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春
在植物圈,刷牙是個不折不扣的網紅。當普通大眾對植物的認知還停留在“狗尾巴草”“金銀花”“野菊花”這樣的概念時,他可以在三秒內說出這植物的科屬種、習性、生長地區(qū)。
刷牙原名鄭海磊,因網名叫“斷腸人在刷牙”,所以大家都叫他“刷牙”。一次回家時,他舍不得買車票,便買了一輛破自行車,往老家溫州騎。沒想到,這竟讓他發(fā)現(xiàn)了騎行的樂趣,于是他開始全國騎行。
2011年夏,刷牙來到蔚縣太行山。正趕上高山草甸野花怒放之際,熱熱鬧鬧的花打到他的眼中,刷牙驚嘆“太美了,實在太美了”,但是這些花花草草他都不認識,于是就拍攝下來,發(fā)到網上。很快得到網友的回答,刷牙感到很吃驚,他問怎么學習認識植物的?有人回復:方法無它,要多看植物志,背各種植物鑒。
于是刷牙開始學習植物分類學,糾纏不清的科屬種、生僻晦澀的專業(yè)名詞,再加上無數(shù)術語神出鬼沒,完全抓不到規(guī)律和技巧,但刷牙硬著頭皮看了下來,半年后他已經能認出兩三百種植物,而且好像一下子打開了開關,越看越有興趣。
書中介紹中國植物最豐富的地方是云南大理,刷牙便去了大理古城。一邊是蒼山,一邊是洱海,山水之間是農田,刷牙感覺像極了自己的溫州老家,內心升起一種歸屬感。
為了多認識植物,刷牙懷揣著《植物志》,從山腳到山頂,從西坡到東坡,深入到溝溝壑壑,草叢里的野花、腐土長出的細草、懸崖上的孤花統(tǒng)統(tǒng)不放過。刷牙說,這叫刷花。
刷花的路其實是很艱辛的。踏過蒼山的積雪,淋過突然而至的暴雨,爬過陡峭的山坡,在濃霧森林里差點迷路,也經歷過徒步幾十里地,什么植物都沒發(fā)現(xiàn),但他從來不覺得苦累,有時,大自然贈予的驚喜和感動,讓他覺得這一切經歷都值得。
認識的植物超過一千種后,刷牙對類群概念有了一種新的理解,不再紛繁復雜,而是有了一個隱形的鏈接。這樣的植物知識給刷牙一種全新的感受,如同天地打通了一個口,一道亮光直通心田。
刷牙根據(jù)400次爬蒼山刷花的經驗,寫出了《蒼山十二月令》,記錄一年中植物的枯榮交替——他經年累月穿梭在蒼山之間,與清風細雨為伴,用鏡頭和筆記忠誠記錄著每一種植物的姿態(tài)。這山、這云、這郁郁蔥蔥的萬物,早已融入他的骨血,成為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慢慢地,刷牙在網上植物圈里有了名氣,甚至有網友專門來投奔他。刷牙講起植物來,極富熱情,很能感染人。他希望用自己生龍活虎的經歷,喚起一些人愛植物之心。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講好華中大故事”創(chuàng)意傳播大賽頒獎,被網友譽為“行走的植物圖鑒”的刷牙榮獲了一等獎。
刷牙做植物是自己生愣愣闖出一條野路子,并決定以此為終生職業(yè)。如今,他一如既往地走在路上,爬山、拍照,用通俗風趣的語言介紹新植物,對植物的熱愛和執(zhí)著,持續(xù)多年從未間斷。
(臥龍摘自《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