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晶,辛雅雯,張明霞
短時間、足夠量毒物進入人體引起中毒急性發(fā)作屬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重及病死率高等特點,易給社會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負擔[1],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依據(jù)中國衛(wèi)生部2008年公布的我國死因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急性中毒已成為第5大死亡原因,其余4位為惡性腫瘤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占總體病死率的10.7%[2]。因此,做好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對急性中毒的早期防治,降低發(fā)病率,提高搶救及治療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研究分析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學和藥物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9月青海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483例相關病歷資料,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和分析,分析我院急診中毒的規(guī)律和流行病學等特征,以及治療效果。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納入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發(fā)布的《臨床診療指南-急診醫(yī)學分冊》(2009年版)收錄的急診科診治范圍?;颊卟》N均符合2013年國家衛(wèi)計委下發(fā)的《需要緊急救治的急危重傷病標準及診療規(guī)范》及《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衛(wèi)醫(yī)管發(fā)〔2011〕33號)。排除標準:(1)信息資料填寫不完整患者;(2)診斷缺失、不明確患者;(3)掛號后退號患者;(4)單純開藥或化驗者。
1.3 方法 將患者性別、年齡、中毒基本情況(分為輕、中、重三級)、毒物種類、中毒劑量、中毒原因、治療過程(洗胃、催吐等)及治療效果(好轉、治愈、死亡)等臨床資料信息導入Excel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計算指標以構成比為主。
2.1 性別 483例急性中毒患者中,男210例,女273例,男女比例為1∶1.3。
2.2 年齡 483例急性中毒患者中,年齡21~40歲患者占比較高。見表1。
表1 483例急性中毒患者年齡分布
2.3 中毒原因 主要中毒原因為藥物中毒,其次為酒精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占比較低。見表2。
表2 483例急性中毒患者中毒原因
2.4 治療效果 483例急性中毒患者中,治愈368例,好轉107例,死亡8例。見表3。
表3 483例急性中毒患者治療效果
2.5 藥物中毒原因分布 藥物中毒是指用藥劑量超過極量而引起的中毒,誤服或服藥過量及藥物濫用均可引起藥物中毒。常見的致中毒藥物有西藥、中藥和農藥。藥物中毒占藥物急性中毒的比例較高,340藥物中毒的原因見表4。
表4 340例藥物中毒患者中毒原因分布
3.1 中毒原因
3.1.1 藥物中毒:患者被確診為藥物中毒后,采取如下措施:(1)及時洗胃、灌腸導瀉,昏迷患者給予心電、血壓、氧飽和度監(jiān)測[3];(2)補液、利尿促進毒物排泄,同時吸氧、保護胃黏膜等常規(guī)治療,有肝損指征需使用保肝藥物,有感染指征的患者給予抗菌藥物;(3)應用解毒劑治療,重癥患者及服用藥物量大患者配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同時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及血氣分析等。
3.1.3 農藥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是一種常見的農藥中毒,農村最常見。其中毒程度與患者接觸農藥的種類、中毒的方式、服毒的劑量、發(fā)現(xiàn)的早晚、接觸毒物至就診的時間、毒物吸收的速度、個體差異及救治的方法密切相關[9]。需給患者徹底進行洗胃,將蓄積在胃內的毒性物質進行有效清除,洗胃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早期、反復、快速、徹底地原則,從而盡可能將體內藥物清除[10]。根據(jù)患者中毒輕重,聯(lián)合阿托品注射液和碘解磷定注射液,可有效對抗毒蕈堿及煙堿樣癥狀,減輕不良反應,鹽酸戊乙奎醚還可在中毒后期和膽堿酯酶老化后維持阿托品化,故臨床上一般采用聯(lián)合用藥[11]。
3.1.4 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診治療重點在于防治腦水腫和糾正缺氧狀態(tài),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措施為高壓氧治療,幫助患者快速降低一氧化碳血紅蛋白水平,確保腦血管達到收縮的功效,降低血管通透性和顱內壓,快速糾正低氧血癥,并幫助患者改善機體的缺氧狀態(tài),使其快速恢復正常[12],所以高壓氧治療是目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我院有15例患者給予藥物治療,根據(jù)患者病情提供常規(guī)藥物治療。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缺血缺氧,細胞外液大量內流,造成顱壓迅速增高,給予患者大劑量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和高滲脫水劑(甘露醇注射液),改善細胞腫脹及壞死狀態(tài),防止腦水腫;自由基清除劑對腦內神經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故可早期給予并同時應用依達拉奉等給予預防治療;給予患者營養(yǎng)腦神經藥物,改善患者腦循環(huán)障礙,有效減輕并發(fā)癥和對患者身體的影響,從而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等,促進患者可盡早盡快恢復。
3.2 中毒分析 本研究提示,女性中毒患者多于男性,這可能是由于女性情感較豐富,易于情緒化有關。21~40歲急性中毒患者占比較大,可能與此階段為人生情感成熟階段,經歷如
學業(yè),事業(yè)、婚姻、家庭等各種矛盾,許多方面存在不成熟,容易走向極端。從中毒的原因來看,主要為藥物中毒,其次為酒精中毒。藥物中毒比例較大,尤以鎮(zhèn)靜催眠藥物和解熱鎮(zhèn)痛藥為主,應加強藥物的管理、健康知識、用藥教育等;酒精中毒患者占16.56%,考慮可能與該地區(qū)有白酒生產基地,居民基本都有過量飲酒習慣等的因素,因提倡公民健康飲酒,防止酒精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一氧化碳和其他中毒仍占一定比例,且農村發(fā)生率較高,這可能與農民易接觸農藥和冬季烤爐供暖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愈率和好轉率較高,考慮可能與中毒劑量、及時就醫(yī)、對癥治療等因素密切相關,死亡8例,其中有機磷中毒搶救無效死亡5例,藥物服用過量2例,就醫(yī)不及時導致患者死亡,1例患者一氧化碳中毒腦缺血缺氧,救治無效死亡。
總之,急性中毒的搶救是一個綜合的治療過程,首先要求醫(yī)務人員在短時間內明確診斷,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并作出相應的實驗室診斷,根據(jù)病史病情迅速及時確診,急性中毒的治療一般無特殊解毒劑,主要是給予對癥治療。急性中毒與患者就醫(yī)時間有緊要關系,患者家屬和醫(yī)務人員應盡快采取措施,為患者爭取生存機會。本調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由于社會經濟、生活方式存在差異,急性中毒存在地域和季節(jié)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該地區(qū)急性中毒流行病學特征,仍需探討和進一步研究。因此應加強人們的自我防范意識,改善不良的生活工作作風,加強正確使用、管理等知識的宣傳教育,妥善保管好各種有毒物品,防止意外中毒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