技能的判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認知過程,整體提高和局部提高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二)普遍性規(guī)律與不實用性之間的矛盾
在舞蹈訓練中,舞者都希望得到規(guī)律性的指導和訓練,但每天都在產生著新的認知,普遍式的規(guī)律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具體問題還要做具體分析。
四、舞蹈科學訓練方法探析
(一)強化舞蹈訓練技巧,提高舞者柔韌度
可以采用壓腿、踢腿、劈叉、蛙式蹲跳的形式進行訓練,讓腿部的靈活度更強。增強人體旋轉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在訓練方法的原則上,既能夠考慮訓練價值,還要考慮表演價值。在表演中,通過身體的柔韌度烘托表演氛圍,將情緒帶到高潮,引發(fā)同觀眾之間的共鳴。在訓練中,不能一開始就把難度目標定得過大,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逐級提升目標。每天定量做踢腿訓練,培養(yǎng)舞者腰、背以及小腹的韌性。
(二)做好腰部的軟度訓練
舞蹈之中很重要的一個精髓在于腰部的科學訓練。需要堅持訓練的有胸腰、后腰、斜腰,擰腰,要制訂周期性的訓練課程,有計劃地安排訓練內容。尤其是腰部訓練要有長勁,不能中斷和放棄。唯有長期堅持,才能增強腰部的柔軟度和韌勁。腰是上下體結合的關鍵部位,也是協(xié)調舞蹈動作的關鍵部位,不僅體現(xiàn)在翻滾動作上,在一般表演上也有所應用。腰部柔韌度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舞蹈表現(xiàn)的效果。
(三)強化舞蹈的組合訓練
舞蹈的組合訓練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動作和技巧的組合,例如大跳連倒踢、串翻身連臥魚,一方面檢驗訓練者對技巧動作的嫻熟掌握和對技術的運用。另一方面,是基本動作的組合,就像藏族舞中的踏步組合、顫膝組合等舞蹈動作的基礎訓練內容。第二,是表演性的舞蹈組合,可以是舞蹈成品,也可以是原創(chuàng)編舞,動作多、密度大,通過訓練能提高人的腦部思維運作能力,使四肢更加協(xié)調,情感表現(xiàn)力更豐富。表演性舞蹈的組合訓練非常有利于智力開發(fā)以及情感的表現(xiàn),基本功練得足夠好,不一定舞蹈就能跳好,只有組合式的訓練,才能使舞蹈動作更好地銜接,使很難的動作看起來順暢、優(yōu)美且完整。
(四)訓練把桿的基本技能
舞蹈的基本功訓練是從扶把桿練習開始的,逐步過渡到把下。不僅有一個系統(tǒng)化的訓練順序,還要講求訓練的科學性。初學舞蹈者控制能力較弱,在支撐能力和穩(wěn)定性上都相對較差,扶著把桿練習的力量相對不足,訓練把桿能夠把力量準確地傳送到訓練部位,是提高訓練質量的重要保證。另外,長時間的扶把,對舞者的壓、拉、推、按都能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提高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利用把桿,但不是依賴把桿,要將把桿當成力量的源泉,借助把桿的支撐,保證每一個訓練動作都保質保量,盡善盡美。舞蹈初學者接受的基本功訓練少,缺乏正確的認知,部分舞蹈初學者產生一種厭學情緒,對把桿訓練失去信心,把桿基本訓練總想放棄,其結果使舞姿缺乏“力量”而失去規(guī)范和魅力。
總之,訓練扶把是為了培養(yǎng)舞者的柔韌性、增加力量,提升表現(xiàn)能力。通過扶把訓練為舞蹈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可以使舞蹈動作更加順暢、優(yōu)美。
(五)注重舞蹈訓練方式與目標之間的關聯(lián)性
要增強舞蹈訓練方法與訓練目標的強關聯(lián)性,讓舞蹈訓練更有針對性,提升舞者的舞蹈綜合素養(yǎng)。針對不同舞者的舞蹈功底,要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在舞蹈訓練中除了強化動作要領,也要深入鉆研舞蹈理論知識,讓舞者更好地領悟舞蹈的精髓。
一段優(yōu)美有觀感的舞蹈,離不開音樂的襯托,伴奏的音樂效果也是舞蹈訓練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在舞蹈演繹過程中,要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和速度,對舞蹈的訓練項目和內容要準確地了解,要嚴格篩選音樂,做到與訓練項目的風格高度統(tǒng)一。例如,流暢歡快的樂曲要隨機配上優(yōu)美、輕柔、舒展的動作;節(jié)奏靈巧有跳音,要選擇輕盈的動作;用結實、有力、帶推動力的樂曲來伴奏舞者穩(wěn)健的旋轉動作;用力度大的樂曲配合舞者彈跳騰空的動作。
在訓練過程中,會有一些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動作,舞者基本都會產生畏難心理,這時可以根據(jù)舞者的喜好,選擇適合激發(fā)訓練斗志的歌曲來提振舞者的信心,撫慰心靈,達到穩(wěn)定情緒的效果。根據(jù)不同的舞蹈訓練動作及時切換音樂,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舞者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舞蹈學習中,真正達到訓練的目的和效果。
(六)因人施策的舞蹈訓練方式
由于生理方面的因素,男生的彈跳能力與爆發(fā)力明顯好于女生,而女生的身體柔韌度又好于男生。即使是成年人,也遵循著這樣的規(guī)律。不論男女,即使同性別之間也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差異,每個舞者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適合的訓練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地統(tǒng)一化訓練,應該做到因人施策。同時,在舞蹈訓練中,不能刻意規(guī)避短板,比如女生的柔韌度較好,格外偏愛柔軟度方面的舞蹈而忽略力度和強度的訓練。為了特意訓練自己的優(yōu)勢,在短板上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會讓舞蹈姿態(tài)缺乏力量上的美感。其實這種不平衡的現(xiàn)象,都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彌補。任何舞蹈形式都有訓練技巧的共性,比如通過提高踢腿的速度來增強爆發(fā)力,同時立腰、提胯、控制、彈跳等項目的訓練,提高胯骨以下部位的靈敏程度,強化“掄臂”“翻身”“撲步”“軟踹燕”等項目訓練,促進訓練者做到剛、柔、收、放和諧統(tǒng)一。對某一方面的弱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花式技巧動作,提高柔軟開合度以及美感,讓訓練者的各個部位都得到訓練,做到動作收放自如。
五、結語
舞蹈訓練是一項細致入微的工程。在舞蹈訓練中,要嚴格遵循高標準、嚴要求的規(guī)則,同時還要因材施教,開展科學的訓練。根據(jù)舞者的實際情況,要制訂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和措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地提高舞蹈訓練質量。
參考文獻:
[1]肖茜.舞蹈的美育功能——對幼兒舞蹈教育的幾點認識[J].學苑教育,2014(18):80.
(作者簡介:張曦,女,碩士研究生,秦皇島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及教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