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山東美術館,濟南 250014)
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國畫界素有“關黑彌岳”四家之說。其中關友生、黑伯龍、弭菊田出身正規(guī)美校,且新中國成立以后均在山東藝術類院校擔任教職或任畫院職務,學術界對他們的繪畫研究頗多涉及,而對岳祥書繪畫藝術的研究卻寥寥無幾。雖然岳祥書只是一名民間畫家,但其藝術成就卻在山東中國畫畫壇享有一席之地,躋身“關黑彌岳”四家之列。從自學成才的意義上來說,岳祥書的繪畫為中國畫的現(xiàn)代革新提供了一個特別的研究視角。2009 年由他的子女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畫集《岳祥書美術全集》七卷本,這是岳祥書一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集合,也是研究岳祥書繪畫相對完整的重要原始資料。
1913 年出生的岳祥書并不是山東人,他的老家是河南開封,18 歲時才遷居山東。他出身沒落的書香門第,是岳飛的后代,父親是一家醫(yī)館的文書,寫得一手好字。在家庭的熏陶下,岳祥書自幼喜歡書畫,而且從小就對市街上那些風箏、畫臉譜等民間藝人的美術活動非常著迷,經(jīng)常在街市上一看就忘記了時間,直到街市散場。繪畫藝術這顆種子彼時在他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根。后來因家庭的困頓只上了五年學就無法繼續(xù),回家后開始專心他所喜愛的繪畫。早慧的岳祥書14 歲就掛牌營業(yè)為人畫像,其所繪制的擦炭人像比黑白照片更加真實生動,令人驚嘆,小小年紀便才華展露揚名開封城,人稱“大梁稚子”。畫人像的收入很快讓他生活拮據(jù)的家庭有了改善,但他也沒忘記在畫人像的同時練習他所熱愛的中國畫藝術。翻看《岳祥書美術全集》,其第一張繪畫畫于13 歲,畫中一只鳥兒??吭阼凌酥ι?,看到金黃的枇杷果搖曳其中,彎下身子仔細琢磨,取名《疑是金彈不敢啄》,筆墨雖略顯稚氣,但童稚的興味,細心的觀察,已初顯畫家的天賦。第二幅畫《秋陰不散霜飛晚》,畫于1929 年,筆墨已經(jīng)成熟酣肆,構圖完整,墨色濃淡相宜,殘荷搖曳,意興遄飛,題款字跡也已顯得很成熟,很難想象這是一個16 歲的少年所作。小小年紀已經(jīng)見到了他對詩、書、畫的全面研習。但這些都只是岳祥書先生從藝生涯的序曲。他的繪畫天賦很快被當時在河南的愛國將領馮玉祥耳聞,經(jīng)常聘他畫一些破除迷信、解放婦女等題材的宣傳畫,后因中原軍閥混戰(zhàn),岳祥書的人生也面臨著十字路口,他苦苦思索,他的志向不再是以專門畫人像來養(yǎng)家糊口,對于藝術他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并最終選擇離開老家開封到山東尋找機會。
1931 年,岳祥書經(jīng)朋友介紹來到臨沂,先后任縣立師范美術講習所、山東省立第三鄉(xiāng)村師范學校繪畫教員。在此,岳祥書以“木魚子”的名號激勵自己,甘于寂寞、苦心鉆研,是年,年僅18 歲的岳祥書出版了第一本畫集《木魚子畫集》,成為他在臨沂山東省立第三鄉(xiāng)村師范學校的教學范本,這本畫集也是他研習中國畫傳統(tǒng)兼善諸家之長,開始形成自己繪畫特點的一次有益的嘗試。這段時間的藝術磨礪,使岳祥書對傳統(tǒng)繪畫技法的掌握更加嫻熟,對傳統(tǒng)繪畫革新的觀念也更加清晰和堅定,為此后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3 年岳祥書來到濟南,在芙蓉街創(chuàng)辦了岳祥書美術館,從此開始了他在濟南的藝海生涯,并終老于此。1934 年出版了第二本畫集,潘天壽大為贊賞,并為其題署《祥書墨妙》作為畫集名稱。這一時期,岳祥書結識了書畫界的諸多名流,切磋畫藝,如諸樂三,汪亞塵等,他還與李苦禪保持了終生的友誼。李苦禪曾經(jīng)說過,如果岳祥書再幸運一些,或許他的書畫造詣和名氣會超過自己。初來濟南直至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這段短暫的時間,是岳祥書最為自由也最為得志的人生藝途。
任何繪畫大家的成功都不僅僅止于研習傳統(tǒng),他們或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風格,或有著全新的理念,他們總是與時代緊密相連。同樣,岳祥書的成功也在于他的不斷創(chuàng)新。而他是如何走向了創(chuàng)新的道路?又是怎樣進行中國畫創(chuàng)新的呢?
除了繪畫作品,岳祥書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畫論等文字資料,但從他的作品風格、筆墨特點以及繪畫題記中,大致能見出他的藝術歷程和藝術觀念。從他早期的繪畫作品中可以見到,年紀尚輕的他已經(jīng)對傳統(tǒng)大家的筆墨畫法了然于胸,并且頗有研究。在畫于1933 年的《石濤語意》中,山石崚嶒,林木蒼勁,駕馭筆墨的功力已經(jīng)游刃有余,畫中抄錄石濤語“此道見地透脫,只須放筆直掃,千巖萬壑,縱目一覽,望之若驚電奔云,屯屯自起,荊關耶,董巨耶,倪黃耶,沈趙耶,誰與安名?余嘗見諸,諸名家動輒仿某家,法某派,書與畫天生自有一人職掌一代之事,從何處說。癸丑長夏深夜寫于瑯琊旅次洗我軒木魚子”,此時的岳祥書先生只有20 歲,此中可以見出,他在繪畫上的研習不僅僅是技法的修煉,更重要的是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把握與涵映。石濤此語,正是對繪畫創(chuàng)新和個性化的理解。石濤是近代中國畫的銳意革新者,岳祥書在此引用,顯然此時他已經(jīng)參透其中道理:繪畫是心靈的抒發(fā),不是各家各派的模寫。某家某派,他們也不過是時代的佼佼者,石濤主張的“筆墨當隨時代”,筆墨是變化的,而某家某派卻已蓋棺定論,一個好的畫家自當不是一個步后塵者,而是一個開創(chuàng)新者。而創(chuàng)新是什么?除了技法上的新語言,最重要的便是心靈參與的結果?!按说酪姷赝该摗保暗亍北闶切牡?,畫家首先要“立心法”,性靈不蒙塵,通透灑脫,神與際會,心境相依,才能“以無法生有法”,隨心所欲地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一脈相承,它直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內(nèi)核,闡明了藝術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
從這題畫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岳祥書對石濤有深入研究的,這些研究也必定深深影響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而且翻閱資料可以發(fā)現(xiàn),同時期岳祥書有很多繪畫在風格上明顯具有石濤的影子,如《是誰江上構茅亭》《高士山居圖》《尋隱不遇》等,其畫意、構圖、筆墨都顯示出他對石濤繪畫的借鑒和對傳統(tǒng)革新的理解。另外從同期作品落款中,可以見到岳祥書畫室名稱為“洗我軒”,這一語義更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觀念暗合?!跋次摇奔礈焓幧硇模杖粘P拢看巫鳟嫸际菎湫碌?,一個新的自己,一種新的情感。王羲之有語“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世界雖然千差萬別,但無一不是新鮮和充滿生機的。因此面對大千世界,每一次體驗和感受也都是全新的,這情感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對于年輕的畫家來說,可以說一開始他就找對了路子,雖然現(xiàn)實中沒有老師指點,但這些古人的論著和畫作就是他最直接也最有影響力的先師。
有了這樣的理解,岳祥書在新的際遇下,立足時代、立足生活、立足自身的情感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藝術世界。立足時代,他融會貫通中西南北諸家流派,為己所用;立足生活,他重視寫生,深入生活中找素材,表現(xiàn)當下的生活;立足自身情感,他因情而起畫,將繪畫作為情感的載體去抒發(fā)和創(chuàng)造。而這三個方面概括來講也就是畫家怎樣認識并處理“藝術與時代的關系”“藝術與生活的關系”“藝術與情感的關系”。
生于1913 年的岳祥書,正值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大地風起云涌,傳統(tǒng)文化的存續(xù)和西方文化的涌入形成了巨大的張力,傳統(tǒng)中國畫也面臨著尷尬的境遇,時代的巨變和社會文化的蕪雜多樣性給藝術創(chuàng)作者帶來新的契機,啟發(fā)了近現(xiàn)代國畫家們的創(chuàng)作思路,一部分在堅定繼承傳統(tǒng)繪畫藝術精神前提下的藝術大師們,將西畫的可用因素融合到自己的繪畫中來,那個時期的徐悲鴻、蔣兆和、林風眠等藝術家都是站在中西融合前列的佼佼者。
岳祥書是一位特殊而傳奇的畫家,沒有正規(guī)專業(yè)藝術院校學習背景的他完全憑借天賦靈性自學成才,大概也正基于此,他的創(chuàng)作更加自由,沒有明顯的師承和派系,當然也沒有約束,他的繪畫更加多樣,成為同時代國畫家中很少見的全才式人物。他有著深厚的中國畫傳統(tǒng)的訓練,隨著西學東漸的洪流,西方繪畫拓寬了他的藝術視野,他又將精力同時用于西畫的研習,他的油畫、水彩畫、素描畫在那個時代都屬于佼佼者,這些西畫的創(chuàng)作幾乎貫穿于他的整個藝術生涯。他對色彩有著自己的理解,濃烈奔放,斑斕卻調(diào)和,無論靜物、風景、花卉同樣嫻熟,造型嚴謹,畫面充滿著躍動的生機和運動的張力。如《明湖夏日》(1935 年·水彩)《大明湖》(1939 年·水彩)《趵突泉》(1958 年·水彩)《泰山日出》(1959 年·水彩)《苗圃風景·秋·水粉》(1964 年)《千佛山風景》(1962 年·油畫)《雪霽》(1972 年·油畫)等等,這些大量的西畫寫生給予岳祥書堅實的造型和色彩訓練,所以他有能力在西畫和中國畫中穿梭,并將西畫具有表現(xiàn)力的特點融會于他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為他的中國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在中國畫中,他又同時精通山水、花鳥、肖像,他的繪畫不是任何古人的復制和組合,藝術評論家劉曦林這樣評價:“他的作品有婉約的抒情的歌唱,也有雄奇豪放的大制作,他把中西畫結合的十分得當,而且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和個性,他的花鳥抒情而不柔弱,有齊魯畫家那種豪放深情的筆致,他的山水不靠重復前人,而是以他西畫的堅強的基礎,在寫生的基礎上把它升華。”在“洋為中用”觀念盛行的年代,岳祥書的藝術自覺同他的成長一起成就了他獨特的藝術世界。
新中國成立后,岳祥書的生活得到改善,創(chuàng)作熱情也空前提高,這時期創(chuàng)作了一批典型的具有中西融合特點風格的繪畫。1956 年創(chuàng)作的《湖濱晴曉鴨捕蝻》入選了第二屆全國國畫展覽會,表現(xiàn)了微山湖畔鴨群捕食的畫面。早春時分,萬物萌動,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派欣欣向榮的活躍生機。畫面有水墨氤氳的遠景湖際,有草木萌發(fā)煙柳般的中景岸線,岸邊水草中的群鴨形態(tài)各異,由遠及近,描繪逐漸清晰而靈動,濃淡相宜的筆墨、精準的造型,在光影透視的西式構圖下更加真實而充滿元氣,觀者如有身臨其境,混合著自然的生機和湖岸人們?nèi)粘I畹墓?jié)奏,感動著讀者的眼和心。不得不說,此畫中光影的運用和縱深的透視效果對塑造群鴨的靈動感起到了重要作用。創(chuàng)作于1963 年的《靈巖欲雨》,墨氣淋漓,濃淡相宜,有開有合,寫意蒼茫的山林和精工描繪的塔亭相得益彰,飄渺的云水之氣上下呼應,將靈巖前一時還是夕輝普照,下一刻便黃昏欲雨的風云變幻氣象描繪出來。最特別的是他依然運用了水彩畫的技法,借鑒了西畫的光影效果,描繪出了靈巖山峰在夕暉的映襯下顯出的神圣之感,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構圖上又用到了高遠的構圖,將靈巖山峰的巍峨之勢表現(xiàn)出來,是一幅中西技法結合的繪畫精品。已故學者徐北文認為,“岳祥書先生水墨山水乃至寫生素描之深厚功底,融會西洋畫技法而來。而先生之油畫,于光影向背、上下映襯之細節(jié)尤為注意,蓋得西歐印象主義之三昧者。故先生之畫山水畫,無論水墨者、油畫者,凡山光水色、煙云蕩漾,無不層次分明、生機勃勃,可謂‘心印中西,新舊相益’者矣”。這是對岳祥書繪畫能夠立足時代,在時代的藝術大潮中勇于探索、嘗試和創(chuàng)造的中肯評價。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岳祥書自由探索中西繪畫并嘗試新風格調(diào)和的時期,這是時代賦予他的機遇,也是時代給予畫家的責任。雖然岳祥書這種帶有西式特點的改良中國畫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齊魯大地上,這個尚默默無聞的年輕畫家沒有機會走出去繼續(xù)學習,僅靠著自己的勤奮和悟性,以及對繪畫的始終如一的虔誠和熱愛,遍搜古人的繪畫技法精粹,懷揣傳統(tǒng)的人文情懷,廣納外來的藝術理念和方法,古往今來,南北中外,混融通達,竟也有如此成就。只是遺憾的是他生活在戰(zhàn)亂和社會變革頻繁的年代,創(chuàng)作時常中斷,加上他沒有院校背景及官方職位,他的圈子和人脈不夠廣博,只是作為一名傳統(tǒng)的自由藝術從業(yè)者,課徒授藝,無法更深層次地開掘自己的藝術世界,也無法將自己的繪畫藝術傳揚出去,著實可惜。
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寫生是繪畫創(chuàng)作必不可少的基礎訓練。在傳統(tǒng)的中國畫中,寫生和摩古歷來是兩條基本的道路,但自石濤以來,“搜盡奇峰打草稿”便奠定了近代山水畫家以寫生為基礎的中國畫革新運動,中國畫得以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繼續(xù)發(fā)展。在那個還不太盛行寫生的年代,岳祥書繪畫的獨特面貌正得益于他對寫生的重視。俄國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美是生活”。走出程式化的藩籬,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到生活中去體悟,才能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意義和價值的活生生的藝術作品。古人的技法、古人的情操是今人借鑒的來源,不能成為創(chuàng)作的源泉,岳祥書的繪畫藝術里明顯地體現(xiàn)著這樣的觀念,這也與新中國文藝思想中“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為了生活”的理念相契合。這個時期,岳祥書在早年臨摹大量傳統(tǒng)繪畫技法后,加之新中國、新生活的體悟,對生活中的一切有了更深層的體驗。20 世紀五六十年代,他的繪畫基本反映生活,是與普通生活相關聯(lián)的,他將寫生的心得,對生活的體悟都融入到了作品中。他認為“天生萬物各有靈性。藝術家不同于常人之處是善于發(fā)現(xiàn)和表現(xiàn)美的東西,一塊石頭,一棵小草,都有其美的地方,在花鳥畫題材中,這些不被人注意的東西,往往十分重要,主要的東西畫的很好,而這些石頭、小草更見功夫,往往失敗就在這些地方?!彼膶懮⒅孛恳粋€細節(jié),在細節(jié)中磨礪藝術家造型的基本功。寫生到創(chuàng)作是從“自然之物”經(jīng)“眼中之景”到“筆下之境”的過程,雖然在創(chuàng)作中可以對景物有所取舍,但寫生是用于積累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素材的,所以更要注重“自然之物”的全面模寫。寫于1958 年的《寒冬景色》題記曰:“戊戌夏收麥季節(jié),燈下?lián)]汗寫寒冬景色,憶及前年冬學養(yǎng)水仙,葉長二尺花小莖短,后以理發(fā)法剪修葉子,可笑之至,然水仙花之形態(tài)永印我心,深得體驗生活之益”。他把生活當成第一老師,有了對生活的深入體驗和細心觀察,物象(水仙)便轉化成繪畫中的有生命的意象,傳其神,顯其韻。對岳祥書而言,寫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必經(jīng)之路,只有來自生活的東西才更加有生氣,更真實,也更能打動人。小到對一株植物、一塊石頭的細心體察,大到對生活場景,勞動人民改造自然、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宏大場面,在岳祥書的寫生創(chuàng)作中都有著生動的描繪。
新中國成立后,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藝環(huán)境下,濟南文藝界也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在此背景下,岳祥書開辦槐蔭畫室,教畫育人,深入生活,濟南的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小清河,臨沂的沂蒙山等地都是他常去的寫生之地,不但對自然風貌進行描繪,他更注重人情味,畫了一些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民俗民情的樸實風格的作品。1954 年創(chuàng)作的《為支援祖國建設蓄積木材,徹底消滅森林蟲害》,參加了第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塑造了新中國勞動人民為保護山林資源,噴灑農(nóng)藥的生動形象,可以看到嫻熟的筆墨功力和現(xiàn)代人物造型渾然天成地融合在同一畫面中,這不得不歸功于畫家寫生得來的造型能力?!稙榫G化祖國向荒山大進軍》(1958 年)在這幅具有典型的時代特色的繪畫中,自行車、大卡車這些新生事物都生動逼真,人民當家作主的一派熱火朝天改天換地的決心充盈著畫面,這是一幅為時代立傳的佳作。可以說在當今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具有政治意義的重大題材的繪畫中,能有如此經(jīng)營布置和技法精湛的繪畫也是寥若晨星?!稘鳚骷氂晟降乐小匪茉炝颂┥教羯焦さ男蜗螅栋仙剿畮烊病敷w現(xiàn)勞動人民腰斬沂河改天換地的偉大力量,《古橋晨市》反映了欣欣向榮的樸實鄉(xiāng)土民風,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中,不僅可以看到嚴謹?shù)耐敢暎康墓P墨,也為我們展現(xiàn)了新中國社會建設的成果,充溢著豐盈的生活氣息。這是畫家深入生活、對當下生活的藝術表達,也是岳祥書長期探索,融會中西繪畫技法表現(xiàn)時代生活的成功嘗試。劉曦林評價他說,“在老一輩的齊魯畫家中,岳祥書無疑是典型性的優(yōu)秀的大畫家,他非常自覺地在順境和更多的逆境中認識到自己對于民族和國家的義務,作為一個中國的文人和藝術家對于民族和國家的大事用自己的筆和心表現(xiàn)出來?!边@是一個普通畫家對新中國的熱愛和情不自禁的頌揚,對新生活充滿憧憬和熱情。
岳祥書一生可謂經(jīng)歷坎坷,少年時代開始投身繪畫,帶著對未來美好的期許來到齊魯大地安家落戶,創(chuàng)藝生涯中又經(jīng)歷日軍侵華戰(zhàn)火的惶恐,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欣喜,再經(jīng)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低潮,這些人生的大變故讓他的生命體驗變得更加通透,更加灑脫。對于年輕時代所追求的“見地透脫,放筆直掃”“驚電奔云”式的藝術理想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20 世紀70 年代以后,他的作品對傳統(tǒng)也有所回歸,但這回歸是在豐富的人生體驗之后更高層次的回歸,不是技法上的回歸,是精神上的回歸。這時期更加傾向于大寫意,傾向于情感的宣泄,甚至有些作品是暴風驟雨式的揮灑??梢韵胂螅@樣一位經(jīng)歷過重重磨難的藝術家,他的內(nèi)心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煎熬和歷練,涵映在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無論山水、花鳥,在他人生的晚期,筆力更加雄健,豪放和超逸。70 年代后創(chuàng)作的《怒濤》《奔騰》《鷹擊長空》《怒潮壯觀》《拂紙蒼然寫亂松》《聽風聽雨聽不得》等作品,則以全幅動勢奔涌出生命的力量,筆力雄健,氣勢磅礴,體現(xiàn)出畫家在長期的被壓制和誤解之后重獲心靈自由的激動,是對自己生命狀態(tài)的自覺抒發(fā)。這些作品是對藝術家生命力的詮釋,藝術和生命、藝術和心靈是一體的,二者互相映照,直探生命的本源。
這時期,他還寄情花鳥,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花鳥畫,大明湖的荷花是他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主題,荷葉都是大寫意潑墨,濃酣淡染,荷花清奇,如《香溢》(1974年)《荷塘曉晴》(1975 年)《荷塘雨霽》(1975 年)《留得窗前聽雨聲》(1975 年)《荷塘天趣》(1976年)《映日荷花別樣紅》(1976 年),尤其是 1976 年所作的這兩幅,畫家一改全用墨的方式,荷花用紅色重染,點綴于深淺墨色間,設色古拙毫不造作,黑紅對比下反而顯得更加清雅和活潑,也更多了一種生活的情趣?!讹L雨激蕩荷塘香》(1974 年),大膽潑墨的塊面,凌厲用筆的線條,風雨激蕩中殘荷挺立,題款中筆走龍蛇,線條纖細卻力挽狂瀾,這大概也正是藝術家的心境,歷經(jīng)人生的風雨,在激蕩中生命迸發(fā)出更加醇香的魅力。他的繪畫變成了他生命情感的詮釋,人與畫混融一體,在他生命的晚期,超越了繪畫形式自身,追求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他的花鳥畫中充滿著野逸之風,天成之趣,逸筆草草而又合于法度?!逗商燎鍟浴罚?975 年)《秋趣》(1973 年)《鷺鷥》(1973 年)《空谷幽蘭》(1975年)《暗香浮動春來矣》(1975 年),這些花鳥畫精品中,筆墨情趣已渾然天成,只覺墨氣襲人,天機靈動,蒼然卻又潤澤,開與合,張與馳,濃與淡,所謂狂放中不失嚴謹,藝術造型技法上呈現(xiàn)出的矛盾統(tǒng)一,全有這生命的張力投射其中,繪畫中呈現(xiàn)出畫家生命的印記,所謂一片化機,余味無窮。
在他的山水畫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現(xiàn)象,風雨歸人的形象出現(xiàn)在他不同時期的作品里。1936 年的《風雨歸途》是存留最早的一幅,紙本扇面,1957年的《風雨山中行》,1973 年《風雨歸舟》,1974 年的《風雨江上畫意濃》《夏川風雨》,這些畫面中,或在溪橋邊,或在逆流中,總有孤單一人身披蓑笠,蒼茫天地間,頷首逆風而上,濃墨淡染,滿紙風雨,在飄搖動蕩和蕭瑟中,又總能傳遞出堅韌和溫情,流淌出滿幅詩意。大概這也是藝術家對人生風雨的理解,面對不期而來的人生的大風大浪,這些孤獨的、惶恐的、無助的人生體驗在繪畫作品中,主體精神在與山川萬物的交流中都化作了清朗片羽般輕盈的詩意,真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讀者似乎可以看到在狂風暴雨躁動的畫面之后,終歸化成作為精神主體的人經(jīng)歷風雨洗禮后內(nèi)心的復歸寧靜,這也是中國繪畫對精神的療愈作用和對人生的終極關懷。
縱觀岳祥書一生的繪畫,他從傳統(tǒng)出發(fā),扎根對傳統(tǒng)革新的理解,遍取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深入生活,堅持寫生,最終又在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之后再次回歸傳統(tǒng),可以說是由理想主義開始,經(jīng)由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最終達到了浪漫主義的理想境界。
在理念上,岳祥書堅持“筆墨當隨時代”,在形式上,追求“狂放與嚴謹?shù)慕y(tǒng)一”。狂放與嚴謹,也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自由與法度”落實到形象上,在“似與不似之間”,中國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要做到這對矛盾的統(tǒng)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道家的大智慧,庖丁解牛式的目無全牛,以神遇之,狂放而游刃有余,又如同張旭的狂草,奔放而嚴謹,自然法度是嚴謹?shù)模摇靶摹痹趪乐數(shù)姆ǘ戎惺┱勾笞杂?。沒有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底蘊,沒有大量技法的練習,是不可能達到這種境界的,這兩點是歷史上任何藝術大師革新成功的兩個最基本的前提。除此,再加上自己對世界的體驗和看法,把自己的心靈投射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形成獨有的風貌。早在寫于1936 年的《松溪觀山圖》中,岳祥書題記曰:“民國二十五年初秋之夜,四壁蟲聲唧唧,燈下獨坐頗自情緒,握筆成此,覺狂放中不失嚴謹,蒼寒浮紙,自讀自賞,快莫能言”。岳祥書的繪畫正是兼顧到了以上三點。
岳祥書一生都是朝這個方向努力和進步的,從青年時代沿著石濤的道路,以傳統(tǒng)為根本,在山水畫上,上追馬遠、夏圭,荊關董巨,縱覽古今,貫通中西,兼收并蓄,筆墨蒼潤灑脫,收放自如,既可揮墨如煙又可精工帶細,邵大箴說他“筆墨各有來處”,兼善諸家之長,卻又不似任何一家。他的花鳥畫里有吳昌碩的影子,有金石味的力透紙背的線條和古雅的色彩;有八大山人的影子,有狂放不羈的潑墨渲染和淋漓氣韻;有青藤的影子,有獨立晚風的寂寞和清透;也有齊白石那樣的人間情味,一食一蔬中的生活滋味。然而又都不是,而是岳祥書自己。他采諸家之長融進了自己的情感,最終成為超越自我的表達。遺憾的是先生只得享66 生年,如假以時間,必定留給世人更精彩的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