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
(山西汾西礦業(yè)南關煤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靈石 031304)
綜掘巷道施工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掘進迎頭高濃度粉塵不僅會造成煤塵爆炸、矽肺病問題,也會影響作業(yè)人員視野、制約掘進效率。因此,如何降低綜掘工作面粉塵濃度是現(xiàn)階段礦井巷道掘進中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1-3]。目前,綜掘工作面粉塵防治技術包括有高壓噴霧、長壓短抽以及泡沫降塵等。但上述措施集中在綜掘機割煤破巖階段,不能降低粉塵產生量[4-5]。粉塵產生量與煤層含水率有直接關系。為了降低綜掘機截割時產生的煤塵量,可對煤層進行浸潤,使煤體破碎時由原有脆性變形轉變成塑形變形,從根本上降低粉塵產生量。因此,南關礦在2607綜掘工作面采取分段式注水降塵技術。
2607綜掘工作面沿著6號煤層底板掘進,煤厚2.5 m,傾角12°,測定的煤層含水率為0.52%,煤層原始瓦斯含量為6.65 m3/t,堅固性系數(f值)為0.38,中下部煤層相對較為松軟。6號煤層頂板為堅硬的砂巖,底板為松軟泥巖、黏土巖。
巷道采用懸臂式掘進機一次性成巷,斷面為梯形(上、下寬分別為3 600 mm、3 800 mm,高為2 600 mm),采用金屬架棚對圍巖進行控制。巷道采用2臺局部通風機(一主一備,型號為FBDNO.5.6/2×15 kW)為掘進迎頭供風,風量為390 m3/min,風筒直徑600 mm。
掘進工作面防塵主要采用綜掘機機載內、外噴霧裝置,以及掘進工作面臨時設置的一道手動控制凈化水幕。但是由于井下防塵用水雜質含量多、井下環(huán)境惡劣,綜掘機內外噴霧時常堵塞,綜掘工作面粉塵濃度最高可到1 503 mg/m3。
2607綜掘工作面粉塵主要來源于截割頭破煤、巖,同時開采的6號煤層瓦斯涌出量大,采用長壓短抽降塵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煤層底板為軟弱泥巖、黏土巖,遇水容易變形,機載噴霧裝置用水量不宜過大。因此,綜掘工作面采取的粉塵防治措施為:①采用分段注水技術提高原煤含水率,從而降低破煤時粉塵產生量;②采用用水量小的泡沫除塵技術降低截割頭破煤后粉塵溢出量;③采用凈化水幕進一步降低回風流中粉塵濃度;④強化對作業(yè)人員個體防護。
(1)技術原理
分段式注水技術是在普通單級注水技術上發(fā)展而來。根據掘進工作面前方礦壓分布情況,采用多級封孔方式進行分段注水[6]。具體掘進迎頭礦壓分布見圖1。在掘進迎頭前方卸壓帶、應力集中帶以及原巖應力帶(下文簡稱“三壓帶”)分段注水,通過分段式封孔器完成分段注水。
圖1 掘進迎頭礦壓分布
在掘進迎頭布置的注水鉆孔內,分段式封孔器位于迎頭前方“三壓帶”影響范圍內,鉆孔注水后,應力集中帶向煤體深部轉移,鉆孔注水段位于應力集中帶附近,使得“三壓帶”范圍內煤體得以充分浸潤。
(2)注水系統(tǒng)構成
圖2 分段注水系統(tǒng)結構
具體采用的分段注水系統(tǒng)結構見圖2,施工時先將封孔器置于已完成鉆進的鉆孔內,隨后注水泵站將高壓水通過高壓軟管與分段式封孔器進水口連接,通過控制進水閥門實現(xiàn)孔內分段封孔、注水。注水泵型號為BPW80/16、額定壓力、流量分別為16 MPa、80 L/min。
考慮到2607綜掘面巷道斷面、掘進速度、注水時間等生產條件,采用的封孔器型號為FSFZ-38/16。該封孔器可實現(xiàn)回收利用,可實現(xiàn)兩段式封孔注水,額定工作壓力達到16 MPa,具體結構見圖3。
圖3 FSFZ-38/16分段式封孔器結構
(3)注水參數
①2607綜掘面巷道斷面較小,同時6號煤層上部較為堅硬、下部松軟,在巷道迎頭煤壁中部布置深度10 m分段注水鉆孔,與巷道底板、頂板間距分別為1 600 mm、1 000 mm。
②為了確定合理注水壓力,分別對10 MPa、12 MPa、13 MPa三種注水壓力下的注水量、注水時間進行現(xiàn)場測試。注水期間,當迎頭煤壁出現(xiàn)滲水或者注水壓力降低幅度超過30%時立刻停止注水。具體三種注水壓力時的注水量、注水時間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表1 三種注水壓力時的注水流量、時間統(tǒng)計結果
掘進工作面分段注水孔的注水流量與注水壓力呈正相關,注水壓力越大,注水量越多;反之注水時間與注水壓力呈負相關,注水壓力越大需要的注水時間越短。隨著注水壓力增加,注水量增加幅度有所降低,當注水壓力由10 MPa增加至12 MPa時注水量增加400 L; 注水壓力由12 MPa增加至13 MPa時注水量僅增加100 L。綜合考慮注水時間、注水量,最終選用12 MPa注水壓力。
③煤體水分變化情況
圖4 注水孔、取樣孔布置位置
在注水孔兩側相距1 000 mm、1 800 mm位置分別布置10 m深取樣鉆孔,布孔位置見圖4。注水前后分別在注水孔、取樣孔內提取單位長度煤屑測定煤屑水分,具體兩個取樣孔不同深度時的煤屑水分變化情況見圖5。
圖5 取樣孔不同深度時的煤屑水分變化情況
從圖中看出,與注水鉆孔相距1 000 mm、1 800 mm的取樣孔內煤屑水分增量均超過1%,一般認為煤體水分增加超過1%時才可有效降低粉塵產生量。因此在2607綜掘工作面布置一個注水孔即可滿足降塵需要。
(4)分段注水效果考察
采用濾膜采樣稱重方法對注水前后綜掘司機位置、綜掘機后方5 m位置處全塵、呼吸性粉塵變化情況進行測定,具體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分段注水前后粉塵濃度測定結果
從表中看出,通過對綜掘工作面煤體采用分段注水方式后,綜掘司機位置全塵、呼吸性粉塵濃度降低率分別為67%、68.4%;空氣含塵濃度分別降低至672.1 mg/m3、231.3 mg/m3; 綜掘機后方5 m位置處全塵、呼吸性粉塵降濃度低率分別為58.8%、60.3%; 空氣含塵濃度分別降低至478.2 mg/m3、165.3 mg/m3。綜掘工作面采用分段注水后,掘進面產塵量降低明顯,呼吸性粉塵降低率較全塵更高。
泡沫除塵用水量僅為普通噴霧除塵的20%~35%,可起到更好的降塵效果,也更適用于2607綜掘面巷道底板松軟的巖性條件。具體采用的機載泡沫除塵系統(tǒng)結構見圖6?,F(xiàn)場應用時將泡沫自動添加裝置置于綜掘機二運轉載位置,隨綜掘機前移,泡沫噴射裝置布置在綜掘機截割部。
圖6 機載泡沫除塵系統(tǒng)結構
具體系統(tǒng)參數為:工作水壓1.5 MPa、工作氣壓0.4 MPa、耗水量25 L/min、發(fā)泡劑添加率3%、發(fā)泡倍數為70。
在2607綜掘工作面迎頭采用分段注水浸潤煤體后,可大幅度降低掘進期間粉塵產生量。在此基礎上再采用機載泡沫除塵、自動凈化水幕進行降塵。為了分析綜掘工作面粉塵防治效果,采用AFZ-2粉塵采樣儀對綜掘工作面粉塵濃度進行持續(xù)測定,具體測定結果見表3。
表3 粉塵治理前后濃度測定結果
在掘進工作面采用分段注水、泡沫降塵技術后,掘進工作面全塵濃度介于72~85.1 mg/m3、呼吸性粉塵濃度介于32.5~38.4 mg/m3,除塵效率均在90%以上,取得顯著粉塵防治效果。
1)6號煤層本身含水率較低,加之瓦斯抽采進一步降低了煤層含水率; 同時巷道底板為軟弱泥巖、黏土巖,采用的噴霧用水量不宜過大,由此造成巷道掘進過程中粉塵產生量大。在掘進迎頭采用分段注水方式,可顯著增加煤層中含水率,從根本上降底粉塵產生量;采用機載泡沫除塵系統(tǒng)可進一步降低掘進迎頭以及巷道內的粉塵濃度。
2)在掘進迎頭采用分段注水方式,短時間內即可增加煤層含水率。在2607綜掘工作面迎頭采用1個注水孔即可實現(xiàn)對掘進范圍內煤層有效注水。注水后,煤體內含水率增加值均超過1%;綜掘機截割時全塵、呼吸性粉塵產生量降低幅度介于58.8%~67.0%、60.3%~68.4%,降塵效果較好。
3)在分段注水基礎上,采用機載泡沫除塵裝置代替原有的噴霧除塵,應用后綜掘司機位置全塵、呼吸性粉塵濃度分別降低至85.1 mg/m3、38.4 mg/m3;綜掘機后方5 m范圍位置全塵、呼吸性粉塵濃度分別降低至72.2 mg/m3、32.5 mg/m3,作業(yè)面環(huán)境質量得以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