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不同栽培基質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2021-02-21 08:54:52陽新月周子禹王季春
        中國馬鈴薯 2021年6期
        關鍵詞:椰糠紫色土磷素

        陽新月,楊 毅,2,林 茜,向 穎,2,周子禹,王季春,2*

        (1.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重慶 400715;2.薯類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715)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繼玉米、水稻、小麥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1]。根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統(tǒng)計[2],截至2019 年底,中國的馬鈴薯種植面積與馬鈴薯產量均為世界第一,種植面積約491 萬hm2,占全球種植面積的28.34%;產量達9 188 萬t,占全世界總產量的24.80%。但中國馬鈴薯單產水平僅有歐美發(fā)達國家的1/3~1/2,因此,擁有很大的增產空間[3]。

        土壤耕作時間延長、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不科學的種植方式而導致土壤理化性質變差、養(yǎng)分含量嚴重降低、土壤生產力下降,是導致馬鈴薯單產不高的主要原因[4,5]。使用有機物介質與不良土壤混合種植可以提高作物產量。研究發(fā)現(xiàn)蛭石、珍珠巖、河沙與草炭等混合配制的基質栽培可使馬鈴薯原原種總產量、商品薯產量較純土壤種植均顯著提高[6]。直接利用有機物介質種植不現(xiàn)實,添加有機物介質到土壤中改良土壤,就可能促進馬鈴薯的生長發(fā)育[7]。紫色土多分布于中國西南地區(qū),其原生礦物和鹽基離子含量豐富,是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8]。重慶市的紫色土屬于酸性黏性紫色土[9]。黏性紫色土通氣透水能力差,加之人為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導致其酸化加劇,土地生產力逐漸下降,嚴重影響農業(yè)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在黏性紫色土中添加不同有機物介質,改良黏性紫色土理化性質,研究改良后的黏性紫色土對馬鈴薯單產的影響,有著重要意義。

        在土壤中添加有機物介質改良土壤狀況,通過改善馬鈴薯生長的根際環(huán)境提高馬鈴薯的產量主要有3種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改善土壤有機質與養(yǎng)分狀況和改善土壤生物性狀。馮焱等[10]通過改變土壤物理性質可提高馬鈴薯產量,發(fā)現(xiàn)椰糠松軟透氣,將其與營養(yǎng)土混合,利于馬鈴薯根系生長、營養(yǎng)吸收和匍匐莖的生長,作為馬鈴薯原原種的栽培基質表現(xiàn)優(yōu)異。Machado 等[11]采用組合基質,改善作物氮需求和土壤氮有效性之間的同步,從而提高馬鈴薯產量。李爽等[12]通過綜合改善馬鈴薯栽培介質理化性質,將玉米秸稈、草炭、蛭石相搭配,不僅使栽培介質容重減小,且速效養(yǎng)分含量升高,可以有效地為微型薯的生長發(fā)育積累更多營養(yǎng)物質。劉峰等[13]通過對馬鈴薯施用保羅微生物酵素菌肥,顯著提升馬鈴薯品質。

        目前,在馬鈴薯栽培基質的研究中少有與地區(qū)分布廣泛的土壤相混合,研究對該特定土壤的影響,以及對馬鈴薯產量及其器官建成差異。本研究通過有機物介質改善黏性紫色土的理化性質,提高和改善馬鈴薯種植現(xiàn)狀。通過比較黏性紫色土添加不同有機物介質后種植馬鈴薯的產量與養(yǎng)分差異,篩選出改善紫色土最佳基質;通過比較優(yōu)質介質中的不同基質施用比例對馬鈴薯的產量與養(yǎng)分差異,篩選出改善黏性紫色土最佳基質及其比例;通過比較不同時期的馬鈴薯的形態(tài)性狀、生理指標與養(yǎng)分特征,解釋改善后的黏性紫色土提高馬鈴薯種植產量的原因。本研究結果可為馬鈴薯種植介質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為西南地區(qū)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qū)概況

        西南大學薯類作物研究所重慶市北碚區(qū)歇馬基地(N 29°46′,E 106°21′),坐落于川東平行嶺谷重慶市的西北部,海拔244~257 m。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季高溫酷熱,極端最高氣溫達43℃,年平均氣溫18℃,年平均降雨量為1 133.7 mm,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 181.1 mm[14]。研究區(qū)域地貌形態(tài)以淺丘為主,土壤類型以黏性紫色土為主,是典型農業(yè)土壤之一,其紫色土具體理化性質見表1。

        表1 黏性紫色土基本理化性質Table 1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ticky purplish soil

        1.2 試驗設計

        試驗供試馬鈴薯品種為西南大學薯類重點實驗室提供的‘青薯9 號’,屬于晚熟品種。栽培選用純紫色土(對照)以及添加特制生物有機基質、玉米秸稈和椰糠形成4 種基質,其中特制有機基質由四川正威實業(yè)有限公司提供,含N 0.6%、P2O51.5%、K2O 0.1%、有機質52.1%,玉米秸稈采用覆膜灌水漚制腐熟后使用,椰糠采用覆膜加水堆制腐熟后使用。

        本試驗為盆栽試驗,試驗設置紫色土中添加有機物介質的種類A 因素與有機物介質混合入土壤的比例B 兩個因素。A 設置3 個水平,分別為特制生物有機基質(A1)、玉米秸稈(A2)、椰糠(A3),B 設置3 個處理水平,分別為紫色土中摻入20%的有機物介質(B1)、紫色土中摻入40%的有機物介質(B2)、紫色土中摻入60%的有機物介質(B3);另設純紫色土種植(CK)。共設10 個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處理設置3 個重復,每個重復10 盆。

        試驗盆行距為60 cm,窩距為28 cm,每盆播種一個種薯,折算60 000 窩/hm2。種植前統(tǒng)一施加單質氮、磷、鉀肥作為底肥,分別施加尿素(含有效氮46%)391.30 kg/hm2、過磷酸鈣(含有效磷12%)750.00 kg/hm2、硫酸鉀(含有效鉀52%)692.31 kg/hm2。本試驗所有花盆直徑約為24 cm,高26.5 cm,每盆需要添加基質約9 L,所有基質及肥料在播種前混合均勻,并一次性加入,除試驗設置處理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相同。2020 年 1 月 11 日播種,6 月 5 日收獲。

        1.3 測量指標與方法

        1.3.1 土壤指標測定

        試驗前5 點法取樣采集0~20 cm 耕作層土壤,混合均勻后帶回實驗室風干用于測定土壤養(yǎng)分本底值。參照《土壤農化分析》[15],土壤有效氮含量用堿解擴散法測定。土壤有效磷、有效鉀測定采用托普土壤養(yǎng)分速測儀TPY-16A測定;土壤全氮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土壤全磷含量用高氯酸-硫酸法測定;土壤全鉀含量用火焰光度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用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pH 值采用水土比5∶2混合液經過150 r/min振蕩30 min后使用pH計測定;土壤容重采用環(huán)刀法,土壤容重= 環(huán)刀內干土重/環(huán)刀容積;總孔隙度采用公式法,土壤孔隙度(%)=(土粒密度-土壤容重)× 100/土壤容重。

        1.3.2 馬鈴薯性狀與生理指標測定

        試驗分別在盆栽馬鈴薯開花期測定株高、莖粗農藝性狀,成熟期測定產量、商品薯率(單薯重≥50 g 為商品薯,商品薯的重量占總薯塊重量的百分數為商品薯率)、單株結薯數、塊莖品質、栽培基質理化性狀、植株養(yǎng)分及干重指標。

        馬鈴薯開花期,株高使用皮尺測定、莖粗使用游標卡尺測定。馬鈴薯根、莖、葉、薯干重測定將植株分器官裝袋于105℃烘箱殺青30 min,再80℃烘干至恒重。淀粉含量采用碘-碘化鉀染色法[16]。馬鈴薯植株全氮采用硫酸-雙氧水消煮-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全磷采用硫酸-雙氧水消煮-釩鉬黃比色法測定[15]。

        1.4 數據處理

        使用Excel 2010 進行數據整理,采用DPS 7.05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處理平均值多重比較(SSR)。以同種有機介質中各比例均作為區(qū)組,對不同基質馬鈴薯開花期農藝性狀與干物質積累數據、成熟期馬鈴薯產量與商品性狀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選出優(yōu)質基質。然后,對優(yōu)質基質下的基質比例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選出優(yōu)質基質下的優(yōu)質栽培基質混合比例。最后,將優(yōu)質基質及其比例進行氮、磷養(yǎng)分吸收量數據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質對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2.1.1 不同基質種類對馬鈴薯產量和商品性狀的影響

        馬鈴薯產量和商品性狀會因栽培基質不同而存在差異。椰糠(A3)種植的馬鈴薯產量最高,玉米秸稈(A2)次之,純紫色土(CK)種植的馬鈴薯產量最低。基質A3 和A2 種植馬鈴薯的產量分別為59 908 和57 517 kg/hm2,相比于CK 分別提高72.30%和65.42%。特制有機基質(A1)種植馬鈴薯產量為44 560 kg/hm2,顯著低于A2、A3,但較CK 增加28.15%,差異顯著。不同基質的單株結薯數較CK 均存在顯著增加,增幅為29.40%~56.25%。其中A1、A3 結薯多,二者差異不顯著,但分別較CK 單株結薯數多9.0 和7.7 個。小薯平均單薯重總體而言都偏小,介于13~20 g,A2、A3 處理均顯著高于CK 和A1。各基質處理在商品薯率上與CK 持平或顯著降低。除A1 商品薯率顯著低于CK,其他處理均與CK 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基質種植的馬鈴薯淀粉含量與CK 相比持平或顯著增加。其中A2 淀粉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達15.02%,較CK 增加24.96%;A3 淀粉含量顯著低于A2 為13.75%,較CK 顯著增加14.39%(表2)。

        表2 不同基質種類對馬鈴薯產量及商品性狀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potato yields and marketable tuber characters

        2.1.2 不同基質種類對馬鈴薯農藝性狀與植株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開花期馬鈴薯農藝性狀在不同基質處理下也存在一定差異。各基質的株高較純紫色土(CK)均存在顯著增加,其中玉米秸稈處理(A2)最大,特制有機基質處理(A1)次之,椰糠處理(A3)最小 。 相 比 CK 增 加 10.24~15.04 cm, 增 幅 為16.56%~24.31%。不同基質種植馬鈴薯的莖粗相差不大,僅A1 種植的馬鈴薯莖粗為0.96 cm,較CK 顯著提高15.66%(表3)。

        不同基質種類對馬鈴薯地上植株干物質積累影響顯著。各基質處理下馬鈴薯在單株根、葉、塊莖干重積累上與CK 持平或顯著增長,在馬鈴薯莖干物質積累上與CK 相比顯著增加或減少。馬鈴薯單株根干物質的積累,除A1 顯著較CK 增大85.33%,其余均與CK 差異不顯著。單株馬鈴薯莖、葉干重在A1 處理下均顯著高于A2、A3,分別較CK 增加68.31%、91.74%。而在塊莖干重A2 和 A3 最大,分別為 155.24 和 155.69 g,較 CK高91.65%、92.21%。A2 的莖、葉、塊莖干重分別較CK 顯著增大11.89%、66.00%、91.65%。A3在馬鈴薯單株莖干物質積累中相比CK 顯著減少12.25%,塊莖干重中顯著高于CK 92.21%(表3)。

        表3 不同基質種類對馬鈴薯農藝性狀與植株干物質積累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potato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s

        2.2 優(yōu)質基質下的不同基質比例對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2.2.1 優(yōu)質基質下的不同基質比例對馬鈴薯產量和商品性狀的影響

        相同基質下的不同基質比例對馬鈴薯產量和商品性狀存在顯著影響?;旌嫌衩捉斩捇|種植的馬鈴薯在產量、單株結薯個數(B1 除外)和淀粉產量均顯著高于純紫色土對照處理。玉米秸稈基質處理的馬鈴薯產量較CK 均有顯著增加,其產量在B3 處達到最大,為66 150 kg/hm2,較CK 增產90.25%。商品薯率在玉米秸稈基質處理中,也以B3 為最大,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相比CK 增加9.93%。玉米秸稈基質處理的小薯平均單薯重和馬鈴薯單株結薯數與CK 持平或顯著增長,其增幅分別為11.01%~63.84%和14.38%~44.38%,其中小薯平均單薯重以B1 為最大,為22.61 g,單薯結薯數以B3 為最高,為23.1 個。淀粉產量在混合玉米秸稈基質處理中,與CK 相比增幅為82.40%~118.56%,其中B3 最大為9 138 kg/hm2,B2 次之(表4)。

        混合椰糠基質種植的馬鈴薯在產量、單株結薯個數和淀粉產量均顯著高于純紫色土對照處理。椰糠基質處理的馬鈴薯產量較CK 均存在顯著增加,增幅為56.49%~88.60%。產量在B3 處達到最大,為65 575 kg/hm2,較CK 增產88.60%,但與B1 差異不顯著。商品薯率在混合椰糠基質處理中均與CK 不存在顯著差異。椰糠基質處理的馬鈴薯小薯平均單薯重和單株結薯個數較CK 均存在顯著增加。小薯平均單薯重增幅為24.86%~41.38%,以B2 處理19.51 g/個為最大,但總體而言仍偏小,介于13~20 g。馬鈴薯單株結薯數以B3 處理26.7 個為最多,較CK 增加66.88%并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椰糠基質處理的馬鈴薯每公頃淀粉產量較CK 均存在顯著增加,增幅為86.56%~110.19%,以B1 為最大,但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表4)。

        表4 優(yōu)質基質下的不同基質比例對馬鈴薯產量和商品性狀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lity substrate ratios on potato yields and marketable tuber characters

        2.2.2 優(yōu)質基質下的不同基質比例對馬鈴薯農藝性狀的影響

        混合玉米秸稈基質處理的馬鈴薯株高較CK均有顯著增加?;旌嫌衩捉斩捇|株高較CK 增幅為15.81%~35.57%,B3 比例種植的馬鈴薯株高最大,為83.85 cm,較CK 增大35.57%。隨玉米秸稈占栽培基質的比例增大,馬鈴薯莖粗呈上升的趨勢,其中B3莖粗達至1.00 cm,顯著高于CK。

        混合椰糠基質處理的馬鈴薯株高較CK 均有顯著增加,但處理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隨椰糠占栽培基質的比例增大,馬鈴薯株高呈減小的趨勢,但均較CK 植株高12.09%~22.12%。在馬鈴薯莖粗的建成上,各處理較CK 相比持平或顯著增加,其中B3 達至0.93 cm,顯著高于CK 12.04%(表5)。

        表5 優(yōu)質基質下的不同比例對馬鈴薯株高、莖粗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lity substrate ratios on potato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2.3 優(yōu)質基質及其比例最優(yōu)處理組合對馬鈴薯營養(yǎng)吸收的影響

        2.3.1 優(yōu)質基質及其比例最優(yōu)處理組合對馬鈴薯氮素吸收的影響

        優(yōu)質基質及其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馬鈴薯各器官氮素的吸收。A2B3 處理在葉、塊莖的氮素吸收分別為60.96 和75.69 kg/hm2,相較CK 顯著增加71.43%、87.03%。A2B3 處理在根氮素吸收上與CK 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莖的吸收上相比CK 顯著減少22.94%。A3B3 處理在塊莖的氮素吸收上達69.18 kg/hm2,顯著高于CK 70.94%,在根、莖、葉的吸收上,A3B3 均相比CK 顯著減少17.50%、35.73%、12.35%。A3B1 處理在根、葉、塊莖的氮素吸收上均顯著高于CK 18.75%、16.87%、79.37%,在莖吸收上顯著減小42.13%(表6)。

        表6 優(yōu)質基質及其比例對馬鈴薯氮素吸收的影響(kg/hm2)Table 6 Effect of quality substrate and its ratio on nitrogen absorption of potato (kg/ha)

        2.3.2 優(yōu)質基質及其比例最優(yōu)處理組合對馬鈴薯磷素吸收的影響

        馬鈴薯各器官對磷素營養(yǎng)的吸收與優(yōu)質基質及其比例也存在一定的影響。A2B3 處理在馬鈴薯根、葉、塊莖的磷素吸收上均較CK 顯著增加46.67%、39.59%、95.24%,分別為0.22, 6.84和43.52 kg/hm2。在馬鈴薯莖吸收上,A2B3 處理雖較CK 稍有增加,但不存在顯著差異。A3B3 處理在馬鈴薯根、莖、塊莖的磷素吸收上分別為0.27、11.76 和 31.39 kg/hm2,較 CK 分別顯著增大80.00%、29.37%、40.83%。在馬鈴薯葉的吸收上,A3B3 處理雖較CK 稍有波動,但不存在顯著差異。A3B1 處理在馬鈴薯根、塊莖的磷素營養(yǎng)吸收上較CK 顯著增加40.00%、86.86%,在莖、葉營養(yǎng)吸收上與CK 不存在顯著差異(表7)。

        表7 優(yōu)質基質及其比例對馬鈴薯磷素吸收的影響(kg/hm2)Table 7 Effect of quality substrate and its ratio on phosphorus absorption of potato (kg/ha)

        3 討 論

        不同栽培基質所具備的不同優(yōu)勢能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玉米秸稈腐解可增強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土壤通透性[17]。椰糠可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度,有優(yōu)良的保水排水能力,能提高根系的透氣能力[18]。本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秸稈和椰糠可以作為改良黏性紫色土種植馬鈴薯的基質。采用玉米秸稈和椰糠種植馬鈴薯產量分別為57 517 和59 908 kg/hm2,相比于純紫色土分別提高65.42%和72.30%;且紫色土中摻入60%的玉米秸稈或者椰糠以及紫色土中摻入20%椰糠種植馬鈴薯的產量分別達到66 150、 65 575 和61 238 kg/hm2,較純紫色土增產90.25%、88.60%、76.12%。馬鈴薯中的淀粉含量是衡量馬鈴薯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紫色土中摻入60%的玉米秸稈或者椰糠以及紫色土中摻入20%椰糠種植馬鈴薯的淀粉產量分別達9 138、8 085 和8 788 kg/hm2,較純紫色土種植提高118.56%、93.37%、110.19%。但從種植成本來看,相應處理新增玉米秸稈成本約 4 200 元/hm2,新增椰糠成本約 94 500 元/hm2和31 500 元/hm2,分別高出玉米秸稈處理的22 倍和8 倍。新增塊莖按1 元/kg 計,紫色土中摻入60%的玉米秸稈處理新增純收益為27 180 元/hm2,添加椰糠的處理均不新增純利潤,因此紫色土中摻入60%的玉米秸稈處理經濟效益顯著,更為可行。與本研究相似的結果郭金嶺等[19]發(fā)現(xiàn)腐熟玉米秸稈作為主要栽培基質配合蛭石,可以顯著地提高萵苣的產量及品質;椰糠復合基質能顯著促進巖生報春植株的生長發(fā)育[20]。本試驗與前人的研究相符,采用玉米秸稈、椰糠作為栽培基質栽培馬鈴薯能顯著促進馬鈴薯的生長發(fā)育,在馬鈴薯的產量以及淀粉累積上產生顯著差異,可以在西南黏性紫色土區(qū)域進行推廣種植。

        不同基質及其比例對馬鈴薯的養(yǎng)分吸收情況存在不同。本研究發(fā)現(xiàn),紫色土中摻入60%的玉米秸稈或者椰糠以及摻入20%的椰糠處理種植馬鈴薯雖在營養(yǎng)吸收的機制上存在不同,但均能夠顯著促進養(yǎng)分向塊莖的轉移。紫色土中摻入60%的玉米秸稈基質,馬鈴薯在氮素營養(yǎng)上葉、塊莖的吸收分別為60.96 和75.69 kg/hm2,相較CK 顯著增加71.43%、87.03%;而莖的吸收上相比CK顯著減少22.94%。在磷素營養(yǎng)上馬鈴薯根、葉、塊莖的吸收上均較CK 顯著增加46.67% 、39.59%、95.24%。紫色土中摻入60%的椰糠基質的馬鈴薯塊莖氮素吸收達69.18 kg/hm2,顯著高于CK 70.94%;但在根、莖、葉的吸收上,均較CK 顯著減少17.50%、35.73%、12.35%;該處理馬鈴薯根、莖、塊莖的磷素吸收上分別為0.27、11.76 和 31.39 kg/hm2, 較 CK 分 別 顯 著 增 大80.00%、29.37%、40.83%,葉吸收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紫色土中摻入20%的椰糠處理能夠在根、葉、塊莖的氮素吸收上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組合,并較CK 增加18.75%、16.87%、79.37%,在莖吸收上顯著減小42.13%;在磷素營養(yǎng)上較CK 顯著提高40.00%、86.86%的馬鈴薯根和塊莖的吸收。氮素營養(yǎng)是影響馬鈴薯葉片和塊莖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因素,磷素營養(yǎng)與塊莖的膨大密切相關。兩者在馬鈴薯成熟期會大量向塊莖轉移,促進塊莖建成[21]。紫色土中摻入60%的玉米秸稈基質通過促進馬鈴薯葉的氮吸收、減弱莖的吸收,從而提高馬鈴薯塊莖的氮素營養(yǎng);通過協(xié)同促進馬鈴薯根、葉的磷素營養(yǎng)吸收,促進馬鈴薯塊莖的磷素營養(yǎng)。紫色土中摻入60%的椰糠在氮素營養(yǎng)上通過拮抗作用降低馬鈴薯根、莖、葉吸收,從而提高馬鈴薯塊莖的氮素營養(yǎng);磷素營養(yǎng)上通過協(xié)同促進馬鈴薯根、莖的營養(yǎng)吸收,從而提高馬鈴薯塊莖的磷素營養(yǎng);紫色土中摻入20%的椰糠處理能通過提升馬鈴薯根、葉氮素吸收,降低莖吸收,從而促進馬鈴薯的氮素吸收,同時在磷素營養(yǎng)上也通過協(xié)調促進根吸收,從而提高馬鈴薯塊莖的磷素營養(yǎng)。本研究與前人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研究表明,采用污泥堆肥能顯著提高非洲菊葉片的氮、磷含量,并能增加其根的重金屬含量,但向地上部分運輸的較少[22]。發(fā)酵玉米秸稈栽培能明顯增大番茄養(yǎng)分吸收量[23]。而也有研究表明,基質配方類型對小白菜植株地上部分含氮質量分數無明顯差異,對整株含氮量差異顯著[24]。差異的產生可能與不同的栽培基質及其比例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與理化性質不同有關,也與植株各部分干重差異有關,仍有待進一步證實。

        猜你喜歡
        椰糠紫色土磷素
        你見過嗎,四川的紫色土
        椰糠-黏土植生基材崩解特性試驗1)
        磷素添加對土壤水分一維垂直入滲特性的影響
        我國特有的土壤類型——四川紫色土
        浸泡時長對椰糠基質理化性狀的影響
        溫室禮品西瓜椰糠無土栽培試驗總結
        三峽庫區(qū)紫色土坡耕地氮磷徑流特征研究
        椰糠與蛭石的不同配比對甜椒幼苗質量的影響
        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進展
        土壤與作物(2013年4期)2013-03-11 18:47:35
        磷素營養(yǎng)對大豆磷素吸收及產量的影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a片软件| 日本二一三区免费在线|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 国产精品自拍网站在线|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人妻色综合网站| 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丝袜美腿视频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字幕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成年女人A级毛片免| 亚洲女同人妻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 国产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mba|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久久| 成年美女黄的视频网站|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看福利 |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26uuu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少妇被爽到高潮喷水免费福利|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中字| 激情网色图区蜜桃av|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口述 |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国产精品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蜜桃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五月天综合在线| 亚洲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青青草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