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栩栩
藝術(shù)根植于生活,生活讓我對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有了新的想法與思路,于是催生了近幾年創(chuàng)作的美食系列作品,以下大略地談?wù)剟?chuàng)作心得。
西域人家 100cm×100cm 2013年 宋栩栩
吃貨日記 260cm×270cm 2018年 宋栩栩
味道 231cm×187cm 2019年 宋栩栩
食在江南 185cm×145cm 2018年 宋栩栩
首先從選題說起,我所學(xué)的是花鳥專業(yè),其蔬果題材是傳統(tǒng)題材,歷代文人墨客都有蔬果題材的作品,蔬果題材大多以小品的形式出現(xiàn)。本科階段臨摹學(xué)習(xí),對于蔬果題材一直很喜歡,于是有了創(chuàng)作意向。我一開始創(chuàng)作此系列從蔬果先入手,因一次偶然機會購得硬卡紙,這種硬卡紙是現(xiàn)成托裱好的,有生紙和半生紙,宣紙形狀有多種,出于對這種卡紙的新鮮感,便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水果,例如柿子、西瓜、楊梅、梨等等,以設(shè)色寫生為主。真正開始小吃美食題材創(chuàng)作,是在研一下學(xué)期一次杭幫菜博物館的游歷后。很多日常美食在博物館里,雖為模型,但依舊能讓人垂涎三尺,我在想,繪畫又何嘗不能表現(xiàn)呢?我從杭州小吃入手,先后去到了北京、臺灣、貴州,描繪了各地域的百種美食,當(dāng)我每走過一個地方,都用美食日記的形式記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味道,江南的溫婉和詩意藏在湯與面里,味道或清甜,或爽口,或綿柔。江南糕點有著植根于回憶的味道。糕點,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味美香甜;酥點,淡雅清香,軟糯酥脆,入口即化。貴州美食,酸辣爽冽、咸香鮮美,黔人的堅守與用心,讓黔菜味道在舌尖回蕩。臺灣美食的味覺記憶,帶有濃厚的飽足感和幸福感,溫馨美好。北京小吃的滋味,既有宮廷御膳的皇家貴氣,又有歷久彌新的胡同吃味,還混雜著冰糖葫蘆的甜膩。誠然,并非所有小吃都能入畫,選擇形狀或者質(zhì)感比較獨特的食物更出藝術(shù)效果。
技法上,運用傳統(tǒng)的筆墨和設(shè)色,美食系列食材多樣,有酥、湯、面、糕、餅等等,在水分控制上根據(jù)不同的質(zhì)感而定。以《江南糕點—吳山酥油餅》為例,因酥油餅的形態(tài)是層層疊加的,我選用線條的形式表現(xiàn),色彩偏厚重,將酥油餅的質(zhì)感描繪出來。繪湯、面此類食物時,先繪制湯水,水分充足,再畫莼菜,在《江南湯面—西湖莼菜湯》中可見一斑。有些湯面加以蔥花會更加誘人,此處蔥花用筆要干凈利落,水分相對少些。糕餅類食物視口感決定用筆,例如《江南糕點—條頭糕》、《江南糕點—蔥包燴》為例,軟糯口感可水分充足,酥脆口感的食物水分相對少許。用色時遵循食物原有顏色,在畫面中,有些裝在碗里的食物,可通過碗的花紋和顏色協(xié)調(diào)畫面用色冷暖。同時應(yīng)考慮畫面中點、線、面的組織,筆法多樣??傊?,美食也是一種藝術(shù),在某種程度上和繪畫是相通的。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感受很重要。我所畫的美食,都是我親自品嘗過,會因為畫面中的食物想起當(dāng)時發(fā)生的故事,我希望創(chuàng)作是帶有感情和溫度的。藝術(shù)離不開生活,生活更是需要藝術(shù)裝點。倘若創(chuàng)作根植于生活,手中的畫筆便會不由自主地去表達(dá)所見所聞,生活的趣味自然也會讓畫面豐富多彩?!?/p>
童趣 97cm×90cm 2017年 宋栩栩
秋閨 97cm×90cm 2017年 宋栩栩
江南湯面——莼菜湯 14cm×16.5cm 2016年 宋栩栩
江南湯面——蝦爆鱔面 14cm×16.5cm 2017年 宋栩栩
江南糕點——蔥包燴 14cm×16.5cm 2015年 宋栩栩
江南糕點——條頭糕 14cm×16.5cm 2015年 宋栩栩
蓮藕花葉圖 138cm×34cm 2017年 宋栩栩
野百合 138cm×34cm 2017年 宋栩栩
繁花似錦 200cm×150cm 2015年 宋栩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