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放
上海虹口區(qū)有一條虬江路。外地朋友來滬旅游,淮海路、南京路、城隍廟、東方明珠塔絕對不會錯過,而虬江路,他們未必知道也未必會去。生活在上海的居民,倘若不知道或根本沒到過虬江路,恐怕不能算是真正的上海人。因為在這條街上,只有你想不到卻沒有買不到的廉價物品。電器零配件、打火機水龍頭、光盤影碟、音響電腦……應有盡有,虬江路還是收藏家淘寶撿漏玩舊貨的天堂。地攤棚屋室內(nèi)室外,層層疊疊擺滿各種新舊玩意兒,隨便走走瞧瞧,天竟然就黑了下來,口袋也被掏空了。你手拎肩扛,買到的(或是“撿來”的)都是便宜貨?;丶易屑毧纯?,至少三分之一的物件家里原本就有!不后悔,因為你買到了一天的驚喜和快樂,玩的不就是心跳?
虬江路東起九龍路,西迄共和新路,跨靜安、虹口兩區(qū),全長2486米。1913至1914年,填虬江筑路東段,1922年向西延伸。1943年更名為清河路,1945年改為現(xiàn)名。虬江支路則位于虹口南部,長541米,北起虬江路,折向西,再折向南,呈半圓形,終點仍在虬江路。虬江原為吳淞江的舊道,俗稱“舊江”。由于河道逐漸堙沒,便填河筑路,將潭子灣至俞涇浦之間陸續(xù)填沒,筑成虬江路。虬江便是“舊江”的諧音。
抗戰(zhàn)前后,虬江路舊貨市場已經(jīng)頗具規(guī)模。市場環(huán)繞虬江路和虬江支路鋪開,占地數(shù)千平方米。根據(jù)1955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彼時有大小舊貨鋪88家,固定和流動攤販314戶。到了20世紀90年代,虬江路逐步形成以音響、電腦和電子設備為主的市場,沿街商鋪和臨時馬路地攤眾多。
身為上海人,我常去虬江路閑逛,主要是淘購DVD影碟以及日本原裝的CD“隨身聽”(WALKMAN)。CD“隨身聽”雖然是生產(chǎn)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二手貨,但如果運氣好,也能邂逅庫存新貨,低價拿下。至于討價還價的技巧,是要靠時間和經(jīng)驗來打磨的,淘舊物的整個過程是一種享受。在人頭攢動擁擠不堪的路邊攤檔,我終于買到了可遇不可求的原裝頂級吸入式SONY D-EJ01 CD隨身聽以及原裝頂級SONY MDR-7509耳機,這兩樣東西使我得以聆聽最真切的現(xiàn)場感十足的交響樂和老派爵士情歌。通過它們還原的音色,當今流行的MP3或“藍牙”等等恐怕難以與之比肩。
作為膠片相機愛好者,每次到虬江路,我會帶上35mm LEICAFLEX單反相機和幾卷膠片。舊貨市場周邊分布著許多條迷宮般的狹窄弄堂,里面居住著幾代上海人。端起相機,在充滿煙火氣的市井夾弄里尋找那些已被時光遺忘的人物,頻頻按下機械快門,記錄終將消失的風景,也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情。
1958年,德國徠茲公司開始研發(fā)35m m LEICAFLEX單反相機,1963年制成LEICAFLEX原型機。1965~1968年,第一代LEICAFLEX單反相機進入國際市場,總產(chǎn)量3750臺,其中1000臺為黑體,相機序號為 1080001~1174700。該機為全金屬全機械結構,機身有白體和黑體兩種,裝有固定式五棱鏡平視取景器,帶中央微棱圈的磨砂對焦屏、自拍器、附件插座、X/M同步閃光連線插座、反光鏡升降桿、有蓋電池倉、吊帶環(huán),配置“窗入式”(光線從機外窗口射入)內(nèi)置硫化鎘追針測光表、橫走式布簾焦平面快門。快門速度范圍為:B、1~1/2000s,同步閃光速度為1/90s。膠片感光度范圍為ASA12~3200或DIN12~39。機身上裝著帶原配遮光罩和鏡蓋的二刀版SUMMICRON-R 50mm F2全開光圈鍍膜標頭,光學結構為5組6片,視角45°,通過移動整組鏡片來調(diào)焦,最近對焦距離0.5米或2英尺。機身長149.7mm、高94.8mm、厚58.7mm,重865g(裝有原廠機身蓋)。
機內(nèi)反光鏡區(qū)域特別大,因此磨砂對焦屏十分明亮,機械結構仍保留徠卡M系旁軸相機的許多特點,快門啟動輕捷,采用彈簧和輪桿配合機構,反光鏡升降時能起到緩沖防震作用。機內(nèi)所有金屬齒輪經(jīng)過熱處理,具有良好的剛性和韌性。
上海有兩座頗具規(guī)模的攝影器材城,分別是“環(huán)龍”和“星光”,兩城的商業(yè)性質(zhì)同北京的“五棵松”基本一樣。“星光”城里分布著二十來家二手相機店,近10年來一直門庭冷落,舉步維艱。“榮和”小店的張老板同我較熟,他有個在德國工作的朋友,每年回滬探親都會帶些低價收來的舊相機給他。2017年的一天,我剛經(jīng)過“榮和”小店就被張老板叫?。骸斑€剩幾臺機身,進來看看?!敝灰姽衽_上一溜兒放著五臺機身,兩臺是第一代LEICAFLEX機身,三臺是第二代LEICAFLEX SL機身,原配鏡頭已被卸下賣掉。原來把玩膠片相機的老前輩們紛紛改換門庭玩起了新科技數(shù)碼相機卻又難忘舊情,便將德國老鏡頭 “改口”后裝到數(shù)碼機身上使用,從而導致一些德國名牌鏡頭價格上漲,拆掉鏡頭的原配機身往往無人問津。我偏愛德國相機的機械結構,專門尋訪那些遭人遺棄的機身,見到成色功能完美的就買下,商家在鏡頭上業(yè)已撈回本錢,機身開價不高,張老板大概知道我有此一癖。最后我花了1200元選中兩臺機身,一臺是第一代LEICAFLEX,另一臺是第二代LEICAFLEX SL。回想多年前在盧老板店里買過一臺LEICAFLEX SL單反相機,附有SUMMICRON-R 50mm F2標頭和ELMARIT 135mm F2.8中焦鏡頭,一共花了9200元??梢姇r代的變遷、潮流的追逐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正面看相機(圖1),二刀版SUMMICRON-R 50mm F2全開光圈鍍膜標頭已從機身鏡座上朝前突出。前鏡內(nèi)環(huán)斜面上凸顯一圈黑底白字標識:SUMMICRON-R 1:2/50 LEITZ WETZLAR 2390126。發(fā)黑前鏡環(huán)外徑46.8mm,后面是外徑59mm的發(fā)黑調(diào)焦環(huán),調(diào)焦環(huán)圓周上飾有直絲滾花。實際調(diào)焦時,左右旋轉調(diào)焦環(huán)以驅使整組鏡片前后移動,同時通過機后取景器監(jiān)視和確定機內(nèi)對焦屏上被攝映像的清晰度,完成取景對焦任務。
鏡頭后端是外徑64mm的發(fā)黑光圈設置環(huán),設置環(huán)圓周上凸顯7檔光圈值:16、11、8、5.6、4、2.8、2。實際設置光圈時,左右旋轉光圈設置環(huán),將所需光圈值對準前面發(fā)黑環(huán)圓周上的白點,然后摁下機頂上已被上弦的快門鈕,鏡頭內(nèi)全開光圈6葉片隨著快門開啟立刻收縮到所設光圈位置,并隨著快門的關閉重新回到原來的“全開光圈”狀態(tài)。
鏡頭后面,鏡座左旁側裝著7mm見方的鏡頭鎖鈕,鎖鈕為鍍鉻金屬件,需要卸下鏡頭時,朝后推動鎖鈕,同時逆時針旋轉鏡筒至極限位置,即可將鏡頭從鏡座卡口上卸下,此時可見卡口內(nèi)的45°反光鏡及其上方的磨砂對焦屏。安裝鏡頭時,必須先將鏡頭環(huán)上紅點對準鎖鈕旁紅點,再將鏡頭尾端插入鏡座卡口,然后順時針旋轉鏡筒,直至鏡頭被鎖定在鏡座上。
鏡座左側,機身飾皮上豎立著反光鏡升降桿,桿長12.3mm。實際操作時,先將機頂上的卷片上弦扳手扳到底,然后將升降桿逆時針旋轉180°,反光鏡立即朝上翻起并緊貼上方的對焦屏。隨后摁下已上弦快門鈕,再順時針將升降桿旋轉180°,反光鏡立即翻下回到原來45°位置。反光鏡升降桿左側,豎立著自拍器延時操縱桿,桿長20.8mm。需要自拍時,先將卷片上弦扳手扳到底,然后將自拍操縱桿逆時針扳到底,再摁下已上弦快門鈕,操縱桿立刻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直至啟動布簾快門。反光鏡升降桿和自拍操縱桿均為鍍鉻金屬件,表面顯露簡練大氣的直絲紋飾。
鏡座右側,機身上裝著上下兩枚同步閃光連線插座,上面是X插座,用于萬次閃光燈;下面是M插座,用于單次閃光泡。
鏡座卡口正上方,五棱鏡殼體朝前突出,鍍鉻立面上置有三枚構件,左端是有蓋電池倉,裝入1.5V蘑菇形氧化銀電池即可啟動內(nèi)置硫化鎘測光表。右端是測光表檢電鈕,摁下該鈕,對焦屏側的測光指針將上下擺動以示通電。該鈕復位,測光指針在斷電條件下立刻終止擺動并隱于對焦屏側。上述兩枚構件之間有個長11.5mm、寬9.5mm的黑色矩形進光窗,內(nèi)置測光表在通電條件下驅動表頭指針并根據(jù)窗外射入光線之強弱來決定指針擺幅之大小。由于機內(nèi)裝的是“窗入式”硫化鎘測光表,與第二代機型LEICAFLEX SL單反相機內(nèi)裝的鏡內(nèi)(TTL)硫化鎘測光表相比,存在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測光精度差之甚遠。
有蓋電池倉左側,機殼鍍鉻面上凸顯樸拙的銀底黑字:LEICAFLEX。測光表檢電鈕右側,機殼鍍鉻面上凸顯縱向排列的兩行銀底黑字:Leitz和WETZLAR。
鏡頭朝上,向機頂方向看(圖2)。機頂左端是帶折疊式搖柄的倒片鈕,倒片鈕外圍套著外徑21.7mm的ASA/DIN感光度設置環(huán),設置環(huán)右側是設值鎖鈕,摁下鎖鈕方能旋轉設置環(huán)。實際操作時,先摁下鎖鈕,同時左右旋轉ASA/DIN設置環(huán),并將設置環(huán)圓周上的所需ASA/DIN值對準底環(huán)立面上的黑線。倒片鈕右側,機頂上突起的五棱鏡殼體下方固定著附件插座。
機頂右端是圓形走片計數(shù)窗,計數(shù)窗左上方是卷片上弦扳手,卷片上弦扳手上面是外徑 26.1mm、厚4.4mm的鍍鉻調(diào)速盤,調(diào)速盤圓周面周邊凸顯13檔快門速度值: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銀底黑字很是醒目。實際調(diào)速時,左右旋轉調(diào)速盤,將所設速度值對準左側機頂鍍鉻面上的黑標箭頭??扉T鈕位于調(diào)速盤中心,實際操作時,將卷片上弦扳手扳到底,即可摁下快門鈕。卷片上弦扳手還具備通電/斷電功能,將扳手從原位上稍稍扳動,使之進入通電檔位,內(nèi)置硫化鎘測光表電源即被接通,對焦屏右側的測光指針開始擺動。卷片上弦扳手回到原位,測光表被斷電,測光指針隨即隱去。
鏡頭朝前,看相機后背(圖3)。后背上方機殼鍍鉻面上固定著矩形取景器目鏡,下方是可以開合的后蓋。從取景器目鏡里看出去,可見帶中央微棱圈的磨砂對焦屏,對焦屏右側有一根端部帶圓環(huán)的黑色追針,它將隨著光圈設置環(huán)或調(diào)速盤的轉動而上下移動。實際測光時,向右輕輕扳動卷片上弦扳手,使之進入通電檔位以驅使測光表進入工作狀態(tài),對焦屏右側立刻出現(xiàn)一根上下擺動的黑色測光指針,測光指針的擺幅取決于射入“進光窗”的光線之強弱。強光下指針擺幅增大,弱光下指針擺幅減小。測光指針在現(xiàn)場光線條件下擺動,此時可左右旋轉光圈設置環(huán)或調(diào)速盤以驅使追針環(huán)上下移動。當追針環(huán)移到測光指針上與之重疊時,此刻所設定的光圈和快門速度值必定是正確的現(xiàn)場測光值。測光完畢,可將卷片上弦扳手扳到底,走片計數(shù)窗內(nèi)數(shù)值相應進位,再摁下已上弦快門鈕以啟動布簾快門。一旦卷片上弦扳手復位,測光表即被斷電,測光指針立刻隱于屏側。
對焦屏底側有一條快門速度指示欄,指示欄內(nèi)橫向排列著13檔快門速度值,速度值下面的黑色光標將隨著調(diào)速盤的旋轉和測光追針的相應移動而同步移動。黑色光標所對準的那個快門速度值與調(diào)速盤上所設定的速度值是完全一致的。
機身左旁側,置有長51.2mm、寬8.6mm、厚5mm的縱向鍍鉻金屬鎖條,用于后蓋的開啟和鎖緊(圖4)。后蓋鎖條中央置有圓形按鈕,摁下按鈕方能上下移動鎖條。后蓋處于鎖閉狀態(tài),若要開啟后蓋,必須先摁下按鈕并朝上移動鎖條,即可打開后蓋。關緊后蓋后,朝下移動鎖條,后蓋即被鎖緊。同第二代LEICAFLEX SL機身上的后蓋鎖條相比,第一代LEICAFLEX上的后蓋鎖條在操作上多了兩個動作。在第三代LEICAFLEX SL2機身上,徹底取消了后蓋鎖條,而是直接拔起倒片鈕以開啟后蓋,簡捷方便。像我這類愛玩機械結構的人,是絕對不會去買第三代LEICAFLEX SL2機身的。于我而言,機械動作越多越復雜就越好玩,顯然積重難返跟不上時代潮流。
鏡頭朝上,看相機底板(圖5)。底板表面鍍鉻,左端鍍鉻面上縱向排列著兩行銀底黑字:LEITZ WETZLAR GERMANY和1171344。機身序號下方置有退片功能鈕。功能鈕右上方,底板鍍鉻面上置有三腳架安裝螺孔。
LEICAFLEX作為德國徠茲廠生產(chǎn)的第一代專業(yè)單反相機,面世雖然晚于其他著名廠家的相機產(chǎn)品,但它厚積薄發(fā)成為單反相機制造史上最耀眼的明星。它與徠茲廠1968~1974年出品的第二代LEICAFLEX SL和1974~1976年出品的第三代LEICAFLEX SL2機型,同樣具備外形簡練拙樸渾厚、機械光學精度超絕的特質(zhì)??v觀單反相機世界,唯有日本光學工業(yè)株式會社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產(chǎn)的尼康F型單反相機或可與之“搭脈”。除此之外,無機出其右。至于那支一刀、二刀或三刀版的 SUMMICRON-R 50mm F2鍍膜標準鏡頭,雖然名氣身價不及徠卡M系SUMMICRON鏡頭響亮,但它的成像素質(zhì)并不輸給M系?,F(xiàn)場拍攝,即使開足F2光圈,該鏡頭最后在銀鹽照片上還原的色彩、影調(diào)、質(zhì)感、層次仍然韻致盎然,令人過目難忘。
王爾德說:“人生在世,成不了藝術品,就應該穿一身藝術品。”那就把LEICAFLEX單反相機當作一件德國徠茲廠早年設計的機械藝術品來“穿”,攜它招搖過市出盡風頭,畫出一道新舊時代交錯重疊的迷幻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