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王志威,王國義,李春曉,孫美歐
(1.黑龍江省帶嶺林業(yè)局明月林場,黑龍江 帶嶺 153106; 2.黑龍江帶嶺林業(yè)科學研究所,黑龍江 帶嶺 153106)
隨著紅松無性系果林建設的快速發(fā)展,紅松嫁接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紅松嫁接后要生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嫁接后不僅考慮的是成活問題,還要考慮愈合的問題。愈合不好接穗與砧木嫁接下部傷口開裂,輕的形成‘愈合瘤’影響嫁接生長效果;嚴重的接穗翹起,不僅影響生長,還容易造成死亡。愈合不好是紅松嫁接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很多。因此,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采用正交設計方法,對紅松進行不同接穗配比、不同砧木削法及不同綁扎法嫁接試驗,希望獲得紅松嫁接好效果。
本試驗地在帶嶺林業(yè)局局址北山,距居民區(qū)200m左右的山坡上紅松人工林,坡度平緩,8~10°,南坡向陽,排水良好;土層厚度35cm,暗棕壤,土壤肥沃。本地區(qū)地理坐標為:東經128°37′46″~129°17′50″,北緯46°50′08″~47°21′32″。具有明顯的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661mm,年蒸發(fā)量865mm,無霜期115d左右。
用做砧木的是10年生的紅松幼樹,樹木長勢良好,平均高達2m。 嫁接接穗 是2019年3月采于帶嶺林業(yè)局局址北山40年的紅松人工林。采集樹冠頂部當年的枝條,穗條長10cm左右,嫁接部位直徑5mm~8.0mm,當年高生長不低于10cm。采集的接穗編號捆扎。
采用黑龍江帶嶺林業(yè)科學研究所王國義等人發(fā)明的紅松嫁接技術“插座髓心形成層貼接法”。不同嫁接處理方法對比試驗由專業(yè)嫁接技術人員一個人完成。插座髓心形成層貼接法,根據試驗要求見表1。
表1 試驗設計L9(34)Tab.1 Test Design L9(34)
2.2.1 削接穗
用刀片將接穗基部斷成斜面,留下3cm~5cm嫁接用,然后用刀片過髓心切至離頂芽0.5cm處時緩斜將非嫁接部分切除。接穗基部削成楔形。因素A接穗與砧木配比:
1)接穗削面寬大于砧木削面寬0.5mm左右,簡稱穗大砧;
2)接穗削面寬等于砧木削面寬,簡稱穗等砧;
3)接穗削面寬小于砧木削面寬0.5mm左右,簡稱穗小砧。
2.2.2 削砧木
選擇比接穗略粗的一、二年生主枝,適合嫁接的一段摘去葉。因素B砧木削法:
1)一刀法。在摘葉下部刀口斜下切到木質部,回刀削下一層皮,成一平面,根據接穗長度在平面上端,切成與接穗上切面吻合的斜斷面;
2)二刀法。第一刀在摘葉下部刀口斜下切到木質部,第二刀在第一刀上0.5cm處刀口斜下切到第一刀掉下一小塊韌皮,下部形成一缺口,回刀削下一層皮,成一平面,根據接穗長度在平面上端,切成與接穗上切面吻合的斜斷面;
3)三刀法(常規(guī)法)。在摘葉下部刀口斜下切到木質部,不可過深,以免折斷;第二刀在摘葉上端,刀片從上往下通過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削到第一刀切處,下部形成三角形切口;第三刀刀口斜上根據接穗長度在平面上端,切成與接穗上切面吻合的斜斷面。
2.2.3 綁扎
接穗下部楔插入砧木削面下缺口,砧木上端與接穗上部緩斜面接合,上下對準形成層,左右對齊,用有彈性的農膜綁扎。因素C綁扎法:
1)下缺口打結法,農膜自下缺口而上綁扎上端略過切口,再往下纏幾道到下缺口上0.5cm處接穗面打結,簡稱下缺口打結;
2)下缺口繞一圈打結法,方法同1),在下缺口上0.5cm處多繞一圈接穗面打結,簡稱繞一圈打結;
3)下缺口先繞一圈法,農膜自下缺口先繞一圈而上綁扎上端略過切口,再往下纏幾道接穗面打結,簡稱先繞一圈打結。
2019年10月13日調查接穗高生長、愈合情況、成活率。接穗高:接穗當年生長,穗高生長=調查株數總高/調查株數。愈合率:根據嫁接愈合程度劃分三個等級,愈合良好100%,愈合一般50%(接穗下接口有凸起但與砧木沒分離,影響嫁接效果),愈合較差50%(接穗下接口有凸起但與砧木有少部分分離,影響生長,異砧嫁接容易造成死亡)。
愈合率%=調查株數總分數/調查株數。成活率%=調查成活株數/調查株數。極差通過電子表計算。方差分析用spss13軟件處理。
觀測結果見表2。
表2 紅松嫁接調查結果Tab.2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Grafting Survey Results
從成活率上看,除2、7號80%,其他均100%,但從愈合率上看只有其中的4、6、8、9號為100%,再從穗高生長上看其中6號最高,為6.4cm。由此看出,嫁接效果較好的組合應是:選用“穗等砧”的匹配,削砧木用“三刀法”,綁扎在下缺口打結。
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水平間的極差Tab.3 Range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3.2.1 穗高生長
極差(R)排序:砧木削法>空項>綁扎法>穗與砧配比。砧木削法是影響高生長的主要因素,一刀法比二刀法和三刀法分別高35%和16%;其次是空項,試驗誤差值大于綁扎和穗與砧配比。
3.2.2 愈合率
極差(R)排序:穗與砧配比>綁扎法>空項>砧木削法。接穗配比是影響愈合率的主要因素,穗小砧比穗大砧高61個百分點;其次是綁扎法,繞一圈打結比先繞一圈打結高39個百分點;空項(試驗誤差值)大于砧木削法,砧木削法對愈合率影響不大。
3.2.3 成活率
(R)極差(R)排序:空項>穗與砧配比=砧木削法=綁扎法。各因素對影響不大。
為進一步驗證各因素水平之間差異,愈合率和成活率百分數反正弦轉換方差分析見表4。結果表明,愈合率的穗與砧配比和綁扎法水平間差異顯著,穗高生長和成活率水平間差異不顯著。進而進行多重比較,見表5。從表5看出,穗與砧配比:穗小砧愈合效果較好,其次是穗等砧與效果較差穗大砧比差異顯著;綁扎法:繞一圈打結效果較好,其次是下缺口打結,較差是先繞一圈打結;繞一圈打結與下缺口打結效果不顯著但與先繞一圈打結效果顯著,下缺口打結與先繞一圈打結效果不顯著。
表4 各因素水平方差分析Tab.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Each Factor Level
表5 愈合率水平間多重比較Tab.5 Multiple Comparisons between Levels of Healing Rates
嫁接效果較好的是6號:成活率100%、愈合率100%、穗高生長6.4cm,組合是選用“穗等砧”的匹配,削砧木用“三刀法”,綁扎在下缺口打結,但在實踐中主要看重的是成活率和愈合率,當年穗高生長不重要,因此,4、6、8、9號成活率、愈合率均是100%的組合在生產上皆可以使用。
砧木削法是影響穗高生長的主要因素,一刀法比二刀法和三刀法分別高35%和16%;一刀法操作時不停頓,削面上接口圓滑,與接穗接觸嚴密,故愈合好,生長快。穗與砧配比是影響愈合率的主要因素,穗小砧比穗大砧高61個百分點;其次是綁扎法,繞一圈打結比先繞一圈打結高39個百分點;穗大砧形成層不易對齊,加之下接口綁扎不嚴,故愈合不好。各因素對嫁接成活率影響不大,最低達80%,說明嫁接人員技術很熟練。
愈合率的穗與砧配比和綁扎法水平間差異顯著,穗高生長和成活率水平間差異不顯著。穗與砧配比:穗小砧愈合效果較好,其次是穗等砧與效果較差穗大砧比差異顯著。綁扎法:繞一圈打結效果較好,其次是下缺口打結,較差是先繞一圈打結;繞一圈打結與下缺口打結效果不顯著但與先繞一圈打結效果顯著,下缺口打結與先繞一圈打結效果不顯著。這一試驗結果說明穗與砧配比和綁扎法對嫁接愈合率影響是很大的,在嫁接生產中選用熟練的人員,操作中接穗一定要穗的削面小于砧木削面或穗的削面等于砧木削面,綁扎在下缺口打結或先繞一圈打結,可以解決愈合不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