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昌店 張文鵬 陳紅 齊曉英
摘? ? 要:為對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對象飄移現象進行分析,采用邏輯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等,認為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的研究對象飄移是擱置研究對象的明確框定而實施研究的思路和行文狀態(tài),具體體現為研究對象替代、研究對象隱匿和研究對象歸一。該現象的出現主要源于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具有一定的社會共識基礎;“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上位概念不清晰;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致因的復雜性。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是中國政府為了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而出臺的具有普遍約束意義的文件、法律、法規(guī)等,根據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作用可分為“測量政策”和“促進政策”;從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內容維度來看,包括體育、教育、衛(wèi)生、營養(yǎng)和睡眠等。在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過程中,要明確研究對象的構成,不能無視概念范疇而進行研究。在后續(xù)研究中,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應從總體描述轉向特定領域。建議對青少年體質健康術語的使用要規(guī)范化。
關鍵詞: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對象飄移;健康治理
中圖分類號:G 811.3? ? ? ? ? 學科代碼:040301?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object drift in the research of adolescent health policies in China. By means of logical thinking and content analysis,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object drift in the research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olicies in China is the state of thinking and writing when the research object is clearly set aside, which is embodied in object substitution, object concealment and object classification. The emergence of this phenomenon is mainly due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 China has a certain basis of social knowledge, the superordinate concept of “adolescent health policy” is not clear, and the inducement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 is more complex. The policies on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 China include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law and regulations issu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the policies on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measurement” and “promo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dimension, the policies on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clude sports, education, health, nutrition and leisure.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he physical health policy of adolescents in China,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hould not ignore the concept category. In the follow-up study, the physical health policy of adolescents should move from the overall description to the specific field .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use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terminology should be standardized.
Keywords: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olicy; research object drift; health governance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引起了我國政府、學術界的持續(xù)關注。在學術研究中,圍繞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形成了宏大的問題場域[1],相關研究成果較多,其中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尤其受到社會科學領域學者的高度關注。為呈現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的典型特征,本研究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收錄的期刊論文、學位論文與會議論文為主要分析文獻,同時輔以部分研究報告與專著,通過對文獻的題目、主題、關鍵詞以“青少年”或“學生”與“體質健康”“政策”“體質健康政策”等進行交叉檢索,文獻檢索時間截至2019年底,剔除重復文獻,納入分析的共189篇。圍繞青少年或學生(為表述方便,以下統(tǒng)稱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一些學者基于案例[2]、政策態(tài)度[3]、政策演化歷史[4]、政策執(zhí)行路徑[5]及中日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對比[6]等視角探討了關于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諸多議題,持續(xù)地進行了極具啟示意義的研究。
鑒于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體現政府行為,因此,學術界形成了通過公共政策透視政府治理行為的傳統(tǒng)[7]。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公共政策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學術界圍繞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研究,在產出大量優(yōu)秀科研成果的同時,表現出“研究對象飄移”等突出問題。本研究基于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史的視角,運用邏輯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表現出的研究對象飄移現象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
1?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對象飄移的含義與表現
1.1?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對象飄移的含義
長期以來,我國學者圍繞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大量研究中,出現了一種常見現象:多數研究者在行文過程中將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作為一個不言而自明的概念,很少在研究中予以明確闡述,甚至部分碩士或博士的學位論文中即使將其作為核心研究對象也作隱匿處理,既不明確相關政策發(fā)布的時間與內容,也不對政策具體內容構成進行描述。因此,我國學者圍繞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研究,往往根據自身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認知和理解,基于獨特視角和立場對相關現象進行分析和描述,多數研究缺乏一致的研究對象??陀^而言,隨著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的日漸規(guī)范化,已較少出現類似的“去研究對象”的研究傾向。有鑒于此,筆者將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出現的“擱置對研究對象的明確限定而進行研究的思路與行文狀態(tài)”稱之為“研究對象飄移”。
1.2?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對象飄移的表現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對象飄移的表現形式較為多樣和復雜,具體可歸納為研究對象替代、研究對象隱匿和研究對象歸一。
1)研究對象替代。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盡管屬于我國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顯學”,但研究者多來自體育領域,由于知識結構和認知局限,部分學者無意識地使用“學校體育政策”替代了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比較而言,學校體育政策體系比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體系相對完整,從而便于研究對象的替代。一些學者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的回顧性分析,盡管明確了研究對象篩選的標準和原則,但主要局限在學校體育政策的研究中,忽視了健康教育和校園公共衛(wèi)生等政策。有學者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以固化的專有名詞替代了對研究內容實質的辨識,將2009年視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的開啟之年[8],這很明顯地忽視了“專有名詞”與“研究內容實質”的區(qū)別。
2)研究對象隱匿。部分學者忽視了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不作界定,表現出研究對象使用的隨意性,導致研究過程中出現研究對象與論文主題論域不一致,內容散亂的現象。有的學者根據自身的理解,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任意分析,既不界定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含義,也不說明政策涉及的具體領域,更不關注政策的有效期限,導致研究過程中出現研究對象虛置的現象。部分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演化歷程的研究,圍繞發(fā)文機構、政策主題和涉及領域的分析,即使使用定量分析工具,得出看似客觀清晰的研究結論,卻圍繞了一個隱匿和虛置的研究對象。
3)研究對象歸一??陀^而言,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涉及到一些不同的領域,但有的學者將體育、教育、衛(wèi)生等多領域存在的政策歸結為一個研究對象,從而將多領域政策的研究消解為一個整體問題。研究對象歸一在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落實的研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當前,學者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落實的相關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極多。其中: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落實研究,既不指明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內容的具體構成,也不關注政策落實資源與環(huán)境的復雜性,將多部門的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予以“窄化”和“歸一”,高度概括政策落實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將多元研究對象作統(tǒng)一化處理,內在地體現了研究思路的歸一處理邏輯,外在地表現為多個研究對象變成枝蔓祛除、研究內容雷同的“對象”。
在學術研究中,明確的研究對象是研究的源頭和基礎,是聚焦研究重點、推進研究實施的最基礎依據。因研究對象統(tǒng)攝著學術論文的行文邏輯并與內容關聯,任何學術研究均不能忽視乃至任意描述,當研究對象不明確乃至錯亂,則容易形成一種極為尷尬的狀況:學者的研究成果難以形成系統(tǒng)的理性話語,進而影響到研究成果的推廣與轉化。學術研究中缺乏研究對象的明確限定,無論是有意擱置還是無意遺漏,均需要引起后續(xù)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并予以避免。在當前的研究實踐中,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研究在未說明核心研究對象“能指”與“所指”的前提下,并未明顯影響到學術共同體的交流和使用。這種理論判斷與實踐之間的矛盾,表明類似的研究弊端并未得到普遍重視。
2?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對象飄移的成因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作為一種應用性極強的社會認知行為,研究對象飄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種現象之所以長期存在且沒有引起關注與爭議,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深層次原因。
2.1? 青少年體質健康具有一定的社會共識基礎
青少年是黨和國家的未來,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核心力量,擔負著中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等眾多使命。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出現的嚴峻問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具備了社會成員共識的基礎條件,因此,圍繞青少年體質健康形成了諸多研究領域。尤其在“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等國家戰(zhàn)略推動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相繼出臺了多項健康促進政策,逐漸形成青少年體質健康多部門聯合共治的局面[9]。關于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研究,有部分學者可能也意識到其含義難以界定,且研究內容較為龐雜,但因長期直接使用的慣性使然,即使不界定也不會造成理解的重大障礙,姑且不談,不對其嚴格界定和分析。
在我國政府工作和學術研究中,青少年體質健康、體質健康監(jiān)測等近乎成為普適性的術語,而在公共政策中的使用更為普遍,因此,幾個普遍使用的術語組合后,看似不會產生誤解,但卻體現出了學術界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手段和方法的認識相對有限。在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制定時,我國其他部門政策介入明顯不足,政策制定的協(xié)同性亟待提高。盡管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表現及其后果均極為明確,但因缺乏對體質健康致因的深入分析,青少年體質健康公共政策出臺后,我國民眾是否具備了與其同樣的認知水平和認知基礎,筆者表示質疑。
2.2?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上位概念模糊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涉及到“青少年”和“體質健康政策”“健康政策”等多個概念。當前,學術界對“青少年”的年齡界限盡管存在爭議,但不會形成尖銳的沖突?!绑w質健康”一詞經過長期的政策適用,學術界對其接受程度相對較高,盡管有“運動體質”等區(qū)分,同時婦女、老年人和青少年等不同人群的體質健康狀況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10]。比較而言,健康政策的涉及面更廣,語言表述更多樣,其內涵與外延相對更加模糊[11]。
“健康政策”是我國政府應對民眾健康問題的必要手段,對健康政策含義的認識,國內外的觀點極不一致,觀點沖突現象時有發(fā)生。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認為,健康政策是各種機構(尤其是政府)針對健康需求、可用的資源及其他政治需要而發(fā)布的正式聲明或制訂的程序,用以規(guī)定健康行動的輕重緩急程度[12]。在實踐中,與健康政策關聯較緊密的是衛(wèi)生政策,Blakemore在區(qū)分健康政策與衛(wèi)生政策時,認為狹義的健康政策等同于衛(wèi)生政策,廣義的健康政策則是以衛(wèi)生政策為核心、以促進居民健康為目的的相關政策[13],這體現了以衛(wèi)生政策為基礎建構健康政策的觀點。同時,當健康政策與諸多社會問題相關聯后,形成了基于疾病或人群健康的公共政策研究議題,例如,糖尿病患者健康政策、老年人健康政策等[14],由此可見,健康政策含義多變。從上述分析來看,健康政策以疾病治療為核心,包括預防、康復與相關支持性要素的集合。健康政策作為相對綜合的“政策叢”,其含義與內容的確定,受健康問題與人群體質健康特征的直接影響。由此可見,由于對健康政策認識存在分歧及青少年生活、學習環(huán)境有一定特殊性,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界定相對較難。
2.3? 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致因的復雜性
青少年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群相比,其健康問題更多表現在營養(yǎng)攝入、身高、體質量、心智發(fā)展、運動能力等成長性指標上[15]。鑒于青少年時期是人的身心發(fā)展關鍵階段,屬于弱勢群體,其成長、發(fā)展均受到學校和家庭的特殊監(jiān)護。由此可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更多表現為受社會要素差異的影響,其中社會要素對青少年個體體質健康產生的影響較為突出。綜合而言,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問題除受相關遺傳因素的影響外,直接與體育鍛煉、飲食、衛(wèi)生習慣等相關,間接與家庭氛圍、家長社會地位、居住地建成環(huán)境、公共衛(wèi)生等社會因素密切相關,是多個影響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盡管學術界試圖通過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等細化分析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致因[16],但因過于強調學科分野的致因探討,反而將復雜性的問題予以消解,將青少年體質健康治理分解為一個個學科問題,而喪失了從整體性分析問題的可能。當前,有學者提出通過制定青少年體育行為的政策去解決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思路[17],很大程度上,這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因青少年體質健康致因的復雜性,使得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界定較為困難,從而出現了部分學者以局部代替整體現象或不界定其內涵的情況,導致出現了研究對象替代或隱匿等現象。
3?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對象飄移的矯正路徑
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中研究對象飄移的實質源于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含義認識的不足。本研究認為,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內容涉及面較廣,對其界定與分類需依托堅實的實踐基礎,并在研究中合理地使用術語。
3.1? 明確“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界定的依據
本研究遵循對政策落實與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雙重邏輯來界定“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含義。
3.1.1? 從實踐出發(fā):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治理的政府行為
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治理實踐中,以美國、日本為綱的現象較為突出,美國確立了以學校為主位的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導向,強調以運動和飲食作為核心手段,同時通過社會福利政策等予以補充。2008年美國教育部啟動《整體性學校身體活動計劃》,倡導學校作為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主陣地,發(fā)揮體育教育、體育課前(后)身體活動、課間身體活動、教師參與、社區(qū)和家長參與等措施的作用。2018年,美國出臺了《國家青少年體育戰(zhàn)略》,提出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不僅要強調體育參與,同時還要結合“校園營養(yǎng)餐計劃”和“公共衛(wèi)生”項目。在重視體育活動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作用的同時,發(fā)揮校園營養(yǎng)餐的作用。1946年,美國《學校午餐法案》明確了學校午餐的內容與供給責任,后續(xù)出臺了美國《國家校園午餐計劃》,輔之奶類、早餐等,形成了較全面的校園營養(yǎng)餐政策體系。日本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發(fā)揮校園營養(yǎng)餐和體育參與的雙重作用。1954年日本《學校供餐法》強化日本政府對學生的供餐責任,確立了校園“食育”的傳統(tǒng)。2005年日本《食育基本法》將“食育”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日本在校學生是重點人群,強化科學營養(yǎng)、師生共餐和營養(yǎng)師等制度的作用。在重視“食育”的同時,日本利用常規(guī)性的學校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少年團,發(fā)揮學校和地區(qū)綜合性體育俱樂部的協(xié)同作用,同時還發(fā)揮體育課教學、日常性的體育活動、學校與家庭及社區(qū)合作模式的作用[18],最終日本青少年平均身高有所增長,其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改善幅度較大[19]。
中國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極為重視,體育是核心促進手段?!度窠∩碛媱澗V要》等一再強化以“青少年”為重點人群,且在一系列政策中也有所體現。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出臺后,首次從中央層面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予以綜合性治理,凸顯了體育的突出作用,但在政策措施中也高度關注校園環(huán)境、營養(yǎng)衛(wèi)生的重要性。后續(xù)相關政策提出了體質健康監(jiān)測、運動技能提高和體育活動時間保障等[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等就體現了通過學校體育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頂層設計。但是,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其他促進手段沒有受到同等重視。首先,學生校園營養(yǎng)餐政策輻射范圍有限。2011年發(fā)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意見》以貧困地區(qū)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重點[21]。其次,青少年學生學業(yè)壓力較大,保障睡眠時間的相關政策沒有充分落實。
以上有關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治理的政府行為,為提煉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含義提供了現實依據。
3.1.2? 從問題出發(fā):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呈現
當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具有普遍性,全球范圍內的特征較為趨同。但為了深化認識,本研究僅以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作為論證依據。首先,在很長一段時間,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營養(yǎng)攝入過量和攝入不足共存。我國第4次營養(yǎng)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全國6~17歲兒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在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時間增長了2倍,總人數達到5 300萬。根據流行病學統(tǒng)計數據可知,肥胖青少年中脂肪肝發(fā)生率為40%~50%,75%的肥胖青少年成年后體重依舊超標。與當前青少年過量的營養(yǎng)攝入相比,80%的學生早餐營養(yǎng)不足,且青春期的青少年貧血率的發(fā)病率達到38%[22]。其次,我國部分青少年人群的近視率較高。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以下兒童近視率為14.5%,小學生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23]。再次,我國部分青少年睡眠時間嚴重不足?!?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顯示,全國6~17周歲的青少年人群中,62.9%的青少年兒童睡眠時間不足8 h,其中13~17周歲青少年睡眠時間小于8 h的占比達到81.2%[24]。最后,我國部分青少年的體能指標有所下降。近30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有所下降,我國部分青少年體質健康評價指標值呈現出“增齡遞減”的態(tài)勢,高一學生最強、高三學生最差的特征較為明顯[25]。青少年體質健康表現出的問題,是分析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重要依據。
3.2? 厘清“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含義
基于對上述政府行為和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分析,本研究認為,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是政府部門為了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而出臺的具有普遍約束意義的規(guī)章或規(guī)范性文件、法律、法規(guī)等。按照政策作用分類,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分為“測量政策”和“促進政策”。
青少年體質健康測量政策是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為衡量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而選擇的相關測評指標與具體評價標準。當前,很多國家或地區(qū)對青少年體質健康認知存在差異,出臺了政策內容各異、評價標準不同的測量政策,例如:中國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美國的《最佳體適能標準》等。目前,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測量政策的相關研究,因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相對固定,因此,研究焦點的一致性相對較高,研究對象飄移現象較為少見。
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即圍繞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促進要素所制定的具體政策。根據WHO“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等相關倡議[26],就目前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認識水平而言,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應包括體育、教育、衛(wèi)生、營養(yǎng)和睡眠等[27]。
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體育促進政策。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fā)育特點,應發(fā)揮學校體育的中堅作用,輔助其他的體力活動。根據身體活動的實質,任何能夠消耗能量、鍛煉心肺功能、促進體能提升的身體活動均可納入體育促進范疇。
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教育促進政策。我國各級學校通過健康教育、健康環(huán)境營造等向青少年學生傳授必需的健康知識。青少年學生家庭成員的健康行為與健康認知也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知識、習慣養(yǎng)成有影響作用。新聞媒體也具有健康教育功能,要傳播正確的體質健康觀。
青少年體質健康的衛(wèi)生促進政策。我國各級學校通過校園飲用水衛(wèi)生條件、食品安全、光電能源與教學設施等方面的改善,推進“健康促進學校”建設,為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提供保障。
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營養(yǎng)促進政策。營養(yǎng)均衡是保障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物質基礎。我國政府或相關組織通過“青少年飲食指南”,指導學校、家庭保障青少年營養(yǎng)均衡攝入。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營養(yǎng)促進政策,既包括不同學段的營養(yǎng)攝入標準,也包括提供營養(yǎng)餐的主體及責任。
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睡眠促進政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充足的睡眠時間。通過我國政府明確青少年在校最長學習時間,減少學習壓力,為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等提供時間保證,為青少年營造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制定睡眠政策是直接體現。
3.3? 合理使用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術語
上述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含義、分類及內容構成的分析,是推進體質健康術語正確使用的前提。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出現的“研究對象替換”“研究對象隱匿”和“研究對象歸一”的現象,建議通過相關術語的規(guī)范統(tǒng)一使用予以避免。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在學術研究使用過程中要謹慎使用,盡量減少其使用的頻次。如果確需使用“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這一詞語,要關注研究內容的全面性和研究的可行性。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對象飄移主要是對相關健康促進政策的分解不系統(tǒng),尚未形成對健康促進政策的分類認知,影響了使用的規(guī)范性。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的“研究對象替換現象”,建議使用體育促進、教育促進、衛(wèi)生促進、營養(yǎng)促進和睡眠促進等術語。為避免研究對象隱匿,需要明確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具體內容,明確對相關政策梳理的依據與前提,以及具體的研究對象。為避免研究對象歸一,尤其對于政策的落實,在不明確政策門類的前提下進行的實踐探索,其可操作性需充分論證。
4? ?結束語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是應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重要手段,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具有重要意義,亟待學術界予以高度關注與研究。源于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內容構成的復雜性,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出現了“研究對象飄移”的現象,尚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本研究認為,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作為復雜的“政策叢”,在研究過程中,要明確研究對象的構成,不能無視概念范疇而進行研究。通過明確“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內涵,分析其外延,建議在后續(xù)研究中,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術語的使用規(guī)范化,從而有助于我國體育學的術語體系完善。
參考文獻:
[1]? 郇昌店. 青少年體質健康如何滋養(yǎng)了中國社會科學[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6,30(1):1.
[2]? 胡亮. 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12.
[3]? 潘秀剛,陳善平,潘星安,等. 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標準政策態(tài)度的測量研究[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5):438.
[4]? 陳長洲,王紅英,項賢林,等. 改革開放40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 體育科學,2019,39(3):38.
[5]? 楊成偉,唐炎,張赫,等. 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有效執(zhí)行路徑研究:基于米特-霍恩政策執(zhí)行系統(tǒng)模型的視角[J]. 體育科學,2014,34(8):56.
[6]? 金啟林. 中日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比較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7]? 張國慶. 政府行為與經濟波動:對宏觀經濟政策的反思[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8):81.
[8]? 郭志明,楊成偉.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研究回顧與展望[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6,32(3):17.
[9]? 王麗妙. “健康中國2030”視角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方案研究[J]. 智庫時代,2019(16):109.
[10]? 郭蕾,趙雨薇. 證候、體質與亞健康的關系探析[J]. 中醫(yī)雜志,2017,58(3):192.
[11]? 馮顯威,顧雪非. 健康政策的概念、范圍及面臨的挑戰(zhàn)與選擇[J]. 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2011,4(12):58.
[12]? 世界衛(wèi)生組織. 健康促進術語匯編[M]. 鄭伯承,薛建平,譯. 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1999:1.
[13]? BLAKEMORE K. Social policy: an introduction[M]. Maiden Head: Buckingham and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8:19.
[14]? 向芳,張一英,袁紅,等. 2000—2014年我國糖尿病防制政策變遷[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4):309.
[15]? 孫瑩,陶芳標. 從發(fā)育可塑性視角拓展早期成長逆境與青少年健康的關聯[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9,40(5):645.
[16]? 梁蘭穎. 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因素分析[J]. 青少年體育,2019(9):34.
[17]? 王健,萬義.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評的歷史演進與生態(tài)重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體質”[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2):5.
[18]? 嚴紅,張宇,耿亞運,等.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調整研究[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6:94-95.
[19]中國人身高增長不如日本韓國[EB/OL].(2016-10-22)[2019-12-23]. https://news.qq.com/a/20161022/006024.htm.
[20]? 張文鵬,王健,董國永. 讓學校體育政策落地生根:基于教育部[2014]3號文件的解讀[J]. 體育學刊,2015,22(1):66.
[21]? 關于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實施情況的報告[EB/OL]. (2019-12-15)[2020-02-26]. http://www.moe.gov.
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3/t20170302_297934.ht-
ml.
[22]? 少兒肥胖率10年增長2倍 專家:管住嘴邁開腿不做“小胖墩”[EB/OL].(2019-08-20)[2019-12-20]. http://news.cyol.com/app/2019-08/20/content_18119435.htm.
[23]? 中國國民健康與營養(yǎng)大數據報告[EB/OL].(2019-12-17)[2020-02-21]. http://www.bestmarketing.cn/.
[24]? 中國睡眠研究會. 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EB/OL].(2019-12-17)[2020-02-21]. http://edu.cyol.com/
content/2019-03/21/content_17963460.htm.
[25]? 肖春蘋. 青少年每天至少戶外運動兩小時[N]. 沈陽日報,2019-03-13(5).
[27]? 胡琳琳.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國際經驗與啟示[J].行政管理改革,2017(3):64.
[28]? 郇昌店. 基于HiAP框架論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體系[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