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突破是基于與工匠師傅的反復溝通和嘗試,這需要創(chuàng)作者具備一定的綜合能力,而這個綜合能力也會讓更多的創(chuàng)新表現層出不窮。
你好,“精靈”標本
荷蘭藝術家塞德里克·拉奎澤(Cedric Laquieze)顛覆傳統觀念,將昆蟲標本與植物種子進行組合,使標本和種子在顏色和質地等特征上進行互補,創(chuàng)作出數百個奇幻的“精靈”。拉奎澤標本中的昆蟲大多是昆蟲飼養(yǎng)員贈給他的,當然他也常常購買標本素材,然后根據自己的想象將昆蟲的殼、腿、觸角、翅膀等部位“組裝”在一起,賦予其新的“生命”。
把陶瓷“穿”在腳上
歐洲歷史最悠久的瓷器制造商梅森(Meissen)最近與運動品牌阿迪達斯(Adidas)合作,打造了一款瓷器運動鞋。在這款鞋中,傳統的陶瓷元素與鞋面融合得恰到好處:鞋子半透明的孔眼和網狀輪廓外包裹著陶瓷片,白色的鞋底和帆船橡膠外底延伸著傳統的陶瓷形態(tài)。鞋子的圖案由4位資深畫家精心手繪完成,耗時長達6個月。
紙雕里的三維曼陀羅
美國藝術家邁克爾·維利奎特(Michael Velliquette)最近以紙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一組結構復雜的3D雕塑作品。維利奎特僅使用剪刀、尺子、膠水等工具,將手工剪紙組裝成類似宗教建筑和三維曼陀羅的復雜形式。模型優(yōu)先考慮形式的對稱與平衡,并通過單一色調的紙張來呈現視覺上的平靜感。
坎帕納兄弟“造物記”
坎帕納兄弟(Fernando & Humberto Campana)出生于巴西圣保羅,是國際設計界知名的兄弟組合。兄弟倆的設計作品大多以木材、藤條、劍麻等為材料,并利用傳統工藝來進行現代化設計。兄弟倆深入當地的貧困鄉(xiāng)村,為村民帶去實用的生活器物??才良{兄弟認為,手工藝不僅與設計相關,更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照亮生活
法國藝術家摩根·齊姆伯(Morgane Tschiember) 的系列作品“開放空間”挑戰(zhàn)著人們對燈具形狀與形式的感知。作品由直立的鋸齒狀混凝土和燈管構成,將熒光燈管與混凝土巧妙搭配。燈管與燈光的陰影相映成趣,營造出朦朧的視覺效果。從作品呈現的幾何形式可以看出,齊姆伯注重作品的流動性與藝術性,以及物體位置的關系?!白屪髌返拿缹W功能與使用功能和諧統一,是我設計‘開放空間’系列燈具的初衷。”
刮起一陣“像素風”
中國臺灣木雕藝術家韓旭東(Hsu Tung Han)擅長將木頭打造為“像素風格”的雕塑作品,其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于小時候家里電視機出現的“雪花”畫面。作品由不同規(guī)格的胡桃木、柚木或非洲蠟木等材料雕刻而成,部分組件可以相互推動。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格外繁瑣,立方塊的組裝與雕刻更非一時之功??梢哉f,他的作品是“數字與現實”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