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虎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廣州510230)
混凝土施工縫處理方式主要采用電錘及風炮等進行鑿毛,此種傳統(tǒng)的方式存在著施工難度大、人工設備耗費大、鑿毛深淺不均等問題,另由于頂層混凝土振搗控制不佳,浮漿過厚,鑿毛需達到一定深度才可露出骨料,難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本文基于香港某廢物管理設施工程沉箱預制施工,對沉箱分層施工縫處理進行研究,通過高壓水槍沖毛方式,解決了傳統(tǒng)鑿毛施工存在的普遍問題。
香港某廢物管理設施項目碼頭及海堤采用重力式沉箱結構,沉箱高度10~13 m。按傳統(tǒng)分層澆注工藝進行預制,分層方式為底層2 m,標準層4 m,頂層根據(jù)不同高度分為2 m、3 m、4 m,因此沉箱存在著2~3道水平分層施工縫。由于沉箱需于海上進行浮運,施工縫處理需達到較好的效果,避免出現(xiàn)滲水,保證浮運過程中的安全。
在混凝土澆注完成后,通過在混凝土表面噴灑緩凝劑,讓表面混凝土凝結時間延長,與內部混凝土凝結時間形成時間差。在內部混凝土凝結而表面混凝土尚未凝結時,利用高壓水槍將表面混凝土的漿沖走,留下部分嵌固在混凝土內的粗骨料,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粗糙面,以便在下次混凝土澆注時進行良好結合。
混凝土凝結時間對沖毛施工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配制混凝土時,根據(jù)氣溫情況,通過調節(jié)外加劑的成分,控制混凝土的凝結時間。
項目所配制D50/20 混凝土,設計強度50 MPa,設計坍落度為175±45 mm,粗骨料采用5~10 mm 及10~20 mm 兩種級配,外加使用蘇博特PCA-I 型高性能減水劑。根據(jù)季節(jié)氣溫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凝結時間,確保在澆注完成后有恰當?shù)臅r間進行沖毛的各道工序。
為掌握不同氣溫條件下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根據(jù)項目所在地的常年氣溫情況,對混凝土在20 ℃、30 ℃、40 ℃氣溫下的凝結時間進行了測試,測試報告如圖1所示,測試結果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測試結果表明,混凝土的凝結時間隨著氣溫的升高而縮短。
在不同摻量條件下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圖1 凝結時間Fig.1 Setting Time
根據(jù)測試結果,隨著外加劑摻量的提高,混凝土初凝時間有所增長,但是這種增長并不明顯。考慮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穩(wěn)定性,外加劑摻量隨著氣溫的升高,可稍作調整,調整范圍為1.2%~1.8%。
表1 凝結時間測試結果一Tab.1 Testing Result 1 of Setting Time
表2 凝結時間測試結果二Tab.2 Testing Result 2 of Setting Time
緩凝組分在外加劑中的摻量,對于混凝土凝結時間影響很大,對聚羧酸高效減水劑,緩凝組分要求更加嚴格。故在氣溫變化之際,應及時通知外加劑廠家適當?shù)恼{整外加劑的緩凝組分的含量,使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接近統(tǒng)一,便于現(xiàn)場的時間掌控。
項目混凝土表面沖毛所采用的緩凝劑為蘇博特SBT-AW(I)表面緩凝劑。SBT-AW(I)表面緩凝劑以有機化合物為主要成分,配合以保水、緩凝等功效,附著于混凝土表面后,通過活性組分的滲透及對水泥水化的抑制作用,獲得露出骨料紋理的混凝土表面。
SBT-AW(I)表面緩凝劑采用噴灑型,根據(jù)廠家的推薦用量,項目部進行了相關的試驗,分別在4個位置進行測試,采用噴灑用量分別為0.15 kg/m2、0.20 kg/m2、0.30 kg/m2、0.35 kg/m2的刻蝕深度分別為2.5 mm、3.5 mm、3.8 mm、3.9 mm。
where n is a factor, which when equal to unity gives the minimum dislocation density, and D is the crystallite size.
超過0.20 kg/m2后,增加深度效果不明顯。根據(jù)測試結果要求,本項目最終確定選用0.20 kg/m2的表面緩凝劑的噴灑量作為施工指導用量。
3.3.1 混凝土澆注
為避免頂層混凝土振搗時,粗骨料下沉導致表面浮漿過厚而影響沖毛效果,在頂層混凝土澆注時可采用小功率振搗棒并嚴格控制振搗時間,既要保證混凝土密實,又要盡可能減少骨料的下沉。為避免噴灑緩凝劑不均以及沖毛時沖水不均,澆注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應相對平整,避免出現(xiàn)過大高差。
3.3.2 緩凝劑噴灑[6]
緩凝劑噴灑采用手動噴霧器進行。在噴灑時,噴頭應與混凝土表面垂直,若噴頭與混凝土表面不垂直,會引起噴灑的不均勻。緩凝劑灑得較多的位置,緩凝效果影響的深度較大,而灑得較少的位置,緩凝效果影響的深度較小,最終表現(xiàn)為沖毛面所露出的粗骨料高低不一。因此,在噴灑時,應盡可能保證均勻。
3.3.3 沖毛[7-8]
沖毛試驗采取以下參數(shù)作為基礎參數(shù)進行試驗:高壓噴頭距離混凝土面高度為50~100 cm,噴頭角度為30°、45°、60°,噴射壓力為3 MPa、4 MPa、5 MPa。
沖毛時間根據(jù)混凝土的配比、緩凝劑組分并結合現(xiàn)場氣溫進行判斷。在溫度較低時,混凝土凝結時間較長,供現(xiàn)場判斷的時間也較充分,沖毛的時機易于掌握,易達到較好效果;在溫度較高時,混凝土凝結時間縮短,表面水分蒸發(fā)較快,沖毛時機不易掌握,效果較差?,F(xiàn)場操作時,應在表面微干后及時進行沖毛,沖毛工效應滿足所有新澆混凝土面都能及時完成。
沖毛采用高壓水槍,水壓一般控制在3~4 MPa。沖毛過程中,水槍應與混凝土面保持一定角度。若角度過小,易在沖毛過程中將骨料周圍的漿沖得過深,導致骨料嵌入混凝土的深度不足;若角度過大,易在沖毛過程中將骨料沿水平方向沖出,造成露出混凝土表面的骨料不足。
根據(jù)沖毛的效果對比分析得出結論:高壓噴頭距離混凝土面高度為60 cm、噴頭角度為45°、噴射壓力為4 MPa時效果最好。
混凝土層間結合的效果具體表現(xiàn)在兩層間的粘結力的大小,為了檢驗沖毛的效果,項目部在預制場內制作了5 片模擬沉箱層段,層與層之間分別用傳統(tǒng)的鑿毛與沖毛進行粘結力試驗,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粘結力試驗結果Tab.3 Testing Result of Adhesion Stress
試驗結果表明,采用水洗沖毛技術后的效果與傳統(tǒng)的鑿毛基本上一致,相對于傳統(tǒng)的鑿毛工藝,水洗沖毛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加省時,更加環(huán)保。根據(jù)以上試驗效果,將沖毛技術在項目沉箱預制生產過程中進行應用,實際效果如圖2 所示。在夏季施工時,混凝土的凝結時間設定為7~8 h,冬季施工時,混凝土凝結時間設定為5~6 h。按0.20 kg/m2的緩凝劑用量,在混凝土澆注完成后立即均勻噴灑緩凝劑,在等待約2~3 h(冬季時3~4 h),其他未噴灑緩凝劑的混凝土開始出現(xiàn)凝結時,采用3~4 MPa 的水壓,以45°左右的角度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沖毛,至粗骨料露出1/3~1/2 即可。若由于等待時間控制不當或混凝土凝結時間差異,造成沖毛效果不佳,可進行人工補鑿毛,以達到施工要求。
圖2 施工縫實際效果Fig.2 Actual Result of Construction Joint
根據(jù)本項目現(xiàn)場試驗及實際操作結果分析總結,采用沖毛工藝處理施工縫時需重點注意如下方面:
⑴混凝土凝結時間需足夠完成沖毛操作的各個工序,此時間需根據(jù)氣溫調整外加劑的摻量,以控制在2~3 h為宜;
⑵緩凝劑的用量為0.20 kg/m2時,刻蝕深度滿足要求,沖毛可達到較好效果;
⑶在噴灑緩凝劑時,噴嘴應垂直于混凝土表面,且距離混凝土表面距離適中,確保噴灑均勻;
⑷沖毛時水槍與混凝土表面成45°角時,沖毛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