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霍克尼
大衛(wèi)·霍克尼是英國現(xiàn)今著名的當代藝術家,有“英國藝術教父”之稱,1937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經84歲了,但他的內心依然住著一個可愛的“頑童”。他的藝術生涯橫跨了多個領域,包括從拼貼攝影到歌劇舞臺設計,從用傳真機制作圖畫,到深入研究藝術史上的古典名家如何利用光學儀器進行創(chuàng)作。2018年,大衛(wèi)·霍克尼的《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以含傭金9031.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這讓他成為最貴的在世藝術家。
誰說藝術家都是死后才聞名?
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藝術家總是在死后才聞名于世,比如,梵高,身前窮困潦倒,一生只賣出去一幅畫。大衛(wèi)·霍克尼卻與之不同。25歲,他獲得皇家藝術學院的金牌獎,26歲,他舉辦了第一場個人展覽,30歲,他贏得英國約翰·莫爾繪畫比賽大獎,此后,他更是榮譽不斷,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為他頒發(fā)了英國功績勛章。
金錢伴隨著榮譽而來,2018年,大衛(wèi)·霍克尼的作品《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以含傭金9031.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6.26億元)的價格,一舉超越美國藝術家杰夫·昆斯,成為當今在世藝術家中拍賣紀錄最高保持者。
大衛(wèi)·霍克尼不僅作品廣受歡迎,他還具有鮮明的個人魅力,當有人問他,作品被拍賣出高價是什么感覺時,他也只是酷酷一笑,表示:“我知道我的作品有巨大的價值?!?/p>
如果畢加索在世,那他也一定會用iPad繪畫
大部分和大衛(wèi)·霍克尼年齡相仿的畫家都很抗拒新科技,他們認為,用科技作畫并不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繪畫水平,但是大衛(wèi)·霍克尼不一樣。他喜歡接觸新科技,而在他的作品中,也總有運用科技的痕跡:傳真機、激光影印機、計算機、視頻……甚至在他73歲的時候擁有了第一臺iPad,他便決定運用iPad來進行創(chuàng)作,這顛覆了畫家們對于筆觸和線條的習慣性表達。他對于不愿接觸新技術的老頑固嗤之以鼻,甚至認為如果畢加索在世,也一定會癡迷于用iPad作畫。
大衛(wèi)·霍克尼的心里住著一個“頑童”,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孩子,他永遠年輕有趣,會為新事物興奮不已。“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坐公交車會爬到二層,跑到車廂最前排,就為了可以看到更多的東西。二層總是煙霧繚繞的,可我不在乎。”他在一次采訪中說道,“現(xiàn)在我很聾了,但沒關系,能看就可以。我也不聽音樂了,因為聽不清了,音樂從我生活中消失了。但沒關系,我腦子里有好多音樂。”
這個有趣的“孩子”拿起畫筆,創(chuàng)作出來的世界也正如他的內心一樣,鮮艷明快,沒有經歷戰(zhàn)爭的傷痕,沒有生活日常的瑣碎,沒有年老力衰的苦痛……有的只是純粹而執(zhí)著的靈魂。
盡力去愛,然后把愛放進畫中
回顧大衛(wèi)·霍克尼的過去,他總是極力追求真實、灑脫的人生。少年時期,他故意考砸文化考試,只為能專心畫畫;青年時期,他執(zhí)意不交論文,希望學院能純粹地通過自己的藝術作品,為他的學業(yè)成績打分;遲暮之年,他拒絕為英國女王畫像。他一直活得肆意,而在肆意背后,是他對于繪畫和親友的熱愛。他曾說:“我覺得,人最怕的就是缺失愛,對吧?我一直盡力在愛,我愛自己看到的這個世界。”
為了尋找靈感,大衛(wèi)·霍克尼一路從英國、法國、美國、再到中國,每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換個地方居住,從而不斷獲取新鮮感。直到現(xiàn)在,年逾80歲的他已經走不動了,但他依然每天在工作室畫上六七個小時,以保持繪畫水平。“我很高興這樣做,當我在工作室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只有30歲,所以我每天都來工作。”
正是對繪畫的熱情,讓大衛(wèi)·霍克尼的畫作觸動了無數(shù)人。在他工作室入口的墻上,掛著一個裱好的手寫筆記本,那是他在參觀博物館時,一個陌生人送給他的,上面寫著:謝謝你照亮我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