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綱峰??
隨著科學技術(shù)不斷進步,移動終端設(shè)備的升級換代,信息交流方式也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tǒng)的郵寄書信到發(fā)送手機短信再到微信互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方便。手機也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前想和外地的親戚朋友們說說話,只能寫信,提筆在信紙上寫上些家常話或工作生活中的瑣事,每個字都滿含情誼。一封封書信,有對好友的想念,也有對好友讀信時的期待,還有怕信件郵丟的擔憂。但最多的還是對老友回信的翹首以盼。
我初中的同桌,有幾個很好的筆友。上學的時候常看她和筆友通信,當時老同桌的舉動總是有些許神秘,把信夾到書里,邊讀著信還要擋好就怕我偷看,更怕老師或家長看到。只不過我當時只對信封上的郵票感興趣。
開小賣店的李大娘經(jīng)常高喊著,某某電話有人找。小時候的小賣店除了賣一些小零食與日雜用品,一定會有一部公用電話。每天從早到晚都有人來打。在我印象中大部分人來打電話前,都要先看看掛在腰上或拿在手里的BB機。有時候復機的人都會排起長隊,而電話費的多少,往往是隨著李大娘的心情,變化多端。
手提電話面世之初,最為常見的就是大哥大,這個奇怪的名字最初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小時候只是在香港電影中,??吹侥兄鹘腔蛘叽蠓磁赡迷谑种校瑢χ粋€黑乎乎的大磚頭發(fā)號施令。
母親單位辦公桌上就擺著一部撥盤電話,小時候十分的淘氣,常把電話的撥盤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有時候轉(zhuǎn)得過快手指頭被夾得通紅。當時的電話號位很短。今天我們的手機號碼都是十一位號段,如果用撥盤電話撥打,那可真是麻煩之極。
2004年上映的電影《天下無賊》中,范偉扮演的搶劫者有一句經(jīng)典的臺詞: IP、IQ、IC卡,統(tǒng)統(tǒng)告訴我密碼!插卡電話在當時非常普及,從大街上到商店里隨處可見插卡電話亭。當時母親給我買了一張面值30元的IC卡,方便隨時與家里聯(lián)系,我把它放在月票夾中間。
我玩的第一個手機游戲是貪吃蛇,黑綠的屏幕,屏幕特別小。用數(shù)字鍵二四六八操控著蛇去吃那些小方塊,隨著吃的方塊越來越多,蛇也越來越長,游戲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這種在現(xiàn)在看來比較枯燥無聊的游戲,在當時卻給我?guī)砹朔浅?鞓返臅r光。這也是我家第一部手機諾基亞帶給我的回憶。
逢年過節(jié),親戚朋友之間總會互發(fā)祝福短信。有時會收到許多內(nèi)容相同的祝福短信,當時感覺有點走形式,現(xiàn)在想想都是心意。
我的一部手機是小靈通,小靈通曾以綠色環(huán)保、話費低廉、超長待機時間等優(yōu)勢風靡一時。小靈通的缺點也很明顯——信號不好。所以當時有一句順口溜:小靈通小靈通,站在風雨中,就是無法接通。
學生時代手機在課堂上總是靜音,聊天以短信方式秘密進行,所以我們又稱那個時代為拇指時代。我的手機鍵盤是一片白色,上面的數(shù)字與字母早已被我頻繁的操作給磨掉了。
手機的華麗升級是在2003年和2004之間,手機屏幕畫面從黑白變成了彩屏,大家的手機鈴聲也開始變得五花八門。
隨著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當手機不再只是打電話發(fā)短信的功能機時,手機游戲與手機影視逐步進入我們的視線。手機的按鍵鍵盤被觸屏所替代,手機的厚度越來越薄,重量也越來越輕,而屏幕卻越來越大。發(fā)展到至今,手機已成為一部集社交、媒體、購物、娛樂等為一體的智能設(shè)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