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妹 歐春麗 張文玉 莫單丹 唐炳蘭 周小雷 王 碩
廣西藥用植物研究所/西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fā)國家工程實驗室,廣西 南寧 530021
瑤藥四季風為金粟蘭科金粟蘭屬植物絲穗金粟蘭Chloranthusfortunei(A. Gray) Solms -Laub.的干燥全株,是104種瑤藥經典老班藥“五虎、九牛、十八鉆、七十二風”中的風類藥,主產于山東、江蘇、安徽 、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臺灣、海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全草或根在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等地稱為“銀線草”“四塊瓦”; 湖南稱為“四大金剛”“四大天王”;廣西稱為“四塊瓦”“土細辛”“四子蓮”,瑤藥稱為“肥桂崩”。中醫(yī)認為,其性溫味苦、辛,歸肺、肝經,具有祛風散寒、解毒消腫之功,可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腸胃炎、菌痢、風寒咳嗽、跌打腫痛、瘡癤腫毒等癥?,庒t(yī)認為其性溫,味苦、辛,屬打藥,具有散寒止咳、解毒消腫、活血止痛、祛風除濕之功,可用于崩閉悶(風濕痛、類風濕性關節(jié)),谷阿驚崩(小兒驚風),播沖(跌打損傷),眸名腫毒(癰瘡腫毒)及囊暗(毒蛇咬傷)等癥[1]。近年來,已有不少關于四季風在本草考證、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質量標準研究等方面的報道,本文以瑤藥四季風、金粟蘭屬和絲穗金粟蘭為關鍵詞,采用循環(huán)文獻檢索法檢索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2000~2020年20年間收錄的相關文獻,對四季風的研究現狀作一綜述,為四季風的進一步開發(fā)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姚振生等[2]對歷代本草文獻中記載的四季風進行了系統(tǒng)的考證,結果發(fā)現,《普濟本事方》、《本草拾遺》、《證類本草》、《大觀本草》、《本草圖經》、《本草綱目》所載的剪草、翦草,均為金粟蘭科金粟蘭屬植物絲穗金粟蘭 (瑤藥四季風)Chloranthusfortunei(A.Gray) Solms-Laub.,該研究澄清了有關同物異名等混淆問題。
2.1 揮發(fā)油類化學成分 李石蓉等[3]采用GC-MS-DS聯用技術對四季風揮發(fā)油類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研究,分離和鑒定出了31種化合物,共占其揮發(fā)油總量的97.8 %;萜類化合物較多(25種),以單萜和倍半萜為主,其中金粟蘭內酯等倍半萜類化合物是四季風的主要指標性成分,且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腫瘤的活性,因此可能是四季風的有效成分。
2.2 單倍半萜類化學成分 四季風中含有的單倍半萜類化合物有:金粟蘭內酯C(chloranthalactone C,1),白術內酯III(atractylenolide III,2),金粟蘭酮(chloranthatone,3),白術內酰胺(atractylenolactam,4),銀線草菖蒲二烯醇((shizuka-acoradienol,5)[4-6],黨參內酯(codonolactone,6,粗葉木內酯A(1asianthuslactone A,7),伊斯坦布爾馬芹素A(istanbulin A,8)[7];金粟蘭諾苷A(chloranoside A,9),銀線草內酯(shizukanolide) C(10)、F(11)、G(12)、H(13)[8]。見圖1。
2.3 二聚倍半萜類化學成分 四季風中含有的二聚倍半萜類化合物有:銀線草醇(shizukaol)A(14)、B(15)、C (16)、D(17)、E(18)、F (19)、G(20)、I(21)、J(22)、K (23)、L(24)、M (25)、N(26)、O(27)、P(28)、銀線草醇(shizukaol,29),13'-乙酰銀線草醇C (13'-acetylshizukaol C,30)、環(huán)銀線草醇A(cycloshizukaol A,31),多穗金粟蘭萜酯B(chloramuhilide B)(32),9-O-β-吡喃葡萄糖基環(huán)銀線草醇A(9-O-β-glucopyranosylcycloshizukaolA,33);絲穗金粟蘭內酯(chlorafortulide,34),寬葉金粟蘭醇D(henriol D,35)[8-9]。
近年來,Wang X C等[10-11]對四季風中的倍半萜類化合物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從中發(fā)現了12個二聚倍半萜類新化合物,fortunilide A(36),B(37),C(38),D(39),E(40),F(41),G(42),H(43),I(44),J(45),K(46),L(47)和3個骨架新穎的烏藥烷型二聚倍半萜類化合物fortunoid A(48),B(49),C(50),并闡明了3個新骨架二聚倍半萜化合物的生源合成途徑為兩分子的倍半萜通過D-A反應形成,其中化合物fortunoid A是烏藥烷型二聚倍半萜的重排產物,而化合物fortunoid B和C是烏藥烷型倍半萜和桉葉烷型倍半萜的二聚體,此外,他們還通過圓二色譜激子手性法確定了3個新骨架二聚倍半萜化合物的絕對構型。
2.4 其他化學成分 異秦皮啶(isofraxi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4,7]。
3.1 抗腫瘤作用 國內學者[12-13]采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EGF,25ng/ml)誘導法建立了人乳腺癌MDA-MB-231,MDA-MB-468細胞上皮間質轉化(EMT)模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跡法 (WestemBlot)檢測了從四季風中提取的倍半萜類化合物LSE-3處理后的細胞內Snail、Slug和p53等相關信號分子表達情況,結果顯示,與空白對照組比較,EGF誘導組Snail、Slug蛋白表達明顯升高,p53蛋白顯著降低(P<0.05),與EGF誘導組比較,不同濃度LSE-3組Snail及Slug蛋白表達顯著降低,而p53蛋白顯著升高(P<0.05),且都與LSE-3呈劑量依賴關系,表明LSE-3可逆轉由EGF誘導的人乳腺癌MDA-MB-231和MDA-MB-468細胞發(fā)生EMT,同時也能降低人乳腺癌MDA-MB-231和MDA-MB-468細胞發(fā)生EMT后的侵襲能力。國外學者[14]也證實,四季風中的倍半萜類化合物金粟蘭內酯A,B,C,D 能抑制小鼠淋巴肉瘤細胞(L-5178Y),其ID50分別為2.5 μg/mL、1~2.5 μg/mL、20 μg/mL、50 g/mL,表明金粟蘭內酯A,B具有中等度的細胞毒活性。
3.2 抗瘧作用 Zhou B等[10-11]采用SYBR-Green法檢測了四季風中的3個骨架新穎的二聚倍半萜化合物fortunoids A,B,C和12個烏藥烷型新二聚體倍半萜化合物對惡性瘧原蟲Dd2株(氯喹耐藥)的抗瘧活性,結果顯示,化合物fortunoids A,B,fortunilide A表現出中等度的抗瘧活性,IC50值分別為(10.2±0.37)μM、(0.5±0.01) μm、(5.2±0.6) nM,青蒿素陽性對照組IC50值為(4.0±4.2) nM,其他化合物作用不明顯。
3.3 抗真菌作用 四季風揮發(fā)油對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皮癬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皮癬菌均有一定的殺滅活性。最低抑菌濃度(MIC)分別為(0.1 %、0.1 %、0.2 %),最低殺菌濃度(MSC)分別為(0.2 %、0.1 %)[15]。
3.4 抗炎作用 四季風中的倍半萜類化合物12、14、16、44、109、155和167對脂多糖所致的小鼠單核巨噬細胞白血病細胞(RAW 264.7) NO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別為0.15、7.22、1.95、3.68、1.95、7.01、1.90 μmol·L-1[16]。
3.5 毒性和不良反應 四季風具有一定的毒性,成人每日煎服安全劑量為3~6 g,劑量過大可產生毒副作用甚至死亡;其中毒損害是全身性的,肝、腎及全身血管為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與組織,嚴重可導致肝細胞的彌漫性壞死與腎臟組織的變性壞死,致毒的機制可能為其毒性成份破壞了凝血機制或作用于微小血管而導致了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的發(fā)生;也可能為其毒性成份直接損害了心肌細胞或作用于生命中樞細胞,破壞了心肌或腦干,從而導致了心力衰竭或中樞性呼吸衰竭的發(fā)生;此外,毒性成份氰苷類或其他毒性物質可能是導致窒息的發(fā)生的主要原因[17-18]。
姚淦等[19]報告了四季風的形態(tài)特征及療效,并提供了分種檢索表,為該藥用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依據。姚振生等[20]對四季風的植物形態(tài)、藥材性狀、顯微特征包括組織結構、粉末特征等進行了研究,為四季風藥材的鑒別開發(fā)提供了科學依據。羅杠等[21]采用HPLC法測定了四季風中香豆素類成分異嗪吡啶及倍半萜內酯類成分長尾粗木葉內酯和黨參內酯 3種成分的含量,為四季風藥材的質量控制提供了重要參考。龍海榮等[22]對四季風藥材的生藥性狀、顯微鑒別、薄層鑒別、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進行了研究,并對綠原酸、異嗪皮啶及迷迭香酸含量進行了測定,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四季風藥材的質量標準,可用于四季風藥材的質量控制。
金粟蘭屬 (Chloranthusswartz)植物在我國約有13種5變種,廣泛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尤以西南地區(qū)居多,大多以全草入藥,具有祛風散寒、舒筋強骨、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該屬植物中作為藥用的有金粟蘭Chloranthusspicatus(Thunb.) Makino、絲穗金粟蘭Chloranthusfortunei(A.Gray)Solms、多穗金粟蘭ChloranthusmultistachysPei、寬葉金粟蘭ChloranthushenryiHemsl、全緣金粟蘭Chloranthusholoste(Hand Mazz) Peiet Shan、及己Chloranthusserratus(Thunb.)Roem.et Schuh、銀線草ChloranthusJaponicusSieb等[23-25]。研究表明,該屬植物的化學成分非常相似,主要有揮發(fā)油類、黃酮類、倍半萜類、香豆素類、木脂素類、生物堿類等,藥理活性主要有抗腫瘤、抗菌、利膽、增強免疫、抗病毒、抗?jié)儭㈡?zhèn)痛、收縮子宮等,尤其在抗腫瘤方面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26-31],如草珊瑚的揮發(fā)油和總黃酮被證明是抗腫瘤的有效部位[32];銀錢草的主要成分金粟蘭內酯A-E及蒼術內酯II對小鼠淋巴肉瘤細胞L-5178Y有抑制作用;寬葉金粟蘭的二萜類化合物半日花烷A對結腸癌HCT-8、BEL-7402和BGC-823等細胞株增殖具有抑制作用[33]。
四季風為金粟蘭科金粟蘭屬植物絲穗金粟蘭Chloranthusfortunei(A. Gray) Solms -Laub.的干燥全株,藥用資源非常豐富,瑤族民間應用也非常廣泛,常配伍用于治療寒痹風痛、四肢麻木、閉經、毒蛇咬傷、癰瘡疔腫、胃痛、風濕關節(jié)炎及小兒高熱驚風等疾病,但一直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34]。近年來,隨著四季風近緣屬草珊瑚屬植物草珊瑚的成功開發(fā)利用、金粟蘭屬植物民間藥用資源的深入調查以及該屬植物相似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的發(fā)現,人們逐漸對四季風的開發(fā)利用引起了關注[35]。目前,對四季風化學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倍半萜類化合物,其它成分的研究報道較少,藥理活性尚未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作用機理還不明確,此外,四季風的毒性成份、中毒機制目前仍是空白, 中毒病理也僅僅是作了很簡單的研究, 這些都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