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敏 王超旭? 楊光2) 張美玲 孫愛晶 裴昌幸
1) (西安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西安 710121)
2) (西北工業(yè)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西安 710072)
3)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綜合業(yè)務網(wǎng)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 710071)
量子通信具有覆蓋面廣、安全保密的優(yōu)勢,是當前通信領域國內外的研究熱點.在自由空間量子通信過程中,光量子信號需要在地表上空一定高度進行傳輸,因此各種環(huán)境因素,例如降雪、沙塵暴、降雨、霧霾、浮塵等,不可避免地會影響量子通信性能.然而,迄今為止,降雪對地表附近自由空間量子信道影響的研究尚未展開.為此,根據(jù)降雪的強度,將降雪分為小雪( S1)、中雪( S2 )、大雪( S3 ) 和暴雪( S4 ) 四個等級.由于空中正在飄落雪花對光量子信號具有能量吸收作用,稱為消光效應,不同強度的降雪,其消光效應對自由空間光量子信號的影響不同.本文首先建立了不同等級降雪對光量子信號消光效應的數(shù)學模型; 然后建立了因降雪導致的自由空間消光衰減定量關系,信道極限生存函數(shù)、不同降雪強度下的信道容量和量子誤碼率等性能參數(shù)受降雪影響的變化情況; 最后建立了降雪強度、傳輸距離與鏈路衰減、幅值阻尼信道容量、信道生存函數(shù)以及信道誤碼率的數(shù)學模型.仿真結果表明,當降雪強度為2.1 mm/d ( S1 ),傳輸距離為2.2 km 時,通信鏈路衰減為0.0362,信道容量為0.7745,信道生存函數(shù)為0.2329,信道誤碼率為0.0105.當降雪強度為3.8 mm/d( S2 ),傳輸距離為3.5 km 時,通信鏈路衰減為0.1326,信道容量為0.4922,信道生存函數(shù)為0.2099,信道誤碼率為0.019.由此可見,降雪對量子通信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jù)降雪強度大小,自適應調節(jié)量子通信相關參數(shù),提高量子通信的可靠性.
量子通信目前是國內外的研究前沿和熱點,在國防、金融等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并具有顯著的優(yōu)點,例如量子密鑰分發(fā)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 協(xié)議具有較強的安全性[1].2016 年,Smania 等[2]提出了三層量子通信系統(tǒng)的通信協(xié)議,并且實現(xiàn)了三方量子通信的信息加密共享.2020 年,B?uml 等[3]通過線性程序實現(xiàn)了量子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量子糾纏與密鑰分發(fā),使得量子互聯(lián)網(wǎng)的實現(xiàn)更進一步.2020 年Bhaskar 等[4]使用17,18,19 納米光子的金剛石諧振器,實現(xiàn)了異步光子鐘態(tài)測量,有效地使量子通信以超過理想的等效損耗直接傳輸.2010 年,潘建偉團隊[5]實現(xiàn)了16 km的量子隱形傳態(tài)實驗.2016 年,“墨子號”成功發(fā)射,全球矚目[6].2017 年,潘建偉團隊[7]完成了53 km 的自由空間密鑰分發(fā).2020 年,潘建偉團隊等[8]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通過基于糾纏的QKD 協(xié)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無中繼千公里級的量子保密通信,大幅度提升了量子通信距離.
然而,量子通信在進行傳輸時,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自由空間各種大氣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如圖1 所示.文獻[9]研究了三種不同形狀的氣溶膠粒子、不同大氣相對濕度背景下的量子通信性能.文獻[10]研究了地球中緯度地區(qū)背景下的偶發(fā)E 層對量子通信的影響.文獻[11]研究了中尺度沙塵暴對量子衛(wèi)星通信的影響.文獻[12]根據(jù)降雨的分布模型,提出了變色龍算法,通過調整每脈沖光子數(shù),提高量子通信質量.文獻[13]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下對量子通信的干擾因素,提出了基于袋鼠糾纏跳躍模型的自適應通信策略,提高了量子通信在霧霾沙塵暴等干擾下的性能.這些都是不同環(huán)境下,量子通信受到自然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以及所采取的抗干擾策略,對未來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圖1 自由空間量子通信簡圖Fig.1.Schematic diagram of free space quantum channel.
由于降雪會產(chǎn)生消光作用[14],對量子通信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根據(jù)降雪的譜分布函數(shù)以及雪對光量子的吸收和散射所引起的消光特性,研究了降雪消光系數(shù)和降雪強度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研究了光量子能量與降雪強度之間的關系,建立了降雪強度與幅值阻尼信道容量、信道生存函數(shù)和信道誤碼率之間的關系,通過仿真研究,為降雪條件下地表附近自由空間量子通信提供參考.
根據(jù)24 h 內的降雪量劃分標準[15],可將降雪強度按等級劃分,劃分結果如表1 所列.
由于雪花一般都是不規(guī)則形狀,因此常用G分布描述降雪譜分布函數(shù)[16],可表示為
式中,D表示雪花的等效直徑;N0表示降雪濃度參數(shù);m表示雪的形狀因子,降雪一般服從指數(shù)分布,所以m可取0;Λ表示降雪譜分布斜率,與降雪強度S的關系為[17]
已知降雪譜分布函數(shù)為N(D) ,由Mie 散射可得雪的消光系數(shù)為[18]
式中,Qext表示雪的消光率因子,由于雪的最小直徑大于10 μm,遠大于可見光的波長,所以可認為Qext≈2[19];σ的單位為dB/km.
表1 降雪強度劃分標準Table 1.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of snowfall intensity.
根據(jù) (1)—(3) 式,對降雪強度S和消光系數(shù)σ進行仿真分析,結果如圖2 所示.圖中橫坐標表示降雪強度S,縱坐標表示消光系數(shù)σ.根據(jù)圖2可知,隨著降雪量增加,消光系數(shù)逐漸上升,當降雪強度為2 mm/d (S1) 時,消光系數(shù)為4.11 dB/km.據(jù)此可知,降雪會影響光量子信號衰減.
圖2 降雪強度和消光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Fig.2.Relationship between extinction coefficient and snowfall intensity.
由Bougure 定律[20]可知,消光系數(shù)σ和光量子 能量E的關系式可表示為
式中,E0表示光量子初始能量,L表示光量子傳輸距離.取對數(shù)可得鏈路衰減因子為
對鏈路衰減Latt、降雪強度S和光量子傳輸距離L之間的關系進行仿真,結果如圖3 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 當降雪強度S為0 時,此時為理想狀態(tài),通信鏈路幾乎無損耗; 隨著降雪強度增加,通信鏈路急劇衰減; 當降雪強度為4.1 mm/d (S2),傳輸距離3.7 km 時,通信鏈路為0.1494.據(jù)此可知,降雪會對通信鏈路傳輸產(chǎn)生較大影響.
圖3 鏈路衰減與降雪強度、傳輸距離的關系Fig.3.Photon energy versus snowfall intensity and transmission distance.
在量子通信傳輸時,降雪下的環(huán)境量子態(tài)和光量子態(tài)的復合系統(tǒng)經(jīng)受聯(lián)合幺正演化,從而導致了消相干現(xiàn)象.本文研究幅值阻尼信道容量變化.
幅值阻尼信道運算算子可以表示為[21]
式中,|k〉,〈n|分別表示降雪環(huán)境與量子湮滅算子的本征態(tài);η為受到降雪丟失一個光量子的概率,可表示為
單光子比特狀態(tài)下,有
通過幅值阻尼信道后變?yōu)?/p>
若輸入字符ρ1=|0〉〈0|,ρ2=|1〉〈1|,有
其中Pi表示信源量子符為ρi時的概率.(10) 式對應的馮諾依曼熵為[22]
可得幅值阻尼信道的信道容量為
式中,H2(η) 為二元香農(nóng)熵,且
對信道容量、傳輸距離以及降雪強度進行仿真,如圖4 所示.由圖4 可知: 當降雪量S以及傳輸距離L增加時,信道容量C逐漸減小; 信道容量為1 時為理想信道,且降雪量和傳輸距離均為0;當降雪強度為2.2 mm/d,傳輸距離為7.2 km 時,信道容量衰減到0.51.由此可知,降雪對量子通信的信道容量影響較大,因此需要根據(jù)降雪強度的大小,自適應調節(jié)量子通信的各項參數(shù),以滿足人們對量子通信的需求.
圖4 信道容量與降雪強度、傳輸距離的關系Fig.4.Channel capacity versus snowfall intensity and transmission distance.
生存函數(shù)[23]可表示為
式中,ξ表示降雪背景下的信道生存系數(shù),F表示降雪背景下信道的傳輸保真度.生存系數(shù)可定義為
保真度F可表示為[24]
那么降雪情況下的信道生存函數(shù)可定義為
根據(jù)幅值阻尼信道的性質,可得
所以信道生存函數(shù)可表示為
其中p1表示信源取ρ1的概率,可進一步寫為
對降雪強度、傳輸距離及信道生存函數(shù)進行仿真,如圖5 所示.由圖5 可以看出: 當降雪量以及傳輸距離增加時,生存函數(shù)逐漸下降; 當降雪強度為4.4 mm/d (S2),傳輸距離為7.7 km 時,生存函數(shù)為0.2004.由此可知,降雪對量子通信的信道生存函數(shù)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因此需要根據(jù)降雪強度的大小,調整量子通信相關參數(shù),保證量子通信質量.
圖5 生存函數(shù)與降雪強度、傳輸距離的關系Fig.5.Channel survival ability versus snowfall intensity and transmission distance.
基于BB84 協(xié)議的量子密鑰分發(fā)系統(tǒng),定義量子誤碼率PB為接收到的誤碼比特數(shù)Pe與總比特率Ps的比值[25],表示為
令Psnow為由降雪導致的誤碼量子比特數(shù),(20)式變成
由文獻[26]得
式中Tc為信道傳輸率,且有
其他參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和取值如表2 所列.
根據(jù)表2 取值,可得
對誤碼率PB,傳輸距離L和降雪強度S進行仿真分析,結果見圖6.當降雪量和傳輸距離增加,信道誤碼率急劇上升.當降雪強度為5.5 mm/d,傳輸距離為3.7 km時,信道誤碼率達到了0.0275.據(jù)此可得,降雪會影響量子通信誤碼率.
表2 信道誤碼率各參數(shù)含義和取值Table 2.Meaning and values of the param eters of the channel bit error rate.
圖6 誤碼率與降雪強度、傳輸距離的關系Fig.6.Quantum bit error rate versus snow fall intensity and transm ission distance.
本文對降雪背景下地表附近自由空間量子信道性能進行了分析.根據(jù)降雪的譜分布函數(shù)以及降雪的消光特性,研究并分析了降雪與鏈路衰減、幅值阻尼信道容量、生存函數(shù)以及信道誤碼率之間的關系.由仿真分析可得,降雪會影響自由空間量子通信性能.因此在進行量子通信時,降雪的環(huán)境因素必須考慮,需要根據(jù)降雪強度,適當調整相關參數(shù),以減小降雪對量子通信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