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豐巖
摘 ?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在迅猛發(fā)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地被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為菊科(Compositae)菊屬(Chrysanthemum)多年生草本花卉,是陳俊愉院士利用我國優(yōu)良的野生菊花資源多年反復進行雜交而選育出的菊花新品種。地被菊具有花色花型豐富、抗逆性強、植株低矮、覆蓋性好、綠期長的特征,可在廣場、街道、居民區(qū)、公園、風景區(qū)等各類綠地中應用,極具園林應用價值。
關鍵詞:地被菊;栽培;應用
引言
地被菊為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花卉,喜涼爽,喜肥,忌濕澇,地區(qū)自然花期在每年9—10月,品種多樣,花色艷麗,適于秋季的景區(qū)美化。筆者通過對引進6個花色品種地被菊的栽培試驗,利用矮化、調(diào)節(jié)花期等手段進行培育,延長其美化效果,使地被菊可分別在8月初、8月中旬、9月初、9月中旬4個時期開花,并總結出一套成熟有效的地被菊優(yōu)質(zhì)栽培技術。
1形態(tài)特征與生物學特性
地被菊是一種菊科、菊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屬于短日照植物。地被菊植物相對較為低矮,開花時較為繁密,開花相對較早,但花期較長。各個品種植株的高度為25~40cm,花徑大小為3.5~9.0cm,多數(shù)品種其花瓣均為重瓣,在南方地區(qū)7-8月是花蕾形成的關鍵階段,并逐漸開花,花期可延續(xù)到12月中下旬。根系相對來說比較發(fā)達,不定根每年復生,萌發(fā)新個體,枝葉較為繁茂,并且冠型為豐滿,葉多為單葉互生,每節(jié)1片,葉片呈現(xiàn)為長圓形或者卵圓形,邊緣則主要表現(xiàn)為鋸齒狀或者缺刻,基部為心型,葉片具毛。地被菊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在花后上部枝葉逐漸枯死,但地下匍匐莖卻在地下過冬,到了早春時節(jié)再次從地下重新發(fā)芽,根據(jù)品種的不同,從初春到秋末都有花開,且花色繁多,如白色、橙色、黃色、褐色和紅色等。地被菊具有抗污染、抗旱、抗病蟲害等生物學特性,且耐半陰、耐鹽堿、耐粗放管理等特點,具有一次栽培多年開花的特點。綠色期相對較長、萌發(fā)相對較早、花期非常長,可用于各種花卉布置。
2地被菊栽培技術及綜合應用
2.1播種育苗
2.1播種繁殖
地被菊的繁殖可采用播種、扦插,由于扦插成苗速度較快,以下著重介紹播種繁殖技術:2.1播種前準備的工作1)苗盤的清洗消毒首先將育苗盆用水沖洗干凈,去除雜物,然后進行消毒處理,殺死攜帶的病菌,處理好后置于苗床。2)播種基質(zhì)基質(zhì)要求保水性、通氣性良好,無病蟲害,如輕質(zhì)泥炭與珍珠巖(3:2)。3)播種方法將配好的基質(zhì)與育苗盆平齊,播種時將基質(zhì)澆透一遍水,地被菊種子點播穴盤1粒∕穴,于70、128、200穴的穴盤中進行播種。
2.2土壤選擇
應選擇地勢較高、不積水、土壤通氣透水、陽面或者稍有遮陰之處,即“四宜、四不宜”:地勢宜高不宜低;土質(zhì)宜沙不宜黏;立地宜陽不宜太陰;地力宜中不宜過肥。土壤易積水、黏重,會導致地被菊出現(xiàn)爛根、枝黃葉落甚至死亡的現(xiàn)象;土壤肥沃,會造成徒長,影響觀賞效果和地被鋪延效果。地被菊忌重茬連作,同一地塊如連續(xù)種植3年以上,應進行輪作,避免因連作導致植株老化、生長勢弱、觀賞性降低。
2.3地被菊水肥管理
地被菊抗性好,但不耐澇,所以栽植地點應選在地勢高燥、排水順暢、土壤通透性良好、pH值中性的沙質(zhì)土壤中。在雨水較多的夏季,一定要注意排水防澇。地被菊喜肥,定植前一定要施足尿素、餅肥等含氮底肥,花芽分化期增施磷、鉀肥。地被菊澆水應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栽植后應澆透水1次,以利于植株緩苗;在孕育花蕾開花前澆水1次,入冬前澆封凍水1次,其余時間除非十分干旱,一般情況下不需澆水。
2.4肥水管理
地被菊喜肥水,為此,在進行定植之前需要給予充足的底肥,通常應當選取腐熟的餅肥、畜糞和少量的過磷酸鈣等有機肥進行混合運用。澆水時,可根據(jù)天氣情況控制澆水量和澆水次數(shù),防止出現(xiàn)積水現(xiàn)象,以防爛根。地被菊在生長的初期,需給予餅肥、尿素等追加,在生長中期,應給予復合肥或餅肥的水溶液進行施肥,在進入到孕蕾階段和花芽分化階段時,需要適當增加磷鉀復合肥,噴施0.1%尿素與0.2%~0.5%磷酸二氫鉀溶液,7d/次,以促進花芽分化。
2.5地被菊的園林應用
地被菊分枝、地面覆蓋度高;著花繁密,著色豐富,美化效果好,因而適合各種園林應用方式,如用于花境,花壇,裝點庭院和美化居室,以及各種邊坡的綠化美化。只要品種搭配與花期相一致,花色鮮艷且對比強烈,即可形成大色塊的精美圖案。地被菊比較耐陰,鑲嵌性也好,所以適合在林下或林緣作自然式的種植,也和草坪組全,形成嵌花草坪。街道、高速路中央隔離帶的美化過程中,利用開黃,紅色的品種,在公路兩側形成一條顏色醒目的花帶,可以突出路面與路基的分界,對高速行駛中的車輛能起到警示作用,也可緩解駕馭員的視覺疲勞。
2.6地被菊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葉斑病是地被菊的主要病害。發(fā)現(xiàn)植株發(fā)病后,要及時摘除病葉,剪掉病枝,清除病株并及時銷毀,千萬不可以保留病株,以免病菌擴散。發(fā)病初期,可以噴施65%代森鋅可濕性粉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可每隔7~10d噴1次,連續(xù)噴3~4次即可。預防階段可以提前噴施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都能發(fā)揮很好的效果。2)蟲害防治。地被菊的主要蟲害有蚜蟲和蠐螬。蟲害發(fā)生后,可以采用化學藥劑滅殺,噴施50%辛硫磷800~1000倍液、50%殺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
結語
地被菊作為菊花新品種具有花色豐富、覆蓋性強、抗旱、抗寒、耐鹽堿的特性,養(yǎng)護成本低,繁殖便捷,適宜北方地區(qū)推廣種植,作為晚夏早秋的地被花卉和節(jié)日花卉。扦插繁殖仍是目前主要采用的地被菊繁殖方式,但組培技術的應用將更加普遍。地被菊日常管理以粗放為主,著重注意夏季濕熱氣候的病害防治和換地輪作,適時的修剪利于地被菊延長花期并增強其覆蓋性。
參考文獻
[1]陳俊愉.地被菊新品種選育及栽植示范研究成果報告[C].陳俊愉教授文選,1997.
[2]楊佳明,趙興華,屈連偉.北方地區(qū)地被菊繁育與栽培[J].中國花卉園藝2010(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