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歷代帝王都以年號彰顯其“受命于天”的使命,也宣示了皇帝的治國理念,寄托國泰民安、江山永固的愿望。
年號發(fā)起于古代新君即位時為了區(qū)別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計算在位年數(shù)之制。至西漢武帝即位,在年數(shù)之前加上有紀念意義的名號,是為中國古代年號之始。據(jù)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chuàng)的,年號為“建元”(前140 年—前135 年)。
后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號(或帝王紀年時代改稱元年)叫做“改元”。辛亥革命后,民國廢除了年號紀年,而改用民國紀年。雖然在袁世凱稱帝時使用過“洪憲”的年號,而愛新覺羅·溥儀在擔任滿洲國執(zhí)政和皇帝時分別使用過大同和康德的年號,但是通常不為中國正統(tǒng)史書所承認,而認為中國皇帝的最后一個年號為清末的“宣統(tǒng)”。
在公元紀年法沒有通用以前,中國古代以帝王紀年法紀年,即以帝王在位的年數(shù)來紀年。比如周宣王元年,魯隱公三年,等等,這在夏、商、周、秦四朝及西漢前期最為常用。
漢代,皇帝常以《周易》里的“元”定年號。漢武帝用過的十一個年號中,有七個帶“元”字;漢昭帝以“始元”“元鳳”“元平”為年號;漢宣帝用過“元康”;漢元帝用過“初元”;漢成帝用過“元延”。東漢還出現(xiàn)了“元和”“永元”“元興”“元初”“元嘉”等年號。“元”在《周易》“乾卦”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中,居于首位,意為開始。
泰始,是西晉第一個皇帝司馬炎的年號,他希望自己開啟的時代是“天地交泰”。后來,司馬炎用新年號“咸寧”,出自乾卦“彖傳”:“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币馑际恰吨芤住芬韵笳魈斓那詾槭祝跽咣`行天道,天下萬國皆得安寧。
隋煬帝取年號為“大業(yè)”,語出《周易》:“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yè)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王者的仁愛之心,可使其恩澤普施于天下萬物,此稱“盛德大業(yè)”。
唐代幾乎每任帝王的年號也都與《周易》有關(guān)。
唐太宗只用過一個年號“貞觀”,出自于《周易》。貞的含義是“正”,人事吉兇與治道盛衰,都決定于能否行正道?!柏懹^”就是以正道治理國家。唐太宗為政,確實做到了正道示人,最終實現(xiàn)了“貞觀之治”。
“咸亨”是唐高宗年號,語出坤卦“彖傳”:“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唐睿宗年號“文明”,語出乾卦:“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年號“太極”,語出“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唐玄宗年號“先天”,語出乾卦:“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p>
另外,唐肅宗年號“乾元”、唐代宗年號“永泰”、唐德宗年號“貞元”、唐順宗年號“永貞”、唐文宗年號“太和”“開成”、唐宣宗年號“大中”、唐懿宗年號“咸通”、唐昭宗年號“乾寧”“天祐”,均出自《周易》。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洪,盛大之意,洪武,即洪大的武功,這個明朝第一年號,彰顯了朱元璋掃滅群雄、驅(qū)逐蒙元之英武,后來就有了“洪武之治”。
建文,明惠宗朱允炆的年號。建文就是建立文治,與洪武朝的威武之治相對應。
永樂,明成祖朱棣的年號。永樂就是天下永遠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永樂皇帝時,國力達到鼎盛,百姓安樂盡顯,國威大增。
洪熙,明仁宗朱高熾的年號。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后沿用。洪熙,指國家日益強大興盛。
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宣德就是以德為先,宣德皇帝統(tǒng)治時,國泰民安,是明朝政權(quán)最穩(wěn)定的時期。明英宗朱祁鎮(zhèn)繼位后沿用。
正統(tǒng),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年號。正統(tǒng),指大明朝貫徹春秋大義,符合華夏禮義。明代宗朱祁鈺繼位后沿用。
天順,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年號。天順的寓意就是奉天順意。
景泰,明代宗朱祁鈺的年號。景泰,寓意就是國泰民安。
成化,明憲宗朱見深的年號。成化,寓意成果理化,語出《文子·道原》:“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p>
弘治,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弘,輝煌、光大之意;治,指大治之世。大明朝經(jīng)過成化朝后,國力凋敝。建元弘治表明了當時君臣的治國愿望。明武宗朱厚燳繼位后沿用。
正德,明武宗朱厚燳的年號。正德,就是德堅意正,語出《尚書·大禹謨》。明世宗朱厚熜繼位后沿用。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嘉,吉慶、幸福之意;靖,安定,沒有變故或動亂,語出《書·無逸》。
萬歷,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萬歷喻指大明朝與世長存,皇帝歷世長久、萬壽無疆之意。萬歷也是明朝使用最久的年號。
泰昌,明光宗朱常洛的年號。泰昌,即國泰安昌。
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天啟,即奉天神啟。
崇禎,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禎,吉祥;崇禎,即崇尚禎祥,這是明朝的最后一個年號。南明安宗朱由崧繼位后沿用。
天命,是大清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年號?!疤烀背鲎浴渡袝贰跋韧跤蟹?,恪謹天命”,《周易》也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意思是上天授命于我來掌管天下。
崇德,皇太極的第二個年號?;侍珮O認識到后金政權(quán)是在馬背上打下的天下,要長治久安、進一步開疆擴土,就必須吸收漢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崇德,即崇尚德化,出自《周易》隨卦“象傳”:“雷出地奮,先王以作樂崇德?!?/p>
順治,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的年號。順,順利;治,治理。順治就是順而治之、華夏一統(tǒng)的意思。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滴跫词侨f民康寧、天下熙盛之意。滿清盛世確實從康熙這一朝開啟,該年號用了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的年號。雍,諧和,雍正即是“得位正、為君正”之意。
乾隆,愛新覺羅·弘歷的年號。乾表示“天”,乾隆之意就是“天道昌隆”。
嘉慶,愛新覺羅·颙琰的年號。嘉,吉慶幸福;慶,普天同慶。嘉慶即是“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道光,愛新覺羅·旻寧的年號,意思是“大道光輝”。
咸豐,愛新覺羅·奕詝的年號。咸,普遍:豐,富足。咸豐就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
同治,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同治帝為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和清文宗咸豐帝之子?!巴巍保硎緝蓪m太后臨朝同治,或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光緒,愛新覺羅·載湉的年號。光,光大:緒,指未竟之功業(yè)。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yè)”,此年號反映出清廷重振國力的愿望。
宣統(tǒng),愛新覺羅·溥儀的年號。宣,大,即大統(tǒng),宣統(tǒng)二字強調(diào)了清王朝統(tǒng)治的正當性。
年號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也是一位皇帝的標簽。歷代帝王都以年號彰顯其“受命于天”的使命,年號也宣示了皇帝的治國理念,寄托國泰民安、江山永固的愿望。
每逢遇到祥瑞或災異,帝王常常也要改元,啟用新年號。
比如漢宣帝時期,山東地震,講究天人合一的古人認為,地震是大地對國家執(zhí)政者的警告。于是,漢宣帝下罪己詔,希望大地有所節(jié)制,故改元地節(jié)。后來,天降甘露,漢宣帝又改年號為“甘露”。
帝王看到神獸等祥瑞之兆,也會改元。比如三國孫權(quán)時期,夏口、武昌等地出現(xiàn)鳳凰,于是改元“黃龍”。
啟用新年號時,有時也是因為政局變化。漢元帝時期,匈奴呼韓邪單于覲見漢元帝,雙方約定平息兵戈,于是漢元帝改元為“竟寧”,以表達邊境永遠安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