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友
“三步溫泉四步湯,氣蒸霧迷是仙鄉(xiāng)”,這是我兒時初識的兩句古詩,描繪的是故鄉(xiāng)九氣臺的“陽春煙景”。
九氣臺,這個溢滿水汽的名字,充滿著神秘與傳奇,浸透著溫馨與淳樸。每當踏上這片熾熱的故土,兒時的記憶便在腦海里氤氳開來……
九氣臺在洱海之源茈碧湖畔,離遐邇聞名的“大理地熱國”僅一里之遙。九氣臺原是茈碧湖中的一個小島,后因湖水退去變?yōu)殛懙亍T诖逍?,有一突兀高聳的空心巨巖,其外貌如龜蛇交錯相互纏繞,巖生九竅,竅下溫泉涌動,九股熱氣由此沖天而化為云霧。明代大旅行家、地質(zhì)學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寫道:“(茈碧)湖中有埠中懸,百家居其上,南有一突石,高六尺,東突昂其首,則蛇石也。龜與蛇絞盤于一埠之間,四旁沸泉,騰溢者九穴,故名九氣臺?!?/p>
早在明清時期,九氣臺就建有真武閣、觀音殿等廟宇,檐椽柱梁,雕龍彩鳳,歷久不衰,閣上有云南名士李根源先生題寫的“九氣臺”“九氣朝真”等匾額,字體雄渾遒勁,耐人尋味。村中亭臺樓閣林立,與“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相互交融,古老的石墻、石階、石巷和木雕窗花,仿佛向人們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溫泉與古樸自然的小村莊相映成趣,在濃蔭深處生出縷縷霧氣,宛若輕紗蒙面的處子,形成了九氣朝真、溫美蘭湯、亭閣蓮影、柳環(huán)翠堤、陽春煙景等眾多絕妙的自然景觀。
走進一處溫泉出水點,舒適即來。這里草木青翠,奇石廊亭,幽徑曲道,溫泉從地下巖石深處汩汩冒出,蜿蜒盤旋,清瑩透亮,舒絮漱玉,涓涓泉水,盈盈溢出,滋潤出數(shù)百頃的蓮池荷塘、稻海蘆岸風光。駐留在這樣一個充滿水汽與靈氣的世界里,輕輕滌去塵世的浮華,讓躁動與焦灼的心慢慢平靜下來,卸下一身的疲憊,敞開心扉,靜靜地陶醉在這滿目柔情之中。
村頭荷田間有一“龍湯”,大約丈余,深不可測,溫泉自下而上涌起,從旁遙覷,水中之影,千花萬蕊,如貫珠聯(lián)璧,令人目不暇接。村民在湯池邊植花養(yǎng)草,修臺搭亭,把“龍湯”裝扮得花團錦簇,如眾星拱月。溫泉水一路向南,流經(jīng)村頭巷尾、農(nóng)家宅院,溝渠邊總有不少浣衣的婦人揮動芒槌,在搗衣板上敲打出美妙的樂音。
站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哪怕是一片云彩,一條溪流,它們總能指引我回到童年。我光著腳丫,打破水面不應該的寧靜。那是一塊蓄滿水的荷田,水面蕩著浮萍,幾只調(diào)皮的青蛙呱呱叫著。坐在光滑的石頭上,彎下腰,將水潑向荷葉,頓時晶瑩如玉積滿圓盤,“撲通”一聲滾入水中,濺起陣陣漣漪。一群小鴨排著長隊,你叫我喚,急速劃過秧田,在荷梗間左穿右竄,嬉戲玩耍,陽光、荷塘、溪流、水汽,清澈的水面綻放出一朵朵水花,在生命里烙下深深印記,定格成濕漉漉的底片。
回到故地當然要嘗一嘗地地道道的溫泉煮雞蛋,那是小時候的味道,是一種幸福、甜美的味道!
老同學阿燦熱情地把我們接待到家里。這是一幢白族農(nóng)家小院,院內(nèi)花團錦簇、竹修林茂,鳥語花香,白音悠揚。院后植有梅子、木瓜、香櫞、柚子等果木,拳頭大小的木瓜密密麻麻掛滿樹枝,發(fā)出陣陣幽香。三年前,阿燦把溫泉水引進家里,蓋起了溫泉旅館,辦起了農(nóng)家樂和土特產(chǎn)品,生意紅紅火火。
阿燦帶我們到溫泉邊,現(xiàn)場給我們展示溫泉煮雞蛋的“絕活”。只見他把雞蛋包在紗布里,放進小竹籃,讓溫泉水沒過雞蛋,十多分鐘后拿出,用調(diào)羹在雞蛋頭端敲開一個小孔,倒入少許白糖,用筷子輕輕攪動,插入吸管,讓我們盡情享受玉液瓊漿之美。
溫泉煮雞蛋的獨到之處就是蛋白與蛋黃久煮不凝,蛋白白嫩爽滑,蛋黃金黃稀溜,經(jīng)攪動后相互交融,食之既有雞蛋的鮮嫩,又有硫磺的清香,頰齒留香,沁入肺腑。溫泉不僅讓雞蛋有了新的內(nèi)涵,也總讓人聯(lián)想到白雪落英、水汽氤氳的風花雪月,還有投入那一池溫水中的暢快淋漓。
九氣臺溫泉屬硫磺泉,富含人體所需的鉀、鈉、鈣、鎂、鐵等十多種微量元素,對皮膚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癥有特殊療效,被稱為“天然醫(yī)院”。相傳明朝建文皇帝曾在九氣臺僧衣麻鞋,浸泡養(yǎng)生。南宋末年,蒙古大軍渡長江越重嶺,一路奔波過來,早已是三軍染疾,步履維艱。在當?shù)卮迕竦臒嵝膸椭拢f大軍泡進露天溫泉中,神奇的溫泉竟治好了蒙古軍士染上的痼疾,被冠以“神泉”之美譽。
“溫泉水滑洗凝脂,皓首沐浴回常春”,蘇東坡道出了溫泉沐浴的愜意感受,更激起了人們對溫泉沐浴的向往。
在九氣臺,來一場溫泉泡澡之旅,在慵懶愜意中得以舒緩放松,怡然之中定不負期待。故鄉(xiāng)人一年四季皆興泡溫泉,春天溫寒不定,泡后精氣旺盛,心靜神安;夏天悶熱,浴后舒泰通透,滋潤肌膚;秋天憊乏,浴之舒筋活血,祛病養(yǎng)生;冬天寒冽,泡了溫熱全身,強健心肌。
我此刻浸泡在散發(fā)硫磺清香的天然溫泉里,全身上下都會被一層浸透著生命本真的柔軟包裹著,飄飄然,頓有穿越時光隧道的感覺。溫泉水緩緩摩挲著玉骨香肌,細小的毛孔開始蘇醒,想象自己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變成綽約的仙子,忽而驚艷來了洛神!
以前,春分時節(jié),萬物復蘇,陽氣上升,九氣臺的春天從“春浴”開始。屆時,遠近各村寨的婦女都要穿上節(jié)日盛裝,帶上美味佳肴,到這里洗氣磺澡、蒸氣磺浴,凡是有溫泉的地方,都是她們歡聚沐浴的場所。為了泡溫泉,有的要走上百里山路,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對歌賽歌,翩翩起舞。餓了,就吃自己帶來的美酒佳肴;累了,就泡進溫泉舒筋活血。洗浴過的婦女,并不像從華清池里出來的楊貴妃那樣“侍兒扶起嬌無力”,而是“玉雪冰肌不染塵”的仙女一般,容光煥發(fā),清新可人。
當?shù)卮迕衽c遠道而來的客人相敬如賓,徹夜聯(lián)歡,對山歌、唱大本曲、打霸王鞭、跳八角舞,男女青年通過各種活動交流感情,選擇伴侶,九氣臺沉浸在歡歌笑語中。清代當?shù)匕鬃逶娙撕伟顫u有詩贊道:“湯泉一碧如華清,紛紛澡浴來游人。詠歌有時集應冠,傍花隨柳娛芳春?!?/p>
父老鄉(xiāng)親說起九氣臺這塊風水寶地,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這里的亭臺樓榭、溫泉溪流披著厚道、包容的光澤;這里的人們用精進之力創(chuàng)造價值,傳遞著向上、向善的力量。世世代代白族村民在這里春耕秋收、夏耘冬藏,制作雕梅、乳扇、草編,開發(fā)旅游產(chǎn)品;新建溫泉療養(yǎng)院、濕地公園、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園,打造宜居養(yǎng)生福地。一個鄉(xiāng)村吸引人,最大的軟實力就在于民間,在于自然,在于這種煙火氣,這種田園心。關愛鄰里和遠親,關注生態(tài)和環(huán)境,既守護純凈的風光,也守望純真的家園,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此刻,夜幕降臨,九氣臺像一個柔美的女子,平靜而婉約,溫泉水清澈卻歡暢地流淌著,偶爾有潔白的浪花四濺,輕輕拍打著兀立的卵石。村舍間可以看到熱氣蒸騰的一片白霧,在那些老宅子青色的瓦脊上縈繞,人影綽綽,房影幢幢,猶如仙鄉(xiāng)幻景,人們的臉上流露出的是驚奇、是歡樂、是滿足、也是幸福。
水汽輕撫臉頰,暮色融入腳步,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上左顧右盼。不知何時,家家戶戶的紅燈籠點亮了,濕漉漉的古鎮(zhèn)像不勝酒力的姑娘,溫柔嫵媚,欲說還休。
在燈光的映襯下,在紅墻綠瓦中,溫泉是從地心里噴涌出來的春天,它們像一首首雋永的小令,抒寫著曾經(jīng)的幽雅與從容,又像一條條隱秘的時光隧道,把我引向歲月的氤氳深處……
編輯手記:
很多人認識密祉是因為民歌《小河淌水》,還有著名的花燈。在山水秀麗之下,文化與歷史在小鎮(zhèn)里得到長久的保存?!渡剿莒怼返淖髡哌M行了細致的游覽,登上太極頂,走過桂花菁和文盛街,嘗一口豆腐盛宴,觀看熱鬧的廟會沸騰整座小鎮(zhèn),這些精彩的瞬間無疑讓密祉之行的印象變得璀璨清晰,這里在用心詮釋著小河淌水故鄉(xiāng)的深厚內(nèi)涵。巍山的大三家村是一個彝族村落,原村址在地質(zhì)災害隱患點上。《大三家彝韻》記錄的就是從村落搬遷之后,依山就勢布置后村落新貌的細節(jié),這里保留著彝族特色以及長遠發(fā)展的思路,文字中著重突顯新農(nóng)村建設下大三家村獨有的東山彝族風貌,現(xiàn)代生活和傳統(tǒng)文化得以巧妙融合,處處流露出日常之美。完成喧靜之間的快速轉換,我們不妨來走進《氤氳深處九氣臺》的文字中,感受舒愜的溫泉水、藏于小城里的民俗韻味和美食,還有秀美的田園景色,這些種種美好如溫潤氤氳的溫泉,流動在作者思念時刻的心房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