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琳 編
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可以阻擋空氣和飛沫中的細菌、病毒,降低呼吸道傳染病感染風險。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常態(tài)化防控,但它與其他傳染病的傳播風險依然存在,口罩應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科學合理選戴口罩,既做好個人防護,又避免資源浪費。必須佩戴口罩的情形包括:有發(fā)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癥狀的人員及相關陪同人員,赴醫(yī)療機構就診或前往公共場所(場合);相關服務行業(yè)或特殊職業(yè)人員在崗期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醫(yī)療機構、福利機構及學校等國家有明確要求的場所。
年老及體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時,建議隨身攜帶口罩,在密閉空間內、人群密集區(qū)、與他人密切接觸時,建議佩戴口罩。
那么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呢?口罩都有正反面。以一次性醫(yī)用口罩為例,顏色深的是正面,顏色較淺的是反面。醫(yī)用口罩上有鼻夾(金屬條),帶有鼻夾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端。先將手洗干凈,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確定正確后,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口罩佩戴完畢,需要用雙手壓緊鼻梁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如何保存、清潔和處理口罩呢?需重復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懸掛于清潔、干燥通風處或將其置于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單獨存放,避免多人用過的口罩相互接觸。備用口罩建議存放在原包裝袋內,如非獨立包裝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確保其不變形??谡衷谧冃?、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應及時更換。健康人群使用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進行處理;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人員密集場所工作人員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廢棄口罩,應單獨存放,按有害垃圾進行處理。
除了戴口罩,洗手是預防傳染病最簡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的手會接觸到被病毒、細菌污染的物品,病原體可通過手接觸口、眼、鼻的粘膜后進入人體,通過洗手可以簡單有效切斷這一傳播途徑,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
為了避免疾病經手傳播,應隨時保持手部衛(wèi)生。外出歸來,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準備食物前,用餐前,便前便后,接觸過淚液、鼻涕、痰液或唾液后,咳嗽打噴嚏用手遮擋后,接觸過垃圾后,使用公共設施或物品后,觸摸眼睛等“易感”部位前以及接觸或處理動物排泄物后,都要洗手。
洗手時應當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照正確洗手法徹底洗凈雙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時,要注意用流動的水和肥皂(皂液)洗手,揉搓時間不少于15秒??茖W的洗手方法有7步:如左圖。
加強對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晨午檢,對住宿及參加晚自習的學生增加晚檢,檢查時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堅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對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要密切追蹤其就診結果和病情進展。
深入開展校園愛國衛(wèi)生運動。加強校園內教室、食堂、宿舍等學生重要聚集場所和洗手間、洗漱間的保潔和消毒,加強物體的表面清潔消毒,徹底清理衛(wèi)生死角。
加強各類學習、工作、生活場所通風換氣,每次通風時間不少于30分鐘,如使用空調,應當加強空調系統(tǒng)供風安全管理,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
統(tǒng)籌做好消毒劑、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儲備,并做好安全管理。
中小學校在教室、操場、廁所、食堂、宿舍等場所要配備足夠的洗手設施,并確保運行正常。引導教職員工和學生做好手部衛(wèi)生,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觸垃圾后、外出歸來、使用體育器材和電腦等公用物品后、觸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觸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
寄宿制學校校內設立(臨時)隔離室,位置相對獨立,以備人員出現發(fā)熱等癥狀時立即進行暫時隔離。
學生應該遵守學校有關疫情防控規(guī)定,自覺接受體溫檢測、健康監(jiān)測和管理,出現可疑癥狀時,及時就醫(yī)并報告相關人員。自覺養(yǎng)成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咳嗽禮儀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衛(wèi)生習慣。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密閉空間、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掌握正確洗手和口罩佩戴方法。
食堂管理。分散就餐,就餐排隊時保持安全距離。學校應當加強對食堂的清潔消毒和衛(wèi)生安全管理工作。加強對餐(飲)具的清潔消毒,制定專門的衛(wèi)生管理臺賬,重復使用的餐(飲)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餐余垃圾的清理、分類和投放。加強對食材采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等環(huán)節(jié)衛(wèi)生安全管理,嚴格執(zhí)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食堂工作人員工作期間應當全程佩戴口罩。食堂就餐提倡無接觸掃碼支付方式。在使用刷卡和紙幣支付等方式時,注意做好手部衛(wèi)生和消毒。冷鏈食品和接觸人員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管理。
飲水衛(wèi)生管理。加強熱水器、飲水機等衛(wèi)生管理,做好按鈕、開關等重點部位的清潔消毒。
宿舍管理。寄宿制學校應當加強學生宿舍出入管理,實行憑證出入和體溫排查。加強對教職員工和學生宿舍的清潔通風換氣。保持廁所清潔衛(wèi)生,洗手設施運行良好。保持宿舍內外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潔,每天專人巡查清掃并進行登記。做好日常公共區(qū)域消毒。
教室等室內場所衛(wèi)生管理。加強室內通風換氣,保持室內衛(wèi)生清潔,垃圾及時清理。對公共區(qū)域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講臺、樓梯扶手、電梯按鈕等,安排專人每日進行清潔消毒。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tǒng)供風安全。
校車管理。校車經常換氣通風,科學規(guī)范做好日常清潔消毒,車內垃圾及時清理。
會議、考試等集體活動鼓勵采取視頻形式,減少現場會議活動和考試。盡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管理,以校區(qū)、年級、班級等為單位開展活動。
學校所在地區(qū)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發(fā)生變化時,應當按照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執(zhí)行相關防控措施。教職員工或學生每日入校前或在校期間如出現發(fā)熱、干咳等癥狀,應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學生應當及時報告班主任,教職員工應當及時告知醫(yī)務室,第一時間采取隔離措施,按照有關規(guī)定及時去定點醫(yī)院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