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婭·巴什瑪拉娃 郭麗姝
“垃圾堆里的門”是圣彼得堡庫爾良茨基大街一家工作室的名稱,這家工作室設在原卡林金啤酒廠催芽室的磚樓里。那些被歐式裝修愛好者棄之不顧的老舊門窗和家具在這里重獲新生。這些破爛物件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過去,但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去聽,而瓦連京娜、安德烈和亞歷山大三位熱血青年卻癡迷于此。盡管他們不是當?shù)厝?,所學專業(yè)也跟修復工作無甚關系,但對圣彼得堡及其歷史的熱愛將他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讓他們懂得了什么才是值得去做的。
這三位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年輕人是在全俄恢復歷史環(huán)境節(jié)“湯姆·索亞節(jié)”的一次志愿者活動上認識的,當時他們負責修復森林街一幢私人木房的正面。整修期間,他們不忍心將房屋的舊門和家具丟棄,于是把它們搬進房里暫存起來,創(chuàng)建一個工作室的想法由此產(chǎn)生?!袄牙锏拈T”這名字是瓦連京娜想出來的,那些沒人要的雕花家具也被妥當?shù)財[進了他們在尤里安·巴克租賃大樓共同租住的公寓內(nèi)。
他們并不需要費心去尋找需要修復的東西,因為其Instagram賬戶已經(jīng)吸引了很多粉絲請他們幫助修復廢棄房門。目前他們已經(jīng)修繕了350多扇門、150多扇窗、3個爐灶、10袋鑲木地板和少量家具。
“團隊創(chuàng)建的初衷是挽救老舊房門?!蓖哌B京娜說,“一開始我們的工作毫無頭緒,要學的東西很多。我們找項目,運門窗,跟客戶簽合同。我們滿懷激情,但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畢竟我們沒有贊助人。”
31歲的安德烈是團隊中最年長的,雖然學的是液壓機械制造,但幾乎沒干過自己的專業(yè)。他一直想鉆研修復技術,卻苦于找不到知音,直到參加了“湯姆·索亞節(jié)”。
“圣彼得堡很美,但年久失修?!卑驳铝艺f,“我們想引起大家對老舊房屋的興趣,好讓他們保留一些老物件。我們的工作費時費力,而且不怎么賺錢,但錢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p>
瓦連京娜經(jīng)常在Instagram上表達自己對圣彼得堡的熱愛,她認為,正是這種情感將大家聯(lián)系在了一起。
“人的五官是獨一無二的。鼻梁的寬度、下巴的長短、胎記和雀斑等都各有不同,構成了每個人獨特的外貌。建筑細節(jié)也跟人的面部線條一樣不可復制。”瓦連京娜在博客上寫道。
“木頭不只是看著漂亮,它的很多優(yōu)勢是其他材質所不具備的?!眮啔v山大說。三人中只有亞歷山大具備一點相關常識,因此他們就在YouTube上的修復者頻道向來自荷蘭、瑞典、英國和美國的同行學習,以彌補不足。
“人們在網(wǎng)站上分享私人房屋的修復技巧和方法?!蓖哌B京娜說,“我們經(jīng)常跟圣彼得堡的修復師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經(jīng)常修復家具,卻很少顧及門窗,都忽略了舊門窗的價值?!?/p>
那些待修的門有一半來自用戶訂單,一半來自垃圾堆,但由于條件有限,他們無法拯救所有的門,因此必須對它們進行篩選。入選的基本都是老舊樓房里遭人遺棄的十月革命前的大門,這些門大多是用一整張結實的落葉松訂做而成,厚5~7厘米。事實上,圣彼得堡幾乎所有歷史建筑用的木材都是落葉松。安德烈、亞歷山大和瓦連京娜雇車運送這些房門,在工作室為它們?nèi)コ惻f油漆并精心打磨。要是房門有破損,還得用相似的材料予以填充,比如利用那些無法修復的舊木板。每扇門的修復都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
對圣彼得堡及其歷史的熱愛讓這些年輕人聚在一起,成立了古門窗修復工作室。
“過去的住宅通常由穿廊式房間組成,房門都是高大的對開門,高度至少2.2米,有的達到3米,大門上有玻璃、雕花或石膏裝飾,”瓦連京娜說,“只有女傭和雜物室的房間才是單開門?!?/p>
老舊房門的平均重量是40公斤,每扇門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他們經(jīng)手的門有烏杰利納亞火車站的大門(裝修期間被拆除,差點兒被扔掉)、圣彼得堡富豪瓦西里·坎申公館的大門(繪有19世紀的裝飾圖案),以及先驅圣約翰教堂的大門……這些門目前暫時存放在工作室里。
26歲的瓦連京娜是團隊中年齡最小的,畢業(yè)于圣彼得堡電工技術大學,擁有微電子工程師文憑,她是在兩年前去圣彼得堡市中心看望熟人時,才開始留意這座城市。
“我覺得在這座古老的城市長大的人已經(jīng)對這里的美麻木了?!蓖哌B京娜傷心地說,“圣彼得堡的美挺過了革命炮火和納粹封鎖的洗禮,卻在和平時期日漸衰敗。很可能再過幾十年,樓房正面雖可保存下來,但內(nèi)部裝修卻蕩然無存了。這就像感情一樣,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關心他、尊重他,就不會想去改造他,而更愿意接受他本來的樣子,有缺點也無妨。對待老舊房屋也如此,這些老房子,美就美在它們保留了原來的樣子,但在房子里居住多年的人卻忽視了它的獨特之處。”
瓦連京娜在博客上這樣描述修復工作的另一面:“這份工作就像突然之間被帶離了熟悉的軌道,令人猝不及防。你會出現(xiàn)在拆遷現(xiàn)場,灰頭土臉地從野蠻工人手中搶出一塊有百年歷史的窗臺磚塊。在街上,當你發(fā)現(xiàn)垃圾桶里有一扇舊時代的窗戶時,你會用‘貪婪的雙手把它掏出來,根本不在意別人把你當成了流浪漢??晌視蠡趩幔坎?,這工作就該這樣?!?p>
工作室中堆放著大量待修的舊門窗。
亞歷山大的專業(yè)是環(huán)境設計,但他從小就對歷史遺跡感興趣,上學時還研究過地方志。前年冬天,當他聽說自己居住的地區(qū)有“湯姆·索亞節(jié)”志愿者學校時,就立即報了名。
但這些年輕工匠的家人們對他們的愛好反應冷淡,他們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會喜歡整天跟破舊房門打交道,而不去干點兒賺錢的事。亞歷山大的父母總對他說:“別再去翻垃圾堆了!”
“老輩人不理解我們賺錢和生活的方式,”亞歷山大笑著說,“很多朋友有錢、有房、有車,但我不想要這些?!?/p>
“上學時,大家都認為在俄羅斯找不到專業(yè)對口的工作,我們都在盲目學習?!蓖哌B京娜說,“很多畢業(yè)生想去國外,我這個專業(yè)能在德國或芬蘭找到工作,我也有過這種打算。我知道沒有一技之長到哪兒都無法立足。但這里是我的家。我越是深入研究歷史,越是發(fā)現(xiàn)上學時對歷史的理解太膚淺了,對歷史建筑的理解也如此。我想知道房子的建造者是誰,也想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人。我欽佩圣彼得堡的建設者,他們讓建筑承載了城市的歷史。祖國讓我感到舒服,我喜歡她的語言和歷史?!?/p>
最近一段時間,對圣彼得堡古跡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了?!袄牙锏拈T”的項目也吸引了其他城市的居民。希望修復舊門的求助者遍及彼得羅扎沃茨克、下諾夫哥羅德、莫斯科、摩爾曼斯克和加里寧格勒?,F(xiàn)在,6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已經(jīng)擠滿了450多扇等待修復的門。瓦連京娜、亞歷山大和安德烈希望擴大生產(chǎn),繼續(xù)拯救老舊房門。雖然這些門破敗不堪,但在他們眼中卻風韻猶存、魅力十足。
[編譯自俄羅斯《星火》]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