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傳鎮(zhèn)
摘要: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堂為了應付應試教育的壓力,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到教學評價,都突出了教師課堂講課的話語權,學生往往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對知行合一,并不能融會貫通。針對學生心智發(fā)展尚不成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力欠缺的現(xiàn)狀,運用生活德育論幫助學生正確的把握道德教育的內涵,通過挽糾型活動讓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實踐證明學生做到了養(yǎng)成規(guī)范的自律行為,實現(xiàn)了思想品德教育落地生根,使思想品德教教育的付出得到回報。
關鍵詞:思想品德;行動;生活化
在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不應該受到課堂的束縛,在課堂安排不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來,讓學生的行為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鍛煉,從而讓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明顯的提高。
一、將中小學生的品德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中
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品德教育活動,要注重從教學的各個學科領域自然的結合各自學科的特點來完成道德教育的滲透工作。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德才兼?zhèn)涞奈磥砩鐣髁x事業(yè)的接班人,所以,在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承擔的任務都是雙重的,一方面要傳遞給學生專業(yè)的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借助這些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讓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質。所以對于各學科教學工作來說,教師一方面要把握學科的知識體系特點,另一方面要找到道德教育進行滲透的契合點。要從學科教學的整體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設計,運用系統(tǒng)的觀念進行道德教育滲透工作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關注到學生未來的職業(yè)走向和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各學科要發(fā)揮自身道德教育的優(yōu)勢,要注重滲透而不是灌輸,要讓各學科的道德教育滲透工作成為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讓整個校園和家庭在道德教育方面達成一致,為中小學生營造出價值觀和諧一致的道德品質成長的和諧氛圍。
二、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道德教育
我們之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人格品質,讓學生養(yǎng)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的一系列的道德品質和行為。主要目的在于將學生們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成員,努力學習本領,為社會主義新時代各項建設的實現(xiàn)做出自己的扎實貢獻,也為人類歷史的不斷向前發(fā)展做出自己的努力。道德問題可以幫助中小學生解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困惑,道德規(guī)范之所以被人們總結出來,并且在社會生活中廣泛的應用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協(xié)調人們之間的矛盾。讓人們團結在一起,互幫互助,在友愛和諧的氛圍中,共同營造人類社會的大家園。所以道德規(guī)范的產(chǎn)生離不開人們鮮活的生活,我們在中小學生面前開展道德教育工作,也要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很多問題學生們非常關心,容易產(chǎn)生思想上的困惑,在行動上也不知道該如何做,所以,結合這樣的一些實例,幫助學生們進行分析,讓學生找準自己在思想和行動上的具體方向,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讓中小學生帶著充足的自信,走入社會,在社會中發(fā)揮自己的積極作用。所以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教師也要仔細的觀察學生們的表現(xiàn),如果中小學生們在學校生活中能夠表現(xiàn)出一些遇到的問題,相關的行為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們身上的一些表現(xiàn),來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讓學生們圍繞著一些學生的做法進行討論和分析。培養(yǎng)中小學生對于道德問題更加深刻的認識,提高他們對于道德規(guī)范理解的靈活性。我想到一位“作家”,在她的書中寫到:“聽了那么多的道理,為什么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難道是道理出現(xiàn)了問題?不是。難道是道理沒有用?也不是。正所謂的“聽聽激動,想想感動,一覺過后,一動不動”要想過好這一生,要想改變現(xiàn)狀,一定是從行動落實開始的。
三、教師要注重道德教育的言傳身教的作用
在開展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說什么并不重要,教師怎么做,對于中小學生的影響才會更大。其實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教師都要時時的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給學生帶去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的影響。學生們不僅會聽老師怎么說,而且更要看老師怎么做,老師的做法對于學生的影響力會更大。所以,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也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師德師風的建設要常抓不懈,加強每一位教師的道德監(jiān)督工作,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學生都可以接受到教師的道德教育培養(yǎng)和熏陶,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加富有力量,而且效果也會更加持久,學生更不會產(chǎn)生因教師言行不一致,所帶來的道德認知焦慮。
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德育的教學指導,應該建立一個能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生活化學習的效果。評價的指標應該綜合化、多樣化,重點關注學生生活中掌握的程度,而不是理論知識的記憶能力,評價的導向性要傾向于學生的內在理解,可以是爭對某一情境談談自己的理解,或是敘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教師要結合反饋的內容,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爭對學生理解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羅文武.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行動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8(23):135.
[2]林雪微.尋找開啟思想品德行動力的密碼[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05):64-66.
[3]肖慈英.“模擬游戲積分身份升級機制”對調動學生思品課堂積極性的行動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