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李遼
新加坡魚尾獅公園資料圖片
談到新加坡,中國人總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因為它是中國之外的另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20世紀80年代之后的三四十年里,新加坡以優(yōu)良的營商環(huán)境、對個人資產的安全保障、先進的雙語教育、完善的法制體系等掀起了中國大陸移民、留學的熱潮。
但近幾年來,新加坡的發(fā)展瓶頸逐漸顯現,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力逐漸增強、國際地位崛起,選擇移民新加坡的中國大陸人數明顯減少,甚至在新加坡的中國人群中還出現了“回國潮”。
中國人的獅城(新加坡別稱)情懷是否已經落潮?黯別“黃金時代”的新加坡未來又將如何“轉航”?
《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20》顯示,2015年、2019年中國大陸移民輸出的人數對比數據,新加坡的中國大陸移民人數減少了15%。2020年年底,瑞士國際管理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20年世界人才排行榜”中,在“吸引與留住人才”的指標中,新加坡的排名從第19位下滑到第22位。
新加坡對中國人“磁力”的減弱還體現在海外置業(yè)方面。Julia是上海某知名海外置業(yè)機構的高級顧問,因新加坡業(yè)務遇冷而轉做了英國業(yè)務,她告訴《法人》記者,“過去幾十年,去新加坡置業(yè)是中國大陸高凈值人群的熱門選擇,但從四五年前開始,去新加坡置業(yè)的中國大陸人數明顯減少,不足之前的2/3?!?/p>
從新加坡大學招生數據看,近幾年中國學生人數“總體下降”。2019年有媒體報道,在以往,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及公共行政相關課程是最受中國學生歡迎的,如今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表示,近年來中國學生人數從2012年最多的80人,減少到近幾年的55人左右。
不僅對外的吸引力不再強勁,已經在新加坡留學和工作的中國人群中也出現了“回國潮”。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國朋友,他們均在幾年前被新加坡芯片設計公司挖去,但他們均表示,在新加坡并沒感覺到芯片是個朝陽產業(yè),這兩年回中國的同事特別多,畢竟在國內跳槽機會多,薪酬也高,離家又近,何樂而不為?
新加坡航空的中國籍空姐林小姐向記者提供了相似信息,“最近四五年,有很多在新加坡大學畢業(yè)或工作了兩三年的朋友都被中國國內的獵頭挖了回去”。談到回去的原因,林小姐說,“中國機會更多,而且薪資誘人”,她也在猶豫要不要回國,“現在的新加坡好像沒什么優(yōu)勢了”。
新加坡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自1965年8月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到現在不過五十多年的時間。李光耀是新加坡執(zhí)政黨人民行動黨的發(fā)起人和第一代領導人。在他的治理下,新加坡在經濟上取得了高速發(fā)展,金融、港口吞吐及石油化工均世界前列,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1978年,鄧小平從新加坡訪問回國后,號召各地方政府向“獅城”學習。此后,新加坡成為中國最大的海外培訓基地。1994年,中新兩國還在江蘇蘇州合作建設了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引進新加坡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中國市長班”更是將中新兩國心理距離拉近。2001年和2009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別開設了專為中國政府部門打造的管理經濟學、公共管理課程,被稱為“中國市長班”。當時,全國各省市赴新加坡的考察團不計其數。新加坡外交部在2019年表示,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有5萬多名中國官員到新加坡考察學習及培訓。
10年前的2011年,中國華僑華人問題專家莊國土在“第二屆中國僑務論壇”中發(fā)言表示,20世紀80年代以來(至2011年),新加坡政府為了彌補因低生育率導致的人口數量不足,平衡種族結構和發(fā)展高新產業(yè),采取了大規(guī)模引進高素質移民的國策,成功招徠以華人為主的大批凈移民,總數可達164萬,中國是其中最主要的華人移民來源地之一。他指出:中國新移民是在1990年中新建交以后大規(guī)模流入新加坡,且增速較快,總量可能在50萬至60萬之間,約占新加坡總人口的10%—12%;在1990—2000年的10年間,中國新移民數超過23萬;在2001—2009年新加坡接受的華人移民中,來自中國的移民至少30萬,其數量可能居新加坡移民之首。
新加坡這個小小的國家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國民價值不容小覷,但由于地域有限,缺乏天然資源以做出口或工業(yè)之用,新加坡也沒法發(fā)展農業(yè)和工業(yè),基本生活保障都依賴進口,包括飲用水、糧食、電力等。
過度依賴進口使新加坡人需要付出巨大的生活成本,因此,新加坡曾連續(xù)5年被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評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正在新加坡讀書的Molly提到了看病貴的問題,她說:“很多新加坡人的醫(yī)療保險遠遠不夠看病的費用,一個晚上的住院費幾乎相當于中國國內一個月的薪水,看個門診幾百塊人民幣就沒了?!背醯叫录悠碌娜藭l(fā)現,在商場購物、用餐或者在機場排隊等候出租車時,很多為他們服務的都是年過花甲、滿頭銀絲甚至步履蹣跚的老人。這些老人中,有一部分是年輕時因為自雇沒有上繳公積金,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公積金的存額未能趕上現實生活的較高需求。
之前,過于寬松的移民政策使新加坡居住人口在短時期內增長過快,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沒有隨之跟上。從2005年就在新加坡工作、2009年拿到PR(永久居民)身份的江蘇人徐力(化名)表示:“10年前出行坐地鐵,就算是高峰時段也時常有空座,這幾年地鐵排隊上車已經是家常便飯。”他說,“各種原因導致本地人‘排外情緒’有所增加?!备鶕蔼{城新聞”的報道,從2009年開始新加坡移民政策收緊,2011年大選時政策進一步收緊,2011年的PR身份申請批準人數只有15777人,這可以說是低谷中的低谷。2015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專業(yè)的劉超在當年拿到了新加坡公司的offer,在當地做了兩年半導體工程師后回國。他說:“那些本科或研究生在新加坡上學的比較容易拿到PR身份,剩下的人就很難了。有同事工作10年了都沒拿到PR身份,還有的朋友在新加坡讀研究生后畢業(yè)3年了也沒有PR身份?!毙炝t將移民人口數量和房價聯系起來,“人口流入減少就很難推高房價,新加坡的房價2013年就到頂了?!?/p>
新加坡牛水車唐人街 資料圖片
在新加坡,很多餐廳服務員都是花甲老人 資料圖片
新加坡政府對產業(yè)集群的規(guī)劃聚焦在一些高精尖技術密集、但不需要太大規(guī)模的產業(yè)上。其制造業(yè)四大主體的產業(yè)集群,分別是電子、海事海洋、生物醫(yī)藥和化學(包括石油化工)。
為支撐整個電子業(yè)發(fā)展,新加坡政府甚至建立了以電子工程為主體的南洋理工大學。徐力笑言:“2005年剛來新加坡時,在飯店里吃飯經常碰到很多電子工程系的。中國的博士一來就是300多個?!边@樣的規(guī)模,可見政府支撐產業(yè)的力度是非常之大的?!爱敃r的新加坡集成電路產業(yè)非常強,有兩個大廠搶走了中國很多高精尖人才。但這兩家企業(yè)因為金融危機的緣故,基本都沒存在多久?!?/p>
對比較為強烈的是,這幾年芯片產業(yè)在中國處于最強風口,而芯片設計作為該鏈條上的高端環(huán)節(jié)更是備受重視。但反觀新加坡的芯片設計師,不論是職位還是薪酬,都與中國國內相差較遠。
“我來這邊7年多,同樣是芯片設計師,之前的國內同事薪水漲了兩倍多,而我這邊哪里有?”2014年來到新加坡工作的江蘇蘇州人Justin說,“中國國內這個專業(yè),博士的起薪已經比新加坡高了,至少年薪35萬元起。我認識的一位博士畢業(yè)后去了華為,年薪70萬元。而新加坡該專業(yè)的博士月薪折合人民幣24000元左右?,F在新加坡這邊招中國國內的工程師都幾乎招不到了,就連最著名的兩個大學都很少有集成電路設計的老師和學生了?!?/p>
縱觀行業(yè),新加坡似乎也缺乏華為這樣的領頭羊企業(yè)帶動市場,而新加坡A*STAR研究院(類似于中國中科院)一直沒有作出成績,很多老牌廠商已經風光不再?!皹I(yè)內有名的樂鑫科技的創(chuàng)始人張瑞安是新加坡人,據傳當年他創(chuàng)業(yè)時找新加坡EDB(新加坡經濟發(fā)展局)支持,卻無功而返,所以只能把公司注冊在上海?!盝ustin表示,新加坡政府其實對高科技產業(yè)扶持很多,但都是扶持后期。因為投資回報低、風險高,早期很難獲得資助。
“新加坡的80后、70后讀大學時很少選擇電子工程類專業(yè)。就算從電子工程專業(yè)畢業(yè)了,也只有1/3的人從事本專業(yè)工作?!毙炝Υ撕懿唤?,“我很多芯片行業(yè)的同事到目前還是這個觀點,即使像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公司再大紅大紫,薪水再高,他們仍然羨慕在銀行工作的朋友?!?/p>
在新加坡,政府對產業(yè)發(fā)展的干預作用很大,“基本上政府說要發(fā)展什么就會有資金去投,例如20世紀90年代著力發(fā)展半導體,2000年后著力發(fā)展生物科技?!毙炝δ玫蔚?、快滴舉了個例子,“這兩家企業(yè)在中國相互掐架了好幾年,但是在新加坡不到兩年就被政府管住了。互聯網行業(yè)也沒有大幅補貼。雖然現在直播很火,但在新加坡市場很小?!彼偨Y,一般電商、直播這類產業(yè),布局雖在新加坡,但著眼還是印度尼西亞。
對于各國熱捧的新能源車,新加坡也并未持歡迎態(tài)度。受限于極其嚴格的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民眾很難申請下來機動車的相關行駛許可。因此,在新加坡,車是個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一輛中型汽車的價格在這里通常是美國同類汽車的4倍。韓國車至少要40萬元人民幣起,日本車至少要45萬元人民幣起。對登上火星“相當有信心”的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新加坡屢屢受阻,2018年多次在社交媒體上隔空喊話新加坡政府,“新加坡不支持電動汽車普及發(fā)展,或者說新加坡不支持特斯拉在新加坡市場的發(fā)展”。
由于時代的變遷,新加坡政府的施政越來越受到新生代的挑戰(zhàn)。到21世紀初第三任總理李顯龍接任時,新加坡面臨如何面對其他經濟體崛起的新難題。
新加坡的國際吸引力在漸漸變弱 資料圖片
隨著中國全方位的開放、國力的崛起、國際地位的提高,新加坡的橋梁和窗口作用逐漸減弱。中國時常出現在新加坡的新聞頭條,可以說新加坡人對中國越來越了解。2019年,出生在中國、畢業(yè)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孫希在面對媒體采訪時表示,鑒于中新兩國過去10年的快速發(fā)展,新加坡已經“意識到向中國學習的緊迫性”,特別是在移動支付和人工智能等中國處于領先地位的領域。
在2013年去新加坡全球500強科技互聯網公司工作之前,Lydia是天津廣播電臺的記者。8年前她攥著自己攢的幾萬元人民幣來到新加坡,周圍有新加坡朋友在某次聊天中詢問她穿多大衣服、多大碼的鞋。她開始覺得很詫異,后來才知道原來這位朋友是想把二手衣和二手鞋送給她,因為當時在新加坡人的固有印象中,中國十分貧窮落后。但幾年過去了,如今情況截然不同,Lydia每次回中國,都有很多新加坡朋友讓她幫忙代購小米、華為等最新科技品牌產品,因為“新加坡買不到”。而她偶爾在英文社交媒體里發(fā)的中國人習以為常的移動支付、刷臉識別的視頻,就會引起新加坡朋友的一片驚呼。
“聊天時也能感覺到明顯的區(qū)別。中國朋友都在聊買什么能升值,投什么能最快變現,但新加坡的年輕人關注這方面比較少,投資理念也相對單一保守?!盠ydia對記者說,“中國這些年經濟增速快,各種經濟模式層出不窮,連60多歲的大媽都在網上購物,在手機上理財,可謂是全民皆經濟?!?/p>
子癇前期屬于妊娠期孕婦特有的并且發(fā)病原因未知的疾病,臨床上癥狀主要表現為蛋白尿、高血壓及水腫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5]。目前,該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約為9%~10%,而國外的發(fā)病率則達到12%[6]。當孕婦分娩后,上述出現的諸多臨床上癥狀則會消失,然而這些不良癥狀可對母嬰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孕婦妊娠期出現的高血壓屬于一種子癇前期的病理變化,是不能預防的,臨床上對沒有癥狀的孕婦進行篩查,可以對已診斷的孕婦或胎兒進行早期的檢測及預防,必要情況可以終止妊娠[7]。
徐力感慨,這些年的新經濟形態(tài),新加坡沒有抓住機會?!扒皫啄甑氖謾C芯片,這兩年一個是比特幣,一個是AI,很多立足于這些領域的企業(yè)還在草莽時期就被中國大廠兼并了?!?/p>
收入差距的大幅縮小,也讓中國人心中的新加坡魅力大打折扣。
根據新加坡政府人力部公布的《2011年就業(yè)情況》報告顯示,新加坡人均月收入的中位數截至2011年6月為3070新元(折合人民幣約15043元),而當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為56061元。兩者相差近3倍。但如今,中國一線城市和新加坡的薪酬差距已經明顯縮小。幾年前,林小姐有一些朋友通過中介機構來新加坡打工,“一個月拿到折合一萬多人民幣就覺得已經很高了,而現在在中國,一個月賺一兩萬元也很容易。況且,對于我們這種新加坡的外國人來說,新加坡住房租金很高,消費水平也高,還要和家人分開那么久,也就很少人愿意來新加坡了?!?/p>
如此看來,“移民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口號能激勵幾十萬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如果全球經濟與貿易打了個噴嚏,新加坡往往就要“感冒”。
2020年11月,世貿組織曾發(fā)布報告預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額將萎縮13%—32%,遠高于2008—2009年經濟危機期間的降幅。這對新加坡經濟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
其實,在疫情暴發(fā)之前,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新加坡受全球經濟與貿易的影響,2018、2019年的經濟增速已經下滑。2018年,出口占新加坡GDP比重達26.9%,與擔當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的消費相比只差8.5個百分點;貿易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還多。2019年,受主要經濟體貿易爭端持續(xù),世界經濟增長疲軟等因素影響,新加坡經濟增速已跌至0.7%,不到2018年的1/3,當時這個數據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
追溯到2010年至2017年這個時間段,由于大宗貿易衰退,新加坡經濟增長逐年下滑,制造業(yè)不僅沒有起到支撐作用,反而是最早跳水為負的產業(yè)。而新加坡早在2014年年底便進入了通貨緊縮。數據顯示,自2014年11月開始,新加坡消費物價指數(CPI)已連續(xù)17個月呈下滑態(tài)勢。當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fā)表聲明稱,新加坡金管局需要警惕通貨緊縮跡象,并適時對政策作出調整。
由于新加坡過于依賴金融和保險業(yè),隨著人民幣國際化,背靠中國這個大舞臺的上海、深圳勢必會影響新加坡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即使新加坡不衰退,也幾乎到頂。從2020年9月25日發(fā)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來看,綜合營商環(huán)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金融業(yè)發(fā)展水平、聲譽等因素,上海排第三,新加坡第六,深圳第九。
盡管新加坡流露出想轉型并著力于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升級,但如今逆全球化趨勢明顯,各國都在加強貿易保護,沒有市場做支撐的新加坡能否在產業(yè)升級上如愿以償?盡管有成功先例在前——2013年中國超越韓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子設備鋰電池供應國,但這個成績是以中國巨大的鋰電池市場為基礎。就像高盛對此的評價,“中國占據了主導地位,因為市場最終是在中國”。中國為走出馬六甲海峽困局,正加速多方突圍,繼中緬油氣管道、中亞油氣管道建成后,中巴油氣管道、中緬鐵路、中巴經濟走廊、中泰克拉地峽運河工程、馬六甲的馬來皇京港等項目也在規(guī)劃建設中。如上述規(guī)劃一一建成,毫無疑問會是對新加坡經濟的重大打擊。
但一位移民機構化名為江萍的顧問告訴了記者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前幾年是新加坡人喜歡搬去香港,但自從2019年香港亂局之后,有不少香港人搬去新加坡?!睂鐕髽I(yè)非常熟悉的Lydia則表示,之前很多公司都把亞太中心放到香港,但現在很多跨國公司都把大中華區(qū)搬到香港,把亞太中心放到新加坡。
盡管新加坡魅力不再,但局勢穩(wěn)定依然是移民人群尤為看重的部分,也恰好是新加坡的亮點。未來,新加坡的路該怎樣走下去,怎樣保持住現有優(yōu)勢調整政策和結構,鞏固其亞洲經濟地位,重歸移民群體視野,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