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紅杰
逆火效應(the backfire effect)是指,當一個錯誤信息被糾正時,人們不但沒有摒棄錯誤信息,反而更加相信錯誤信息。在逆火效應中,錯誤信息的影響力很大,而糾正錯誤信息的真實信息卻沒有多少影響力。大衛(wèi)·麥克雷尼(David Mc Raney)把逆火效應概括為:“當你根深蒂固的信念受到矛盾的證據(jù)挑戰(zhàn)時,你的信念會變得更強烈?!雹龠@就意味著,“糾正人們的偏誤理念有時會導致人們更加認同該偏誤理念”②。
早在1959年就有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法庭上被禁用的非法證據(jù)能夠產生逆火效應:不允許使用的非法獲取證據(jù)更容易左右陪審員的裁定③。2006年,美國學者布倫丹·奈恩(Brendan Nyhan)和杰森·雷夫勒(Jason Reifler)進行了一項實驗證實了逆火效應。他們招募了一批受試志愿者,先讓受試者閱讀美軍在伊拉克發(fā)現(xiàn)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偽造新聞,再讓他們閱讀美軍在伊拉克沒有發(fā)現(xiàn)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真實報道。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支持戰(zhàn)爭的受試者相信偽造新聞而對真實報道不屑一顧④。
在后真相時代,逆火效應表現(xiàn)明顯。有時候,傳統(tǒng)主流媒體越是宣稱什么,公眾就越是不相信什么。無論傳統(tǒng)主流媒體如何引經據(jù)典,擺事實、講道理,公眾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原有觀點。在逆火效應面前,科學道理和事實證據(jù)似乎無濟于事。在英國脫歐事件中,一些英國人相信英國在歐盟中利益嚴重受損,主流媒體擺出了大量數(shù)據(jù)和事實加以澄清也于事無補。
后真相意味著真相地位的下降。“置身后真相時代,情感、觀點不僅先于事實傳播,也先于事實被相信?!雹萑藗冊诮邮苄畔r,看重的不是信息的真實性(真相),而是信息是否符合自己既有的立場和觀點。在瀏覽信息時,人們習慣于關注自己希望看到的內容,偏愛能夠證實自己原有信念和觀點的信息而排斥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信息。當遇到同自己原有信念和價值觀相抵觸的觀點或證據(jù)時,人們的原有信念和價值觀反而更加強化。
在后真相時代,逆火效應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后真相意味著真相衰落。真相衰落是指真相地位下降,事實與證據(jù)對人們的影響力減弱。人們在接受信息時看重的不是信息的真實性(真相),而是信息是否符合自己既有的立場和觀點。人們更加珍視自己持有的觀點、信念,更加抵觸與自己的觀點、信念相沖突的觀點、信念、事實。當人們遇到同自己原有信念和價值觀相抵觸的觀點或證據(jù)時,人們更愿意相信自己原有信念和價值觀的正確性,從而形成逆火效應。
自我保護是人的一種本能。當遇到和自己的立場、信念、觀點相沖突的信息時,人們會本能地、無意識地產生自我保護意識。在后真相時代,情感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變得更加強烈,自尊心顯得無比重要。如果接收到的信息否定了自己原有的立場、信念、觀點,人們往往會覺得自我認同和自尊心受到威脅。在這種狀況下,出于自我保護,人們會努力尋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千方百計反駁糾正信息,甚至會懷疑糾正者的動機,以便努力挽回自尊,從而造成逆火效應。
人們在認識世界時,是以自己的認知模式為基礎的。認知模式是個體在長期的認識過程中積淀下來的包括價值觀、思維方式等在內的觀察信息、接收信息、處理信息的特有方式。當新的信息與人們的認知模式不一致時,人們就會產生認知失調。為了消除新信息造成的認知失調,人們通常采取兩種策略。一種是調整自己的認知模式,以便把新信息同化、整合于其中;另一種是排斥和否定新信息,認為新信息是錯誤的、不可靠的。在后真相背景下,由于真相衰落,人們現(xiàn)有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地位上升,認知模式明顯固化,調整認知模式的難度急劇增大。因此,在遇到認知失調時,人們更加傾向于排斥和否定新信息,極力從記憶中提取抗辯證據(jù)來反駁糾正信息。也就是說,隨著認知模式的固化,排斥新信息的策略要比重構認知模式容易得多,因此人們傾向于拒絕、排斥和否定新信息,從而造成了逆火效應。
逆火效應使真理、真相的傳播嚴重受阻,必須采取有效策略加以抑制。
受眾的認知模式直接影響到受眾對信息的接受水平。要提高受眾對糾正信息的接受度,抑制逆火效應,必須充分尊重、契合受眾的認知模式。在受眾的認知模式中,價值理念是核心要素,它是認知模式的硬核。在后真相語境中,價值理念對人們態(tài)度、言行的影響越來越大,對社會輿論的形塑作用越來越突出。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背離共和黨價值理念的民主黨主張得不到共和黨人的認同,但是符合共和黨價值理念的民主黨主張卻能夠得到共和黨人的支持⑥。因此,要提高受眾對糾正信息的認同度,減弱逆火效應,必須立足于受眾的價值理念設置糾正信息的解釋框架,使其與受眾的認知模式尤其是價值理念相契合。
受眾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容易造成逆火效應,要抑制逆火效應,必須設法提升受眾的綜合素養(yǎng),讓受眾理性地認識自己,增強對不同思想觀點的包容性。只有提高綜合素養(yǎng),受眾才能夠增強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并且認識到無論何時何地,自己總是有局限性的,有限的個體面對無限復雜的世界難免會犯錯誤。認識到自己容易犯錯,受眾才不會固執(zhí)己見,才能夠客觀地對待與自己的認知模式有沖突的價值理念和思想觀點,從而抑制逆火效應。
后真相時代是伴隨著傳統(tǒng)主流媒體影響力下降的狀況出現(xiàn)的?!昂笳嫦鄷r代的新聞傳播行業(yè),正在面臨和遭受空前的信任危機和真實性質疑?!雹哌@種背景下,與“說什么”相比,受眾更重視“誰說的”,他們更容易相信其支持的媒體、機構或個體所說的;而對于自己不認同的媒體、機構或個體,受眾傾向于排斥和逆反。要抑制逆火效應,使糾正信息得到受眾的認同,最大的困難往往在于受眾對糾正信息尤其是糾正信息的來源不信任。因此,為了抑制逆火效應,主流媒體必須注重自身形象的建構,努力提升自己的公信力,不斷增進與受眾的互信關系,避免逆火效應。
注釋:
①吳萬偉,克雷格·斯利文曼.信息糾正中的“逆火效應”[J].青年記者,2011(19):79-80.
②熊炎.解釋警示逆火效應是醍醐灌頂還是火上澆油?[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01):58-76+127.
③Broeder D.W..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Jury Project.Nebraska Law Review,vol.38,1959.pp.744-760.
④ Nyhan B,Reifler J.When Corrections Fail:The Persistence of Political Misperceptions.Political Behavior,2010,32(2):303-330.
⑤張超,鐘新.美國事實核查新聞的實踐邏輯與爭議[J].當代傳播,2019(03):59-64.
⑥ Day,M.V.,F(xiàn)iske,S.T.,Downing,E.L.,&Trail,T.E..Shifting Liberal and Conservative Attitudes Using Moral Foundations Theory.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vol.40,no.12,2014.pp.1559-1573.
⑦邱立楠.后真相時代西方媒體新聞事實核查的轉向與困境[J].中國編輯,2020(09):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