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李偉 李林 葛成龍
淮北古稱相城,相傳公元前21 世紀,商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商湯的十一世祖相土向東部開拓疆土,建城于相山南麓,相山、相城由此得名。坐落在相山腳下的國網淮北供電公司,得益于企業(yè)文化的厚植和恩澤,涌現(xiàn)出眾多先進典型,而下面介紹的趙波、張濤、孫燕飛,只是這家小公司諸多企業(yè)明星中的代表。
“是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是您英雄般的大愛給了我們全家人希望。長大以后,我一定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把您的愛心傳遞下去……”這是一名接受國網淮北供電公司職工趙波造血干細胞的女孩寫下的肺腑之言。
2014年11月,時年40歲的趙波的血樣經分型檢測后加入“中華骨髓庫”(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他也因此而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2019年6月18日,趙波突然接到安徽省紅十字會的電話:“您好,趙波嗎?您的血樣和浙江一名患有重癥血液病的10 歲女童低分辨檢測配型成功,您是否愿意捐獻?”“當然愿意!”趙波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2019 年10 月13 日上午,趙波瞞著父母、岳父母,以及正讀高三的女兒,向單位請了年休假,來到合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辦理了住院手續(xù),準備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之前,他每天早晚需要各注射一針動員劑,以刺激造血干細胞短時間內大量生長,并由骨髓內游離釋放到外周血液當中,以便于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采集。5天時間內一共打了9針動員劑,趙波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不適反應,每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渾身冒汗,床單被子都濕了,但是他絲毫沒有打消救人的念頭,并堅持每天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
10月18日,經過連續(xù)3個多小時的采集,機器從趙波體內循環(huán)抽取7200毫升血液,經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出144 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被緊急送往浙江省某醫(yī)院。趙波也因此成為安徽省第198例造血干細胞無償捐獻者。
生活中,趙波心地善良,經常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近年來,他無償獻血4000 多毫升。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趙波自己也收獲著快樂。
今年春節(jié)抗疫期間,趙波積極響應淮北市委市政府號召,第一時間到社區(qū)報到,加入志愿者隊伍中,主動協(xié)助社區(qū)工作人員宣傳各種疫情防控知識,讓防疫意識深入人心,對出入小區(qū)的居民做好出入證的發(fā)放和登記,給進入小區(qū)的人員測量體溫,對非本小區(qū)人員和車輛進行勸阻和引導。
“作為一名黨員,雖然不能戰(zhàn)斗在抗疫一線,但我盡力做到為抗疫貢獻一份力量?!壁w波說。在疫情防控期間,趙波除了認真做好黨員志愿服務,還積極主動幫助修復小區(qū)損壞的隔離圍欄等設施,清掃小區(qū)樓道內堆放的雜物。他積極響應單位號召,踴躍參加支援武漢疫情捐款活動,用實際行動為黨旗添彩。
在志愿活動中,趙波還經常給身邊的志愿者加油打氣:“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讓我們一起加油,春天一定會來!”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好人、安徽省勞動模范、安徽省職工技術能手、安徽省最美職工、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生產技能專家、安徽省電力公司“青年崗位能手”、淮北市首屆十大相城工匠……這一個個榮譽的背后,是張濤長期的辛勤付出。
現(xiàn)年47 歲的張濤,是國網淮北供電公司輸電帶電作業(yè)班五級職員,從事高空高壓帶電作業(yè)已有28 個年頭。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提著爬桿鐵鞋、扎著安全腰帶、戴著手套、拿著鉗子等工具,在1700 多千米長的線路上奔波忙碌。室外的風刀霜劍,將他雕琢得頭發(fā)花白,皺紋如刀刻一般。
1992 年,19 歲的張濤參加工作。從上班第一天起,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笨鳥先飛”,并給自己默默定下了奮斗目標:努力成為崗位上的行家里手,讓自己的青春絢麗多彩。
只有高中學歷的張濤深知自己專業(yè)理論知識相對欠缺,工作中,他留心觀察師傅的每一個動作,一邊比劃,一邊默默記在心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他虛心向師傅請教。白天,在電桿上從事實際操作;晚上,他就找來專業(yè)書籍,苦心鉆研,悉心研讀,把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對照起來“消化”?!遁旊娋€路施工標準與運行、檢修規(guī)范》《帶電作業(yè)技術標準規(guī)范適用手冊》《帶電作業(yè)操作方法》等專業(yè)書籍也被他翻得書角都卷了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勤學苦練,張濤很快成了技術骨干,后來擔任班組長,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安徽省電力公司兩年一次的專業(yè)技能大賽中,他多次摘金奪銀,并被免試授予技師和高級技師稱號。
在輸電線路崗位工作過的人都知道,這個崗位的工作不僅十分辛苦、勞累,有時候還有危險。
夏天,驕陽似火,高壓鐵塔表面溫度高達五六十攝氏度,炙烤得臉上不停地流汗;玉米地熱得像蒸籠,在里面鉆進鉆出,像“蒸桑拿”,脖子、背上、手臂上被玉米葉劃過的地方,讓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疼;傍晚,蚊蟲叮咬,有時還會遇到小蛇和叫不上名字的小動物。從村里繞道時,有時還會遭遇狼狗的襲擊。
冬天,在冰天雪地里行走,鞋子被冰水和淤泥包裹著,粘在腳上有幾斤重。爬上塔桿,寒風刺骨,風大時感覺鐵塔在搖晃,好像隨時會被大風吹下來。
每天重復一樣的工作,工作結束后,常常是腰酸背疼。面對如此艱辛的工作環(huán)境,張濤也打過退堂鼓,但一想起父親對他說過“咱就是個普通人,別想著干出驚天動地的事,你干的活兒關系到千家萬戶,一點也不能馬虎”,張濤就為自己有放棄的想法感到羞愧。雖然工作很辛苦,但父親的話一直激勵著他,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此后,張濤把父親的話演繹為“能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為提高線路青工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張濤積極開展導師帶徒活動。針對班組新進人員的特點,挑選出技術和思想素質過硬的老員工,結成幫扶對子,簽訂師徒合同、定下學習目標,在一年內使新進人員達到線路專業(yè)高級工的水平。
近幾年,張濤帶領的班組先后被安徽省勞動競賽委員會、安徽省總工會授予安徽省“模范班組”和安徽省電力公司“優(yōu)秀班組”等榮譽稱號,他個人也獲評省電力公司“模范班組長”。以張濤名字命名的“張濤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也成為淮北供電公司培養(yǎng)青年才俊的重要平臺。
二十年來,她不忘初心,從一名退伍女兵變成了“愛心飛揚的小燕子”;她積極向上,從青澀的新員工成長為全國青聯(lián)委員、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勞動模范;她砥礪前行,讓寥寥數(shù)人的志愿服務團隊發(fā)展成為300多人的志愿服務組織。她就是國網淮北供電公司員工孫燕飛。
2009年4月,電費回收面臨嚴峻的外部形勢,孫燕飛積極創(chuàng)新電費回收模式,倡導并成立了“燕飛便民流動服務隊”,制定了詳盡的服務規(guī)程和活動方案。每月,6名女性服務隊員走進居民小區(qū),利用POS機開展收費服務。走進社區(qū),讓孫燕飛和隊員們接觸到了孤獨的空巢老人,感受到殘疾人生活的不易,也看到了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內心對母愛的渴望……漸漸地,孫燕飛和隊員們從最初單一的入戶收電費服務,擴展到定期到社區(qū)開展安全用電宣傳、用電咨詢、排除居民家庭用電故障,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難;為留守兒童送去一份關愛;又拓展到愛心助學、扶貧濟困等多元化的服務……
淮北供電公司燕飛志愿者服務隊為留守兒童宣傳安全用電常識。 (王磊 攝)
2012年,孫燕飛被調整到淮海路營業(yè)大廳擔任班長。“你試著把客戶作為家人一樣對待,用心服務?!崩斡浝习嚅L的叮囑,“燕飛便民流動服務隊”很快“升級”為“燕飛志愿者服務隊”,孫燕飛帶領隊員們進企業(yè)、進軍營、進學校、進社區(qū),把愛心灑向淮北的各個角落,成為一個流動的“愛心窗口”。
二十年來,孫燕飛堅持開展用電安全課堂、電力便民服務,共受理用電業(yè)務36000 余份,接待客戶咨詢90000 余次,開展用電宣傳700多場。她和隊員們走遍了淮北市所有居民社區(qū),開展各類活動3000 余人次,先后救助了周海燕、張雨婷、劉紫薇、丁心連等24 名貧困、殘疾兒童,建立143戶重點監(jiān)護空巢老人檔案,愛心捐助資金10萬余元、圖書2000余冊、蛋糕52個、輪椅10輛、便攜式小推車20輛。培育、孵化了光明驛站——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陽光伙伴”——助殘行動、相城電保姆·用心三六五、電靚相城——創(chuàng)城我先行、燕飛來——關注留守兒童用電安全宣傳教育、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與空巢老人結對“認親”等多項志愿服務項目。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孫燕飛發(fā)起的“燕飛來”關注留守兒童用電安全項目榮獲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項目獎,走上了全國志愿服務的最高領獎臺。2019年,又榮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稱號;今年11 月,又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并被中宣部、全國婦聯(lián)確定為全國四個重點宣傳典型之一,被中央電視臺和新華社重點報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