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生輝的共產黨員形象,如星辰般鐫刻在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的銀幕上?!笆吣辍彪娪皶r期中的江姐、玉梅、王成,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新世紀以來的公安局局長任長霞、鐵人王進喜等共產黨員的藝術形象都令人難忘,感動著一代又一代觀眾。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批批展現(xiàn)不同時期優(yōu)秀共產黨員形象的影視作品與觀眾見面,始終記錄著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足跡,見證著時代,書寫著歷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年代
在血雨腥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年代,《開天辟地》《建黨偉業(yè)》《1921》《紅船》等影片中的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是中國銀幕上最早呈現(xiàn)的探索與實踐這一問題的中國共產黨人形象。陳獨秀的叛逆抗爭、愛憎分明、熱忱激越,李大釗的信仰堅定、真知灼見、從容質樸,毛澤東的執(zhí)著理想、矢志不渝、勤奮向上……他們的個性、追求與才華,讓我們在銀幕上諦聽先驅者真實的歷史足音。
《南昌起義》《建軍大業(yè)》《血戰(zhàn)湘江》《長征》等影片推出了這一時期更多的老一輩共產黨員形象。如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在《大決戰(zhàn)》《大轉折》《大進軍》系列中,一批指揮戰(zhàn)爭的共產黨將軍、軍人形象現(xiàn)身銀幕。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徐向前、陳賡等等,銀幕上這些早期共產黨員們,吃盡千辛萬苦,經歷流血與犧牲,帶領中國勞苦大眾將革命引向勝利。趙一曼、劉胡蘭、董存瑞、楊靖宇是同名影片中激勵了幾代人的為革命壯烈犧牲的銀幕形象,他們面對鍘刀、子彈、炸藥從容赴死的畫面,永遠定格在億萬觀眾腦海中。
人民大眾難以忘懷的銀幕形象還有《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許云峰,《自有后來人》中的李玉和、李鐵梅,《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回民支隊》中的馬本齋,《黨的女兒》中的李玉梅,《歸心似箭》中的魏得勝等等。他們對黨的忠誠,對理想的堅定,那種百折不撓、堅貞不屈的犧牲精神盡顯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
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中國電影更多地將鏡頭投向了創(chuàng)造與建設新世界、新生活的普通共產黨人?!独卒h》中的雷鋒,從小事做起,實踐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崇高愿望?!稌r傳祥》中的時傳祥在新中國成立后當家做主人,以“寧愿臟一人,換來萬家凈”的平凡語言,體現(xiàn)了新中國第一代勞動模范和最基層的共產黨員的犧牲精神。
我們在《創(chuàng)業(yè)》中看到以鐵人王進喜為原型創(chuàng)造的周挺杉“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工作熱情;在《橫空出世》中看到陸光達等科學家為了國家的核事業(yè)的搏擊與堅守;以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蔣筑英為名的電影中,我們看到了更多中國科學界的共產黨員精英們,以愛國精神、民族情懷、犧牲精神與他們的智慧、品格相融合,所鑄造的歷史的永恒豐碑。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
歷史進入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影片《鄧小平》以恢弘的氣勢和細膩的情感刻畫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形象與風范。《血總是熱的》中的羅廠長喊出:“我們要用鮮血做潤滑劑,使銹死的機器轉動起來!”;《代理市長》中的肖子云,為了改革“寧犯天條,不觸眾怒”;《共和國不會忘記》中的田耕、《首席執(zhí)行官》中的凌敏在工業(yè)化進程中對企業(yè)的改造與創(chuàng)新。
銀幕上,我們共產黨的優(yōu)秀干部是改革的支持者,是老百姓奔富路上的護航者?!督乖5摗贰犊追鄙贰稄堷Q岐》《鄭培民》《楊善洲》等以人物命名的影片中,主人公都為官一方,卻不謀一點私利,親政愛民,永懷公仆情懷,直至生命的停止?!渡谰駬瘛分械氖虚L李高成,《任長霞》中的任長霞,為保衛(wèi)改革的成果,勇敢向腐敗開戰(zhàn),向惡勢力開戰(zhàn),在權與法、公與私、生與死等方面,盡顯共產黨員的英雄本色。
那些立于大銀幕上的黨員形象,就像是心靈的工程師和開拓者,不飾風華、淳樸自然,卻能凈化靈魂;他們亦如同注射器,把影片承載的少年英雄夢、把那些正能量推入觀者的血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