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青
適用話題 愛國;堅持;公益;付出與回報
人物時事速遞
2020年3月,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wù)廳收到一封尋親信和一本小冊子,冊子上記錄有抗美援朝烈士名字、籍貫等信息。而這些信息,都來自一位60歲的老人楊寧,他是遼寧鞍山市臺安縣的一位志愿者。13年來,楊寧的足跡遍布8個省份的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余處、村屯184個,為400余位在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2019年,楊寧曾被遼寧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評為“遼寧好人·身邊好人”,被遼寧省慈善總會評為“遼寧公益紅人”。
人物素描1 一種堅持
楊寧退休前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博物館工作,2007年,在一次文物普查過程中,他偶然走訪了多處烈士陵園,聽說許多烈士的陵墓幾十年來鮮有人來祭掃。烈士為國家拋灑熱血,長眠他鄉(xiāng)卻無親人知曉,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從此,他便萌生了幫烈士“尋親”的想法。靠著一輛自行車,楊寧遍訪省內(nèi)烈士陵園。有的烈士陵園不通車,楊寧就只能靠騎行,只有路途超過200公里的,他才坐長途客車。尋訪往往一去數(shù)日,交通費、住宿費都要自理。13年來,楊寧去過200余座烈士陵園,最遠曾到過廣西。僅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他就去了不下200次。但當(dāng)問及這些年的花銷時,楊寧擺擺手說,為烈士尋親,不提錢。
人物素描2 一份情誼
每一次找到烈士家屬,楊寧都要陪同他們前往烈士陵園祭拜,一個老舊的黑色公文包,楊寧隨身不離,里面裝滿了照片和紙質(zhì)文檔。照片有1000多張,都是楊寧拍攝的烈士墓和烈屬。每一張照片,楊寧都能講出一串故事,準確地叫出照片上烈屬的名字。幾摞紙質(zhì)文檔,按陵園分類,打印著烈士的詳細信息?!耙贿吺橇沂康墓陋?,一邊是烈屬苦苦的思念,如果能夠準確地將烈士的安葬地告知親屬,也是對他們莫大的安慰。”十幾年來,憑借著這份責(zé)任和韌勁,楊寧一路前行。
人物素描3 一種感動
2014年,楊寧在長春市革命烈士陵園尋找烈士信息時,偶然看到“李繼堂”3個字,了解到李繼堂的籍貫是遼寧后,楊寧立刻跨越大半個長春,到市民政局檔案中查詢。幾萬人的名單,3個多小時,楊寧終于在重傷員檔案發(fā)黃的卡片上印證了他的記憶:李繼堂,遼寧臺安縣黃沙坨鎮(zhèn)新發(fā)村人。他連夜坐火車往家趕,第二天一大早,在縣民政局的檔案材料里再次確認后,他騎上自行車趕往新發(fā)村,終于在附近的侯家屯找到李繼堂的小侄女。在各地尋訪時,常有人問起:“大老遠跑來,你是烈士什么人???”楊寧回答說是親人?!捌鸪跏菫榱朔奖?,久而久之,就真把自己當(dāng)成了他們的親人?!?/p>
【考場仿真試題】請就上述材料,寫一則150字左右的微評論。
【范文示例】就個人層面來說,愛國是每個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準則,楊寧為烈士尋找親人就是他愛國行為的集中體現(xiàn),他是真真切切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雙腳穿越白山黑水,用大愛精神傳唱英雄贊歌,楊寧,在路上,我們,也會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