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軍
香江學校自建校以來,立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確立了“和諧香江,生本綻放”的辦學理念,明確了“夯實基礎,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基礎”,指的是少年兒童在成長中的價值培養(yǎng)和需要具備的基礎品格和基本技能。“全面”,指的是以人格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
一、夯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xù)努力。學校在少年兒童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適應其年齡特點、成長規(guī)律,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
我們在校內面向全體學生提出了學會感恩、學會負責、學會守規(guī)、學會合作的校訓。學會感恩——感恩是立世之本,是做人之基,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學會負責——要對自己負責,要對同伴負責,要對集體負責;學會守規(guī)——從小樹立規(guī)則意識,遵循人際交往規(guī)則、活動規(guī)則、知識規(guī)則、課堂規(guī)則,同時在守規(guī)習慣的養(yǎng)成中磨煉意志品質;學會合作——與同學合作,與老師合作,進而培養(yǎng)與需要合作的人合作,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品質。
四個學會是根據(jù)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細化的做人的行為準則。四個學會互為依存,相輔相成:感恩是前提,有感恩才會懂得負責,有了責任意識,才能自覺守規(guī),有了守規(guī)意識,才能更好f地合作。具體舉措則通過校內的少先隊隊會、班會課、少先隊活動、班級管理以及各類活動賦予具體培養(yǎng)目標來具體實施。
成才離不開學習,離不開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優(yōu)秀的學校一定要為學生提供滿足其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的平臺和指引,我校打造的豐富而契合生情的生本課程體系正符合這一需求。此外小學階段不但要學習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生學習打下基礎。要幫助少年兒童交兩個朋友,一個是書籍,一個是運動,所以我提出了一句口號:讓閱讀跟呼吸一樣自然,讓運動跟睡眠一樣必然。
二、全面發(fā)展
除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人格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最終將決定一個人發(fā)展的高度。培養(yǎng)新時代的好少年,要面向孩子全面、和諧的發(fā)展,使其具有中國靈魂、家國情懷,兼?zhèn)鋰H視野。
樹立遠大志向,從小要樹立成長的自信,樹立成才的信念。借鑒北京光明小學八句“我能行”的謹言,我在校內大力推行“我能行”的教育思想。“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別人說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這里行,我在那里行;今天若不行,明天爭取行;能正視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爭取全面行,創(chuàng)造才最行。”我們在校內搭設各種“我能行”的成長舞臺——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每一個活動都賦予具體的教育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賦予承載孩子全面發(fā)展、提升綜合能力的功能,通過這種體驗式教育,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茁壯成長,小活動成就大教育。
少年兒童的成長道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會經(jīng)歷很多考驗與抉擇。而當下的信息泛濫、社會多元、快節(jié)奏,對孩子的心理沖擊、心理層面的考驗更大。
那么試想現(xiàn)在的孩子成長中最缺的是什么?我想應該是吃苦耐勞的磨煉、是經(jīng)受挫折的考驗、是面對困難的堅定。而這些需要在他們成長中給予指引,這也將成為他們日后成長的力量。那么如何造就孩子這些品質?我認為需要在持之以恒的學習中培養(yǎng),在運動當中培養(yǎng),在勞動當中培養(yǎng),在改變中培養(yǎng)(學會適應),在失敗、批評甚至委屈中培養(yǎng),關注孩子心理成長,讓他們內心強大。
三、家校共育
孩子的教育應該是:以家庭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以社會為依托。良好的學校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家校深入合作的基礎上的,學校一定要引導家長關注家庭教育,引導家庭與學校建立“教育共同體”。
作為家長要針對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用恰當?shù)慕逃绞脚囵B(yǎng)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實踐、如何創(chuàng)新、如何生存,從小樹立成長的自信。
1、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是真愛孩子。家長真正關愛孩子,熟悉孩子,理解孩子,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對孩子光有愛的熱情還不夠,還要有愛的能力,更要有愛的藝術。
2、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終身教師。家長的思想道德、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每個家庭要營造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開展健康有益的家庭活動,傳承良好的家風,去感染自己的孩子。
3、用心激勵,適當批評。孩子只有時時受到表揚、激勵,才能不斷產生上進的動力,教育子女時正面賞識引導比直接批評懲罰效果好得多。但當孩子犯錯是,要有適度的批評和懲罰,要培養(yǎng)承擔責任的意識和能力。
4、支持老師,家校形成合力。家長要跟老師多溝通,家長應尊重并信任孩子的老師,家長應支持教師的工作,為教師樹立威信。
2021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沒有舉行線下的畢業(yè)典禮,我給六年級的畢業(yè)生寫了一封親筆信,用文字寄托對他們的期許。
希望同學們:一是學會感恩,與愛同行。我們要感恩父母、師長,感恩我們的國家,感恩我們這個社會,感恩所有給予我們愛的人;二是學海無涯,迎難而上。你們在小學的最后一個學期,正值廣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難時刻,我們每一個人身在其中,齊心協(xié)力、共克時艱。通過這次疫情,同學們更加理解了健康的重要、深刻地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作為香江學子,我希望你們能夠真正懂得學習是為了什么,自己的人生想要什么;三、胸懷夢想,逐夢前行。你們是新時代的建設者、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并為之努力耕耘,才能讓夢想之花絢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