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水力學原理,對底欄柵進行水力學計算,計算包括廊道進水流量計算、聯(lián)合泄流計算、廊道水面線計算等內容,通過計算為龍達河底欄柵取水壩的結構尺寸擬定提供依據。
關鍵詞:底欄柵 水力計算 水面線 廊道。
1 引言
底欄柵式引水(又叫跌落式引水),即在溢流堰頂鋪設欄柵,水流透過柵孔跌落于壩內廊道,并經過水閘流入渠道。凡大于柵孔的礫石或粗砂被阻于柵外,隨過堰水流排至河道下游;小于柵孔的粗砂進入渠道,并由渠道沉砂池或排沙閘等進行處理。這種形式用于沙礫和漂石多、河道比降陡的山溪性河流上的中小型引水工程(引水流量通常在10立方米/秒以下,有條件的地方引水流量可達到30立方米/秒)。底欄柵式引水是發(fā)展山區(qū)水利的一種較好的布置形式,值得研究推廣。
2 工程概況
龍達河取水壩主要為益地水電站水力發(fā)電提供部分水資源,取水壩布置型式采用底欄柵式。根據DL 5180- 2003《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的規(guī)定,龍達河取水建筑物按4級設計。設計取水流量為9.6m3/s,考慮沿程滲漏損失約0.4m3/s(按取水流量的4%考慮),則取設計流量為10.0m3/s。
本工程通過底欄柵取水,并與明渠、側堰以及沉沙池等其他樞紐的聯(lián)合使用,控制設計使用流量,對底欄柵進行水力學計算,可以為取水建筑物底欄柵的結構尺寸擬定提供依據。
3 廊道進水流量的計算
根據結構布置,初擬廊道寬度b=2.0m,柵條為梯形鋼柵條,高為40mm,上底寬為14mm,下底寬為6mm,上底間隙為12mm,下底間隙為20mm,取柵條傾斜坡度i=0.1。由于欄柵間隙常被礫石、樹枝、雜草等堵住,實際采用的取水口長度可比計算值增加約30%。
根據《水工設計手冊(灌區(qū)建筑物)》,當過柵水流部分進入廊道時,其計算公式:
式中 μ——欄柵孔口的流量系數;
L——欄柵長度(垂直于河道水流方向)(m);
b——欄柵水平投影寬度(m);
P——欄柵間隙系數;
s——柵條間隙寬(mm);
t——柵條寬(mm);
——欄柵頂部的平均水深,,其中h1、h2分別為欄柵上、下游邊緣水深。
根據E.A扎馬林試驗研究,h1比相應臨界水深hk1應小10%,h2比相應臨界水深hk2應小27%,則:
式中:hk1、hk2——欄柵上、下游邊緣臨界水深;
Q1、Q2——欄柵上、下游流量;
當過柵流量全部進入廊道時,h2=0,則式(2-3)為:
根據柵條形式,查《水工設計手冊(灌區(qū)建筑物)》表38-2-12:取μ=0.41。
Q1=10.0m3/s,b=2.0m
將以上數據代入公式(3-3),計算得:L=16.211m。
考慮欄柵間隙常被礫石、樹枝、雜草等堵住,實際采用的取水口長度增加30%,L=16.211×1.3=21.075m,則取L=22m。
根據地形地質、工程結構布置條件,取水壩段左側布置寬21.0m的溢流堰。將取水段和溢流段視為寬頂堰,二者聯(lián)合泄流,通過寬頂堰公式計算下泄流量。
寬頂堰按下式計算:
式中:Q——流量,m3/s;
b——溢流堰總凈寬,m;
h0——計入行進流速的堰上水頭,m;
m——流量系數,,();m=3.6,;
ε——側收縮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當b/B<0.2時,用b/B=0.2計算,當p/H>3.0時,用p/H=3.0計算。
式中:
α——系數,閘墩(或邊墩)墩頭為矩形,寬頂堰進口邊緣為直角時,α=0.19;閘墩(或邊墩)墩頭為曲線形,寬頂堰進口邊緣為直角或圓弧時,α=0.10。
B——上游引渠寬,對于梯形斷面,近似用一半水深處的渠道寬,即B=b′0+mh/2,b′0為底寬,m為邊坡系數,h為渠道水深。
當取水段上通過10.0 m3/s流量時,代人公式(2-4)和(2-5)得:H0=0.454m。
4 廊道斷面設計
下面采用《水工設計手冊 (泄水與過壩建筑物)》P6-220棱柱體側槽的水力設計中的近似方法來確定控制斷面。以設計引用流量為控制流量來計算廊道深度。
4.1 廊道內流態(tài)判別
式中:
Ak、Bk——控制斷面的過水斷面積和水面寬度,m2、m;
Q——各斷面處的實際流量,m3/s;
i0——側槽底坡;
L——側槽長度,m。
要確定廊道深度,必須先知道控制斷面的位置,根據控制斷面位置計算水面線,再根據水面線確定廊道深度。控制斷面位置可以用臨界曲線法求得。
具體步驟如下:
1)按已知的Q、i0、L,算出式(2-6)的右端值,即;
2)將側槽分為若干計算斷面,列表計算各斷面的Ak、Bk;
3)繪制Ak·Bk~x關系曲線;
4)在曲線上取,即可求出相應的x=xk,定出控制斷面的位置;
5)若在Ak·Bk~x曲線上無可解之點,說明側槽內全為緩流,則在槽末接一水平段,水平段長度可以取3~4倍臨界水深或更長一些。
詳細計算結果見圖1。
當引進流量為10.0m3/s時:
由圖可知,在曲線上無可解之點,故槽內全為緩流。
設計引用流量對應的臨界水深:
側槽末接平臺長度可取4倍hk即5.464m,結合結構布置最終確定。
4.2廊道水面線計算
無壓流廊道內的水流為變量流,在作近似計算時,側槽末端斷面水深按下式定出:
式中:
n——系數,查《水力計算手冊》第二版表6-2-1,得n=1.3。
hk——臨界水深。
根據側槽末端水深hL,采用差分法進行水面線計算,計算結果見表4-2:
式中:
Δs——計算流程長度,m;
Δz——計算流程Δs兩端斷面的水位差,m;
J——計算流程內的平均水力坡降,;
v1,v2——計算流程上、下游斷面的平均流速,m/s;
Q1,Q2——計算流程上、下游斷面通過的流量,m3/s;
q——側向流入廊道的單寬流量,m3/s。
根據計算的水面線結果,加上安全超高1.0m,故
h=1.905+1.0=2.905m
為安全起見,取廊道高度h=3.2m。
5 結論
底欄柵取水壩在工程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其水力學計算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本文以益地龍達河工程為例,淺述了底欄柵取水中的水力學計算過程。本文中為了計算簡便,存在一定結構簡化假定,故還需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水工設計手冊(灌區(qū)建筑物)》;
[2]《水力計算手冊》第二版;
[3]彭薇薇,大流量底格攔柵壩探討,《四川水利發(fā)電》,2004.9。
作者簡介:
王兵鋒(1986-),男,湖北棗陽人,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土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