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月17日文章,原題:在中國為何多達12億人共用100個姓如果你在中國街頭隨便攔住一個人,那么他們很可能姓王、李、張、劉或陳,因為這些是中國最常見的5個姓。中國政府的數(shù)據顯示,4.33億人以它們?yōu)樾?,相當?0%的人口。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14億人口,但卻是“姓氏池”最小的國家之一。中國公安部的數(shù)據顯示,中國僅有6000多個在用姓氏,且絕大部分人口(近86%)共用最常用的100個姓。相比之下,美國人口不到中國的1/4,但該國2010年人口普查中統(tǒng)計的姓的數(shù)量達到630萬個,且大部分人的名字沒有重名。
北師大副教授陳佳偉(音)表示,中國悠久的歷史上曾經記錄過2萬多個姓,一些研究者估計,中國一共存在過2.3萬個姓。宋朝時,列出數(shù)百個最常用姓的《百家姓》成為經典兒童教材。
中國歷史上移民、政治動蕩和戰(zhàn)爭頻繁,意味著人們的姓經常處于變動之中,這也是許多姓消失的部分原因。有時,古代統(tǒng)治者和宗族以其國家或封地的名號為姓,還有人被皇帝賜姓。歷朝歷代,一些少數(shù)民族也采用漢姓。有時,人們也為求方便改名換姓,例如通過采用發(fā)音類似但筆畫更少的字簡化其姓名。還有人是出于迷信才這么做,比方說放棄一個被認為將帶來厄運的名字。
姓氏消失也是一種被稱為“高爾頓-沃森過程”的自然現(xiàn)象。例如,如果某個姓集中于特定區(qū)域且男性后代不足時,該姓就有可能“自然消失”。斯坦福大學和中科院研究人員在1992年的一項研究中表示,“中國人使用的姓更少,且比白種人或日本人具有更多的同姓人,這是因為姓在中國的出現(xiàn)至少比在歐洲或日本早3000年,從人口遠少于現(xiàn)代的那時起,許多姓逐漸絕跡。”
千百年來,生僻字姓氏一直都在消失過程中,但它們在現(xiàn)代中國面臨一場加快的危機。主要問題是,并非所有中國漢字都已被編碼以進入計算機系統(tǒng)。2017年,人口信息專用漢字字庫中約有3.2萬個漢字,仍有數(shù)萬個未被收錄其中。隨著中國迅速進入數(shù)字時代,從預約事項到購買火車票,幾乎一切都已轉到網上進行。這意味著,如果人們的姓名使用了字庫中未收錄的生僻字,他們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巨大麻煩。據報道,截至2017年,名字中包含生僻字的超過6000萬人。為解決類似問題,專家已將字庫中的漢字增至7萬個,并仍在致力于提升至9萬個?!?/p>
(作者JessieYeung,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