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廣輝,邱勝利,劉濤,韓斌,吳坤,楊佳康
顱腦損傷是臨床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中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發(fā)病率較高,該病是由于外界沖擊直接作用于腦部所造成的損傷,腦部受創(chuàng)后顱內組織受到損傷,顱內壓升高,則會出現(xiàn)頭痛、嘔吐、意識不清等癥狀,致殘率與病死率較高,因此需積極進行治療,避免腦疝、昏迷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防止病情惡化[1]。目前臨床主要采用依達拉奉進行治療,該藥物作為一種腦保護劑能夠有效清除腦內自由基,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降低顱內壓,改善氧化應激反應,進而減輕對腦內細胞的氧化損傷[2]。雖然依達拉奉能夠減輕對腦部組織造成的損傷,但在改善神經功能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依達拉奉右莰醇是一種新型藥品,由依達拉奉與右莰醇兩種藥物組成,在改善氧化應激反應的同時,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減輕腦梗死狀態(tài),可抑制機體炎性反應,保護血-腦脊液屏障,改善神經功能及腦代謝,且安全性較高[3-4]。本研究旨在探討依達拉奉右莰醇對顱腦損傷患者腦代謝及預后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CT、MRI 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顱腦損傷;(2)入院前未接受治療;(3)臨床資料完整;(4)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量表(GCS)評分≤8 分;(5)有明確的顱腦創(chuàng)傷史。排除標準:(1)認知功能異常,無法配合治療者;(2)失血性休克者;(3)合并其他嚴重臟器損傷者;(4)有顱腦疾病手術史者;(5)肝、腎功能不全及惡性腫瘤、全身嚴重感染等重大疾病者;(6)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2 一般資料 選取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8 年2 月—2021年2 月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96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8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2 例;年齡30~80 歲,平均(51.31±6.53)歲;腦損傷類型:閉合性損傷14 例,腦挫傷9 例,開放性損傷8 例,硬膜內血腫6 例,腦內血腫6 例,硬膜外血腫5 例;致傷原因:交通傷23 例,墜落傷13 例,混合傷8 例,其他4 例。觀察組中男25 例,女23 例;年齡29~80 歲,平均(51.48±6.42)歲;腦損傷類型:閉合性損傷13 例,腦挫傷8 例,開放性損傷9 例,硬膜內血腫7 例,腦內血腫5 例,硬膜外血腫6 例;致傷原因:交通傷24 例,墜落傷12 例,混合傷9 例,其他3 例。2 組性別、年齡、腦損傷類型、致傷原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方法 2 組均給予常規(guī)止血、抗感染藥物治療,糾正患者電解質紊亂及顱內壓偏高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注射液(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0056,規(guī)格:20 ml:30 mg)治療,將該藥物加入至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中進行混合,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用藥,30 g/次,2 次/d。觀察組給予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200007,規(guī)格:5 ml(包含依達拉奉10 mg,右莰醇2.5 mg)〕治療,將該藥物加入至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中,混合后采用靜脈滴注方式進行用藥,15 ml(含依達拉奉30 mg,右莰醇7.5 mg)/次,2 次/d。2 組均連續(xù)治療4 周。需注意用藥期間清淡飲食,禁食辛辣、油膩食物,避免飲酒、吸煙,適量補充維生素及蛋白質,注意休息,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同時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定期進行肝、腎功能檢查,每日測量血壓、心率、體溫等生命體征,若出現(xiàn)嚴重心悸、過敏反應等情況,及時停藥,并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1.4 觀察指標(1)比較2 組臨床療效。其判定標準:顱內血腫完全消失,精神意識完全恢復,生活可自理為顯效;顱內血腫部分消失,精神意識有所改善,部分生活可自理為有效;顱內血腫、精神意識未改善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比較2組治療前后腦代謝指標〔頸內動靜脈血氧含量(DajvO2)、頸內靜脈血氧飽和度(SjvO2)〕。采用血氣分析儀(型號:i-STAT300)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 周后DajvO2及SjvO2進行分析。(3)比較2 組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對患者治療前與治療4 周后神經功能損傷程度進行評估,NIHSS 內容包括上下肢運動、意識、視野、感覺及語言表達等,滿分為42 分,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神經損傷程度較輕。(4)觀察2 組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等預后情況。(5)觀察2 組食欲不振、皮疹、胃部不適、心臟不適、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46/48),高于對照組的81.25%(39/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31,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腦代謝指標 治療前,2 組DajvO2、Sjv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DajvO2低于對照組,Sjv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腦代謝指標比較()
2.3 NIHSS 評分 治療前,2 組NI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治療前后NIHSS 評分比較(,分)
2.4 預后情況 觀察組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預后情況比較 [例(%)]
2.5 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8%(1/48),低對照組的14.58%(7/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09,P<0.05)。見表5。2 組不良反應均比較輕微,未進行干預均自行緩解。
表5 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顱腦損傷多由外界暴力作用于頭部所引起的損傷,發(fā)病率較高,男性較為多見,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惡心、嘔吐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后期若治療效果不佳,則可能引起腦水腫、腦疝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5]。此外,該病預后較差,出現(xiàn)失語、偏癱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必須積極進行治療,預防繼發(fā)性腦損傷,降低致殘率及病死率[6]。
依達拉奉是一種典型的自由基清除劑,在我國臨床主要用于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且效果較好。將該藥用于顱腦損傷患者治療中,能夠有效清除羥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及過氧亞硝酸根離子,改善氧化應激反應對患者造成的損傷,改善患者預后[7-8]。但該藥物在減輕神經功能損傷方面效果并不明顯,因此近年來依達拉奉右莰醇逐漸被臨床應用,該藥在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減輕缺血再灌注方面效果明顯,且安全性較高[9]。依達拉奉右莰醇是由依達拉奉與右莰醇組成的一種藥物,其中右莰醇是一種雙環(huán)單萜類化合物,能夠有效抑制炎性因子如白介素(IL)-6、IL-8、致炎蛋白環(huán)氧化酶2、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達,減輕患者炎性反應,降低不良反應及氧化應激,通過激活γ-氨基丁酸A 型受體,起到保護血-腦脊液屏障的作用,進一步減輕對腦細胞造成的損傷,抑制細胞凋亡及壞死。另外,依達拉奉右莰醇作為一種新型藥品,能夠進入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揮有效作用,使腦組織藥物濃度達到最佳水平,進一步減輕患者機體應激反應,減輕腦組織耗氧,起到改善腦代謝的作用。因此,依達拉奉右莰醇在減輕炎性反應、改善腦代謝指標與神經功能方面更具優(yōu)勢。
人體腦質量占人體體質量的2%,雖然占比較小,但組織代謝率較高,腦組織神經元較為敏感,尤其在能量中斷方面更為突出,當人體發(fā)生重癥顱腦損傷后,其腦代謝水平也會隨之受到影響,發(fā)生異常[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DajvO2低于對照組,SjvO2高于對照組,說明顱腦損傷患者采用依達拉奉右莰醇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腦代謝水平。NIHSS 評分能夠有效對腦損傷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估,通過分析患者下肢運動、視野、意識、感覺等相關功能的恢復情況,可判斷患者病情發(fā)展情況,并根據(jù)相應數(shù)值,對患者實施進一步治療,以促進患者恢復[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顱腦損傷患者采用依達拉奉右莰醇進行治療更有利于神經功能恢復。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發(fā)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依達拉奉右莰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減少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右莰醇治療顱腦損傷,可有效改善患者腦代謝及神經功能,從而改善預后,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