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瑩
肝炎后肝硬化是機體因各種病因引起的肝臟慢性、進行性、彌漫性病變的結果,病理學組織表現(xiàn)為肝細胞壞死、纖維化,肝纖維組織增生包繞肝小葉。臨床中,可將肝炎后肝硬化劃分為3 種,即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簡稱為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丁型病毒性肝炎[1]。乙肝是最為常見的病毒性肝炎,隨著時間流逝,乙肝病毒復制患者出現(xiàn)肝硬化趨勢,導致患者出現(xiàn)免疫系統(tǒng)紊亂、肝功能異常、肝細胞壞死等現(xiàn)象。經(jīng)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乙肝后肝硬化早期處于代償階段,患者肝臟形態(tài)與功能正常,無明顯癥狀;中晚期失代償階段患者肝臟出現(xiàn)異常,肝臟體積縮小并伴隨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積液、腦病、門脈高壓、肝腎綜合征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2-3]。恩替卡韋屬于核苷類似物,可抑制并清除病毒復制,控制病情發(fā)展,但此類藥物治療周期長,如不堅持服用其預后效果不理想。長效干擾素α2b 通過與人體細胞表面的干擾素受體蛋白質結合產(chǎn)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病毒復制,增強人體抗病毒能力,達到治療的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討恩替卡韋聯(lián)合長效干擾素α2b 治療乙肝后肝硬化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肝功能和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分會宗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分會2015 年更新版《慢性乙肝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4]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2)經(jīng)病理學診斷后為失代償期乙肝后肝硬化;(3)首次抗病毒治療,且治療前3個月均未使用微生態(tài)制劑、抗病毒藥物等;(4)意識清楚,且具有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5)臨床資料清晰完整,患者依從性較高,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腎功能性疾病者;(2)合并心血管、免疫系統(tǒng)、凝血系統(tǒng)疾病者;(3)合并其他類型肝炎者;(4)存在意識不清,溝通障礙者;(5)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惡性腫瘤者;(6)處于妊娠期、哺乳期者;(7)藥物過敏者。
1.2 一般資料 選取南平市建陽第一醫(yī)院2019 年2 月—2021年2 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12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6 例。對照組中男31 例,女25 例;年齡31~77 歲,平均(5.3±8.7)歲;病程2 個月~2.3 年,平均(17.58±4.76)個月;Child-Pugh 分級:B 級40 例,C級16 例。觀察組中男34 例,女22 例;年齡31~75 歲,平均(50.2±8.7)歲;病程2 個月~2 年,平均(17.34±4.58)個月;Child-Pugh 分級:B 級38 例,C 級20 例。2 組性別、年齡、病程、Child-Pugh 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南平市建陽第一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3 方法 對照組予以護肝、利尿、營養(yǎng)等對癥治療,并口服恩替卡韋片(生產(chǎn)廠家: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37,規(guī)格:0.5 mg/片)1 片/次,1 次/d,治療6 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長效干擾素α2b 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80083,規(guī)格:500 萬U/支〕治療,行肌肉注射,1 支/d,連續(xù)注射4 周后改為3 次/周,治療6 個月。
1.4 觀察指標(1)比較2 組臨床療效,其判定標準:臨床表征基本消失,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改善程度達到50%以上為顯效;臨床表征明顯改善,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改善程度在25%~50%之間為有效;臨床表征無明顯改善或有加重趨勢,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改善程度低于25%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2)比較2 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膽紅素(TBiL)、清蛋白與球蛋白比例(A/G)〕、肝纖維化指標〔透明質酸(HA)、層黏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Ⅳ-C)〕。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山東博科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魯械注準20192220157,型號:BK-1200)對AST、ALT、TBiL、A、G 進行測定。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HA、LN、PC-Ⅲ、Ⅳ-C 進行測定。(3)觀察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消化道出血、腹腔積液、門脈高壓、肝腎綜合征、疲累乏力等。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07%,高于對照組的7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995,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肝功能指標 治療前,2 組AST、ALT、TBiL、A/G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AST、ALT、TBiL 低于對照組,A/G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 組治療后AST、ALT、TBiL 低于本組治療前,A/G 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2.3 肝纖維化指標 治療前,2 組HA、LN、PC-Ⅲ、Ⅳ-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A、LN、PC-Ⅲ、Ⅳ-C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 組治療后HA、LN、PC-Ⅲ、Ⅳ-C 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
2.4 并發(fā)癥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29%(8/56),低于對照組39.29%(22/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044,P<0.05)。見表5。
表5 2 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乙肝后肝硬化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不斷復制傳播引起的,此類病毒在人體內(nèi)可長期存在,其中約30%的人群逐漸轉化為慢性肝炎,是引發(fā)肝硬化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肝炎。經(jīng)臨床資料研究發(fā)現(xiàn),80%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從感染病毒到出現(xiàn)肝硬化臨床癥狀的時間為5~10 年,早期乙肝后肝硬化無明顯癥狀,50%的人群一旦發(fā)現(xiàn)已為乙肝肝硬化終末階段,也稱失代償期[5]。失代償期患者會出現(xiàn)腹腔積液、門靜脈高壓、肝腎綜合征等并發(fā)癥,其生存率極低,為14%~35%[2]。臨床中大量樣本資料證實核苷類似物的抗病毒效果明顯,可有效控制并減緩肝硬化進程。恩替卡韋是鳥嘌呤核苷類似物,是治療乙肝性肝硬化的常用藥物,其對乙肝病毒多聚酶具有強效抑制作用,能夠通過磷酸轉化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與乙肝病毒多聚酶底物競爭,從而達到抑制病毒活性、降低病毒復制的效果[6]。但恩替卡韋治療周期較長,若不長期服用治療效果難以保證,若長期服用會對人體產(chǎn)生不良反應,如頭痛、乏力、疲累、惡心、腎功能損失等[7-8]。干擾素α 作為治療慢性乙肝的首選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并清除病毒,但普通干擾素t1/2較短,僅有4 h,無法達到長效抑制的效果,長效干擾素α2b 的t1/2為40 h,在人體內(nèi)可持續(xù)作用168 h,能夠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降低患者耐藥性,達到持久治療的效果[9]。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恩替卡韋聯(lián)合長效干擾素α2b 治療的觀察組治療后ALT、AST、TBiL 低于對照組,A/G 高于對照組,表明長效干擾素α2b與恩替卡韋聯(lián)合使用可有效降低肝功能損傷,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緩病情發(fā)展。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HA、LN、PC-Ⅲ、Ⅳ-C 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證明恩替卡韋加長效干擾素α2b 可有效減輕患者肝纖維化,提高代償期乙肝后肝硬化的治療效果,是治療乙肝后肝硬化的理想藥物。
綜上所述,恩替卡韋聯(lián)合長效干擾素α2b 治療乙肝后肝硬化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減輕肝纖維化,且并發(fā)癥較低,安全性得到保障,但因時間、地域、樣本數(shù)量等多種因素影響,兩種藥物對乙肝合并肝硬化的各項指標影響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