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霞,竇英茹,徐 微,朱瑞軒,童 萍,楊 揚,石元洪,董麗平
(蘇北人民醫(yī)院臨床心理科,江蘇 揚州 225001)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護士與患者接觸時間最長,要完成基礎護理、生活護理、??谱o理操作及各項治療工作,體力消耗的同時還會因為病毒的未知性擔心自身和家人被傳染,身心承擔巨大的壓力[1-3]。據調查,援鄂護理人員因危重患者多、工作強度大、工作環(huán)境及防護措施不到位先后出現了恐懼、焦慮、抑郁、軀體化等心身應激反應[4,5]。為保證護理人員心身健康,以最佳的狀態(tài)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本研究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揚州援鄂護理人員進行預先干預措施,評估其對理人員心理應激反應及心身健康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0 年2 月~3 月第七批江蘇援鄂醫(yī)療隊護理人員120 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蘇北人民醫(yī)院30 名,揚州大學附屬醫(yī)院24 名,揚州市中醫(yī)院18 名,揚州市婦幼保健院18 名,高郵市人民醫(yī)院6 名,高郵市中醫(yī)院6 名,江都人民醫(yī)院6 名,寶應縣人民醫(yī)院6 名,儀征市人民醫(yī)院6 名。所有護理人員中男性1 名,女性119 名。年齡23~47 歲,平均年齡(31.30±4.60)歲。工作年限3~28 年,平均工作年限(9.10±5.37)年齡。職稱分布:護士10 名,護師59 名,主管護師46 名,副主任護師4 名,主任護師1名;學歷:大專10 名,本科105 名,碩士1 名。納入標準:①護理應急人力資源庫成員;②護理人員自愿參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非揚州支援武漢抗疫醫(yī)療隊護理人員;②非抗疫一線的護理人員。
1.2 方法
1.2.1 政策支持 ①落實保障政策待遇:按照國家及省、市相關政策及文件精神,院人事處將一線醫(yī)務人員的臨時性補助、值班伙食補助、績效工資等政策及時落到位。根據國家、省市關于一線醫(yī)務人員子女教育方面的政策待遇聯系教育部門,對當年入學的一線醫(yī)務人員子女,爭取優(yōu)先安排。對在防疫工作中表現突出、受到立功或嘉獎表彰的一線醫(yī)務人員,照顧政策適用年限適當延長。②落實政治引領政策,表彰獎勵先進典型:在抗疫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對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入黨積極分子及時吸收為預備黨員;已遞交入黨申請書、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可直接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對在疫情防控一線表現突出的工作人員,及時按有關規(guī)定給予嘉獎或記功獎勵,本年度考核可直接評為優(yōu)秀等次。③優(yōu)先選拔培養(yǎng)干部,職稱評聘激勵傾斜:在一線考察識別評價干部,對表現突出、符合條件的一線人員,按干部職級和管理權限,優(yōu)先提拔任用;對表現突出的年輕醫(yī)務人員,直接納入優(yōu)秀后備干部庫重點培養(yǎng)。職稱評聘給予傾斜,已取得高一級專業(yè)技術資格待聘人員將不受科室專業(yè)技術崗位職數的限制,直接聘任相應專業(yè)技術職務。
1.2.2 樹立客觀認知,積極應對突發(fā)疫情 ①法律法規(guī)、制度流程培訓:《中華人民共和國執(zhí)業(yè)護士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遇有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fā)重大傷亡事故及其他嚴重威脅人群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護士必須服從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調遣,參加醫(yī)療救護和預防保健工作[6]。醫(yī)院制定了疫情防控相關制度流程:包括發(fā)熱門診職責、制度及流程、發(fā)熱門診預檢分診制度,核酸檢測流程、標本送檢流程、患者院內轉運流程、個人防護制度、病房環(huán)境及物品消毒、醫(yī)療廢物處理流程等。②新冠肺炎知識、個人防護技能操作培訓:通過集體授課、網絡平臺學習、現場演示、定期考核等形式進行培訓[7]。強化新冠肺炎知識培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預防[8]、新冠肺炎診療標準[9]的培訓。個人防護技術是培訓的重中之重,采用一對一、點對點的培訓方式,由院感科派出4 名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演示:包括個人防護要點、穿脫防護用具的操作、手衛(wèi)生、防護用具相關性壓力損傷防護等。護理人員兩兩結對進行入診區(qū)穿防護用具、離開診區(qū)脫防護用具的情景模擬實訓,考核合格后上崗。③優(yōu)化護理應急人力資源管理:成立以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為主的應急護理管理團隊,實施垂直管理。護理部主任全面負責防疫工作;兩位副主任全局調配人力資源管理、協(xié)調醫(yī)療隊工作;科護士長負責指導各病區(qū)開展新冠肺炎院感培訓及質控、護理工作流程、應急預案制定;護士長負責帶領護士實施臨床救治工作,保證各項治療護理準確及時到位。護理部本著“本人自愿,黨員優(yōu)先”的原則從院應急護理小組挑選出一批身體素質好、業(yè)務能力強、技術過硬的成員組建應急小隊[10],隨時待命奔赴抗疫一線。④完善抗疫工作物資保障:院辦公室、醫(yī)務部、護理部、后勤保障部、醫(yī)院感染管理科、醫(yī)學工程部等相關部門建立了馳援武漢醫(yī)療隊的物資供應臺賬及設備、防護用品使用管理臺賬,保障前線物資的充足供應。
1.2.3 建立完備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①建立醫(yī)院后勤服務保障體系:職能部門負責人與援鄂醫(yī)務人員及家庭形成“一對一”關愛保障服務系統(tǒng),負責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及時、快速、高效的協(xié)調解決問題。②開設心理關愛熱線:院心理科專家為在外支援的一線人員制定了相應的心理援助方案,緩解心理壓力,給予心理支持。開通24 h 在線心理咨詢服務熱線,答復一線醫(yī)護人員及家屬的來電和訴求。③制定配套健康服務方案:為一線醫(yī)護人員每人辦理人壽等商業(yè)保險;合理安排輪休、調休、補休,對長時間超負荷工作的人員安排充足的休息時間;疫情結東后及時組織一次健康體檢和健康療養(yǎng)休養(yǎng)。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分別采用半結構式訪談及填寫簡易應對方式問卷、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護理人員進行心身健康狀況評估。
1.3.1 一般情況問卷 由干預小組自行編制,項目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婚姻狀況、社會支持度等。
1.3.2 半結構式訪談 由干預小組成員現場一對一與援鄂護理人員訪談:①接到支援武漢的指令時您的感受如何?②在一個陌生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您的感受如何?③進入隔離病區(qū)后您最擔心的是什么?④護理新冠肺炎患者您的感受是什么?資料分析采用Colaizzi 的七步分析法[11]:①逐字逐句閱讀所有訪談記錄,包括表情、肢體語言記錄;②對重要意義的陳述進行分析并且提取;③對反復出現的觀點表述進行編碼;④將編碼后的觀點進行匯集;⑤寫出詳細的描述;⑥辨別出相似的觀點;⑦返回受訪者處求證。
1.3.3 SCL-90 該量表由Derogatis 于1977 年編制[12],20 世紀80 年代引入我國。包含90 個項目,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涉及,每個項目均按“沒有、很輕、中等、偏重、嚴重”采取5 級評分制,反映10 個因子方面的情況,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和飲食情況)。根據總分、陽性項目數、因子分等評分結果,判定是否有陽性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因子分越高,反映癥狀越多,障礙越嚴重。
1.3.4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采用解亞寧[13]主編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此問卷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分量表)組成,包含20 個條目,1~12 條目對應積極應對,13~20 條目對應消極應對,采用“不采用、偶爾采用、有時采用、經常采用”對應0、1、2、3 分。該量表的重測相關系數為0.89,Cronbach's α 系數為0.90;積極應對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9;消極應對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78。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軟件17.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與中國常模比較采用單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干預前后援鄂護理人員SCL-90 各因子分比較干預后,116 名護理人員SCL-90 各因子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以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恐怖、精神病因子尤為突出,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援鄂護理人員SCL-90各因子分比較(,分)
表1 干預前后援鄂護理人員SCL-90各因子分比較(,分)
2.2 干預后援鄂護理人員SCL-90 因子分與中國常模比較 干預后,護理人員SCL-90 各因子分與中國常模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較為突出,見表2。
表2 干預后援鄂護理人員SCL-90 各因子分與中國常模比較(,分)
表2 干預后援鄂護理人員SCL-90 各因子分與中國常模比較(,分)
3.1 援鄂護士對應激源的反應 應激源即引起應激的原因,是指向機體提出適應和應對要求并進而導致充滿緊張性的生理和心理反應的刺激物[14]。本研究結果顯示,所有護士均認為新冠肺炎作為突發(fā)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是一個客觀的社會負性事件應激源,干預后,116 名護理人員SCL-90 各因子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以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恐怖、精神病因子尤為突出。分析原因:①新冠疫情發(fā)生突然,發(fā)展迅猛,短時間內新增病例數、死亡人數呈幾何倍增,病毒的未知性、救治的不確定性、被傳染的可能性給護士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②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工作環(huán)境,適應新的工作模式和不同的合作伙伴,給護士帶來一定的困難;③因感染防護的要求,護士入廁、喝水等生理需求受到限制,給護士帶來一些不便;④與家人的隔離,心理需求得不到及時滿足。應激理論認為“適度的”應激刺激可以提高個體面對應激刺激的適應能力,起到類似“預防接種”的效應[15]。護士因其職業(yè)的特殊性,尤其是急診搶救室、急診科、ICU、CCU 等科室,護理人員接觸危急重癥患者多,搶救患者多,積累了豐富的急救工作經驗。護理應急儲備人力資源庫吸收來自各??粕眢w健康、心理素質好,理論扎實,技術過硬,具有急危重癥等相關科室工作背景,接受過急救技能培訓或具備省級及以上重癥、急診急救??谱o士資質的優(yōu)秀護理人才。我院護理技能培訓中心在新冠肺炎伊始便開始對護理應急儲備人力資源庫的護士開展應急預案演練和急救技能實景模擬訓練,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通過半結構式訪談我們了解到,基于平時工作經驗的積累,雖然新冠肺炎來勢洶洶,但對大多數長期在一線工作的護理人員來說并不算一個重大應激源。
3.2 援鄂護士的認知評價干預 本研究中120 名援鄂護士均認為此次新冠肺炎是舉全國之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履行醫(y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天職,這樣空前的凝聚力激發(fā)了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知評價是生活事件到應激反應的重要中介[16]。援鄂醫(yī)療隊的醫(yī)護人員是臨時組建的團隊,工作人員來自不同醫(yī)院不同專科,護理管理者在構建團隊時即樹立團隊共同的目標:抗擊疫情,平安回家?;趶娏业囊恢抡J知,團隊成員會自我調整行為融入團隊、配合團隊,提高團隊效能[17],通過對患者的救治使職業(yè)滿足感、自豪感得到體現。
3.3 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援鄂護士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援鄂護士干預后SCL-90 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國成人常模,其中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因子尤為顯著。與俞文蘭等[18]研究一致:社會支持與應激事件引起的心身反應成負相關,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健康具有保護性作用,可以降低心身疾病的發(fā)生。社會支持是指個體與社會各方面包括親屬、朋友、同事、伙伴等以及家庭、單位、黨團、工會等社團組織所產生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聯系程度[19]。社會支持是應激作用過程中個體“可利用的外部資源”,具有減輕應激反應的作用。我市市長為隊員壯行、衛(wèi)計委主任鼓勵加油、黨委書記親自帶隊、媒體的正面報道、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社會各界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職業(yè)認同感,使護理人員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醫(yī)院醫(yī)院工程部和后勤物資部全力保障搶救儀器設備及防護用品的供應,職能處室“一對一”聯系人與在外支援的一線人員保持聯系、與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深入了解一線醫(yī)務人員及家庭生活需求和困難,整合各方資源,統(tǒng)一管理,定期做好物品的配送。為援鄂護理人員解決了后顧之憂,能心無旁騖的為患者服務?!按猴L化雨”心理維護小組為承擔工作壓力的一線工作人員及家屬提供心理疏導。前后方高效配合、密切協(xié)作、統(tǒng)籌安排、快速應對,為援鄂醫(yī)療隊提供客觀支持。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將個性特征納入到影響應激反應的因素之中,也未將個性特征與應對方式進行相關性分析。研究的時間也比較短,對返崗后的護士的心身健康沒有進行追蹤研究。針對這些問題下一步將進行回顧性的調查研究。
總之,本次研究發(fā)現,面對新冠肺炎護理人員會出現生物、心理、社會、行為方面的應激反應?;趹だ碚摰念A先干預可以激發(fā)護理人員的參與熱情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認知。強化應急知識庫的貯備,以積極的應對方式解決問題,可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同時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可提升護理人員的和職業(yè)認同和自我價值感,共同維護護理人員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