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簡書,鄧玉琴,鄧宇春
腦血管病是指患者腦血管出現(xiàn)的各類疾病,其共同特點為可引發(fā)腦組織異常缺血,還可在極大程度上致使患者發(fā)生殘疾甚至死亡[1]。該病與心血管病、腫瘤并稱為現(xiàn)階段人類三大疾病。腦血管病在我國范圍內的致死率已高居全部疾病首位,該病約有80%的患者類型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為不穩(wěn)定型斑塊發(fā)生破裂,患者血小板發(fā)生聚集,進而引發(fā)血栓[2]。阿司匹林為該病治療的常見基礎藥物,對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抑制作用,還能控制患者炎性反應。相關研究表明,給予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有效降脂干預,能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及病死率[3]。他汀類藥物為臨床及各學界公認的療效較好的降脂藥[4]。本研究分析了瑞舒伐他汀鈣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對斑塊易損性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龍巖人民醫(yī)院2018 年7 月—2020 年9月接收的96 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并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 例。納入標準:(1)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自主同意參與;(2)患者符合《缺血性腦血管病》[5]中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3)研究期間因病情急促發(fā)生死亡者;(4)依從性良好者。排除標準:(1)腦創(chuàng)傷者;(2)哺乳或妊娠期婦女;(3)存在代謝或肝腎功能障礙者;(4)確診腫瘤者;(5)合并造血功能障礙者。2 組性別、年齡、病程、神經(jīng)功能缺損(NDS)評分、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2 組均接受基礎治療,如降血糖、活血化瘀、控制血壓、改善機體循環(huán)、抗血小板聚集等。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鈣(生產廠家: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242)口服治療,10 mg/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另加用阿司匹林(生產廠家:武邑慈航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320)夜間口服,100 mg/次,1 次/d。2 組均治療12 周。
1.3 觀察指標(1)治療前后觀察2 組腦部情況。斑塊面積、內膜中層厚度(IMT)采用衡水非帛醫(yī)療設備銷售有限公司生產的KAI-X8 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查;腦動靜脈血糖差(A-VGlu)水平應用BK-4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2)觀察2 組斑塊情況。應用衡水非帛醫(yī)療設備銷售有限公司生產的KAI-X8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觀察高回聲斑塊、低回聲斑塊、斑塊消失情況。(3)治療前后觀察2 組血脂情況。應用濟南歐萊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生產的BK-4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水平,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4)治療前后觀察2 組血液流動指標。應用HL-5000 全自動血流變檢測儀(生產廠家:濟南愛來寶儀器設備有限公司)檢測紅細胞沉降率、血細胞比容。(5)觀察2 組不良反應(皮疹、腎損傷、頭疼、胃部不適)發(fā)生情況。
2.1 2 組腦部情況比較 治療前2 組斑塊面積、IMT、A-VGlu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斑塊面積、IMT、A-VGlu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腦部情況比較()
2.2 2 組斑塊情況比較 2 組高回聲斑塊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低回聲斑塊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斑塊消失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斑塊情況比較 [例(%)]
2.3 2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LDL-C、TG、T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DL-C、TG、TC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
2.4 2 組血液流動指標比較 治療前2 組紅細胞沉降率、血細胞比容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紅細胞沉降率、血細胞比容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動指標比較()
2.5 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2 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03,P=0.749)。見表6。
表6 2 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例(%)]
腦血管病與心血管病在所有疾病的病死率中高居前列,在西方國家中,腦血管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低于心血管病,而我國則是腦血管病更高。我國每年新增病例超出200 萬人,而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占70%~80%,每年新增患者在150 萬人以上[6]?;颊甙l(fā)生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原因為血栓形成、血小板發(fā)生聚集及不穩(wěn)定型斑塊發(fā)生破裂,而斑塊形成為該病獨立的危險因素,也是該病的重要預測指標之一。血脂代謝異常也是斑塊形成的因素之一,現(xiàn)普遍認為LDL-C為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的重要原因,給予患者降脂措施能有效預防、控制該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7]。
瑞舒伐他汀為一種還原酶抑制劑,能明顯降低LDL-C 水平,t1/2較長,藥物的相互作用較輕,降脂效果相比于其他他汀類藥物療效更好。因此2 組治療后血脂水平均有所降低,加之該藥不僅具有降脂作用,還有抗氧化、抗炎、保護神經(jīng)、穩(wěn)定斑塊等作用,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中療效尚佳,進而提升患者血管穩(wěn)定性,減緩腦細胞的受損情況,提升腦血流量,降低血栓的發(fā)生風險,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8-9]。但患者中樞神經(jīng)遭受嚴重損傷時,瑞舒伐他汀并不能有效地恢復患者神經(jīng)功能,因此單獨使用此藥療效并不理想。阿司匹林為臨床常見的抑制血小板藥物,具有強效抗血栓效果,其主要的藥理作用為鎮(zhèn)痛、抗血小板聚集、擴血管等,對血流情況具有促進作用,進而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10-13]。本研究治療后觀察組紅細胞沉降率、血細胞比容水平低于對照組,這與焦天樞等[10]提出的研究結論具有同質性,但本研究與其對比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因本研究增加了斑塊情況的觀察,治療后觀察組斑塊面積、IMT、A-VGlu 水平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低回聲斑塊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斑塊消失率高于對照組,進一步提示兩藥聯(lián)合使用能改善患者斑塊情況,有利于斑塊穩(wěn)定。藥物使用安全性能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情況,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為臨床慎重考慮的問題之一。本研究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無差異,證實了兩藥聯(lián)用安全性尚可。
綜上所述,瑞舒伐他汀鈣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能降低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動水平,在保證用藥安全性的前提下,穩(wěn)定斑塊情況,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