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娜 張滌 于佳佳
(1東北國際醫(yī)院神經內科,遼寧 沈陽 110021;2沈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急性腦梗死主要是由于腦動脈血管狹窄、阻塞造成腦血流循環(huán)障礙及腦組織局部缺血缺氧的一種腦血管疾病〔1~3〕。近年來,隨著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急性腦梗死發(fā)病率不斷增長,且具有較高致殘率和致死率,使得老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4,5〕。尋找及時有效的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方法對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及促進神經功能康復尤為重要。目前,針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西醫(yī)以抗凝、改善微循環(huán)、溶栓及神經保護等治療為主,但其單藥治療療效并不十分滿意〔6~8〕。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對細胞因子、血管內皮功能和氧化應激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自東北國際醫(yī)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65~78歲,平均(71.32±4.53)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43 h,平均(19.84±4.35)h;體重指數(shù)18~27 kg/m2,平均(21.93±1.54)kg/m2。對照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65~76歲,平均年齡(71.67±4.29)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43 h,平均(19.61±4.29)h;體重指數(shù)19~27 kg/m2,平均(21.75±1.49)kg/m2。
1.2納入標準 (1)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紀要》診斷標準,且經CT、磁共振成像(MRI)等證實;(2)納入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發(fā)病至入院48 h內;(3)年齡≥65歲;(4)與患者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1)有腦腫瘤、腦外傷等疾病者;(2)存在心、肺、肝、腎嚴重異常者;(3)合并全身嚴重感染者;(4)合并惡性腫瘤者;(5)存在精神和意識障礙者;(6)存在過敏體質者。
1.4方法 納入患者入院均采取吸氧、控制腦水腫、降顱內壓、改善微循環(huán)、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保護腦神經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注射液,觀察組:在依達拉奉注射液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丁苯酞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100 ml∶25 mg;國藥準字:H20100041)30 ml+100 ml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注射,每日1次;兩組療程均為14 d。
1.5療效標準 (1)基本治愈:患者治療14 d美國國立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減少>90%,并在患者治療14 d癥狀消失,日常生活可自理;(2)顯效:患者治療14 d NIHSS評分少>45%且≤90%,且癥狀明顯改善,日常生活基本能夠自理;(3)有效:患者治療14 d NIHSS評分減少>20%且≤45%,且癥狀改善,日常生活部分可自理;(4)無效:患者治療14 d NIHSS評分減少≤20%,患者癥狀無改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1.6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細胞因子變化,抽取患者5 ml靜脈血,2 000 r/min離心8 min,取上清液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和IL-8濃度;(2)觀察兩組血管內皮功能變化,抽取患者5 ml靜脈血,2 000 r/min,離心8 min,取上清液血清,采用硝酸還原法測定一氧化氮(NO)濃度,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濃度;(3)觀察兩組氧化應激變化,抽取患者5 ml靜脈血,2 000 r/min,離心8 min,取上清液血清,采用比色法測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濃度;(4)觀察兩組NIHSS評分變化。
1.7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治療14 d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14 d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8.64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14 d療效比較〔n(%),n=60〕
2.2兩組細胞因子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14 d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t觀察組=20.095、21.988、24.410,t對照組=10.276、11.445、11.908,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細胞因子變化比較
2.3兩組血管內皮功能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14 d血清NO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而VEGF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t觀察組=24.037、42.658,t對照組=11.107、13.482,P<0.05);且觀察組血清NO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而VEGF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變化比較
2.4兩組氧化應激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14 d血清MDA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而GSH-Px和SOD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t觀察組=18.058、25.915、39.289,t對照組=8.003、10.473、14.559,P<0.05);且觀察組血清MD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而GSH-Px和SO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氧化應激變化比較
2.5兩組NIHSS評分比較 觀察組與治療組治療14 d NIHSS評分〔(8.95±1.42)、(14.19±2.64)分〕低于治療前〔(24.35±3.29)、(23.78±4.1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289、15.103,P<0.05);且觀察組顯著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急性腦梗死具有發(fā)病后病情變化迅速特點,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治療可遺留嚴重并發(fā)癥,甚至可能導致患者死亡〔9~11〕。丁苯酞成分主要是消旋-3-正丁基苯酞,具有較強的抗腦缺血作用、保護細胞、抑制炎癥反應、恢復梗死后腦能量代謝及改善腦缺血微循環(huán)等作用,且可恢復腦梗死神經功能〔12,13〕。藥理研究表明,丁苯酞不僅能夠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線粒體活性氧生成,同時還可維持細胞形態(tài)及減輕細胞損傷作用;且該藥物具有解除血管痙攣和抗自由基的作用;該藥物在神經功能和神經元保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14,15〕。散風通絡丸是一種中藥制劑,組成主要包括烏梢蛇、威靈仙、海風藤、草烏、防風、地龍、附子等,具有祛風化痰、活化功效。散風活絡丸主要用于風寒濕痹所致的腦卒中癱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靜脈拘攣,手足麻木等癥。依達拉奉有明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能夠針對細胞中脂質自由基相互作用的氧化損傷,具有腦保護作用〔12〕。本研究結果表明,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可提高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改善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
急性腦梗死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細胞因子、血管內皮功能和氧化應激。細胞因子中,TNF-α、IL-6和IL-8是具有免疫調節(jié)功能及效應的一類細胞因子,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產生,其濃度變化參與腦血管疾病病理變化過程〔16,17〕。本研究結果表明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可改善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炎癥反應。
急性腦梗死患者通常存在血管內皮功能損傷〔18〕。NO是一種重要的血管舒張因子,可抑制單核細胞黏附、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及減少自由基產生等。VEGF是重要的一種促血管新生因子,主要通過與內皮細胞特異性結合,從而促進血管形成和內皮細胞的增殖等。研究表明,VEGF在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疾病中參與病理性的血管新生〔19〕。本研究結果表明,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可改善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紊亂。
氧化應激中,MDA、GSH-Px和SOD是評價氧化應激重要指標,對評估腦梗死療效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0,21〕。其中GSH-Px和SOD是體內具有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標志,而MDA檢測主要對脂質過氧化程度進行了解。本研究結果提示,散風活絡丸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改善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氧化應激水平。
綜上,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明顯,可減輕患者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和氧化應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