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浩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 250100)
在圖書館業(yè)務工作中,數字化服務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山東省圖書館從基層群眾文化需求出發(fā),建設山東公共文化云,打造數字化服務的窗口,提升覆蓋面和實效性,實現資源、場館、活動等內容的一站式服務。
公共文化云服務是適應新時期社會發(fā)展和技術變革的必然產物。2016年3月,“文化上海云”正式上線。2017年11月,“國家公共文化云”正式上線,成為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互聯(lián)互通、資源共享的總樞紐[1]。2018年4月,山東公共文化云上線運行,整合了全省各級文化服務機構的資源,包括數字化的內容資源、場館與機構資源、服務與活動資源。截至2020年底,山東公共文化云總訪問量為651萬人次;在全省開展了對162場活動進行云直播;發(fā)布視頻資源3969部,有聲電子圖書4000種;建成市、縣(市、區(qū))山東公共文化子云48個,機構用戶228個。全省累計利用山東公共文化云發(fā)布活動1167場,承辦大型線上閱讀推廣賽事9場??箵粜鹿谝咔槠陂g,山東省圖書館面向讀者、市民的線下活動陷入停滯,在省文旅廳指導下及時調整公共文化云的服務項目,形成了數字化資源服務,場館機構資源服務,線上群眾文化活動和線上閱讀推廣活動服務,大數據管理服務等幾大具有山東特點的公共文化云服務模式。
圖書館現階段資源的建設一般是以機構為單位購買、存儲、加工、展示,館與館之間的橫向資源共享和服務相對較少[2]。讀者一般是通過圖書館主站頁面進入瀏覽,資源內容有限。山東公共文化云既整合了同構公共文化子云共享的資源,也整合了第三方實現對接的異構外購資源,使各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和資源在山東公共文化云或子云統(tǒng)一的服務架構下進行展示,讀者在進入平臺后能快速找到本地數字資源和全省共享資源進行閱讀和收看。山東公共文化云管理人員通過資源使用統(tǒng)計功能可以了解平臺資源利用情況,及時掌握讀者對各資源的訪問量,通過排名和對比把優(yōu)質服務資源和受讀者喜愛的服務資源內容篩選出來,為圖書館后續(xù)數字資源采購和服務做好方向性指導。
視聽空間欄目包括以宣揚紅色文化、介紹齊魯名家、講解民間文化為主的群眾文化視頻,通俗易懂、休閑性強的電子有聲圖書,以及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電子詩詞音頻。
2.1.1 群眾文化視頻
視頻資源相比于書籍,表現直觀、色彩突出,彌補了讀者單向書本知識的不足,能夠傳遞紙質書籍所不能表達的信息內涵[3]。近年來,山東省圖書館十分重視視頻資源在數字化服務中的作用,視聽空間欄目整合1TB容量約3058分鐘的群眾文化視頻,包括齊魯名家、愛國電影、歷史文化、民間文化、美食文化、文化教學、藝術教學、健身教學分類,格式為mp4,視頻碼率>8M,視頻分辨率1920*1080,寬高比16∶9,音頻碼率>256K,聲道>=2。視頻的格式和分辨率適合讀者通過投影機、計算機、手機等主流終端設備觀看。視頻收看量與讀者的閱讀傾向有一定關系,客觀地反映了讀者的收看視頻趨勢。在山東公共文化云2020年收看量前10的視頻中,有《山東“窗染花”繼承人,曾經人人都會的手藝現在為何無人問津?》《傳承經典文化,山東琴書〈姜子牙賣面〉》《山東地方戲攬萃——棗梆》《山東民間手工藝——臨清貢磚》等9個民間文化類視頻。歷史文化類視頻有1個,即《臧知非-秦朝的統(tǒng)一與崩潰》。在信息泛濫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讀者面臨的不是文化信息的閉塞,而是文化信息過度富裕導致精準服務難尋。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窗口,推出的民間文化類視頻更容易被讀者接受,被認為是最精準的文化信息提供[4]。一方面,因為圖書館推出的視頻,深度和準確度比較高,內容比較權威。另一方面,民間文化類視頻風格較為通俗,內容較接地氣。
2.1.2 電子有聲圖書
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讀者很難真正專門找出一段時間集中注意力來看書,往往是碎片化的淺閱讀[5]。收聽有聲圖書的過程可以讓廣大讀者更集中注意力,能夠認真吸收深度閱讀所獲得的信息。山東省圖書館整合了具有著作者授權、播音者授權、文化制作公司或出版社授權的4000種(冊)電子有聲圖書,通過資源庫鏈接方式接入山東公共文化云手機端、山東公共文化云網站端。讀者可通過文化云微信、文化云APP、文化云網站免費收聽電子有聲圖書。2020年,山東公共文化云電子有聲圖書的月均下載量為4949人次,《升遷之路》《漢高祖秘史》《紅樓夢》《西游記》《漢武帝秘史》《康熙秘史》《洞悉人性:掌握人際交往中的主導權》《侯衛(wèi)東官場筆記1初入官場》《巔峰之路》《甄嬛傳第一部:承歡》等位列下載量前10名。在生活節(jié)奏快的當今社會,讀者往往將聽書當做一種娛樂,而不是知識獲取[6]。所以,休閑色彩濃厚的官場類和古典名著類文學小說電子有聲圖書最受讀者歡迎。
2.1.3 電子詩詞音頻
電子詩詞音頻包括5263首詞牌名、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詩詞、四季節(jié)氣相關詩、風景山水相關詩以及中小學課本必背詩詞。通過資源庫鏈接方式,接入到山東公共文化云手機端。讀者通過文化云手機端、微信小程序免費收聽網上詩詞庫。從2020年電子詩詞音頻收聽量來看,電子詩詞音頻收聽量月均14780人次。這種高收聽量或與我國的中小學義務教育改革有一定關聯(lián)。隨著我國的中小學義務教育改革,語文的變化之一就是必背詩詞數量的大幅增加[7]。許多中小學生在家長和學校老師的要求下,長期堅持詩詞晨讀、詩詞打卡等,以豐富中小學生的詩詞積累量。但中小學生因年齡原因整體學習主動性不強,對枯燥的詩詞朗誦缺乏興趣。相比于閱讀詩詞書籍,音頻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閱讀空間提供圖文類的服務內容,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網上展覽等。該欄目利用大數據精準發(fā)力,通過后臺抓取讀者信息,可進行閱讀、讀者相關的大數據分析,利于精準決策閱讀作品的選取和投放及閱讀活動等文化服務的開展。
2.2.1 電子圖書
電子圖書的內容是否優(yōu)良是評價電子圖書的關鍵因素[8]。只有電子圖書的內容優(yōu)良,才會給讀者帶來優(yōu)質閱讀體驗。目前,許多移動手機閱讀平臺的電子書常以武俠、言情、驚悚、玄幻類的圖書為主,而山東省圖書館根據讀者興趣愛好的不同以及自身的社會作用,為讀者推薦不同種類的手機電子書。根據服務對象的特點,山東省圖書館以優(yōu)良圖書和受群眾歡迎的圖書為選書原則,從10萬種電子圖書中優(yōu)選出64種諾貝爾文學獎電子圖書,14種雨果獎電子圖書,7種魯迅文學獎電子圖書,22種中國好書獎電子圖書,1種茅盾文學獎電子圖書,14種奧斯卡原著電子圖書,14種文津圖書獎電子圖書,以及22660種其他類電子圖書。其中,文化藝術類4817種,占比21.26%;文學類電子圖書5054種,占比22.30%;衛(wèi)生健康類1339種,占比5.91%;政治哲學類電子圖書706種,占比3.11%;社科類電子圖書555種,占比2.45%;其他類10189種,占比44.96%。山東省圖書館挑選的電子圖書格式為epub格式,通過資源庫鏈接方式對接至山東公共文化云手機端、網站端,面向山東公共文化云使用者提供閱讀服務。epub格式基于HTML,不需要單獨安裝閱讀軟件[9]。
2.2.2 電子期刊
山東公共文化云手機端電子期刊是圖書館期刊服務由傳統(tǒng)服務方式向互聯(lián)網服務方式的迭代探索。山東省圖書館從pc端電子期刊中按照收看排行精選出900種人文社科類電子期刊,通過提供資源庫鏈接方式將電子期刊接入文化云手機端。每種期刊都具有版權所有者的授權,讀者可以免費收看。在挑選的電子期刊中,《讀者》《故事會》《當代》《譯林》等文學類電子期刊230種,占比25.56%?!吨袊侣勚芸贰赌巷L窗》《中國周刊》《黨建》《紫光閣》等社科類電子期刊670種,占比74.44%。從讀者角度來看,手機端電子期刊突破了電子期刊只能通過計算機訪問網站的限制,為全省讀者用戶創(chuàng)造了更加便捷的網絡閱讀環(huán)境。從圖書館角度來看,新的閱讀終端探索為打造服務新品牌開辟了新道路。讀者首次進入系統(tǒng)后,系統(tǒng)會生成專屬用戶ID識別碼。收看電子期刊時,系統(tǒng)會自動識別閱讀時長在3分鐘以上的閱讀次數,計入有效收看次數。按照有效收看次數統(tǒng)計,2020年電子期刊總收看量月均4974人次。
2.2.3 網上展覽
圖書館是大眾文化教育與普及的最佳場所,展覽服務是其傳統(tǒng)服務內容之一[10]。然而線下展覽涉及布展、講解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往往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且不能永久地展出。山東公共文化云網上展覽數字展廳應用三維建模與全景場景的技術對展覽內容進行數字化呈現,結合場景漫游、音視頻講解、圖文介紹、熱點交互等,打破傳統(tǒng)展覽時間與空間的雙重制約,使讀者能通過山東公共文化云永久地欣賞到展覽內容。網上展覽包括《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歷程》《紅墻下的名人手跡》《閃閃紅星耀童心》《錢幣的故事》《中國夢航天夢》,資源展面和場景總數量60個,讀者通過手機可免費收看山東省圖書館的網上展覽。2020年網上展覽月均收看量為2712人次,其中《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歷程》收看量居首,為月均625人次。
互動課堂欄目包括面向文化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技能培訓和面向普通讀者的文化藝術知識普及培訓,分視障服務系列、書法系列、繪畫系列、才藝系列,由中國盲文出版社副總編輯沃淑萍、國家一級演員霍俊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呂淑娥、中國盲文圖書館信息無障礙中心何川、國家一級柳子戲演員陳媛等16位名家、專家開講并錄播39場互動課堂,包括《視障人士信息無障礙閱讀服務》《〈圖書館視障人士服務規(guī)范〉的編制與解讀》《跟我學才藝——五音戲》《跟我學才藝——呂劇》《跟我學才藝——柳子戲》《跟我學才藝——京劇》等。課堂結束后,讀者可觀看回放。互動課程欄目摒棄了專家長時間單向灌輸的“主播”授課模式,將專家由傳統(tǒng)的“節(jié)目主持人”角色,轉換成課堂學習的“引路人”。讀者可以進行互動獻花增強參與感,解決線上課堂中互動性低的問題?;诱n堂的資源不同于現場活動的一次性體驗,讀者不僅可參與即時在線收看,還可在課程結束后通過分享的鏈接隨時、隨地反復觀看回放,不受活動時間、地點的限制,讓一次課堂學習發(fā)揮長久價值。
建立全省公共文化場館與機構數據庫。涉及范圍涵蓋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紀念館、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文化站等。涉及內容包括場館名稱、機構類型、所在地區(qū)、場館地址、場館地理坐標、隸屬關系、開放時間、社會統(tǒng)一信用代碼、占地面積、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方式、場館圖片、場館描述等,通過文化地圖展現。場館機構資源服務模式給公共文化場館和讀者帶來三個方面的變化:一是豐富了基層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全省圖書館文獻資源通過山東公共文化云廣泛推送,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極大地滿足基層圖書館讀者需求,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財力。二是給讀者帶來便利。通過山東公共文化云手機端,定位獲取到距離自己較近的圖書館、文化館等位置和相關活動信息,并根據個人喜好參與相關活動,獲取精準服務。如泰安市的讀者到青島市旅游,打開山東公共文化云手機端的文化地圖可以輕松查看到旅游期間距離自己較近圖書館有哪些自己喜歡的閱讀推廣活動。外省的學者來山東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每到一個地市都可以利用文化地圖到距離自己較近的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三是擴大了場館機構的影響力,將市縣區(qū)的優(yōu)質活動推廣到全省范圍,解決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城鄉(xiāng)、地域發(fā)展不平衡問題。如許多外地讀者通過山東公共文化云發(fā)布的活動公告參加了2020年8月山東省圖書館等省直場館承辦的全省公共文化機構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大賽啟動儀式。各市的讀者通過山東公共文化云看到濟南市第二圖書館2020年12月舉辦的贏牟講壇公告,赴濟南市第二圖書館參加講壇[11]。
實時整合各級公共圖書館開展的各類線上群眾文化活動和線上閱讀推廣活動,建立文化服務活動數據庫,包括講座、展覽、培訓、閱讀活動、演出等。每個活動包括活動預告、活動名稱、活動類型、活動分類、經緯度、活動地點、banner圖、縮略圖、活動介紹、起止時間、活動綜述、參加人數等。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山東省圖書館及時調整文化云的文化活動功能。功能由單純的“線下開展線上報名”調整為“線上活動線上參與”和“線下開展線上報名”兩種方式并存。針對文化機構開展講座、演出、展覽及其他活動,進行實時預告和展示,引入預約登記機制,對熱門活動實現搶票機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規(guī)范化和吸引力。對于即將開始或者進行中的活動,機構用戶需對日?;顒舆M行管理,保證活動信息的實時性、準確性,對新增活動進行創(chuàng)建,無效的活動內容及時進行修改、下線或刪除。2020年山東省各級公共文化機構通過山東公共文化云發(fā)布文化活動559場,其中群眾文化活動149場,競賽活動25場,演出活動59場,展覽活動175場,培訓活動79場,閱讀推廣活動72場。如濟南市圖書館聯(lián)合濟南廣播電視臺鵲華讀書會共同舉辦了“我在,我閱讀”活動,廣泛征集市民誦讀視頻,500萬人受益[12]。通過文化活動欄目,帶動參加活動的讀者量增大,地域覆蓋突破全省范圍。參與讀者打破傳統(tǒng)現場讀者活動的地域限制,影響范圍擴大至市外、省外活動的文化效益通過網絡不斷增強。
線上賽事以線上征集類大賽、閱讀推廣類大賽為主。2020年疫情期間,山東省圖書館沒有因為新冠病毒疫情暫停舉辦延續(xù)15年的品牌活動——讀書朗誦大賽,而是通過山東公共文化云首次舉辦線上讀書朗誦大賽,實現了報名、比賽、專家評分的首次線上評比,使山東省圖書館的讀書朗誦大賽品牌活動得以延續(xù)進行[13]。另外,全省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大賽、少兒詩詞誦讀大賽也通過山東公共文化云首次實現全程線上報名、比賽、專家評分[14]。2020年共舉辦9場大型線上賽事,總參與34385人次。2020年舉辦的第十五屆全省讀書朗誦大賽、第三屆全省少兒詩詞誦讀大賽首次采用省、市、縣三級層級架構,相比2019年的第十四屆全省讀書朗誦大賽和第二屆全省少兒詩詞誦讀大賽更加調動了縣級圖書館的參與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全省大賽由省、市兩級參與向省、市、縣三級參與的實質性轉變[15]。如嘉祥縣圖書館在國學講堂舉辦2020年濟寧選拔賽(嘉祥賽區(qū)),吸引了全縣260位選手參加,從6-9歲和10-12歲兩個組別評選出前3名代表嘉祥參加濟寧市復賽。五蓮縣圖書館在幸福樹大閱讀館舉行2020年五蓮縣選拔賽,吸引了全縣50位選手參加比賽。通過山東公共文化云的乘數效應,各場館文化活動的產生的社會效益被放大。
活動直播欄目對一些重要的文化服務活動(如講座、公開課、演出等)進行現場直播,以便讓不在現場的讀者能夠同步獲取相應的服務?;顒又辈グ鎵K可以實現對活動、培訓、會議等場景的直播共享與互動交流。2020年,山東公共文化云共直播了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濟南市圖書館、臨沂市圖書館、淄博市圖書館等場館36場活動,收看1328232人次。線上直播有規(guī)范的申請流程,在直播前需要提前一周申請,按要求填寫直播申請單、直播授權書、安全承諾書,山東省圖書館審批通過后可進行直播。直播過程中預留了5-10分鐘的直播延時,遇到緊急情況能夠及時關閉直播,確保直播安全。直播活動中,收看直播人次、互動評論等內容即時在直播界面顯示,讀者可以隨時通過互動評論分享感受、建議。
山東省公共文化云作為全省圖書館、文化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服務的主要平臺和入口,建立了省級云-市級云-縣級云的層級技術架構[16]。山東公共文化云層級體系架構的第一級為省級文化云,由山東省圖書館負責管理,主要負責審核省市縣三級圖書、文化、美術、博物場館發(fā)布的文化活動、文化資訊、線上直播、線上賽事等數據,審核之后的數據在省級云平臺展示。第二級為市級文化云,主要各市文旅局負責管理,其主要職責是審核市、縣兩級圖書、文化、美術、博物場館發(fā)布的文化活動、文化資訊、線上直播、線上賽事等數據,審核之后數據才能在市級平臺展示。第三級為區(qū)縣級文化云,由區(qū)縣文旅局負責管理,主要職責也是審核其管轄范圍內的文化、圖書、美術、博物場館提交的業(yè)務數據,同樣審核之后才能在平臺上顯示。圖書、文化、美術、博物場館屬于數據的提供者,負責在云端提交本單位日常業(yè)務數據,其數據經過不同級別的管理單位審核,會展示在不同的平臺上,形成一次提交多次審核機制。通過層級管理體系,為每個圖書館提供了獨立的管理空間。各圖書館管理的內容包括本單位已發(fā)布內容的審核、撤銷,查詢本單位的機構信息、人員信息、免費開放信息,用戶信息、活動信息、服務信息等。通過不同維度的直觀數據展示,對服務情況和資源獲取情況進行數據分析,深入了解讀者的喜好和需求,為提供更高質量的內容提供依據。
經過山東省圖書館堅持不懈的努力,山東公共文化云線上服務效能得到提升。山東公共文化云整合了同構、異構資源,統(tǒng)一界面展示,建立了完整的資源服務框架。通過全省公共文化場館與機構數據庫統(tǒng)一了用戶服務入口,豐富了基層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擴大了場館機構的影響力。通過線上文化活動、線上賽事、線上直播提供了多樣化互動體驗。建立了大數據分析中心,通過數據反映平臺的使用情況和效果,指導后續(xù)的平臺建設和投入。山東公共文化云作為圖書館數字化服務的新平臺,為全省公共數字文化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在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方面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