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陳明 ,熊霞,彭涵,,楊禮,,宋小燕,夏波,陳家磊,楊朝武*
(1.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大恒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黃羽肉雞的羽速鑒別,可減少疾病傳播,提高鑒別率,是近幾年來推廣得較好的一種鑒別方式。在現(xiàn)代黃羽肉雞快慢羽育種生產(chǎn)中,為更改父母代或商品代血緣為慢羽,養(yǎng)殖業(yè)主常常會使用雜交選育的方法替換父本血緣,但是父本慢羽血緣到底需要多少天才能替換純凈,依然缺乏參考依據(jù)。為研究父系血緣在育種雜交換血過程中的替換速率,提升育種效率,本試驗結(jié)合人工授精技術(shù),利用純系慢羽父系血源(ZKZK)[1]進行數(shù)據(jù)記錄分析,以期為育種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1.1 地點與時間 試驗地點在四川大恒家禽育種有限公司,試驗時間為2019年7月。
1.2 試驗對象 大恒祖代32 周齡快羽純系母雞6 000 只,大恒快慢羽祖代32 周齡慢羽純系公雞150 只。大恒快慢羽為中快速、羽速自別雌雄型黃羽優(yōu)質(zhì)肉雞,該品種快慢羽自別雌雄鑒別標準為98%以上。
1.3 試驗儀器 愛多孵化機(型號為9ADF19 200,生產(chǎn)廠家為蚌埠天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1.4 試驗分組 將6 000只大恒快羽純系(ZkW)母雞均分為3 個組,每個大組2 000 只,標號為A組、B 組和C 組。試驗期間,用150 只慢羽純系公雞(ZKZK)隨機對試驗母雞進行人工授精,初次人工授精開始時間為2019 年7 月1 日,為保證較高的受精率,人工授精頻率為每3 d一次[2]。孵化對比時,只取上孵當天所產(chǎn)種蛋做對比試驗。孵化收蛋時間為2019 年7 月4 日第1 次(每組隨機收取600枚),2019年7月7日第2次(每組隨機收取600 枚),2019 年7 月10 日第3 次(每組隨機收取600 枚),2019 年7 月13 日第4 次(每組隨機收取600枚)。孵化時長為21 d,孵化期間記錄各組受精率、孵化率及出殼苗中母苗的慢羽率。母苗快慢羽鑒別計數(shù)前應先通過翻肛鑒別區(qū)分出母苗群體,經(jīng)過快慢羽鑒別后再從各組慢羽群組中抽取50只雛雞解剖,作公母鑒定。
快慢羽雜交基因互換規(guī)律見圖1。從圖1 看出,雜交后的第一代,母苗為慢羽純系(ZKW),公苗為慢羽雜合子(ZKZk)。
圖1 快慢羽基因雜交參考圖
孵化溫度的控制情況見表1[3]。
表1 孵化溫度控制
2.1 受精率和孵化率 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3個組的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
2.2 慢羽率 試驗期間,各孵化批次的慢羽率見表3。從表3 可以看出,隨著人工授精天數(shù)增加,慢羽雞數(shù)量逐漸增加,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經(jīng)解剖鑒定,慢羽母苗翻肛鑒別率均較高。
表3 慢羽母苗率
慢羽鑒別率上升趨勢見圖2。從圖2 可以看出,慢羽鑒別率在授精第7 d達78%以上,第9 d達98%以上,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圖2 慢羽鑒別率
2.3 生產(chǎn)成本與效益 大恒快慢羽自別雌雄的慢羽父母代母苗為8.5 元∕只,快羽父母代母苗為7.5元∕只。從雜交換血開始,換血收益即超過原血收益,在授精第3 d,慢羽出苗收益較未換血群體上漲3%;在授精第7 d,慢羽出苗收益較未換血群體上漲11%,效益差距上升明顯;在授精第9 d,慢羽出苗收益較未換血群體上漲13%,效益實現(xiàn)最大化。
3.1 受精率和孵化率 本次試驗只是進行了血緣替換,試驗中母雞品種一致,飼養(yǎng)條件一致,因此受精率和孵化率無顯著差異。
3.2 慢羽率 隨著授精天數(shù)的增加,慢羽血緣占比逐漸上升,在授精第0~5 d 時,慢羽占比較低,這可能與原公雞精液在母雞體內(nèi)仍有較高比例的存活并參與種蛋的受精過程有關(guān)。理論上,精子在母雞體內(nèi)能存活35 d,但3~5 d 后受精能力下降,而此時慢羽精液進入母雞體內(nèi)的量還有限,不具備較高比例替代原精液的能力,故第5 d前慢羽苗占比較低。隨著后期慢羽輸精次數(shù)增加,母雞體內(nèi)的慢羽精液量也隨之增加,由于新鮮精子更具優(yōu)先授精的能力,因此后期慢羽率急劇上升,在授精第7 d 占比達80%以上,第9 d 達98%以上。第9 d 慢羽率已達品種標準,因此第9~13 d的數(shù)據(jù)不再進行對比分析。
3.3 生產(chǎn)成本與效益 當客戶需要純慢羽后代苗時,在換血后慢羽比例小于70%的情況下供苗,會額外增加過多的上孵種蛋數(shù)量(入孵量上浮30%),種蛋損耗過大,人為鑒別重復的工作量也會增加,由于慢羽苗數(shù)量較少,又不能當快羽賣掉,只能做雜苗處理,損耗成本過大,在行情不好時慎用。本試驗選擇慢羽比例超過80%時(授精第7d)進行效益分析。在授精第7 d后(第4輪起)慢羽比例達到了80%以上,此時更易于鑒別與商用。
綜上表明,慢羽血緣替換最佳使用時間應從換血第7 d 開始(授精第4 輪起)。若過早使用換血后代,一方面慢羽純度不夠,另一方面會造成額外投入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