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植物可以說是上帝對人間的賞賜,猶如遺落在世上的精靈,總能帶給人美好,不僅僅是觀賞性的美好,還可以治愈人們的心靈。
黑格爾在《美學》第三卷中談到:“園林藝術替精神創(chuàng)造了一種環(huán)境,一種第二自然?!?/p>
培根在《說花園》中說:“園藝之事也的確是人生樂趣中之最純潔者。它是人類精神最大的補養(yǎng)品,若沒有它則房舍官邸都不過是粗糙的人造品,與自然無關?!?/p>
我國科學家錢學森對園林也很有研究,他認為“園林不是科學,不是工程,是藝術”,“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我國最早關于園林的明確記載,是秦漢時的上林苑。上林苑原為秦始皇所建,漢武帝時重修,如今只能借武帝時期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去想象。司馬相如描寫上林苑的規(guī)模:“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浐,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馀委蛇,經(jīng)營乎其內……”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特點在于幽雅清靜,以自然為師,借助亭臺樓閣、泉石花木,移景于庭,聚景于園,于繁華鬧市之中建構出“仙境別紅塵”的意境,達到宛若天成的景觀效果。
據(jù)古埃及史料記載:西方的園林最早記載于約公元前2700年前,當時的地方官梅騰的墓穴中就已經(jīng)有描繪園林的形象,也就是說,在古王國時期,埃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種植果木和蔬菜等實用性園林,這是西方最早的私家花園雛形。
5000年前的“古巴比倫文明”是人類古代文明發(fā)展的最高潮,隨著鼎盛文明的發(fā)展,也給我們帶來了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古巴比倫空中花園”,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由數(shù)層金字塔形的平臺堆疊而成,每一層都種植各種花草樹木,每層之間由階梯聯(lián)系,還設置臥室、洞府、浴室等。這是屋頂花園的鼻祖。
古羅馬的別墅花園把古代的花園帶入另一個高潮,古羅馬的別墅花園呈開放式,建筑融入花園,成為景觀元素之一。古羅馬的園林特點:府邸和住宅為中心,花園是延續(xù);建筑手法處理地形,平臺式的花園設計;直線或放射園路,整齊的行列樹;整齊規(guī)則的水池。水渠,噴泉;幾何花壇、花池,修剪的綠籬、菜圃、果園等。
古羅馬的園林深深影響著后世意大利園林的發(fā)展,由于意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意大利園林又相繼影響著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園林的發(fā)展。甚至今天的西方花園我們還能看到古羅馬園林帶來的影響。
中式的花園注重內涵,以及深層次的文化表達,西方的花園則更多在于與環(huán)境的融合,形式的構成運用,各有千秋。
世界十大最美園林
法國: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位于巴黎西南部,17世紀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宮殿西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其中軸線長達3公里,大小道路都是筆直的,被稱為“跑馬者的花園”。凡爾賽宮及其園林堪稱法國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宮殿外觀宏偉壯觀,內部陳設及裝潢也富有藝術魅力。200多間大殿小廳金碧輝煌,豪華非常。墻面多由五彩大理石鑲制,或用錦緞裱糊。宮室里吊著各種巨型水晶燈,晶瑩璀璨。主要宮殿的墻壁和天花板上布滿壁畫和天頂畫,題材主要是神話故事和國王戰(zhàn)績。1833年,凡爾賽宮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名錄。(上圖)
中國:豫園
豫園位于上海老城廂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老城隍廟、豫園商城相連。它是老城廂僅存的明代園林。園內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湖光瀲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譽。豫園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原系潘氏私園,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它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園,占地三十余畝。園內有三穗堂、大假山、鐵獅子、快樓、得月樓、玉玲瓏、積玉水廊、聽濤閣、涵碧樓、內園靜觀大廳、古戲臺等亭臺樓閣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處古代建筑,設計精巧、布局細膩,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體現(xiàn)明代江南園林建筑藝術的風格,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一顆明珠。豫園為“全國四大文化市場”之一,與北京潘家園、琉璃廠、南京夫子廟齊名。(右圖)
加拿大:布查特花園
這座吸引全球上百萬人潮造訪的私人花園,不僅四季花開復隨,庭園造景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人間仙境莫過于此。2004年布查特花園被評為“加拿大國家歷史遺址”。
布查特花園始建于1904年,水泥商人布查特曾在此地開采石灰石,他退休后,其夫人將這里改建為花園,他們把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花草種植于此。布查特家族對園藝和觀光接待的投入已經(jīng)超過一個世紀。現(xiàn)在園內包括“下沉花園”、玫瑰園、日本園、意大利園等多個景致,表現(xiàn)出的園藝造詣處處令人怦然心動,每年吸引著百萬名以上的各國游客。每年3月至10月,將近一百萬株花卉持續(xù)盛開。其它月份,游客可以觀賞到枝頭掛滿鮮艷漿果的植物,以及精心修葺成型的灌木和喬木。這里全年開放,人們可盡情暢游這22公頃的花卉世界。(左上圖)
蘇格蘭:宇宙思考花園
蘇格蘭宇宙思考花園位于蘇格蘭西南部的鄧弗里斯,它是著名建筑評論家查爾斯詹克斯于1990年建造的私家花園。花園的建造設計源自科學和數(shù)學的靈感,建造者充分利用地形來表現(xiàn)這些主題,如黑洞、分形等。它通過蘇格蘭花園計劃,每年開放一天,以此為慈善團體麥琪癌癥中心籌款。(左下圖)
意大利:波波里花園
意大利波波里花園是享譽世界的古代羅馬園藝花園。十四世紀初期,波波里花園是佛羅倫薩最顯赫貴族美第奇家族的私家庭院,每逢節(jié)日梅迪西家族都會在庭院里舉行盛大的音樂派對。能夠被邀請參加波波里派對,欣賞皇室樂師的演奏、品嘗御用廚師的佳肴,是當時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榮耀的象征。
1550 年,美第奇家族考西莫一世德·美第奇及其妻埃麗奧諾拉·迪拉列多從皮蒂家族手中購入皮蒂宮,并且邀請當時著名的設計師特利波羅著手擴建宮殿并開始設計花園——包括320000平方米的坡地和小山。波波里花園不像多數(shù)歐洲花園那樣工整對稱,而是自然地依山坡走向,在樹林中精心安排了小徑和噴泉池水,頗具自然情趣,置身其中沒有那種被環(huán)境雕飾的局促。山頂?shù)耐ピ嚎梢赃h眺四周的風景和佛羅倫薩城,花之圣母大教堂的紅色穹頂在全景視野中格外突出。自從由美第奇家族興建和特利波羅設計以來,波波里花園就名聲在外,成為意大利園林的經(jīng)典杰作。(右圖)
美國:亨廷頓植物園
來到亨廷頓植物園,參觀者不必買門票,這個占地207英畝的植物園,分為植物園區(qū)及藝術文物展出區(qū)兩部分。在植物園區(qū)內不僅擁有廣袤豐富的林木花草,并依園藝學及植物的類別,分為北園、茶花園、莎士比亞園、玫瑰園、棕櫸園、日本花園、沙漠花園、叢林園、亞熱帶園、澳洲花園和草木園等十二區(qū)。其中玫瑰園是全世界最美麗的玫瑰園之一,各式各樣的玫瑰枝葉茂盛,花朵碩大,顏色眾多。但是最吸引人的還是沙漠花園,栽植了各種奇形怪狀的沙漠植物,如仙人掌和多汁莖植物等,加上被巧妙地安置在與其生長環(huán)境相仿的背景里,更是引人入勝。藝術文物展區(qū)里設有圖書館、露天劇場、藝術館和文物展覽廳等。(左圖)
英國:埃克斯伯里花園
??怂共锘▓@位于英國南安普敦西南,屬羅斯希爾德家族所有。里面種植著不計其數(shù)的花草植物,是整個英國物種最為豐富的花園森林,周邊的一些小村莊和它映襯在一起,顯得尤為愜意。這里最出名的就是紫藤蘿長廊,生長得非常茂密繁盛,猶如一個紫色的大瀑布。(上圖)
荷蘭:庫肯霍夫花園
庫肯霍夫公園內郁金香的品種、數(shù)量、質量以及布置手法堪稱世界之最。公園的周圍是成片的花田,園內由郁金香、水仙花、風信子,以及各類的球莖花構成一幅色彩繁茂的畫卷。園中各類花卉達600萬株以上,還有很多難得一見的珍稀品種。每年的春天,這里都將舉行為期八周左右的花展,同時還安排許多相關的活動,包括園藝與插花等的工作坊、各種主題的展覽等等。
南非:克斯騰伯斯國家植物園
克斯騰伯斯國家植物園位于南非開普敦市桌山的東坡,占地面積528公頃,栽培開放區(qū)只有36公頃。雖建園是在1913年,但早在1660年第一任總督 Jan Van Riebeeck就在這里種植了作為殖民地分界用的綠籬植物,這些植物現(xiàn)今仍在。
作為世界六大植物區(qū)系之一的開普植物區(qū),該區(qū)面積雖不大,只占地表的0.04%,卻有8500多種植物分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特有品種。收集栽培了4000種開普半島的當?shù)刂参锸强怂跪v伯斯國家植物園最大的特色,因此成為植物工作者十分向往的地方。(上圖)
泰國:儂律花園
儂律花園位于泰國旅游勝地芭堤雅市郊,離曼谷市約90公里,也稱蘭園。園主是泰國婦女儂律,她極喜蘭花(又名胡姬花),收集各種蘭花品種在園中精心栽培,地上放的、竹架上擺的、棚頂上吊的,盡是品種珍貴的蘭花。它們有如彩蝶的蝴蝶蘭,似仙鶴昂首的鶴望蘭,宛若一群身穿黃裙的少女在綠叢中起舞的舞女蘭,不一而足。
園內還建有一小型人造瀑布和觀魚池。出花園不遠處,有一片寬廣草坪,周圍有一排排樹冠修剪成球形、傘形、塔形的籬樹,有形象逼真的馴虎、猛獅、孔雀開屏等樹木造型,配以小橋流水、亭臺水榭以及用攀藤植物組成的“綠廊”,以品種繁多的鮮花點綴其間,猶如一幅美麗圖畫,人在畫中,而不自知為畫中人也。(下圖)
全球十大著名園藝設計大師
園藝設計師作為園林作品的“靈魂人物”,靈感無處不在,讓我們領略一下10位世界一流的園藝與設計才華兼具的設計大師的風采。
No.1:吉爾·克萊芒 Gilles Clément
代表作:蓋·布朗利博物館外墻
法國的吉爾·克萊芒是園藝工程師、景觀設計師、園藝師、植物學家以及作家。他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是位于巴黎的蓋·布朗利博物館中的部分,博物館的綠色植物外墻是由克萊芒設計并種植的。
幾年來,克萊芒拒絕了法國景觀設計方面的國家獎項,堅稱獎項應該給真正的景觀設計師——法國眾多默默無名的農(nóng)民、工程師以及林學家。
No.2: 皮特·奧多夫 Piet Oudolf
代表作:紐約高線花園
這位荷蘭花卉栽培專家、景觀設計師以及作家皮特·奧多夫發(fā)起了名為“新宿根植物”的活動,主張把宿根植物與裝飾性草地結合起來,現(xiàn)在最聞名的是他在紐約高線公園上融入了少許的自然元素。他固有的理解是植物如何隨著時間發(fā)生變化,以及作品如何在可控和不可控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點。
No.3: 貝絲·查托Beth Chatto
代表作:The Water Garden
貝絲·查托是英國上半個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園藝師,被稱作英國國寶。值得注意的是,貝絲沒有受過垂直花園的正式培訓,而是從她已故的丈夫那里積累了大量的植物生態(tài)學方面的知識。當植物移植在接近于它自然的生態(tài)區(qū)時,植物長的最好,基于這個原則,她也寫了多部作品。
No.4: 奈杰爾·鄧尼特 Nigel Dunnett
代表作:倫敦奧林匹克公園
教授奈杰爾·鄧尼特作品的特點是設計動態(tài)與生態(tài)相結合的功能性景觀,是倫敦奧林匹克公園周圍季相色彩豐富的野花草坪的主設計者。他也是綠色屋頂、圖畫式草坪以及水敏感城市設計的提倡者和專家。
No.5: 俞孔堅
代表作:沈陽建筑大學校園
俞孔堅創(chuàng)辦了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促成了景觀設計師成為國家正式認定的職業(yè),并推動了景觀設計學科在中國的確立。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洪澇和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方案上。他把城市與景觀設計作為“生存的藝術”,倡導白話景觀、“反規(guī)劃”理論、大腳革命和大腳美學以及“天地、人、神”和諧的設計理念。
No.6: 帕特里克·布蘭克 Patrick Blanc
代表作:不可思議的綠墻
法國植物學家兼設計師帕特里克·布蘭克因發(fā)明垂直花園而聞名于世。布蘭克在巴黎的國家科技研究中心工作,從12歲開始進行無水無光條件下的植物繁殖實驗。
No.7: 湯姆·斯圖爾特·史密斯 Tom Stuart-Smith
代表作:Berkshire Garden
史密斯是英國的景觀設計師,其植物設計以自然與現(xiàn)代風格緊密結合而聞名。到目前為止,他在皇家切爾西花展上獲得了8枚金牌。他得到最廣泛認可的作品是溫莎城堡的千禧花園,每年有100多萬的游客前來觀賞。
No.8: 湯馬斯·雷納 Thomas Rainer
代表作:紐約植物園
華盛頓的景觀設計師、教師以及作家湯馬斯·雷納主張能夠解讀自然的美學設計,而不是盲目模仿。他的作品中以本土草地和宿根植物為主,在美國最著名的作品有美國國會廣場、馬丁路德金紀念館以及紐約植物園。
No.9: 諾埃爾·金斯伯里 Noel Kingsbury
金斯伯里從小就是個園藝家,同時也是花卉栽培者、作家、研究員、教師以及創(chuàng)新者。他主張植物設計的自然發(fā)展,提倡設計中采用宿根植物,而不應違背自然。他寫了大量關于花園元素的書,里面包括植物繁殖的過程。他還與頂尖的園林設計師Piet Oudolf合作了許多書。
No.10: 保羅·湯姆森Paul Thompson
代表作:澳大利亞花園
景觀設計師兼專業(yè)的植栽設計師保羅·湯姆森是澳大利亞景觀設計的領軍人物。40年的經(jīng)驗積累讓湯姆森知曉植物重要的性能知識,提出一些植物不能在澳大利亞太普遍種植。他設計建造了澳大利亞花園,力求通過園藝構建生態(tài)藝術,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出澳洲之美。獲得了2013年年度全球最佳景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