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里描述了1992 年春,一個男孩走進阿拉斯加荒野,再也沒有走出來的故事。
這個男孩的名字叫克里斯托弗·約翰遜·麥坎德利斯。
麥坎德利斯是一個熱情的年輕人,固執(zhí)的理想主義者,和這個社會有些脫節(jié)。當這個孩子最終走進阿拉斯加荒野的時候,他并沒有天真地以為自己前往的是一個衣食無憂的桃花源。他真正想要尋找的,是冒險、苦難和托爾斯泰式的自我放逐。而這些,正是他在阿拉斯加日夜面對的東西。
然而,麥坎德利斯沒能挺過16 個星期的嚴酷考驗。若不是那么一兩個表面上看起來并不嚴重的失誤,他本可以在1992 年8 月默默走出阿拉斯加荒野,就像他默默走進時一樣。他犯下的小失誤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錯。永遠離開我們以后,他的故事成了小報頭條,而他的家人則承受著外人無法想象的喪親之痛。
“出走”“離開”“逃叛”“遠行”,這些帶有濃濃的英雄主義色彩的行為,是20 世紀一些美國年輕人的選擇?,F(xiàn)在,我們身邊也漸漸有了類似的故事——有人放下看似前程似錦的工作,選擇去他鄉(xiāng)做義工;有人放棄讀萬卷書,選擇行萬里路;有人放棄安穩(wěn)的生活,選擇極限運動這一職業(yè)……
種種選擇的背后,留給我們的是一連串疑問:這些正值青春年華的年輕人究竟在想些什么?為什么他們自稱很迷惘?為什么他們不認同父輩定義的成功?為什么他們漠視家庭的紐帶和“責任”?為什么他們以出走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理想主義?
每一個問題都不容易給出答案。那么,我們不妨從細讀一個完整的故事開始。
這不是一本讀起來感覺很順暢的書。作者克拉考爾沒有按時間順序向你娓娓道來麥坎德利斯的一生,而是以一個調(diào)查者的視角,根據(jù)手上僅有的一點線索開始探尋,用交錯的時間和空間,為你漸漸拼湊起一個完整的故事,有些細節(jié)甚至帶有明顯的想象的痕跡。
但這也正是閱讀這本書的樂趣所在。從翻開它的第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個窩在沙發(fā)里等著別人給你講故事的讀者,而是一個主動解開麥坎德利斯死亡之謎的偵探,用你自己的推理和想象力,讓麥坎德利斯在你的腦海里鮮活起來。
當你沉入他的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也許,麥坎德利斯不過是另一個你,在另一個時空,代你進行了一次期待已久的遠行。至于這次遠行的前因與后果,付出與所得,也只有你自己能給出一個合適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