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石(1899-1931)
吳麗石,1899年生于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鄉(xiāng)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他是我黨在東北地區(qū)最早的領導人之一,曾任哈爾濱特支書記、北滿地委書記、滿洲省委組織部長。后任山東臨時省委書記時被捕,1931年4月在濟南英勇就義,時年32歲。
1918年,在江蘇鎮(zhèn)江中學讀書的吳麗石,來到北京,就讀匯文中學。1921年,吳麗石轉(zhuǎn)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我黨早期著名的領導人之一瞿秋白就是吳麗石在俄專時的同學。1923年2月,他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同年暑假以后,李大釗代表黨組織介紹吳麗石到蘇聯(lián)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24年秋,吳麗石從蘇聯(lián)回國?;貒螅⒓赐度肓藝鴥?nèi)革命斗爭。他到家鄉(xiāng)附近的連云港市海州中學召集會議,宣傳蘇俄十月革命,介紹馬列主義和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建設,接著,受黨中央的委派,到哈爾濱開展黨的工作。
哈爾濱是隨中東鐵路的修建,于本世紀初迅速興起的東北地區(qū)大城市之一,是北滿的工商業(yè)中心。帝俄時代哈爾濱是中東路的附屬地,一切權益為帝俄所控制。十月革命后,除仍有帝俄余孽盤踞之外,日、美、英、法等帝國主義也乘機滲透進來。1924年中蘇建交,中蘇共管中東路之后,社會主義蘇聯(lián)的勢力進入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中東路,而奉系軍閥也竭力擴大在這一地區(qū)的權力。同時各帝國主義繼續(xù)著對中東路的覬覦與爭奪。因此哈爾濱及東北地區(qū)就呈現(xiàn)著錯綜復雜的矛盾與斗爭。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對于東北地區(qū)的復雜形勢極為重視,對東北勞苦大眾的斗爭給予極大關注,從1923年起,就派黨員到哈爾濱、奉天、大連等地傳播馬列主義與開展黨的工作。在哈爾濱,先是陳為人、李震瀛等以《晨光報》為掩護,進行黨團工作。1923年末,陳為人、李震瀛被特務監(jiān)視,無法開展活動,便轉(zhuǎn)向奉天、大連等地,哈爾濱黨的工作遂處于停頓狀態(tài)。吳麗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哈爾濱的。
吳麗石到哈爾濱后的第四天,便寫信給在團中央工作的任弼時,報告他到哈爾濱后開始整頓黨團組織,把5名黨團員組成小組,決定了小組負責人,同時又報告了他經(jīng)過奉天時,建立了那里的社會主義青年團。接著吳麗石對哈爾濱整個形勢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制定了深入開展工作的活動方案。鑒于以前黨在哈爾濱開展工作的經(jīng)驗教訓,為了使黨的工作不只限于知識分子中,吳麗石決定首先到三十六棚中東路總廠中國工人居住區(qū)去扎根,從而開始了我黨直接領導下的北滿最早的工人運動。
1924年冬,吳麗石以做小工(臨時工)的身份到三十六棚總廠機務段上工。他在詳細調(diào)查三十六棚歷史和現(xiàn)狀的同時,極力從事和工人建立感情的工作,以便取得信任。
吳麗石是南方青年知識分子,身體弱,而小工都是搬、扛、抬的苦力活,他干起來很吃力。開始工人瞧不起他,說他干活沒勁,連瓦都拿不動。但吳麗石以堅強的毅力克服困難,與工人一起受苦受累,并主動與工人交朋友,熱心幫助工人,因而很快取得了工人的好感與尊重。
吳麗石首先為工人辦夜校。當時中國工人因長期與俄國工人接觸,都想學點俄語。吳麗石的俄語很好。工人們敬佩他懂得世界大事,又會講一口流利的俄語。他就利用這個條件給工人辦起學俄語的夜校,除講授俄語外,還向工人介紹蘇聯(lián)國內(nèi)情況,介紹中國的二七大罷工等工運情況,啟發(fā)工人的階級覺悟,號召工人團結(jié)起來。
為了促進中蘇工人團結(jié),他也請?zhí)K聯(lián)工人到夜校給中國工人講俄語。原來中東路及三十六棚總廠,白俄工人工資比中國工人工資高出一倍多,白俄廠長、工頭和白俄工人對中國工人經(jīng)常打罵欺凌。中國工人非常痛恨他們,統(tǒng)稱他們“老白黨”。1924年《中俄協(xié)定》《奉俄協(xié)定》后,中蘇共管中東路,增加了蘇聯(lián)職工,成立了蘇聯(lián)工會,但白俄勢力仍然存在。有些白俄被東北軍閥給變成中國國籍,繼續(xù)留在中東路各廠做工。他們與反動官廳勾結(jié),陰謀進行反蘇活動。那時候在工人中有一個印象,總認為凡是“老毛子”都不好,分不清帝俄與社會主義蘇聯(lián)的界限。吳麗石利用夜校教育中國工人和蘇聯(lián)工人站在一起,反對“老白黨”和中國反動官廳。他耐心地向工人宣傳列寧領導蘇聯(lián)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打倒了帝俄“老白黨”,為全世界被壓迫人民指出了一條光明的道路,將來我們中國也要建設社會主義。這樣就使一批積極分子提高了階級意識,改變了對蘇聯(lián)職工的看法,對馬列主義和革命有了初步信念。
三十六棚總廠中國工人有一個叫工業(yè)維持會的黃色工會,原是1918年成立的。這個工業(yè)維持會完全是官廳的御用工具,會長、副會長都是由官方指派工廠里的賬房先生、工頭、監(jiān)工和流氓無賴充任的。他們聽命于官廳,欺騙工人,多多“摟錢”,還常常勾結(jié)官廳借招工的機會,敲詐勒索工人。三十六棚中國工人早就同工業(yè)維持會進行過斗爭。
吳麗石以夜校積極分子為骨干建立了東鐵中國工人自己的工會——三十六棚東鐵青年協(xié)進會。它的活動方式主要是組織青年工人上夜校,幫助工人向廠方交涉工賬,也開展各種業(yè)余活動,教育團結(jié)工人。協(xié)進會與蘇聯(lián)工會發(fā)生聯(lián)系,并取得了他們的幫助與支持,特別著重揭露工業(yè)維持會勾結(jié)官廳、欺壓工人的各種反動行徑。由于它的積極活動代表了工人的要求,許多工人退出工業(yè)維持會,加入?yún)f(xié)進會,有力地推動了工人斗爭。
吳麗石在領導三十六棚青年協(xié)進會活動的基礎上,經(jīng)過認真考察,發(fā)展了三十六棚的第一批黨員,吸收了青年工人張有仁、姜文州等人入黨,成立了三十六棚第一個黨支部。
黨支部成立后對三十六棚工人斗爭加強了領導。這時,工業(yè)維持會更加不得人心。有一次工業(yè)維持會派人到貨車分廠催收會費。工人閻海林號召大家不交會費。工業(yè)維持會會長勾結(jié)警察把閻海林抓去,說他惑眾鬧事定要懲辦。黨組織知道閻海林被抓后,立即組織貨車分廠的工友前去營救。不到一小時,貨車分廠工人聚集百余人來到工業(yè)維持會,怒斥無理抓人,堅決要求放人。在工人的堅決斗爭下,閻海林被放回來了。
1925年六七月間,三十六棚黨支部積極領導了支援五卅運動的斗爭。在這個斗爭中,參加青年協(xié)進會的工人最為活躍。他們不僅在廠內(nèi)張貼五顏六色的反帝標語,組織講演隊和募捐團,而且還到家屬區(qū),到其他工廠區(qū),到商業(yè)集中區(qū),開展反帝宣傳和募捐活動。他們在三十六棚總廠召集了反對日英帝國主義殺我同胞的雪恥大會,憤怒聲討帝國主義,支援上海工人罷工。
吳麗石在三十六棚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組織的同時,根據(jù)中共北方區(qū)委李大釗的指示,著手創(chuàng)辦《哈爾濱日報》。
在當時,辦報是有很多困難的。首先要物色一個適當?shù)娜顺雒嫦蚬購d立案,辦報不立案是不準出版的。吳麗石通過進步青年韓鐵生的介紹,才在1925年春請到一位曾經(jīng)是《晨光報》的編輯為辦報的承辦人,到官廳立案時把報名定為《哈爾濱日報》。然后,在哈爾濱道外二道街北頭租了一棟小樓,樓上是報館,樓下是劇院。劇院人來人往,進進出出,不致引起敵人注意,便于掩護。
根據(jù)黨的任務及考慮當時的政治情況,報紙把反日斗爭作為重點,經(jīng)常揭露日本帝國主義把持南滿政治經(jīng)濟特權,擴大侵略勢力,妄圖染指北滿和吞并整個東北的陰謀,同時也不放松揭露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向北滿侵略的陰謀活動,對于當時一些無恥文人傳播反動思想,也堅決予以揭露和抨擊。
據(jù)韓鐵生回憶:1925年,胡適取道西伯利亞赴歐講學,準備在途經(jīng)哈爾濱時講學,鼓吹組織“好人政府”等觀點。吳麗石除了囑托韓鐵生寫文章加以揭露批駁外,還親自寫了《追擊胡適》的文章,使胡適講學不成,迅速收拾行裝悄悄地離開哈爾濱。當年同吳麗石一起工作過的同志講,他在主辦《哈爾濱日報》時,還寫了其他許多文章,對北滿地區(qū)傳播進步文化,揭露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1925年11月,以吳麗石為書記的哈爾濱特支成立。根據(jù)中央指示,1926年初,吳麗石召開了哈爾濱、北滿地區(qū)黨的干部會議,成立北滿地委,吳麗石被選為第一任北滿地委書記,高洪光任組織部長,海濤(趙子安)任宣傳部長。地委領導下設立了學生運動委員會、職工運動委會和婦女運動委員會,同時還建立了團北滿地委,吳曉天任團書記。北滿地委剛成立時,下有三十六棚支部、大學支部、皮鞋工人支部、警察支部和雙城、安達、長春、牡丹江等8個支部,共有黨員40余名。
1926年5月間,吳麗石派蘇子元、王純一等到綏芬河開展工作,在那里成立了綏寧特支。它所領導的光華小學,實際上成了當時北滿地委與海參崴的交通站,這里經(jīng)常有“客人”從哈爾濱來,住幾天就到蘇聯(lián)去了。北滿地委對綏寧特支提出的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主要是在工廠、學校中開展活動,發(fā)展黨員,建立組織。
吳麗石這期間很重視讓知識分子黨員到工人中去,促使他們與工人結(jié)合。1926年春,哈市道外一些工廠中有10余個工人夜校,都有知識分子黨員去當教員。據(jù)蘇子元回憶:1926年春,他在哈爾濱參加知識分子黨支部,吳麗石經(jīng)常讓他去參加哈爾濱鐵路工人黨組織的生活會,使他了解了許多工人的斗爭情況。
11月,北伐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自稱為浙、閩、蘇、皖、贛5省聯(lián)軍總司令的孫傳芳已經(jīng)到了朝不保夕、搖搖欲墜的地步。當時上海《申報》有消息報道:浙江召開群眾大會響應北伐軍,并提出打倒軍閥張作霖、孫傳芳的口號。
《哈爾濱日報》編輯人員一時不慎,在11月一天的報紙上將這條消息原文刊登了。吳麗石、韓鐵生等發(fā)現(xiàn)后,因當天報紙已全部發(fā)出追收不及,只好采取緊急措施,立即將有關重要文件、文稿焚燒或掩藏,編報的幾個負責人暫時躲避。剛剛處理完畢,軍警包圍了報館。他們大肆搜查,卻一無所得。幾天之后,反動官廳通緝報館負責人。有些人無法在哈市堅持,紛紛離開。但吳麗石沒有走,他在道外十六道街圈樓北找個住處(這里有個地下室藏東西,搞油?。?,繼續(xù)在哈爾濱搞宣傳和黨團組織的建立工作。
吳麗石領導北滿地委下屬各支部黨員及可靠的積極分子,進行過多次散發(fā)傳單,宣傳黨的主張,揭露敵人統(tǒng)治的活動。其中最有影響的一次是1927年春節(jié)利用送賀年片的形式進行革命宣傳。過去,東北各地每逢臘月三十晚上,有一種窮苦人向地主、官紳、商戶鋪面送財神碼子、討些吉利錢的傳統(tǒng)習俗。吳麗石從中受到啟發(fā),通過內(nèi)部關系印制了一大批新式賀年片。正面是“恭賀新福”四個大字,背面是一封由吳麗石起草的宣傳信,內(nèi)容是介紹蘇聯(lián)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號召群眾團結(jié)起來進行斗爭,落款是中共北滿地方委員會。這封宣傳信實際上是北滿地委的一篇宣言書。
中東鐵路總工廠機修車間中俄工人合影
大年三十晚上,寒風凜烈,飄著雪花。街面上一些官紳之家和工商店鋪早已紅燭高照,香煙繚繞。那些有錢的男男女女打扮得花團錦簇,正在飲酒吃年飯。此時,吳麗石組織了黨團員和可靠的積極分子20多人,裝扮成送財神碼子模樣,把賀年片分路送出去。有的直接送到小門小戶和窮人手里,對那些深宅大院的人家就從門縫里塞進去。大年初一清早起來,到處是這樣的賀年片,敵人見了惶恐萬狀,群眾則拍手稱快。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wèi)集團相繼發(fā)動了反革命政變,使國內(nèi)政治形勢逆轉(zhuǎn)。黨的八七會議后,中央為了加強東北的工作,統(tǒng)一東北各地黨的領導,決定成立中共滿洲省委。
1927年9月間,中共北方局派陳為人第二次來到哈爾濱,同北滿地委書記吳麗石協(xié)商成立滿洲省委。吳麗石較為熟悉哈爾濱及東北地區(qū)的各方面情況,積極協(xié)助陳為人籌建省委。10月在哈爾濱召開了全東北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組成了第一屆滿洲臨時省委,統(tǒng)一管理奉(遼)、吉、黑三省黨務,陳為人任臨委書記,吳麗石任組織部長兼管農(nóng)運。第一屆滿洲臨時省委成立后,在奉天(沈陽)建立了秘密省委機關。吳麗石也離開了戰(zhàn)斗、生活近3年的哈爾濱,隨省委轉(zhuǎn)移到奉天,致力于滿洲省委的組織領導工作。
1928年2月初,滿洲臨時省委召開了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改選了臨時省委。9月召開了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改滿洲臨時省委為滿洲省委,吳麗石仍然擔任組織部長兼農(nóng)運工作。這兩屆滿洲省委主要是陳為人、吳麗石兩個常委主持工作,他們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與革命低潮的形勢下,艱苦地整頓、恢復和發(fā)展東北各地黨組織,領導東北人民繼續(xù)堅持革命斗爭。盡管這期間東北各地黨組織屢遭破壞,但省委總是不斷地抓緊黨組織的恢復和發(fā)展。到1928年底,省委領導下的東北各地黨員達到262人,其中哈爾濱黨員人數(shù)最多,有95人。
為了整頓恢復黨的組織,這期間省委曾先后辦過三期短訓班,吸收各地黨團組織的干部學習馬列主義和黨的建設等問題。馬列主義由陳為人主講,黨的建設由吳麗石主講。吳麗石對人和藹可親,無論和知識分子,還是工農(nóng)群眾,都能打成一片。一位老同志評論他說:“群眾見之,說他是群眾之一,但他是群眾中的先覺者;知識分子見之,說他是知識分子之一,但他又是知識分子中的工人階級戰(zhàn)斗員。”
1928年12月間,滿洲省委在奉天大東門外一個黨員家里召開省委擴大會議,陳為人、吳麗石等14人參加,研究進一步貫徹黨的六大精神及省委工作。由于事前沒有進行周密的布置,會議進行中,警察突然沖進了屋內(nèi)。吳麗石趁敵人剛進屋內(nèi)混亂之機,將手中的文件扔到小孩的尿桶里,然后機智地對另一個人說:“怎么不把小孩尿桶拿開,放在屋里怪臊的!”于是尿桶被拿到屋外,使文件沒有落到敵人手里。但參加會議的除一位團省委書記逃脫之外,其余都被逮捕了。
警察對被捕的人都搜了身,沒有找到任何證據(jù)。他們從吳麗石身上搜出一個手戳,上面刻寫的名字是“趙云容”。
警察問:“這是你的手戳嗎?怎么像個女人名字呢?”
吳麗石回答:“這是我的,是一個男人的名。小時候家長說我的容貌長得像三國時的趙云,所以我就叫趙云容?!?/p>
吳麗石巧妙、詼諧地嘲弄了愚蠢的警察。敵人弄不清他的真實身份,相信他就叫趙云容。在獄中,敵人施用各種酷刑拷打,但吳麗石以堅強的毅力忍痛拒供,還照顧和關心同獄友,鼓勵大家堅持斗爭。由于敵人找不到證據(jù),又沒有問出口供,被捕同志于1929年7月被黨通過“互濟會”營救出獄。
吳麗石在奉天出獄后,于1929年8月間去上海找中央?yún)R報了情況。他的父親得知他在上海,便從家鄉(xiāng)趕來看他。這時的吳麗石,因在奉天監(jiān)獄受酷刑折磨,已是滿身創(chuàng)傷,異常瘦弱,組織同意他隨父親回家療養(yǎng)。二十幾天過后,吳麗石身體稍好,就奉黨中央之命離開親人,奔赴上海。
吳麗石到上海后,中央立即派他去山東工作。時值山東各地黨的組織連續(xù)遭到嚴重破壞,省委書記鄧恩銘、劉謙初等先后被捕。敵人氣焰囂張,環(huán)境極端險惡。吳麗石(化名盧一之)于1929年12月10日到達青島,幫助恢復組織。1930年1月2日《魯臨委關于組織恢復后的工作情況向中央的報告》中說:“一之于十二月十日到青島,十二日與青市委書記見面,本意要召集市委全委會并巡視市屬(各)支部,然后赴濟。無如等候五六日,終因市委各同志接不上頭,CY書記亦無法約會,以致沒有開成,僅根據(jù)市委書記簡單的報告及本地報紙新聞而提出對青島工作意見書,留給市委詳細討論,自赴濟南而去了?!?/p>
吳麗石到濟南后,與前臨委部分負責同志取得聯(lián)系,立即重新組建了山東臨時省委(魯臨委),吳麗石任書記,王進仁、曹克明為常委。臨時省委組成后,吳麗石不畏艱險,深入幾個市、縣了解情況,恢復和發(fā)展黨的組織,并與省委其他同志一起總結(jié)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提出了新的斗爭任務與策略。
1930年1月12日,山東省委作出了吳麗石起草的《山東職工運動決議案》,提出在青島、濟南、淄博等中心區(qū)域加緊開展職工運動的時候,要克服脫離群眾的危險,要盡量用各種公開的合法斗爭形式去組織和團結(jié)工人群眾;黨的主要任務是不斷從領導工人日常經(jīng)濟斗爭中,提高工人群眾的覺悟,走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政治斗爭道路。
2月8日上午,吳麗石和共青團員李志英外出租賃房子,路經(jīng)工整會時,遇上了李志英同鄉(xiāng)王明智。王明智原是黨員,被捕叛變,現(xiàn)已是濟南反共委員。他知道李志英是共青團員,當即拿出手槍將李志英和吳麗石一起逮捕。李志英被捕后自首,供出了他的住址和吳麗石的住址,致使黨團省委機關遭到破壞。
吳麗石被捕后,臨時化名張金德。敵人弄不清他的真實身份,對他施用了種種酷刑,逼他招供,但他堅貞不屈,未向敵人吐露任何黨的機密。敵人始終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和黨內(nèi)職務,只知道他“加入紅匪”。1931年4月5日,山東臨時軍法會審委員會將吳麗石等22人判處死刑。
吳麗石在獄中知道自己行將被殺害時,曾通過關系向黨和家屬拍發(fā)了電報,大意是:“兒病危,母親(指黨的組織)不要來看我,舅舅(指家屬)來,能見一面?!钡攨躯愂拮尤~銘玉與父親來到濟南時,吳麗石已犧牲。山東省黨的地下組織向他們轉(zhuǎn)達了烈士的遺囑,要他們好好撫育后代,繼承烈士的遺志,同時幫助他們將烈士的遺體送回家鄉(xiāng)。新中國成立后,烈士家鄉(xiāng)的黨和人民把吳麗石的遺體安葬在沭陽縣革命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