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引起母羊流產的原因有很多,無論是外部因素還是內在原因,所產生流產的因素都是復雜且多變的。如:流產的病史、飼養(yǎng)場的實地環(huán)境、流產的癥狀、胎兒的胞衣等各種綜合因素。那么本文就如何通過分析這些病因找到切實有效的防控措施來降低母羊流產的幾率來進行淺談一番。
總體而言導致母羊流產的因素比較多,其中就主要包括的有:其一,飼養(yǎng)者對母羊的身體健康管理不良,比如母羊進食腐爛變質、含酸性過重、過冷或熱、喂養(yǎng)超量的酒糟或者還未經做去毒處理后的菜籽餅或者棉籽餅;其二,還有飼料中摻進得有麥角、有毒性的草(例如無刺的含羞草、鬧陽花等等)等這些飼料從而導致了母羊發(fā)生流產;其三,羊類具有傳染性疾病因素而引起得母羊流產,比如鉤端螺旋體病、布氏桿菌病、滴蟲病、弓形體病、弧菌病等;其四,母羊本身體內感染來寄生蟲或者心臟、脾胃、腸道等內臟的內科疾病的重癥病期間;其五,母羊在妊娠期間進出欄舍時遭到擠壓腹部或者母羊上坡和急轉彎時發(fā)生了滑跌,羊群之間互相打架從而傷及到了母羊腹部。因此,飼養(yǎng)者要防控母羊發(fā)生流產情況,就必須要針對導致母羊發(fā)生流產的具體原由并對此采取相應的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
2.1 應提高對羊群喂養(yǎng)管理的重視 注意提高對羊群的管理水平,盡量避免因進食了毒草或遭遇了嚴寒等不良的管理,導致引起的流產情況。與此同時在母羊整個的懷孕期間都應細心照料。具體來說就是母羊在配種后如飼養(yǎng)戶的養(yǎng)殖場條件尚可,則應該盡量地并把母羊圈養(yǎng)起來休息3~5d,等到母羊配種時間到1個星期~懷孕4月齡時則可以正常的外出放牧,但時間要注意把控得當。然后就是山羊放牧方式應力求合理化、科學化,在冬季草木較枯的季節(jié),要及時進行補喂方案的實施。在母羊懷孕的后期,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補喂標準,以此來改善母羊的體質,提升其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飼料盡量做到營養(yǎng)均衡,且定時、定量的補喂。
2.2 羊類疾病的預防 母羊因布病或者衣原體病導致流產,胎兒生產下來后應進行及時的隔離。與此同時,需要將其殘留下來的污染物、胎衣等進行及時的清理,然后再集中起來進行無害化處理。
2.3 驅蟲 特別注意母羊驅蟲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可以有效預防母羊流產癥的發(fā)生。在此建議使用最新型的驅蟲藥物,例如:伊力佳、阿力佳等,以減少羊群大面積感染寄生蟲從而導致母羊流產的可能。驅蟲時間可以安排在每年的春秋兩個季節(jié),嚴格執(zhí)行驅蟲流程。
2.4 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種程序 落實做好免疫措施,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嚴格、合理的接種程序,繁殖高峰季節(jié)來臨前,要注意防控傳染病。及早進行疫苗的接種注射,是現(xiàn)目前最切實有效的防控疾病措施。例如,預防衣原體的感染:可使用卵黃囊油佐劑甲醛滅活苗,每只可用3mL,進行皮下注射,免疫期有效時長達1~2年,經實踐證明注射疫苗后的母羊流產率較之未注射時降低了大約5%~7.6%。
綜上所述,只有當我們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導致母羊流產的因素,并及時的采取切實有效的防控措施,就能保證母羊的健康生育。以此創(chuàng)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