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德意志之名:德國國名的起源與國號的演變

        2021-01-13 05:11:03林純潔
        史學集刊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國號德意志德國

        林純潔

        摘 要: 現(xiàn)代德語中,德國國名“Deutschland”一詞起源于中世紀早期日耳曼民族語言的名稱“theodiscus”“diutisk”等詞,具有語言、民族、地理和政治等多個層面的含義。國號中通常會包含國名的地理或民族因素,但長期以來,德國特殊的政治體制和政治形態(tài)導致中世紀時期大部分德國國號與自身的地理和民族名稱相分離。直到1871年,“德意志”(Deutsch)才成為德國國號的主要部分;1949年,“德國”(Deutschland)才成為國號的組成部分。德國的國號根據(jù)歷代統(tǒng)治者政治理念的改變而不斷變化。通過考察德國國名的起源與國號的演變,可以更為深刻地理解德國歷史的特殊性和延續(xù)性。

        關(guān)鍵詞: 德國;國號;德意志;日耳曼

        國家形成后,會產(chǎn)生不同的國名和國號。國名一般是一國的通用名稱,國號則是政權(quán)選定的代表政權(quán)、彰顯國家理念的名稱。國名是“國家的名字,代表著國家;而國號只是政府為國家所起的官方稱號,在特定時期內(nèi)可以代表國家,但代表的主要是政府”。① 國號一般由國名和代表立國理念的詞語構(gòu)成。德語語境中對國名(Staatsname)和國號(Staatsbezeichnung)也有類似的區(qū)分。②目前,“德國”(Deutschland)是德國國名,“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則是其國號。

        通常國號中會包含國名的地理或民族因素,但長期以來,德國特殊的政治體制和政治形態(tài)導致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德國國號與自身的地理和民族名稱相分離的情況。英國學者拜瑞·多布森(Barrie Dobson)認為:“德國史的中心矛盾在于:在1871年霍亨索倫帝國建立之前,從未有一個政治實體以德國為名。結(jié)果這種命名上的模糊準確地反映了德國令人困惑的政治現(xiàn)實?!雹?/p>

        那么,德國歷史上特殊的政治體制和政治形態(tài)是如何影響了德國國號的演變?

        目前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對德國國名與國號問題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國外相關(guān)研究集中在德國,如查理·佐伊莫的論文《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對帝國稱號的研究》梳理了神圣羅馬帝國時期的國號演變。④

        塞巴斯蒂安·烏爾里希的論文《不僅是噪音和煙霧:關(guān)于德國第一民主政體名稱的爭議(1918—1949)》討論了魏瑪共和國國號的爭議。⑤ 迪特里?!げ忌恼撐摹渡袷サ蹏?、德意志民族、德國:早期高地德語公文文獻中的國家自稱的歷史》梳理了“神圣帝國”“德意志民族”“德國”(Tutsche Lande)這三個國號用語的來歷。Dietrich Busse,“Hailig Reich, Teutsch Nacion, Tutsche Lande, Zur Geschichte kollektiver Selbstbezeichnungen in frühneuhochdeutschen Urkundentexten, ” in Dietrich Busse etc (Hrsg.):Begriffsgeschichte und Diskursgeschichte.Methodenfragen und Forschungsergebnisse der historischen Semantik. 國內(nèi)方面,蔣勁松從憲法的角度簡要地討論了歷史上德國的國號問題。蔣勁松:《德國代議制》第一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33-42頁;蔣勁松:《德國代議制》第二卷,第676、1032-1038頁。 孟鐘捷討論了魏瑪共和國初期的國號爭議。孟鐘捷:《什么是“Reich”?——從魏瑪初期的國名之爭看德國人的帝國觀念》,《歷史教學問題》,2017年第1期。 整體而言,國名和國號是理解一個國家歷史文化與政治演變特征的核心問題之一,上述學者對一些歷史時期的德國國名與國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專門研究,但目前還缺乏對該問題整體的歷史考察。本文將首先考察德國國名的起源,再梳理中世紀以來德國國號的演變,以此探究德國歷史上特殊的政治體制和政治形態(tài)影響下國名和國號的形成過程,并澄清國內(nèi)德國史研究領(lǐng)域?qū)Φ聡鴩蛧柕囊恍┱`解。

        一、德國國名的起源

        國名首先屬于一個地理學的范疇?!皣挠蓙?,與歷史人物、居民當中的主要民族(部落)及其特征、地理位置或地理環(huán)境、物產(chǎn)等眾多因素有關(guān)。國名實際上就是人們對特定地理實體進行人文活動的產(chǎn)物”。陳動:《論國名與國號》,《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第27頁。 其次,國名形成后,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塞巴斯蒂安·烏爾里希認為:“國名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僅是一個純粹的技術(shù)概念,而且同時提供了身份想象(Identittsvorstellungen),能夠顯示民眾對一種政治制度的接受程度?!盨ebastian Ulrich,“Mehr als Schall und Rauch, Der Streit um den Namen der ersten deutschen Demokratie 1918-1949, ” in Moritz Fllmer (Hrsg.), Die Kriese der Wermarer Republik:Zur Kritik eines Deutungsmusters, S.187.

        公元前1世紀,德國的先民生活在歐洲中部地區(qū)。當時的羅馬人將這片區(qū)域稱為“日耳曼尼亞”(Germania),將居住在這里的諸多部落統(tǒng)稱為“日耳曼人”(Germani),這個稱呼最早來自古希臘的波希多尼烏斯(Posidonius)大約在公元前70年至公元前60年的著作《歷史》(Histories)。Victroria Emma Pagán, A Companion to Tacitu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2, p.47.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50年,羅馬執(zhí)政官愷撒率軍征服了高盧地區(qū),并撰寫了《高盧戰(zhàn)記》,其中提及“萊茵河對岸的日耳曼人(germanis)”。Gaius Iulius Caesar, Commentaria De Bello Gallco, London:L.Hawes, W.Clarke and R.Collins,1798, p.13.公元83年,羅馬帝國在萊茵河沿岸設(shè)立了行省,名為“小日耳曼尼亞”(Germania Inferior);而萊茵河以東未被羅馬征服的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區(qū)被稱為“大日耳曼尼亞”(Germania Magna)。公元98年,歷史學家塔西佗著有《日耳曼尼亞志》(De Germania)。他認為“日耳曼”是早期進攻高盧人的一個部落的名字,后來成為全部落的名稱。Tacitus, Germania, herausgegeben von Manfred Fuhrmann, Stuttgart: Philipp Reclam jun,2007, S.7. 還有觀點認為,“Germania”可能起源于凱爾特語中的“喊叫”(gairm)、“鄰居”(ger/gair)等詞匯,Gustav Solling, Diutiska, An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of Germany,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to the Death of Gthe, London: Trüber & Co, 1863, p.3. 這也與早期進攻高盧的日耳曼部落有關(guān)。

        中世紀以來,拉丁語的“日耳曼尼亞”(Germania)以及來源于此的“日耳曼”(Germanien)作為德國地理名稱一直在使用,甚至成為國王頭銜的一部分。1517年,馬克西米連一世皇帝在頒布的詔令中提到自己的頭銜:“上帝恩典所立的當選羅馬皇帝、帝國永遠的奧古斯都、日耳曼(Germanien)、匈牙利、達爾馬提亞、克羅地亞等地的國王?!盧.Falck (Hrsg.), Sammlung der wichtigsten Urkunden welche auf das Staatsrecht der Herzogthümer Schleswig und Holstein, Kiel: Karl Schrder und Comp, 1847, S.429. 這里將德國地區(qū)稱為“日耳曼”,由此開始出現(xiàn)“日耳曼國王”(Knig in Germanien)的頭銜,并為后世沿用。

        公元8世紀,日耳曼人拋棄了傳統(tǒng)的魯納文,采用拉丁字母拼寫自身的語言,由此形成了早期德語。786年,教皇使節(jié)喬治·馮·奧斯提亞在給教皇哈德良一世的報告中提及英格蘭的兩次宗教會議,會議中除拉丁語,還使用了一種日耳曼人的民族語言“theodiscus”。Friedrich Maurer & Heinz Rupp (Hrsg.), Deutsche Wortgeschichte, Band 1,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74, S.131. 842年2月,查理大帝的孫子“日耳曼人”路易和“禿頭”查理聯(lián)合起來反對他們的兄長洛泰爾。他們在斯特拉斯堡結(jié)盟,并用對方軍隊聽得懂的語言宣讀《斯特拉斯堡誓約》(Strassburger Eide),“禿頭”查理用的就是日耳曼人的“民族語言”(teudisca lingua)。Elias von Steinmeyer (Hrsg.), Die kleineren althochdeutschen Sprachdenkmler, Zürich: Verlag Weidmann, 1971, S.82.經(jīng)過一番爭斗,三方于843年簽訂《凡爾登條約》,將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即洛泰爾的中法蘭克王國、“日耳曼人”路易的東法蘭克王國和“禿頭”查理的西法蘭克王國。劃分王國的標準就是臣民所講的語言,如東法蘭克人講古德語,東法蘭克王國由此成為德國的起源;西法蘭克人講古法語,西法蘭克王國由此成為法國的起源。位于兩者之間的中法蘭克王國繼承了查理大帝的皇冠,但勢力最弱,受到東、西法蘭克王國的侵奪,于875年失去了皇位。

        隨著民眾按語言被劃分,講德語的德意志民族逐步形成,而德意志民族生活的地域也因此獲得了“德意志蘭”的地理稱謂,但這個詞的拼寫方式不太固定。約在1077—1081年,德國齊克堡(Siegburg)修道院編撰了《阿諾之歌》(Annolied),歌頌1056—1075年的科隆大主教阿諾。在該書中,“Diutschiu”一詞表示德語,講德語的民眾是“Diutschi man”,Max Roediger (Hrsg.), “Das Annolied”, Hannover: Hahnsche Buchhandlung, 1895, S.125. 對德意志蘭的表述則是“Diutischemi lande”。Max Roediger (Hrsg.), Das Annolied, S.117. 約于1150年編撰的《皇帝編年史》(Kaiserchronik)中記載:“皇帝再次返回德意志蘭”(Der kaiser kêrte wider in Diutisk lant),Edward Schrder (Hrsg.), Kaiserchronik eines Regensburger Geistlichen, Hannover: Hahnsche Buchhandlung, 1895, S.362.德意志蘭拼寫為“Diutisk lant”。在1274/1275年編撰的《施瓦本明鏡》中記載:“在德意志蘭每塊領(lǐng)地都有各自的宮廷伯爵”(In tiuschen landen hat iegelich land sinen phalenzgrafven),Wilhelm Wackernagel (Hrsg.), Der Schwabenspiegel, Zürich: Verlag von Christian Beyrl,1840, S.99.其中德意志蘭的用法是“tiuschen landen”。1438年,國王阿爾布萊希特二世提出的一份《和平條例》草案中,德意志蘭的用法則是“Dutschen landen”。Dietrich Busse,“Hailig Reich, Teutsch Nacion, Tutsche Lande, Zur Geschichte kollektiver Selbstbezeichnungen in frühneuhochdeutschen Urkundentexten, ”in Dietrich Busse etc.(Hrsg.):Begriffsgeschichte und Diskursgeschichte.Methodenfragen und Forschungsergebnisse der historischen Semantik, Opladen:Westdeutscher Verlag, 1994, S.288.

        中世紀后期,在歐洲民族國家興起的背景下,“德意志蘭”作為一個地理名稱成為一個通用的國名,在漢語中簡稱為“德國”。16世紀時,“deutsch”與“l(fā)and”兩個詞合起來,成為一個詞“Deutschland”。1519年,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后,詩人塞巴斯迪安·博蘭特在詩中寫道:“全德國遭遇失敗”(Und alls Teütschlandt zu scheytern gahn)。 Dietrich Busse,“Hailig Reich, Teutsch Nacion, Tutsche Lande, Zur Geschichte kollektiver Selbstbezeichnungen in frühneuhochdeutschen Urkundentexten, ”in Dietrich Busse etc.(Hrsg.):Begriffsgeschichte und Diskursgeschichte.Methodenfragen und Forschungsergebnisse der historischen Semantik, S.269. Teütschlandt的標準德語形式即為Deutschland。但這個用法還不固定,如1524年,馬丁·路德寫有《為設(shè)立和維持基督徒學校致德國各城市議員書》(An die Radherrn aller stedte deutsches lands,das sie christliche Schulen auffrichten und hallten sollen),Martin Luther, D.Martin Luthers Werke.Kritische Gesamtausgabe, Band 15, Weimar: Verlag Hermann Bhlaus Nachfolger, 2004, S.5.其中deutsches lands是第二格,仍是分開寫的。

        16世紀“Deutschland”一詞誕生后,使用越來越頻繁,成為德意志民族居住地區(qū)的地理稱謂,與之前的拉丁語名稱日耳曼尼亞(Germania)形成了一種競爭關(guān)系。如塞巴斯蒂安·弗蘭克(Sebastian Franke)在1538年出版《日耳曼尼亞:全德國和德意志民族編年史》(Germaniae.Chronicon von des gantze Teutschenlands, aller Teutschen vlcker herkommen),在書名中同時使用了Germaniae和Teutschenland兩種名稱。但很快,起源于德國人本民族語言的“Deutschland”一詞占據(jù)了上風。弗蘭克的著作在1539年的版本中,書名就去掉了“Germaniae”一詞。1542年,路德在一封致維滕堡政府和大學生的告誡信中使用了“Deutschland”這一用法。Martin Luther, D.Martin Luthers Werke.Kritische Gesamtausgabe, Band 53, Weimar: Verlag Hermann Bhlaus Nachfolger, 2007, S.211. 又如1558年,詩人漢斯·薩克斯(Hans Sachs)在一首詩里寫道:“德國(Deutschland)現(xiàn)在充滿不幸。”Deutsches Wrterbuch von Jocob Grimm und Wilhelm Grimm, Band 2, Leipzig: Verlag von S.Hirzei, 1860, S.1052.

        概括而言,“Germania”“Germanien”作為地理名稱被廣泛使用,甚至用在國王的頭銜中,體現(xiàn)了德意志與羅馬關(guān)系的變遷。16世紀后,“Deutschland”超過“Germania”“Germanien”,并逐步成為主要的地理名稱,進而成為國名?!暗聡保―eutschland)這個國名誕生較晚,這與德國在中世紀采用了與羅馬有關(guān)的國號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二、從東法蘭克王國到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

        公元800年12月25日,法蘭克國王查理在羅馬被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皇帝”,后被尊稱為“查理大帝”,開啟了日耳曼人對羅馬帝國的政治繼承關(guān)系。801年9月25日,查理大帝在博洛尼亞首次使用了其新頭銜:“上帝所加冕的最和藹的奧古斯都、偉大而平靜地治理羅馬帝國的皇帝、上帝恩賜的法蘭克和倫巴底國王查理”(C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 qui et per misericordiam dei rex Francorum et Langobardorum)。Reinhard Schneider, Das Frankenreich, München: R.Oldenbourg Verlag, 1995, S.34.查理大帝繼任者的頭銜沒有這么復雜,一般就是“皇帝奧古斯都”(imperator augustus)。843年,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瓜分法蘭克王國后,東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orientalium)發(fā)展成為后來的德國。

        911年,東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絕嗣,加洛林王朝的支系法蘭克公爵康拉德被選為國王。918年,康拉德去世。919年,非加洛林王朝出身的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被選為國王。這標志著德國歷史的開端,但這個王國當時仍“自稱為東法蘭克,并要求成為查理大帝的加洛林王國的合法代表”。James Bryce,Holy Roman Empire, p.123.亨利一世的正式稱號仍是“東法蘭克國王”(Rex Francorum orientalium),而且在921年與西法蘭克國王查理簽訂的條約中確認了這一點。Silvester Jordan, Lehrbuch des allgemeinen und deutschen Staatsrechts, Casel: J.Chr.Krieger, 1831, S.149.后世史學家確定919年這一時間節(jié)點作為德國歷史的開端,而通過國號的考察,可以看出德國從東法蘭克到德意志的歷史延續(xù)性的一面。亨利一世登基后,巴伐利亞公爵阿爾努夫(Arnulfo)不愿服從,920年,他被巴伐利亞人推舉為國王。據(jù)《薩爾茨堡編年史》記載:“巴伐利亞人自愿服從公爵阿爾努夫,并恭請他統(tǒng)治德意志王國。”(Bawarii sponte se reddiderunt Arnolfo duci et regnare eum fecerunt in regno Teutonicorum)Roman Deutinger,“‘Knigswahl‘und Herzogserhebung Arnulfs von Bayern.Das Zeugnis der lteren Salzburger Annalen zum Jahr 920, ” in Deutsches Archiv für Erforschung des Mittelalters, Band 58, 2002, S.17.此為“德意志王國”(regno Teutonicorum)這一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史籍上,但這并非當時的正式國號。921年,阿爾努夫被亨利一世打敗后,才承認了亨利一世的權(quán)威。

        936年,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加冕為東法蘭克國王,國號仍是東法蘭克王國。“德意志王國”還沒有真正形成,奧托一世便戴上了“羅馬人的皇冠”。此時,原本由中法蘭克王國繼承的皇位,轉(zhuǎn)移到了東法蘭克王國。隨之而來的普世帝國的理念阻礙了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形成。962年,奧托一世在羅馬被加冕為“皇帝奧古斯都”(imperator augustus)。這一年也被認為是神圣羅馬帝國建立的年份。“神圣羅馬帝國是奧托大帝創(chuàng)立的,在一種后來幾個世紀里通常所采用的意義上,用這個名稱來表示授予德國國王對德國和意大利的統(tǒng)治權(quán)”。James Bryce,Holy Roman Empire,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1871,p.80. 966年,奧托一世開始使用“羅馬和法蘭克的皇帝奧古斯都”(imperator augustus Romanorum ac Francorum)的頭銜,Karl Zeumer, 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Eine Studie über den Reichstitel, Weimar:Hermann Bhlaus Nachfolger, 1910, S.5. 說明了皇權(quán)的來源和統(tǒng)治范圍。967年,在奧托一世的主導下,他的兒子奧托二世在羅馬被加冕為“共治皇帝”(Mitkaiser)。奧托二世起初采用和父親同樣的頭銜,到976年則將之改為“羅馬皇帝奧古斯都” (Romanorum imperator augustus),Karl Zeumer, 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Eine Studie über den Reichstitel, S.5.進一步強調(diào)了帝國的羅馬屬性。在皇帝稱號的影響下,1034年,帝國國號也變?yōu)椤傲_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Otto Brunner, Werner Conze & Reinhart Koselleck (Hrsg.), 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Historische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 Band 5, Stuttgart: J.G.Gottasche Buchhandlung Nachfolger GmbH, 2004,S.438.由于當時的通用語是拉丁語,國名也都采用拉丁語形式。

        查理大帝和奧托一世的加冕使得中世紀形成了德國國王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的傳統(tǒng)?!昂嗬兰捌涠嗝^承者,在前往羅馬加冕之前不敢采用皇帝的稱號,但非??释@得羅馬的統(tǒng)治權(quán),將之與德國的王冠不可分割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開始自稱‘羅馬國王”。James Bryce,Holy Roman Empire, p.401.“羅馬國王”(Romanorum Rex)這個稱號在皇帝亨利四世時被正式使用。1074年,皇帝亨利四世與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之間爆發(fā)了爭奪主教敘任權(quán)的斗爭。格里高利七世將亨利四世稱為“德意志國王”(rex Teutonicorum);1075年,格里高利七世又在文件中提到了“德意志王國”(regnum Teutonicum)。Otto Brunner, Werner Conze & Reinhart Koselleck (Hrsg.), 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Historische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 Band 5, S.439. 教皇以此來否定德國的帝國地位和與羅馬的政治聯(lián)系,使其地位低于羅馬教廷。這是當時德國國王所不愿意接受的稱號。

        到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統(tǒng)治時期,腓特烈一世皇帝與羅馬教皇再次進行了激烈的斗爭。1157年,教皇哈德里安四世寫信給腓特烈一世,提醒其是教皇“把帝國的全部權(quán)力交給他”。

        [德]格隆德曼等著,張載揚等譯:《德意志史》第一卷,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版,第511頁。 這引起了皇帝一方的極大不滿,為了強調(diào)帝國權(quán)力直接來自上帝的神圣性,并以此與羅馬教會對抗,1157年,腓特烈一世在公文中使用了“神圣帝國”(Sacrum Imperium)的稱號。此后,帝國公文中將國號書寫為“羅馬帝國”和“神圣帝國”。后來這兩種國號結(jié)合起來,形成“神圣羅馬帝國”(sacrum Romanum Imperium)的國號,目前發(fā)現(xiàn)這個國號最早的記錄是在1184年。Karl Zeumer,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Eine Studie über den Reichstitel, S.14. 在中世紀政教斗爭的背景下,“‘神圣羅馬帝國這一名稱是‘神圣天主教會這一名稱的必需的和合法的對應(yīng)物”。James Bryce,Holy Roman Empire, p.201.

        14世紀起,在歐洲民族國家興起的背景下,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開始強調(diào)帝國的德意志屬性。1342年,美因茨大主教在一封信中,稱自己的頭銜為“在德意志的神圣羅馬帝國的最高宰相”(des heiligen Romischen Richs in tutschen landen obrister cantzler)。Dietrich Busse,“Hailig Reich, Teutsch Nacion, Tutsche Lande, Zur Geschichte kollektiver Selbstbezeichnungen in frühneuhochdeutschen Urkundentexten,”in Dietrich Busse etc.(Hrsg.):Begriffsgeschichte und Diskursgeschichte.Methodenfragen und Forschungsergebnisse der historischen Semantik,S.273.這個用法強調(diào)了“神圣羅馬帝國”位于“德意志”這個地方。1409年,帝國文獻中出現(xiàn)了“所有德意志邦國的神圣帝國”(dem heilgin riche allen Dutschen landen)Otto Brunner, Werner Conze & Reinhart Koselleck (Hrsg.), 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Historische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 Band 5, S.454.的用法。

        1442年,國王腓特烈三世在法蘭克福帝國會議中頒布的《帝國和平條例》(Reichslandfriede)中提及“任何時候向神圣羅馬帝國和德意志各邦國(dem heiligen Romischen Reich und Dewtschen Landen)交納古爾登金幣和銀幣時必須交納大規(guī)格的”。Karl Zeumer, 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Eine Studie über den Reichstitel, S.17. 這份文件里將帝國和德意志各邦國并列。1452年,腓特烈三世在羅馬加冕為皇帝。1474年1月3日,在赫爾曼伯爵寫給皇帝腓特烈三世的臣服書(Gehorsams-Revers)中首次出現(xiàn)了“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heilgen Romisschen rych der Duytschen nacioin)這一稱號,在文中與“神圣羅馬帝國”(dem heilgen Romisschen rych)交替使用。Joseph Chmel (Hrsg.), Actenstücke und Briefe zur Geschichte des Hauses Habsburg im Zeitalter Maximilians I, Band 1, Wien: Aus der kaiserlichkniglichen Hofund Staatsdruckerei, 1854, S.390-391. 可見,這一用法此時還不固定。1486年,在皇帝腓特烈三世頒布的詔令中,提及“德意志民族的整個羅馬帝國”(das ganze Rmische Reiche Teutscher Nation)。Karl Zeumer, 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Eine Studie über den Reichstitel, S.18.1474年和1486年的用法中用表達所屬關(guān)系的第二格取代了之前的并列用法,使得德意志民族與帝國的關(guān)系更為緊密。1497年,國王馬克西米連一世(1508年加冕為皇帝)在沃爾姆斯頒布的《帝國議會決議》中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帝國”(des heiligen Reichs teutscher Nation)。Karl Zeumer, 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Eine Studie über den Reichstitel, S.18-19. 1512年,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在科隆頒布的《帝國議會決議》中寫道:“上帝贊揚和保全我們的神圣信仰、神圣教會、教皇的神圣性和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des hailigen Rmischen Reichs Teutscher Nation)?!盞arl Zeumer, 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Eine Studie über den Reichstitel, S.19. 于是,經(jīng)過多次累加之后,德國國號變?yōu)椤暗乱庵久褡宓纳袷チ_馬帝國”(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強調(diào)了國家的德意志民族屬性。由于中世紀后期帝國四分五裂,皇權(quán)虛弱,這個帝國后來被伏爾泰嘲弄為:“既不是神圣的,又不是羅馬的,更不是什么帝國。”

        [法]伏爾泰著,梁守鏘等譯:《風俗論》中冊,商務(wù)印書館1997年版,第150頁。

        1806年,在拿破侖的主導下,德意志16個邦國組建了萊茵聯(lián)邦(Rheinbund),宣布脫離神圣羅馬帝國,神圣羅馬帝國由此解體。1806年8月1日,萊茵聯(lián)邦發(fā)布《萊茵聯(lián)邦各國脫離神圣羅馬帝國的宣言》,其中寫道:“從現(xiàn)在起,所有關(guān)于共同的祖國和利益的概念不可避免地消失了。帝國戰(zhàn)爭與帝國和平等表達方式變?yōu)闊o效。在德意志的帝國實體(deutschen Reichskrper)中尋找德國(Deutschland)將是徒勞的。”Erklrung der Rheinbundes-Staaten über ihren Austritt aus dem Reich, 1.August 1806,in Karl Zeumer (Hrsg.),Quellensammlung zur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Reichsverfassung in Mittelalter und Neuzeit,Band 2, Tübingen: Verlag von J.C.B.Mohr,1913, S.537. 這個宣言表明,“Deutschland”已經(jīng)具有了政治的含義,與Reich(帝國、國家)和“Vaterland”(祖國)等詞匯有著深刻的關(guān)聯(lián),從而具有了成為國號的基礎(chǔ)。但此時因為帝國解體和國家的四分五裂,Deutschland仍然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只有等到德國統(tǒng)一之后,Deutsch才真正成為國號的主要部分。而且,這個宣言并不得人心,共同的“祖國”等觀念并沒有隨著神圣羅馬帝國的解體而消失,相反,在拿破侖戰(zhàn)爭期間,普魯士、奧地利等德意志邦國多次被拿破侖打敗,德國的民族主義思潮由此興起。

        三、從德意志帝國到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

        1813年,普魯士、奧地利聯(lián)合俄國、瑞典等國在萊比錫打敗拿破侖后,萊茵聯(lián)邦隨之解體。1814年至1815年,打敗拿破侖的歐洲列強在維也納召開會議,討論戰(zhàn)后秩序。根據(jù)會議決議,德意志邦國成立了德意志邦聯(lián)(Deutscher Bund),由奧地利擔任德意志邦聯(lián)議會主席。但德意志邦聯(lián)并不是國家,而只是一個松散的聯(lián)盟,德國仍然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德國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使得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成為德意志民族的迫切需求。

        “德意志帝國”(Das deutsche Reich)這一概念在18世紀已經(jīng)出現(xiàn)。1753年出版的一本法學辭典中寫道:“羅馬—德意志帝國(Rm.Teutschen Reichs)的基本法律,即《金璽詔書》?!監(jiān)tto Brunner, Werner Conze & Reinhart Koselleck (Hrsg.), 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Historische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 Band 5, S.477. 18世紀,有法學家在給奧地利大公約瑟夫二世講授國家法時,使用了“德意志帝國”(dem Deutschen Reich)的用法。Otto Brunner, Werner Conze & Reinhart Koselleck (Hrsg.), 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Historische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 Band 5, S.479. 可見,“羅馬—德意志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在一些情況下成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的簡稱。這一概念在文學界也常被使用。如1795—1796年,歌德和席勒合作創(chuàng)作了很多諷刺性的短詩(Xenien),其中有一首題為《德意志帝國》(Das deutsche Reich)的短詩中寫道:“德國(Deutschland),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塊地方。學術(shù)上的德國在哪里開始,政治上的德國就在哪里結(jié)束?!盕riedrich Schiller, Schillers Smmtliche Schriften, historischkritsche Ausgabe, erster Theil, Stuttgart: Verlag der J.G.Gottaschen Buchhandlung, 1871, S.110. 當時德國四分五裂,未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民眾以各邦自居,這甚至使得“德國”作為地名都失去了載體,以至于詩中說“我找不到那塊地方”。“德國”成為一個學術(shù)概念,政治上的統(tǒng)一則遙遙無期。這首短詩以“德意志帝國”為題,表達了希望德國早日結(jié)束分裂,建立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的渴望。1797年,詩人維蘭德(Wieland)在《論德意志共同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普遍缺乏》(Der allgemeine Mangel deutschen Gemeinsinns und Nationalgeistes)一文中分析了當時德國人缺乏共同體意識的問題,其中寫道:“走遍德意志帝國(das Deutsche Reich)的人,逐漸會認識奧地利人、勃蘭登堡人、薩克森人、普法爾茨人、巴伐利亞人、黑森人、符騰堡人等……但看不到德國人?!盋hristoph Wieland: C.M.Wielands Smmtliche Werke, Band 21, Leipzig: Verlag von Georg Joachim Gdschen, 1840,S.553.“德意志帝國”在這里是一個地理稱謂。直到德國統(tǒng)一,“德意志帝國”才成為國號。

        (一)作為帝國、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德意志國

        1848年革命期間,德意志各邦國選舉代表組成的國民議會在法蘭克福的保羅教堂召開,提出了建立“德意志帝國”(Das deutsche Reich)的政治設(shè)想,并寫進了1849年3月起草完成的《德意志帝國憲法》(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后來通稱《保羅教堂憲法》):“德意志帝國由目前德意志邦聯(lián)的領(lǐng)土組成(Das deutsche Reich besteht aus dem Gebiet des bisherigen deutschen Bundes)?!盫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s, Krdlingen:Verlag der C.P.Beckschen Buchhandlung, 1849,S.3.“德意志帝國”由“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的簡稱、地理名稱變?yōu)槊褡鍑覈柕恼皆O(shè)想。國民議會決定請普魯士國王擔任“德意志帝國”皇帝,但遭到了普魯士國王的拒絕。

        普魯士雖然拒絕了皇冠,但卻主動承擔了統(tǒng)一德國的重任。1864年,普魯士聯(lián)合奧地利,打敗丹麥,奪回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泰因。1866年,普魯士打敗奧地利,德意志邦聯(lián)宣告解散。1867年,普魯士主導成立北德意志聯(lián)邦(Der Norddeutsche Bund),統(tǒng)一了德國北部。1870年,普魯士打敗法國,為統(tǒng)一掃清了最后的障礙。1870年12月9日,北德意志聯(lián)邦的聯(lián)邦參議院(Bundesrat)同意,在統(tǒng)一后采用“德意志帝國”為國號。12月10日,帝國議會(Reichstag)以188票對6票通過決議,決定采用該國號,只有社會民主黨表示反對。蔣勁松:《德國代議制》第二卷,第676頁。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完成了德國統(tǒng)一,建立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國家。這是一個新的帝國,采用了1849年《保羅教堂憲法》中提出的國號“德意志帝國”,這是德國歷史上首次以“德意志”為國家命名。當時,“自由主義中間派和民主左派也都認為:‘這些名稱的采用乃是完成百年來全德統(tǒng)一大業(yè)的信物,是對市民大革命及其夭折了的1849年帝國憲法的追認。”蔣勁松:《德國代議制》第二卷,第676頁。

        1918年,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爆發(fā)了十一月革命。當時革命形勢高漲,11月9日下午,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謝德曼在國會大廈的西邊陽臺上喊出了“德意志共和國萬歲!”(Es lebe die deutsche Republik?。┑目谔枴tto Brunner, Werner Conze & Reinhart Koselleck (Hrsg.), 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Historische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 Band 5, S.645.兩個小時后,左翼領(lǐng)袖李卜克內(nèi)西則宣布成立“自由的德意志社會主義共和國”(Freie sozialistische Republik Deutschland),計劃通過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然而沒有成功。在這種革命形勢下,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國建立了共和國。

        1919年2—7月,德國國民議會代表在小城魏瑪舉行會議,制定憲法。在會議過程中,代表們討論了國號問題。當時的社會民主黨和獨立社會民主黨等左翼政黨希望采用“德意志共和國”(Deutsche Republik)的國號,還有代表提出“德意志合眾國”(Vereinigte Staaten von Deutschland),都沒有被采納。1871年時德意志帝國的國號“Das Deutsche Reich”獲得大多數(shù)代表的支持,因為“Reich”象征著歷史的延續(xù)?!按髸鄶?shù)派堅信,11月革命只改變了帝國的憲法形態(tài),但沒有侵害帝國的同一性和連續(xù)性”。蔣勁松:《德國代議制》第二卷,第1033頁。 主持憲法制定的法學家雨果·普羅伊斯(Hugo Preu)認為:“Reich這個詞、這種思想和原則對我們德意志民族而言,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因此,我們不能答應(yīng)放棄這個名稱。它來自數(shù)百年來的傳統(tǒng),曾經(jīng)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民族在‘Reich的名義下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如果我們放棄這個名稱,將毫無理由地傷害更多人的感情?!盨ebastian Ulrich,“Mehr als Schall und Rauch, Der Streit um den Namen der ersten deutschen Demokratie 1918-1949, ” in Moritz Fllmer (Hrsg.), Die Krise der Wermarer Republik:Zur Kritik eines Deutungsmusters, S.190. Reich盡管與帝國傳統(tǒng)淵源深厚,但并不是只有“帝國”的含義。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Reich的中古德語形式為riche,原始的含義是權(quán)力和統(tǒng)治,后來指權(quán)力所征服的區(qū)域或相應(yīng)的統(tǒng)治地區(qū)”。Klaus Herbers & Helmut Neuhaus, Das heilige Rmische Reich, Weimar: Bhlau Verlag, 2010, S.11. 這類似于后來“國家”的含義。中世紀時,“Reich”被用來翻譯拉丁語的“帝國”(imperium)和“王國”(regnum),于是也具有了“帝國”和“王國”的含義。

        所以,最終德國國號并沒有被修改,仍然是“Das Deutsche Reich”。由于“Reich”也有“國家”的含義,因此,1918年后德國的國號“Das Deutsche Reich”可以翻譯為“德意志國”,這是帝國和共和國都可使用的國號。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后,在呈遞給中國的國書中,“Das Deutsche Reich”的中文譯名便是“德意志國”?!恫紘鴩鴷?,(清)寶鋆等編:《籌辦夷務(wù)始末(同治朝)》第八冊,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3249頁。

        為了彰顯國體,《魏瑪憲法》的第一條就是“德意志國是共和國(Das Deutsche Reich ist eine Republik),國家權(quán)力來自人民”,Die 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s,vom 11,August 1919,Reichsgesetzblatt, Nr.152, 1919, S.251. 試圖將“Reich”“Republik”兩種政治理念融合起來,但沒有成功,德國民眾對共和國一直缺乏足夠的認同。由于在魏瑪召開了立憲會議,制定了《憲法》,這個共和國也被稱為“魏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這一用法最早可追溯到1929年,是由共和國的反對者先提出來的。Sebastian Ullrich,Mahr als Schall und Rauch, Der Streit um den Namen der ersten deutschen Demokratie 1918-1949, in Moritz Fllmer (Hrsg.), Die Kriese der Wermarer Republik: Zur Kritik eines Deutungsmusters, S.199. 1929年2月24日,希特勒在慕尼黑納粹黨大會的演說中聲稱:為了對付納粹黨,“魏瑪?shù)墓埠蛧―ie Republik von Weimar)已經(jīng)

        為未來的德國艱難地打造了一支精神上的軍隊(die geistige Armee)”。Helen Geyer, Kiril Georgiev, Stefen Alschner (Hrsg.),Wagner Weimar Eisenach, Richard Wagner im Spannungsfeld von Kultur und Politik, Bielefeld:Transcript Verlag, 2020, S.46.在1929年3月16日的一篇文章中,希特勒明確提出“魏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這個名稱,將當時的執(zhí)政黨稱為“魏瑪共和國陰影下卑鄙的執(zhí)政黨人”,Helen Geyer, Kiril Georgiev, Stefen Alschner (Hrsg.),Wagner Weimar Eisenach, Richard Wagner im Spannungsfeld von Kultur und Politik, S.46-47.以此來咒罵共和國。

        1933年1月30日,魏瑪共和國總統(tǒng)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希特勒逐步掌握了大權(quán),建立了納粹德國的極權(quán)統(tǒng)治,共和國以一種悄無聲息的方式滅亡了。納粹統(tǒng)治時期,國號仍然是“德意志國”(Das Deutsche Reich)。1938年,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后,“大德意志”的夢想得以實現(xiàn),此后,納粹德國一些文件有時會使用“大德意志國”(Grodeutsches Reich)的用法。1943年,納粹德國在一份官方法令中使用過這個用法,“Eintragung der Staatsangehrigkeit in das Arbeitsbuch; hier: Bezeichnung der deutschen Staatsangehrigen auf Widerruf in den eingegliederten Ostgebieten,”Reichsgesetzblatt,Nr.23, 1943, S.413.但這個國號沒有正式宣布過。

        (二)聯(lián)邦德國與民主德國

        1945年,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被美、蘇、英、法四大國分區(qū)占領(lǐng)。在冷戰(zhàn)的背景下,美國主導的西占區(qū)和蘇聯(lián)主導的蘇占區(qū)分別開始籌備建立國家。

        在西占區(qū),各州派出代表組成議會委員會,在美、英、法三大國的指示下,于1948年9月至1949年5月草擬了《基本法》。對于德國未來的政治制度,“法國人堅持要求成立一個盡可能松散的邦聯(lián)組織和一個盡可能軟弱無力的中央政府,也就是說,邦聯(lián)的權(quán)力盡可能弱一些。美國的克萊將軍主張建立一種與美國聯(lián)邦憲法相應(yīng)的制度。英國發(fā)言人羅伯遜將軍在贊成聯(lián)邦制的前提下,同意中央政府有較大的權(quán)力”。

        [德]阿登納著,楊壽國等譯:《阿登納回憶錄(1945—1953)》,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27-128頁。 雖然西方三大國的態(tài)度并不一致,但一個共同點是摒棄納粹時代的極權(quán)統(tǒng)治,建立邦聯(lián)或聯(lián)邦(Bund)的國家體制,而邦聯(lián)或聯(lián)邦本身也是德國自身的傳統(tǒng)。1948年10月,在議會委員會討論過程中,德意志黨的代表提出,為了歷史的延續(xù)性,繼續(xù)采用“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這個國號,Sebastian Ulrich,“Mehr als Schall und Rauch, Der Streit um den Namen der ersten deutschen Demokratie 1918-1949,” in Moritz Fllmer (Hrsg.), Die Kriese der Wermarer Republik:Zur Kritik eines Deutungsmusters, S.205.社會民主黨表示反對。社會民主黨在1947年7月黨代會上便通過綱領(lǐng):“社會民主黨的指導方針是建立德意志共和國?!盨ebastian Ulrich,“Mehr als Schall und Rauch, Der Streit um den Namen der ersten deutschen Demokratie 1918-1949, ”in Moritz Fllmer (Hrsg.), Die Kriese der Wermarer Republik:Zur Kritik eines Deutungsmusters, S.204.社會民主黨認為:“Reich這個詞在我們周邊民族中間意味著一種侵略性的意味?!盨ebastian Ulrich, “Mehr als Schall und Rauch, Der Streit um den Namen der ersten deutschen Demokratie 1918-1949, ”in Moritz Fllmer (Hrsg.), Die Kriese der Wermarer Republik:Zur Kritik eines Deutungsmusters, S.205.最后,自由民主黨主席特奧多爾·豪斯提出:“我請求我們今天討論一下,一個簡單的稱號‘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德國一詞肯定會給我們所有人一種熱情。”Rudolf Bernhardt, Deutschland nach 30 Jahren Grundgesetz,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 Co., 1980,S.52. 這個名稱被議會委員會采納。1949年5月23日,隨著《基本法》的簽署和頒布,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成立,“Deutschland”首次成為德國國號的一部分。

        1946年4月,在蘇聯(lián)的主導下,蘇占區(qū)的社會民主黨和共產(chǎn)黨合并組成社會統(tǒng)一黨。1946年11月14日,德國社會統(tǒng)一黨提出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憲法草案》。這一憲法草案成為1949年《憲法》的基礎(chǔ),并確定了國號。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正式成立。民主德國時期,仍在使用Reich一詞的“國家”含義,如當時的國有鐵路被稱為“德國國家鐵路”(Deutsche Reichsbahn)。

        猜你喜歡
        國號德意志德國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國豹2號
        軍事文摘(2023年3期)2023-02-21 13:09:26
        TüV 南德意志集團
        TüV 南德意志集團
        我們在德國怎么扔垃圾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30
        德國棄煤的煩惱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11
        契丹文字中遼代雙國號解讀的歷程
        潛龍師對解讀契丹文字遼代國號的學術(shù)貢獻
        在德意志的陽臺上
        小說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10
        阮福映請賜“南越”國號之事考論
        极品美女尤物嫩模啪啪| 欧美金发尤物大战黑人|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另类综合|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黄片视频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百合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噜噜亚洲av一二三区| 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69av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免费高清不卡| 青青草狠吊色在线视频| 欧美金发尤物大战黑人| 97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一级二级三一片内射视频|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正在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华人免费|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77777|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熟女亚洲av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观看|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友田真希中文字幕亚洲| 国产精品igao视频|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 国产精品熟女少妇不卡| 男人的天堂无码动漫av|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蜜桃av噜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 | 中文| 色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96在线 | 欧美|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野外| 亚洲美女自拍偷拍视频|