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貴英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至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屬川西高山高原區(qū),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境內(nèi)海拔高度自1090米(瀘定縣得妥鄉(xiāng))到7536米(貢嘎山主峰),極大的相對高差造就了其多樣化環(huán)境與生物群落的復雜鑲嵌組合,孕育了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chǎn),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古樹名木被譽為“活文物”、“活化石”、綠色“古董”,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tài)、科研價值和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古樹名木保存了彌足珍貴的物種資源,記錄了大自然的歷史變遷,傳承了人類發(fā)展的歷史文化,繪制了自然絕美的生態(tài)畫卷。甘孜州古樹名木分布極廣,除色達、理塘、石渠3縣外其他各縣(市)均有分布。據(jù)統(tǒng)計,甘孜州現(xiàn)有古樹名木433株(其中:一級古樹26株、名木1株,二級古樹98株,三級古樹308株),涉及18個科、31個屬、43個種。其中被文字記載的古樹名木有以下幾種:
一是冷磧古銀杏。銀杏,又名白果樹、公孫樹,是植物界僅存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樹種,被稱為“活化石”。大渡河東岸冷碩鎮(zhèn)有一棵古銀杏,樹高約30米,胸徑400厘米,萌地800余平方米,樹齡1700余年,相傳種植于諸葛亮南征年代。盡管歷經(jīng)風霜,植株依然蒼勁蔥郁,陽春綻花,金秋獻果,生意盎然。當?shù)厝嗣穹顬轱L水神樹,不準剪伐,瀘定縣人民政府已列為珍稀古木加以保護。此樹圖文已載入《植物雜志》《貢嘎山植被》《中國果樹史與果樹資源》《甘孜林業(yè)科技》等刊物或?qū)V?/p>
丹巴網(wǎng)紅梨
道孚槐樹
二是康定木蘭王。瀘定新興鄉(xiāng)躍進坪有一株稀有珍貴樹木——康定木蘭,當?shù)厝朔Q為江波樹。高25米,胸徑134厘米,屬古老原始類型的子遺植物。每年農(nóng)歷三月開花,花大而芳香,里面白色,外面粉紅或紫紅,先花后葉,野生木蘭如此巨大,實為少見。2020年,這株康定木蘭王入選四川省100顆最美古樹。
三是丹巴宋柏。丹巴縣金川河畔的巴底鄉(xiāng)海拔2300米的邛山一村王壽昌大地有北宋年間栽植的圓柏一株,樹齡960余年,樹高30米,胸徑100厘米,冠幅7米,挺拔蒼勁。另一株生長在巴底鄉(xiāng)沈洛村海拔2100米的吉高,也栽植于北宋年間,樹齡1015年,樹高40米,胸徑100厘米,冠幅7-8米。
四是道孚古榆。大雪山西坡的鮮水河畔道孚縣城郊的靈雀寺,海拔3000米,在寺廟的右下方有幾株榆樹,其中最大一株從地表處分成兩叉,又以下為主干,因修機耕道為堆積泥土埋沒?,F(xiàn)分叉處周長5.7米,樹高18米,枝丫粗大龍曲盤伸,冠徑22米。據(jù)寺廟僧人介紹,這株古榆樹有300多年歷史,是插條生長起來的。另外幾株小一些的榆樹是大榆樹的種子落在地上天然繁殖的后代。
五是古桑抱石。巴塘縣北門外甲日龍村有一盤石高2米許,上有一古桑,高10余米,直徑近2米,蔭地面積200平方米。其根盤石入地,風姿獨特,稱為“古桑抱石”,鄉(xiāng)人敬為神樹。舊為巴安八景之一,傳說是月中桂樹、贍蛛投影于地面。清嘉慶二年(1797),巴安糧務(wù)委員辛文彬錦刻“贍影”二字于盤石上,時過190多年,至今字跡清晰。清人劉贊廷曾為古桑題詩:“懸根盤石奠巴安,半壁西南北紫壇;一瓣馨香憑父老,行人莫作畫圖看?!?985年8月,巴塘縣人民政府正式將其列為巴塘縣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六是康寧寺古柏??祵幩轮車墓虐鼐嘟褚延腥俣嗄甑臍v史。據(jù)《巴安縣志》記載,當時康寧寺周圍57株柏樹。后來由于管理不嚴而遭砍伐,現(xiàn)僅存21株。其樹高達20-30米,胸徑60-00厘米。為巴塘縣優(yōu)質(zhì)的城市綠化樹種。1985年巴塘縣人民政府將其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象。
九龍烏拉溪鄉(xiāng)潤楠
2020年1月1日,《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為做好古樹名木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甘孜州林草系統(tǒng)組織專人,對2016年古樹名木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現(xiàn)場復核,對復核后的古樹名木進行鑒定,并實行掛牌保護。下一步,甘孜州將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當?shù)厝罕妼艠涿镜谋Wo意識,通過科普知識宣傳,讓當?shù)厝罕娬J識到古樹名木在防止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方面的作用,了解古樹名木在文化、旅游、歷史、科研等方面的價值,以及人為破壞古樹名木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二是調(diào)查古樹名木單株或古樹名木群落生長狀況,對生長狀況不佳的古樹名木,采取修枝、施肥、客土等措施,開展搶救復壯工作。三是加大執(zhí)法力度,做好法制宣傳、明確各級責任,把433株分布在甘孜州境內(nèi)的古樹名木保護好、利用好、守住康巴的歷史、文化印記,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